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道部推出網上購票,初衷是方便人們出行。軟件開發(fā)商推出刷票軟件,目的在搶占商戰(zhàn)高地,客觀上也使得網民能夠更快捷有效地購票。不承想,這一刷卻刷出一道公平的難題來。有人稱之為“插隊”、有損公平或者“機會公平”。
圍繞火車票,人們還有其他方面的爭論。例如,從購買方式看,出行者可以選擇自買、代買或者找黃牛,那么代買違法嗎?黃牛票怎么來的?又如,從分配方式看,客票有預留、非預留票之別,那么預留票是否果然公用?余票是如何處理的?再如,從發(fā)售方式看,有互聯(lián)網、電話、車站窗口、代售點、自動售票機等方式,那么,各種發(fā)售方式的比例是多少?這個比例又是怎樣確定下來的?
近年來,鐵路部門是個“多災”的單位,人、事上屢有授人口實之處。民眾對刷票軟件等問題的種種不滿,某種程度上說也是對鐵路部門過往是非的一種宣泄。在這種形勢下,客觀上對鐵路部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竊以為:一方面,要變“加強管理”的觀念為“優(yōu)化服務”的意識,積極主動地抑制售票制度的潛在負面效應。管理是一個俯視性的概念,在此觀念之下,管理者往往不自覺地把自己當成上級,把被管理人視為下屬,于是,上級就可能時不時地對下屬發(fā)號施令、頤指氣使,有時還可能給點顏色看看。服務則不一樣,服務是一個仰視性的概念,在此觀念之下,服務者必須放低身段,把被服務者當作上帝,這樣,服務者必然不斷檢視自己的服務質量、內容,重視并汲取被服務者的意見和建議,有時不免還要看被服務者的臉色行事。鐵路部門是公共服務單位,有必要轉管理為服務,從民眾的利益出發(fā),擺正自己的人民公仆地位。
另一方面,必須加強調研,進一步提高服務工作的公平性、透明性,有效化解售票制度的種種現(xiàn)存不足。
在美國,碰上感恩節(jié)這樣的家人團聚的節(jié)日,也存在購票難。但鮮見刷票軟件插隊引發(fā)的這類爭議。這里固然有人口相對不多、運輸方式多樣、運力較大、售票渠道分散等因素的作用,但主要的還是相關制度本身的相對合理、程序透明(當然,美國有美國的問題,比如不太準時、速度慢等)。
古人云:不患寡而患不均。然而,眾所周知,并不存在絕對公平,能夠做到、可以接受的只有相對公平。比如,同樣是窗口購票,白天售票對于因為工作不能脫身去購票的人是否公平?學生票、農民工團體票對于非學生、不能組成團體的農民工是否公平?此類制度,民眾之所以沒有說不,是因為存在公開、透明的制度規(guī)定。相反,民眾對公用票、發(fā)車前網上突現(xiàn)票等的非議,正由于公平、透明制度的缺失。
任何事情都具有兩面性。既然選擇睜開眼睛享受風的清涼,就別埋怨風中細小的沙粒。鐵路部門既然推出網上購票,就要容忍、直面刷票軟件等相關的爭議,并在觀念上、制度上反思之、改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