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共實訓基地是促進高職生綜合素質提升的重要基礎,是培養(yǎng)學生就業(yè)能力的關鍵保障。發(fā)揮高職院校的平臺效用,在充實籌資渠道的同時,著力做好管理機構優(yōu)化,穩(wěn)步推進教學改革,深化訂單合作評價,逐步將高職院校打造為開放性公共實訓基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高職院校;公共實訓基地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4156(2013)10-033-02
公共實訓基地要以“工學結合”作為建設運行的切入點,全面打造性能優(yōu)越、運行良好的公共實訓基地,對高職院校學生技能的實踐及就業(yè)有著不可估量的現實意義。
一、豐富籌資渠道,完善公共實訓基地建設的資金保障
公共實訓基地建設的資金要依照多方位、多形式、多渠道進行籌措,資金的籌措主要有以下七點可行方案。一是將公共實訓基地的意義在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大力宣傳,讓學生與教師進行基地建設的投資;二是高職院校進行建設聯合,共同完成公共實訓基地的建設;三是高職院校積極向教育財政部門申請教育建設項目的撥款,爭取獲得政府的幫助;四是學校與企業(yè)進行聯合,高職院校的師生努力創(chuàng)新,設計出新型產品,或者與當地企業(yè)進行技術合作,完成某些技術的攻克或者新型產品的研制,以此來積攢部分建設資金;五是獲得當地企業(yè)的投資,爭取企業(yè)資金或者設備的投資;六是高職院校面向社會人員進行各種技能的培訓,以此獲得部分公共實訓基地建設資金;七是高職院校師生面向社會,承接各種專業(yè)技能的鑒定工作,進行籌措資金。
在高職院校公共實訓基地的建設中,不僅要將自身辦學理念進行深化,而且要將高校自身所擁有的現有資源進行深度的挖掘,將自身優(yōu)勢全面地發(fā)揮出來,并且合理地使用。高職院校在實訓公共基地的建設中,一定要考慮到當地企業(yè)與當地經濟兩方面,合理地與其進行接軌,這樣就可以將社會資源很好地進行整合,把校企合作當作基地建設的突破口,更好地實現公共實訓基地的建設。
二、優(yōu)化管理架構,完善公共實訓基地建設的管理支撐
(一)建章立制,健全校內公共實訓基地管理
高職院校應當專門成立基地建設的管理機構,制定合理的管理章程。除了實訓公共基地在經營時遇到重大決策問題,由校企兩方共同進行解決,其余工作由管理機構負責,其主要工作是保證實訓基地在建設以及規(guī)劃兩方面進行合理、快速的開展,解決在建設與規(guī)劃的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因此在以后的發(fā)展中,實訓基地的管理機構將成為高校實踐教學的中心。同時在高校的系、院要設立實訓管理分部,主要職責是在實訓基地的建設中提出規(guī)劃與建設方案。在實訓基地管理結構的管理下,將企業(yè)與學校兩方的義務、責任、利益進行明確的劃分,有序地進行管理。管理機構要將實訓基地的使用時間、實訓項目以及崗位人數等進行量化處理,并且要簽訂相關具有法律效力的協(xié)議書,以此進行規(guī)定。在實訓基地使用的過程中,雙方應當嚴格遵守相關規(guī)定以及協(xié)議書等內容,并且定期檢查雙方的執(zhí)行情況,還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這樣不僅可以很好地保證企業(yè)正常生產的穩(wěn)定性,而且也保證了高校學生實踐教學的效果。這種模式不僅將校企兩方合作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而且增強了企業(yè)對學生實踐教學的管理與指導。
我國對高職院校制定了合理的指導方針,并且在高職院校培養(yǎng)高技術、高素質人才的基礎上,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將工作人員的職責以及標準進行具體化,在這種前提下保證高職院校公共實訓基地的建設和管理。
(二)績效考核和質量監(jiān)控協(xié)同機制的建立
在公共實訓基地運行中,學校的教學質量與企業(yè)績效考核緊密聯系在一起。所以雙方應制定績效考核和質量監(jiān)控協(xié)同機制。這樣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節(jié)約資源,同時公共實訓基地的管理水平也會有很大的進步。在企業(yè)績效考核中,要按照設備維修、工藝改進以及相關生產技術等方面進行考核,同時企業(yè)制定合理的考評制度以及實訓質量考評制度。學??己酥饕ㄟ^其對學生指導設備的使用、技術的操作以及分配任務等情況進行,將崗位需求率、專業(yè)教學標準以及職業(yè)資格標準作為學生考評制度的標準。學生考核主要分為企業(yè)與學校兩方面。學校主要考評學生任務的完成情況與產品制作合格率,與此同時,企業(yè)應當設立完善的獎勵制度,對學生完成任務較好、超額完成等情況進行獎勵。在公共實訓基地的使用中,要建立完善的評價體系,不僅要讓學生、教師、用人單位、家長以及企業(yè)專家等及時反饋個人意見,同時也要及時做出評價,全面提高實訓基地的管理與運行水平。公共基地的績效考核與獎勵措施由校方與企業(yè)共同制定,將激勵機制和退出機制合理地設立,合理地對相關人員進行表彰,同時將運行不好的企業(yè)項目予以摒棄。
三、注重以生為本,完善公共實訓基地建設的教學基礎
(一)實訓教學組織形式的制定
