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十八大的大政方針看深化中國行政改革的策略*

      2013-12-25 05:57:30藍志勇
      中國治理評論 2013年1期
      關鍵詞:行政改革

      藍志勇

      一、 引言

      中國共產黨的十八大承上啟下,在過去90年新民主主義革命和30多年改革發(fā)展的經驗基礎上,提出了中國繼續(xù)發(fā)展和進步的大政方針:(1)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支持和保證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完善基層民主制度,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建立權力運行制約和監(jiān)督體系。 (2)完善市場經濟體制,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適應國內外經濟形勢的新變化和發(fā)展方式。激發(fā)市場發(fā)展新活力,培育構建開放型經濟發(fā)展新優(yōu)勢,不斷增強長期發(fā)展后勁。(3)反腐倡廉,堅持自我凈化、自我完善。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全面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增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4)重點保障和改善民生,解決人民最直接的利益問題。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yī)、老有所養(yǎng)、住有所居,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努力讓人民過上更好的生活。(5)加大環(huán)境保護力度,大力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優(yōu)化國土空間開發(fā)格局,全面促進資源節(jié)約,加大自然生態(tài)系統和環(huán)境保護力度,加強生態(tài)文明制度建設。 (6)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按照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的戰(zhàn)略構想,完成機械化信息化任務。力爭到2020年基本實現軍隊的機械化。(7)貫徹一國兩制,只要不主張“臺獨”都愿意合作。對于香港澳門,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堅決反對“臺獨”分裂圖謀。只要認同一個中國,我們都愿意同他們對話合作。(8)不稱霸、不擴張,反對一切形式的強權政治,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對各種形式的霸權主義,反對動輒訴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反對顛覆別國合法政權。(9)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弦易幟的邪路。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總結起來,可謂是八大任務,一條路線。八大任務中,除了外交、國防和港臺事務,其余五項都與行政改革的理論與實踐直接相關。一條路線是: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弦易幟的邪路,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chuàng)新之路。

      十八大的精神,是中國下一步行政體制改革尋求突破的政策指南?!白詮闹形鞣轿拿靼l(fā)生碰撞以來,百余年的中國現代文化建設即無可避免地面臨雙重使命:梳理和探究西方文明的根源和脈絡,以作為我們理解并提升自身要義的借鏡;整理和傳承中國文明的傳統,更是我們實現并弘揚自身價值的根本。 此二者的交匯,乃是塑造現代中國之精神品格的必由進路……”(費孝通,2005:14)。 西方的洋槍洋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使明智的中國人不得不重視那些“蠻夷之邦”的法術,用以比照我們自己的不足;同時,自豪的中國人不可能、也不能夠遺棄自己幾千年文明的傳承,一定會努力地尋找可能,弘揚自身的價值。 其結果,必定是要博采眾長,走出根植于傳統卻又不斷創(chuàng)新,有世界文明的營養(yǎng)又有民族文化的精髓的革新之路。方向已經明了,具體怎么走,還需要有許許多多的創(chuàng)造。

      在十八大結束時,新任領導集體與記者見面的新聞發(fā)布會上,新任總書記有一句十分中肯的話:“打鐵還需自身硬”。他使用的這句民間俗語,精確道破了中國繼續(xù)改革和發(fā)展道路上的核心問題。 要管好國家,管好社會,首先要管好黨,管好政府,打造好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基礎設施。中國行政體制的深度改革和突破,就是為管好黨、管好政府提供良好的制度基礎的舉措。本文就這一命題進行探討,在回顧過去行政改革成效和困境的基礎上,按照十八大精神,提出繼續(xù)深化行政改革、保障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戰(zhàn)略思考。

      二、中國目前的改革成就與行政體制的改革息息相關

      行政體制是國家管理活動中的硬件設備和操作系統,是基礎。 行政改革指的是通過有目的地改變決策組織的結構、過程,以及決策者的態(tài)度和行為模式,來提高組織運行的效率(Caiden,1969)。 改革的一般內容包括去官僚化(機構精簡、縮編、重組、下放權力),加大私有化份額,調整管理和資源分配的權力,通過招聘、培訓、激勵,改進和提升管理人員的素質和職位勝任能力,設計預算和審計項目方法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和行政單位的服務提供能力 (Burns,1993)。這一對行政改革的定義,比中國通常認為的機構改革的覆蓋面要寬,更符合全面推動政府工作要求的基本原理。 也就是說,行政機構的改革,需要人事制度和財務制度的配套改革才能夠有實際的效果。中國的這個步驟,往往需要中央編制辦公室、財政部、人社部和組織部的協調合作才能完成。

