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上海人大工作研究會召開雙月理論座談會,主題是“增強‘三個自信’,搞好人大工作”。
市十三屆人大常委會主任、研究會名譽會長劉云耕,原中共上海市委組織部部長周克到會講話。研究會會長姚明寶等50余名會員出席會議。
會議由研究會副會長孫運時主持,周錦尉等會員作了主題發(fā)言。與會者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模式與發(fā)展前景的探索、黨的十八大報告有關“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論述,結合人大工作進行了討論交流。
有的會員認為,“三個自信”是十八大的核心精神,并闡述了“三個自信”的來源:1、自信來自于對自己走過的路的肯定;2、自信來自與西方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比較中對我們優(yōu)勢的肯定;3、自信是對質疑和否定社會主義思潮保持清醒認識的肯定;4、自信也是對我們的實踐和實踐成果的肯定。
有的會員從哲學角度談了認識:1、自信是實事求是的自我評價,自信的理論基礎就是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想路線;2、自信是建立在自覺的基礎上的;要從哲學的角度去論證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3、自信是對走向未來道路的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政治體制的設置、框架的設計充滿了智慧,理論是有依據的。人大體制的完善要研究幾個關系:(1)人大和黨委、政府、人民的關系;(2)人大的監(jiān)督職能:監(jiān)督的維度和角度要研究,目的是支持政府推進職能的轉變,行政體制改革的關鍵是政府職能的改革;(3)立法、法規(guī)的制度方面,要研究人大工作如何促進和保障政治體制改革。
有的會員針對有些同志由于對科學社會主義在認識上有點模糊,對一些問題存在困惑和不理解,產生了總體上真信、部分不信的矛盾心態(tài),分析了原因,認為:“增強‘三個自信’,搞好人大工作”,首先要堅持理論創(chuàng)新和制度創(chuàng)新;其次要增強人大監(jiān)督干部的力度,堅定推進人大制度發(fā)展完善。
有的會員認為,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自信,首先是在堅持、完善、發(fā)展這一根本政治制度的實踐中發(fā)揮人大制度的實際功效。人大不僅是國家權力機關,也是民意機關;其次要建立在完善和發(fā)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實踐中,不斷改進人大工作,為完善人大制度提供實踐基礎;最后,要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人大是代表他們意愿和利益的機關。
有的會員聯系在國外的所見所聞,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實踐,提出了增強“三個自信”要博采眾長的觀點。
有的會員認為:1、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根據中國國情確定的最好的制度設計,落實好這一制度,根本上說就是體現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三者統(tǒng)一;2、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還必須不斷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對道路、制度的自信一定要落到行動上。
有的同志提出“了解歐洲、走近歐洲”的建議,指出要認真了解歐洲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研究。
有的會員認為:1、增強“三個自信”意義重大,對內凝聚人心,對外也很重要。要增強民族自信,長自己志氣;2、堅持“三個自信”,首先要有底氣。我們的底氣來自于自己的民族、國家和黨的歷史,來自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蓬勃發(fā)展。其次要有勇氣,不掩飾問題,敢于推動改革。人大工作責任重大,要處理好堅持、完善與發(fā)展的關系,鐵了心堅持,靜下心完善,堅持制度改革。增強“三個自信”,要從國家層面開始,從上到下都自信了,改革的步調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