公共實訓教學重點突出的是學生,將學生作為主體進行展開。通過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具體的實訓安排,分為不同的層次進行實訓,建立完善的實訓教學組織形式。在實訓剛開始階段,以學校教師授課作為重點,將實訓與理論有效地結合起來。隨著學生實踐與理論水平的提高,就可以進行公共實訓練習,此時企業(yè)教師是學生授課的主體。在學生進行公共實訓階段,要嚴格遵守企業(yè)員工的規(guī)章制度與作息時間,根據不同的職能,安排不同的實訓時間與實訓項目。
(二)公共實訓項目的選擇
公共實訓項目的載體是真實的產品,將教學項目與工作項目進行很好的轉化,確定所學內容。選擇實訓項目主要有以下三點注意事項。一是將學校公共實訓基地內的任務進行科學的分析,全面了解每項任務所涉及的知識。以此來選擇教學項目以及確定教學項目的目標、內容、標準、性質、教學課時安排等方面。二是在公共實訓項目進行的過程中,將項目的開發(fā)與教學進行合理的分析,確定合理的教學內容,建立可行的教學計劃。三是在公共實訓的過程中,要用合理的整體設計。實訓安排要遵循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小到大、由單一到多項的關聯原則。這種原則的實施可以更好地將技能與公共實訓重點突出,形成合理的教學模式。與此同時,在實訓項目選擇的過程中,同類項目將會進行組合,成為合理的教學單元,最終這種教學模式將會形成合理的教學體系。
(三)公共實訓教學方法的設定
在公共實訓的過程中,通過項目教學法的使用來實現生產項目教學的展開,學生在實訓進行的過程中,只有自己完成一項或者多項任務時,才可能掌握相關技術。這樣就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而且學生還要將實訓的所有項目進行學習。這種教學方法打破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實訓項目的設置應該全面考慮學生的現有水平以及在生產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問題,最大限度地將學生的知識點進行覆蓋,促進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去驗證各種理論知識,并且對學生的應用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學生在項目生產的過程中,經過教師的指導,經歷產品研發(fā)的整個過程,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的綜合能力才能明顯地提高。
四、建設人才高地,完善公共實訓基地建設的教學基礎
高職教育師資隊伍要快速、穩(wěn)步地發(fā)展,使其進入合理的發(fā)展軌道上。因此,教師內部管理體制的建立必不可少。就目前高職教育而言,實訓教師的評價體系不夠完善,沒有合理的評價標準,甚至出現多所高職院校的實訓教師與理論教師同時使用一套評價指標,使兩者的工作性質以及工作內容發(fā)生了混淆,不能很好地激發(fā)實訓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導致教學效果很差。因此,高職院校應當完善實訓教師評價體系以及晉升機制,將實訓教師的作用予以顯現。同時要建立完善的激勵機制,更好地調動實訓教師教學工作的積極性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
五、加強訂單化合作,完善公共實訓基地建設的合作環(huán)境
訂單化合作的培訓模式在當前屬于新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將高職院校的教育與市場的經濟、文化等方面進行準確的對接,不僅很好地突出教育特色,而且也更好地提高了教學質量。高校與企業(yè)合作的優(yōu)勢在于人才多,采用訂單式的人才培訓模式,不僅可以更好地解決企業(yè)缺乏技術人員的難題,同時為高職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就業(yè)途徑,提供了更好的學習機會。同時因為高職院校與企業(yè)合作時具有不穩(wěn)定性,合作對象可以發(fā)生改變,所以高職院校為了在改變中尋求發(fā)展,只能努力提高教學質量,進一步地提高學校人才資源的優(yōu)勢。在高職院校尋求訂單的同時,要進行自我推銷,將學校自身的優(yōu)勢進行展現,也將學校的知名度進一步提高,為以后學生的就業(yè)提供了有效的保證。訂單式的培訓模式將學校與企業(yè)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將利益實現共同化,這樣就可以很好地實現高職院校、學生和企業(yè)的共贏。
參考文獻:
[1]石偉平,比較職業(yè)技術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彭元,高技能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
[3]中國陶行知研究會,陶行知教育思想、理論和實踐[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6.
[4]劉春生,徐長發(fā),職業(yè)教育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基金項目:浙江商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2013年度學校重大科研項目“浙江商職院政校合作的高技能公共實訓基地建設研究”(編號:SZYZDA201302)]
[張游:浙江商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經濟貿易學院實訓中心主任,講師,主要從事實踐教學與連鎖經營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