小學語文教學經過近十年轟轟烈烈的課程改革之后,很多教師因為理念的模糊不清,導致在度的考量上出現較大的偏差,從而在教學實踐中常常出現缺位與越位的現象。這種現象背后折射出教師對語文本質屬性把握不準,教學目標衡定不清,教學手段運用不明等諸多問題,必須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厘清矛盾。
一、處理好課程標準與教師素養(yǎng)之間的矛盾
(1)課標理念不夠熟悉,致使教學處于虛無狀態(tài)?!墩Z文課程標準》從實驗稿到正式稿雖然已經經歷了十年的時間,各種培訓活動也算是如火如荼,但事實上很多教師對于課程標準中的要求理念并不甚了解,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與實踐中,只能依照《教學參考用書》的建議依葫蘆畫瓢。這樣的設計缺乏自身的價值思考,其效益也就可想而知。
(2)教學目標細化不明,致使教學處于無序狀態(tài)。課標中的階段性目標分為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涵蓋兩個學年。這種開放式、板塊式的目標設置方式是出于對教師主觀能動性的尊重,為教師自主發(fā)揮和自身角色轉換服務進行的。但這樣對于教師個人的專業(yè)素養(yǎng)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在課標理念與教師素質之間出現難以逾越的鴻溝時,此時教師并不具備這樣的能力和意識很好地調整自身的教學行為。
(3)教師角色轉換不定,致使教學混亂狀態(tài)。課標精神指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更是教學資源的開發(fā)者和建設者。但很多教師這種角色轉變的過程是并非出于自身的主動,而是迫于形勢的威逼和專家權威要求。很多專家權威或說“要充分落實學生主體地位”,或說“要強化教師的主導作用在課堂教學中的落實”,并沒有相對統(tǒng)一標準和要求,使得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左右為難,不知所措。
課標精神與教師之間出現的鴻溝,嚴重制約了教師對于課標精神的理解與領悟,嚴重阻礙了課程改革的有效實施,使得課堂教學始終處于高耗低效的尷尬境地。
二、處理好學情起點與目標達成之間的矛盾
教在學生學習的起點上。這一教學理念是教育教學認識層面一次質的飛躍。依據具體學情進行教學是基于學生已有認知水平和能力的尊重,是對課堂教學客觀存在的有效考量,對于學業(yè)水平的提升有著重要的價值與意義。但在實踐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在認識和行為中仍存在著不小誤區(qū)。
(1)認知有偏差,內涵把握不到位。很多教師對于學情的理解僅僅停留于學生已經形成的基礎知識與基礎技能。事實上這種理解存在著嚴重的缺位:首先,忽視了學生現有認知事物的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非智力因素的考量;其次,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這一認知忽視了在課堂即時生成的學情狀態(tài),這才是教師調整自身教學設計與思路的重要依據;最后,忽視了隱性學情的考量。在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的不斷深入,學生會在學習過程中呈現出鮮明的隱性學情,這對于學生提升語文素養(yǎng)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必須深刻把握才能真正有效依托學情,提升課堂教學效益。
(2)手段有欠缺,探尋學情不全面。在教學實踐中,很多教師缺乏正確把握學生學情的有效手段。要么憑借學生學習預習狀態(tài),僅僅從認讀生字、朗讀課文、初步理解三個層面展開,學生的學情根本無法真正被教師所掌握;要么就是憑借自身經驗主觀臆斷,很多教師并沒有直視學生個體生命變化的事實,依據自身過往的經驗評價現有的學生,最終形成嚴重誤區(qū),導致課堂教學卡殼的現象。要么就是憑借《教師參考用書》,書上如何說自身就如何做,缺少了自己智慧的融入,導致了課堂教學效益的低下。
三、處理好課程內容與教學內容之間的矛盾
(1)混淆視聽,文本內容與課程內容認識不清。葉圣陶先生所說的“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語文教師都耳熟能詳。但在課程改革中仍舊走不出這一怪圈。其緣由首先在于混淆了語文與其他學科的區(qū)別。其他學科以言語表達的內容為載體,而語文學科揣摩的是言語形式。這種認識的誤區(qū)會將語文教學牽入到一種誤區(qū)之中,脫離了語文教學的本質屬性;其次在于對語文學科的本質屬性認識不清。語文學科是以語言入手,直接指向語言內容,最后重又回歸到語言的互逆過程。而語文教學的內容則始終存在著過于偏重文本內容和信息,而忽視言語表達形式的偏頗問題,這才是語文教學效益低下根本原因所在。
(2)缺乏素養(yǎng),教學課文與教學語文轉化缺乏力度。語文教學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在于教學內容的確定層面。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一定要依據課程內容,對教材進行針對性地取舍,確定要教學什么,什么不需要教,教學的內容要教到什么程度。而當下教師最缺乏的就是這種對教學內容衡量的能力。對于要教學的課文而言,教師無法從文本內容信息中剝離出需要進行言語實踐的適合素材,從而只能在課文內容中摸爬滾打。這樣的教學對于學習課文的學生而言,所記住的只能是一篇篇課文的內容,而對于學生的語言能力的鍛鑄卻毫無益處。
語文教學中的“缺位與越位”看似是教師教學實踐行為中暴露出來的問題,而事實上卻是關系到整個語文教學本質認知和系統(tǒng)核心統(tǒng)籌認知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有效踐行課標理念,使得自身的教學行為與教學理念保持標準的一致性,從而確保語文教學在規(guī)范有序的軌道中走得順暢,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