      行政改革的前提是重大政治方向的確定。 早在1978年,中國就定下了改革開放的國策大計:在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旗幟下,追求經濟發(fā)展和管理效率。在這一大背景下,邁出了行政改革的步伐。從干部隊伍的年輕化、知識化、專業(yè)化,和廢除終身制開始(鄧小平,1994:326),到后來陸續(xù)推出多種改革措施:如黨政分工、市場化改革、雙軌制、市管縣改革、權力下放(土地承包、財政包干、地方土地轉讓的財政政策、招商引資政策)、收支兩條線,分稅制改革、國企改革、轉變政府職能、地方政府績效考核、干部選拔公推比選、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大部制改革、服務型政府和最新一輪的事業(yè)單位改革……這些改革方案,在中國發(fā)展和進步的過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也留下了繼續(xù)改革的空間。

      若干年前,在學界普遍興奮地討論中國經濟改革的成就時,筆者曾與世界銀行的一位經濟學家座談,他說道,“我30年來一直關注中國的改革,非常困惑。按照經濟學的理論和評估指標,中國的經濟問題十分之多,應該早就崩潰多次了,但奇怪得很,中國依然在發(fā)展,而且你看它的結果:經濟的增長和林立的高樓,你不能不承認它的成功?!彼脑挷⒉还之?,其有效的詮釋是:中國的改革,不僅僅是經濟改革,也是思維模式的解放和行政改革的結果,是中國體制背景下獨特的行政威權給市場放權、與市場互動和博弈的結果。換句話說,中國的經濟改革,核心是與經濟發(fā)展相關的行政體制的改革。

      對中國行政改革的成效,國際學界有不同的評判。有人認為行政改革居功至偉,放活了社會,放活了經濟,給國家的發(fā)展帶來了巨大的變化。中國改革的成功和詬病,其實不是經濟改革的問題,而是行政改革后,行政權力對市場施壓或掣肘。比如說,安徽小崗村農村土地承包制的實施,就是因為政府沒有追究他們分田到戶的“不法行為”,反而進一步把這個生產方式的管理權讓給了農民。 市場上出現的問題,如大型企業(yè)的壟斷、食品安全的隱患,也常常與行政權力劃分和行政監(jiān)管不足相關。也有人說改革只重形式不重本質,每次都留下尾巴,改革之后,機構和權力又重新擴張,回歸本源,以致幾十年改革之后,政府的規(guī)模和權力空前擴大,國企壟斷有增無減,社會矛盾不斷增大,繼續(xù)改革的動力卻逐漸式微。還有人認為改革的努力成敗參半。成功發(fā)展了經濟,卻亂了人們的思維,擴大了貧富差距,增加了社會的不穩(wěn)定因素,否則難以解釋為何社會管理和維穩(wěn)成為了發(fā)展過程中的重中之重 (Liberthal and Oksenberg,1988;Lingle,1997)。

      盡管認識各異,不爭的事實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有了長足的發(fā)展,一躍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中國政府的影響力有了很大的擴張,萬億資金的運用,舉手投足之間;大型國企的規(guī)模前所未有,在全球范圍大規(guī)模運行;而社會的躁動和不穩(wěn)定因素,也有相當的增長,一不小心就會出現群體事件。有識之士呼吁進一步深化改革,進一步解放思想,拓展視野,選擇好改革的策略和方法。

      十八大提出的“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弦易幟的邪路。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的口號,與30年前小平同志定下的基本國策一致。 并且,在達到了小康目標的基礎上,加上了政治改革、改善民生、建設生態(tài)文明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新指標。老路不能回去,根本不能忘記,中國的進步和發(fā)展,要有承上啟下的創(chuàng)新,從概念,到價值觀,到制度,皆是如此。

