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燕子
摘要: “高效”一詞的提及頻率越來越高,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最大的效益是現(xiàn)代社會每時每刻都在思考的問題,教育當然也不例外.那么在化學正以其獨特的學科特點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的今天,如何能夠打造出較為科學的高效課堂呢?本文就此問題從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和充滿生命力的課堂三個方面簡單闡述一下個人的觀點,希望對廣大教師的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高效教學;目標素質;教育生命力
關于如何打造高效課堂的問題,有的教師認為“高效的課堂”是“虛幻”的,這僅僅就是一種抽象的存在,這中間涉及多種聯(lián)系,不是說想成功就能成功的;也有的認為這“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其實不然,我認為打造高效課堂之路“有跡可循”,正如我的題目——高效課堂,制勝有道.那么“路”在何方呢?下面我就簡單來闡述一下我個人的一些看法和體會.
一、合理的教學目標
1.確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就需要教師對教材有很好的了解.教材是教學之根本,是教學內容的核心載體,每位教師必須合理掌控.而對于教材,教師也不能盲目的按部就班.比如,說教材編寫的順序有時候并不一定符合當?shù)氐膶嶋H教學情況,這時候就需要教師根據(jù)實際有計劃、有規(guī)律的重新安排某些章節(jié)的順序,從而使教材更好地為教學服務、為學生服務.再者,針對某些教師一本教案用好幾年的現(xiàn)象,我以為,我們每年面對的學生并不一樣,社會在發(fā)展,學生的視野和水平也在不斷變化,所以制定教學目標時一定要符合現(xiàn)實教學情景的發(fā)展,只有這樣才能使教學目標正確指導我們的教學.
2.把素質教育作為初中化學教學的目標教學體系是當前大的教育背景和素質教育對我們提出的新的要求,我們應把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作為根本的出發(fā)點和制高點,這具有極強的指導意義.尊重學生個性,注重開發(fā)學生身心潛能,注重形成健全個性是其根本特征.所以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依據(jù)素質教育的要求制定出符合教學實際的教學目標.
二、正確的教學方法
要實現(xiàn)合理的教學目標,就要采用正確的教學方法.其實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應該是教師在課前都已經設定好的,不過,有句話說的好,“計劃趕不上變化”,所以在準備周詳?shù)慕虒W計劃后,教師也要能根據(jù)教學過程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從而更好地實施自己的教學計劃,并進而完成自己的教學目標.這里有兩點需要注意.
1.教學方法多種多樣
教無定法,但教法要合理、有效.一切有利于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的方法都值得嘗試.目前的化學課堂教學方法不勝枚舉,一堂化學課到底要如何上,采用怎樣的教學方法,或者說是要采用一種方法還是多種方法的搭配,多種方法又要如何搭配才能獲得最大效益,這要視情況而定,包括課程的類型,教師的習慣和特點、學生的實際水平等.而某些教學實踐中,教師還要根據(jù)不同學生水平上的差異采用區(qū)別對待的教學方法.比如,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就可以采用自學法、討論法等;而對于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就要有足夠的耐心,當然,采用區(qū)別對待時,教師要注意照顧學生的自尊心,從而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對于多種教學方法的配合問題,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積極探索、實踐,從而摸索出幾條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以保證教學過程高效地運行.
2.合理地運用自主探究的方法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在實驗教學中就可以很好地運用自主探究的方法,這不但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探究能力,還能培養(yǎng)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我們在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實驗中,教師就可以設置這樣的問題供學生探討:MnO2是作為催化劑參加反應的,那么是不是MnO2的量越多,產生氧氣的速度越快呢?可以利用排水法收集氧氣是不是就意味著氧氣難溶于水呢?等等.
三、充滿生命力的課堂運行過程
教師要嘗試構建充滿生命力的課堂教學運行體系,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欲望,并激起他們主動學習和參與的積極性,從而在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
1.課堂導入
好的開頭等于成功的一半,好的課堂導入則是課堂效果好壞的標準之一.教師如果能在課堂開始的時候就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那么其效益必然就高出一般.事實證明,生動的、有趣的課堂導入對構建充滿生命力的課堂教學過程十分有效.比如,在講到物質燃燒及其條件和環(huán)境保護的時候,教師就可以以當前社會的熱點問題——溫室效應和PM2.5為話題引入.溫室效應是CO2在大氣層中含量升高的緣故,PM2.5則是空氣中的顆粒狀物質聚集、彌漫的結果.在課堂上提出的使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可極大的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能充分預熱課堂,而后在介紹相關知識的時候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課堂交流
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經常利用語言、動作、眼神等方式與學生交流.交流的過程中要把自己當作是他們的朋友,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自尊心,不能以長輩自居而忽略學生的感受.比如,上課時對待走神的學生就可以走到他身邊,輕輕碰他一下,提醒他要注意聽講.
以上即是我所說的“路”,我不敢保證它肯定行之有效,但至少這是一種比較科學的體系,除了教師和學生這兩個可變因素外,這也是高效課堂其中的主要因素和組成部分.教學探究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高效課堂的實現(xiàn)之法需要每個教師堅持不懈的探索,所以希望經過各位教師的不斷探究之后,實現(xiàn)高效課堂之路能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