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班級是學校的基本單位,班級工作是學校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班級管理的質(zhì)量、水平、效果直接影響著學校的整體工作,影響著教育方針的貫徹落實和教育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影響著素質(zhì)教育的全面實施。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要突出一個“導”字,并建立良好的新型的師生關系,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自主管理;更新觀念;新型師生關系
作為班級的組織者和管理者,班主任的工作是崇高而神圣的,同時班主任的工作又是光榮而艱巨的。本文就新形勢下如何發(fā)揮班主任的重要作用,做好班主任工作,談一談自己的體會和見解。
一、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是做好班級工作的關鍵
“班集體不僅是教育的對象,而且是教育的巨大依靠力量。”我們要在班級管理工作中,充分依靠學生,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首先,要讓學生成為班級的管理者。班級事務由學生自己管理,班級的重大問題由學生自己決策,如班級規(guī)章制度的制訂,讓學生廣泛參與,使之體現(xiàn)學生的意志,得到學生的認同,這樣學生才能樂意接受。班委會由學生民主選舉產(chǎn)生,對班級實行民主管理。班委會成員接受民主監(jiān)督和民主評議,班上的各項工作由班委會組織完成。同時,還輔以“值日班長”制,小組輪流值日制,當天工作總結制和各項活動集體評議制,讓每個學生在班級及日常的各項活動中,長期的或短期的,全面或局部的承擔一定的工作,負一定的責任,都積極主動地為班級管理出謀劃策,真正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得到鍛煉。通過這種形式培養(yǎng)班干部的組織領導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協(xié)作精神,增強班級凝聚力。
其次,讓學生教育學生。學生是教育的客體,管理的對象,也是教育的主體,管理的主人。班級教育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學生自身的力量,讓學生去管理學生,讓學生去教育學生,這種方式有時比老師的教育更有效。如果一個學生的不良行為在一個班風比較好的集體中找不到市場,那么他的不良行為就像偽劣商品一樣被淘汰,他就會意識到自己的不足,才會真正改掉自己的不良行為。一個學生的缺點和不足讓其他學生去批評指出,這樣更便于接受和改正。
二、班主任在班級工作中突出一個“導”字
多年來,受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影響,在學校教育中,班主任一直扮演著維護班級秩序、居高臨下、“絕對權威”的角色。在學生心目中班主任是“領導”,是“法官”,必須時時刻刻大事小事唯班主任是從,這樣勢必使學生感到壓抑,使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受到扼制。因此,在教育活動中,班主任必須更新觀念,轉(zhuǎn)變角色,只有在“導”字上下功夫,才能更好、更充分地發(fā)揮班主任的重要作用。
“導”就是導演。每個學生都有各自的特長和個性,都有各自的理想與追求,都有成功的期待,班主任應發(fā)揮其優(yōu)勢,揚其所長,避其所短,這就是導的作用和功能。潛心研究,精心組織,認真設計,給每個學生提供一個廣闊的發(fā)展自己的舞臺,給每個學生指出一條通向成功的道路,并引導實現(xiàn)。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不只是領導者、設計者、說教者,更應該是引導者、幫助者和服務者。班主任在關鍵時刻要成為學生的“導師”,在困難之際要成為學生的“支持者”和“幫助者”。為學生整體素質(zhì)的提高提供服務和幫助,從而使教育工作從學校擴展到家庭和社會,從智力教育擴展到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和教育,擴展到全面育人的全過程中去。陶行知先生在《新教育》一文中說,“教師不重在教,重在引導學生怎么樣去學”。班主任應該像優(yōu)秀的導游那樣,引導學生領略無限的風光,像高明的導演那樣,讓學生自己登臺主演,以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學生積極參與到班級管理和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處在自覺能動的狀態(tài),為形成一個良好的班集體創(chuàng)造條件。
三、建立良好的新型的師生關系
作為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注重建立和發(fā)展良好的新型的師生關系是促進素質(zhì)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zhì)量的一個重要條件。良好的師生關系首先是建立在尊師愛生、教學相長的基礎上的。熱愛學生是一個教師職業(yè)素養(yǎng)的最集中的體現(xiàn),也是教師忠于教育事業(yè)的具體表現(xiàn)。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好的教師意味著什么?首先意味著他是這樣的人,他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要信每個孩子能成為一個好人,善于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了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曾經(jīng)是一個孩子?!币粋€教育工作者特別是班主任,有威信,有人格力量,有精神號召力,他所教授和傳播的文化知識、思想道德都是為學生所推崇和信服的,學生就會把老師奉為楷模而效仿,尊師就得以充分體現(xiàn)。這種建立在深刻、信任基礎上的尊師愛生的良好的師生關系會激起教師的責任感和義務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情緒,有利于師生相互配合,教學相長,提高教育質(zhì)量。
良好的新型的師生關系是一種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平等,主要是指師生在人格上的平等,在人格上彼此尊重,思想上相互交流。班主任應把自已置于班集體一員的位置上,努力使自己成為與學生人格平等、心靈相通、感情交融的朋友和伙伴,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陶行知先生希望我們教師“丟開判官的面具,應當與學生共生活、同甘苦,做他們的朋友”。這不是可望而不及的理想境界,而是指導我們每一位有事業(yè)心的教育工作者為之奮斗的教育觀。作為班主任應該在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指導下進行師生間的交往,讓學生有一個自由、寬松、愉悅、安全的心理環(huán)境,在教師與學生之間建立起相互尊重、信任理解的橋梁,讓班級成為人才成長的搖籃,這將是教育的最大的幸福,是構筑21世紀新型師生關系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