      三、如何在十八大精神引導下深化行政改革

      行政體制的改革,是管理工具的改革。 一個人嘗試去使用一件新的工具,是因為他相信新的工具對他更加實用,更能滿足他的需要。同樣的道理,當一種管理體制不能很好地滿足管理目標需求,就需要有新的管理體制。行政改革的目標,就是通過機構重塑、流程再造、目標界定、技術提升等方法,提高行政體系的運轉效率、效益和功能,解放和激發(fā)社會的潛能和發(fā)展力,提高公共服務水平,激勵經濟發(fā)展,達到政通人和,國富民強的目標。 但制度是人際關系構成的,制度的改革,牽涉到很多人,需要通過一致的理念和行動才能做到。另外,社會的情況通常是復雜的,參與改革的每一個人,他們的期望也可以各不相同。 要將這樣的改革訴諸行動,就必須要有理念、有共識、有領導、有設計。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改革實踐和開放學習后,這些理念、共識已經在相當的范圍內逐步形成。

      在十八大提出的五項與行政改革有直接關系的任務中,首先提出來的是政治改革?!巴七M政治體制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支持和保證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完善基層民主制度,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建立權力運行制約和監(jiān)督體系”。 政治的核心問題是“權力和資源的分配問題?!痹诔绦驅哟蔚囊饬x是:如何進行權力的運作。比較深層次的政治改革的意義是:還權與民、還政于民、給予人民行使政治權利的方法和渠道。在中國目前的條件下,還沒有走完孫中山先生提出的“訓政”階段 (孫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路徑是:軍政、訓政和憲政)。 所以說,政治改革的重點也還在于不斷擴大人民群眾行使政治權利的機會。 而行政體制的改革,則更加具體。 國家的行政管理體系,黨、政、人大政協和司法四大班子,加上財務體系、管理辦法、制衡和協調程序、技術使用等等,都與行政體制的改革有關。其中,定結構、定編制、定職能、定人員和財務,都直接影響到國家體系的運行。 這些改革的核心問題是黨政關系的改革,牽涉到運用現代國家黨政分工協調的理論,使黨、政各有專攻。 黨擔負起政策制定、宏觀制度建設、價值理念塑造,對主要行政官員的聘用、管理、培訓和監(jiān)控的工作,并且對人民和上級黨的部門擔負起政治問責的責任,保護基本人權和社會的公平公正。政治工作牽涉到發(fā)展方向的問題。中國是一艘巨大的航空母艦,不動則已,一動則雷霆萬鈞,勢能極大。方向性的問題需要未雨綢繆,早作打算和規(guī)劃,否則眼看到冰山都有避之不及的可能。 政則擔負起經濟建設的任務、民生工程的任務。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上,黨作為政治工具的主要任務是改造舊軍隊,發(fā)動群眾,通過政治宣傳和身體力行傳播新的理念、黨的政策。 使用的工作方法往往是政治運動。新中國成立后,由于龐大的舊國家機器需要改造,加上軍轉民的干部有自己所熟悉的工作方法,很長的一段時間沿用的也是政治動員的運動型方法。特點是單一目標性強、見效快。但魚龍混雜式的工作風格留下的后遺癥也常常很多。

      進入工業(yè)革命、城市化和現代化建設的新的歷史時期后,社會的變革錯綜復雜,牽一發(fā)動全身,對精細化、科學化和系統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何提高黨的執(zhí)政能力、制度設計能力和培養(yǎng)高層次管理人才問題,就成了黨的工作的重中之重。對黨的工作方式、政治問責力、方向性的領袖力和駕馭行政組織的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再使用運動形式或以黨代政的簡單方式進行管理,就有力不從心的感覺。 事實上,西方在工業(yè)化的過程中,就有過政治與行政兩分的探討(Goodnow,1900)。 中國借鑒西方經驗的時候,更多地注重了他們“分”的討論和批評,忽略了他們“統”的思想和措施。 在繼續(xù)深化改革的過程中,強調黨的功能和行政功能的分工,設定他們之間良好的合作、協調和從屬關系體系,用行政機構改革的方式固定下來,可以是推進領導機構精簡和專業(yè)化管理的一個有效策略?!巴晟剖袌鼋洕w制,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適應國內外經濟形勢的新變化和發(fā)展方式,激發(fā)市場發(fā)展新活力,培育構建開放型經濟發(fā)展新優(yōu)勢,不斷增強長期發(fā)展后勁”的核心問題是政企分工問題。 而政企分工的關鍵,在于國家對于市場和經濟活動的立法和執(zhí)法。 一個過去遺留下來的重要問題是中國的國企怎么辦? 大型的掌握核心資源的公共公司的管理方式,需要不斷的探索和改進。西方發(fā)達國家數百年積累下來的有社會代表性的董事會制度、職業(yè)經理人制度、高透明財務和行為監(jiān)督制度、政府法規(guī)和財稅政策的控制制度,可以提供非常有益的借鑒。 經過了30多年的改革,中國的市場化運行方式已經大致確立,即便是大型壟斷性國企,雖有一些壟斷行為,也至少是通過市場的方式在進行運作。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是變部門立法為國家立法,加強相應立法、準立法、中央監(jiān)控機構行政體系中的專業(yè)調研、決策和監(jiān)控執(zhí)行能力。西方大規(guī)模金融危機的產生,與里根政府在20世紀80年代初修改《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The Glass-Steagall Act of 1933),取消限制利息價格的條款Q(Regulation Q,1980);通過《加恩-圣杰曼存儲機構法》(The Garn-St.Germain Depository Institutions Act of 1982),廢除了對儲蓄和借貸行業(yè)的規(guī)制,允許了浮動貸款利率;通過《格雷姆-里奇-比利雷法案》(the Gramm-Leach-Bliley Act of 1999),取消了禁止銀行擁有其他金融公司的條款等削減規(guī)制的行為有極大的關系。另外,國外政府機構體系中的準立法部門的制度、工作職責和機構設置,使這些機構既有研究能力,又有立法和執(zhí)法的能力,是法制化管理市場的一種有效和靈活的方式。美國的聯邦政府食品藥監(jiān)局、 聯儲會、聯邦通訊委員會就是這樣的機構。學習這些機構的設置,提高政府監(jiān)管能力,是完善市場經濟體制的有效方法。 只有實現對市場管理的系統化和法制化,才能杜絕部門尋租,徹底放活市場,給市場發(fā)揮潛力以極大的空間。

      20世紀理論界最大的世紀之爭其實不僅僅是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之爭,也是新古典經濟理論與凱恩斯理論之爭。 新古典自由主義的市場原教旨主義者認為:人都是自私自利的理性人,市場是最有效、最公平和最公正的配置有限資源的方法,政府管得越少越好。 而以凱恩斯為代表的政府干預學派則認為,市場的決策往往會帶來宏觀經濟產出的低效(比如消費和就業(yè)短缺),需要有公共政策的介入和干預,靠國家用貨幣和財政政策來宏觀調控,穩(wěn)定經濟,創(chuàng)造高就業(yè)率?,F代資本主義的發(fā)展、現代資本主義鼻祖亞當·斯密的理論和最近一次的全球性金融危機,反復證明了國家對市場干預的必要性。 關鍵在于如何妥善把握干預的方法和程度。 這就是行政改革的要義所在。

      “反腐倡廉,堅持自我凈化、自我完善、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全面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增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是十八大提出的又一大重要任務。筆者曾經在美國接待過國內一個由十幾位監(jiān)察局局長組成的訪問團。 他們最大的疑惑是,在美國沒有找到相應對口的監(jiān)察局,來交流工作經驗。 當問到美國城市的人事局長和市政經理等人時,得到的回答是,透明是最好的監(jiān)察。人民、媒體和主管領導就是監(jiān)察人。 關鍵點在于制度設計的合理性、薪酬的競爭力和有效的行政懲罰力。這一條也是行政改革思考的重要節(jié)點。一般來說,賦予監(jiān)管部門公訴權,賦予法院和紀律部門懲處權,處罰過程如數據庫一樣高度透明,處罰經費直接入國庫,是比較有效地防止尋租行為的行政設置,值得研究。

      十八大提出的一個核心任務,也是中國發(fā)展現階段面對的最大挑戰(zhàn),就是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解決人民最直接的利益問題。使人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yī)、老有所養(yǎng)、住有所居,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努力讓人民過上更好生活”。 這一條,對于行政改革來說,是最具挑戰(zhàn)性的工作。只有具備了良好的行政環(huán)境,才可能有運行良好的市場。而只有市場放活了、經濟發(fā)展了,國家才會有錢打造優(yōu)質的公共服務環(huán)境,建立社會保障系統,保護人民的基本權益,讓人民過上好的生活。

      筆者早幾年作過一個中國與美國政府機構和人員規(guī)模的比較,雖然中國的人口是美國的4.4倍,但美國政府的管理單元(87513 個政府單位)比中國(24961 個政府單位)要多三倍以上。從公務員的絕對數字來說,美國聯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加起來有270.4萬人 + 408.3萬人 + 1099.5萬人=1778.2萬人。而中國政府機關的受薪工作人員 (其中公務員700多萬人),按照同年統計年鑒的數目,是10,540,000人。 少于美國。 這個數字,雖然不一定準確,但在兩國公共服務的能力方面,有了一個大致的人力資源的比較。要提高公共服務能力,不但要加大公共設施投入,還要加強人力資源的建設和配置。當然,了解情況的政府工作人員會說中國政府機構臃腫和超編,不干工作的人多。 而同時存在的情況是,政府部門有些人十分繁忙和辛苦,有永遠干不完的活;而另一些人則沒活干,不想干。如果精簡機構,工作就更加沒有人干。 如果增加編制,國家財政則不堪重負。這個問題如何解決?

      仔細考察較大的西方政府的結構模式,比如說美國,我們就會發(fā)現,他們中央與地方政府的分工十分明確;地方政府的機構設置和人員編制十分多樣和因地制宜,不是按中央政府的行政機構進行設置。 除了少數部委外,大多數中央部委以制定政策、提供資金、調研和監(jiān)管為主,有選擇性地推行一些新政策,并不面面俱到。 地方政府是提供服務和直接管理的重要單元。 并且,地方政府至少有五種不同的組織方式:市長-市政經理型、市議會-市政經理型、城鎮(zhèn)會議制、委員會制度,代表制度等等。有的注重黨政一元化領導(市長-市政經理型),有的注重政治行政兩分(市議會-市政經理型),有的注重集體領導,有的松散和隨意。地方政府的稅收、人員規(guī)模、薪酬、服務功能等都因地方差異可以有所不同。但經過相當時間的運行,美國最富的州的人均GDP與最窮的州的人均GDP差別比在2倍以內,遠遠低于中國省份之間貧富差距高達20倍以上的狀況。

      另外,從圖一可以看出,美國的學區(qū)也是一級地方政府,有自己獨立的財政撥款的渠道,可以跨行政區(qū)設立,直接接受州最高教育機構的撥款,不受地方財政的直接影響,也不允許地方政府挪用和擠占教育經費,避免教育資源往經濟和社區(qū)條件好的地方過度集中。

      數據來源:作者調查

      除了機構上的靈活性,還有審批制度的簡化、行政文化的打造、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權力與責任匹配的工作規(guī)范、公共服務對下問責等方面的努力??傮w說來,地方政府是百姓生活服務的中流砥柱。它們離百姓近,了解情況和百姓需求,改革靈活,工作易見成效。每一個地方政府(縣、市)都可以是一個獨立的法人,運行靈活,對公民和法律負責。民有、民治、民享的格局,在精心設計的國家行政體系的大格局下,成為可能。

      黨的十八大提出“加大環(huán)境保護力度,大力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優(yōu)化國土空間開發(fā)格局,全面促進資源節(jié)約,加大自然生態(tài)系統和環(huán)境保護力度,加強生態(tài)文明制度建設”。這是中國在可持續(xù)發(fā)展方面所要繼續(xù)推進的方向。行政改革在這一領域要做的不一定是設立新的機構,而是加強現有環(huán)保機構的標準制定和監(jiān)管工作,用協作治理的理論,引導和結合非營利組織的參與,建立廣泛的社會網絡,推動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新風氣、新文化,同時,推動政府部門將經濟發(fā)展評估的單一指標變?yōu)槎嘣胶饪沙掷m(xù)發(fā)展的績效評估指標。

      四、結語

      本文從十八大的精神出發(fā),提出了深化行政體系改革的一些基本思考,意在拋磚引玉,引起討論。中國行政改革開放伊始,就緊鑼密鼓,跟蹤進行。 中間有爭論、有反復、有躊躇、有突破。我們一般認為其中最難的地方,是突破現有的利益格局、突破人們的慣性思維和傳統方法。改革過速,會有人不理解、不接受、不適應,甚至頑強抵抗。 但不改革,就會有被淘汰的危險。 正如一位國外政治家所說:“奇怪得很,在迅速變化的世界中,人們認為的當前不變的安全道路往往是一條最危險的道路。世界變化了,你不變化,就會被淘汰。”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就是變化和進步的一個最有力的注腳。我們不滿足于過去的陳規(guī)舊俗,尋求變化, 但是如何變化,卻需要系統思維。行政體系分機構、人事和財物,三者不可分離。 統領三者的是政治路線和國家理念。 行政改革的努力,需要的是政府的系統思維和系統改革。

      下面的列表,描述的是從傳統到現代的社會演進過程中不同社會階段的特點。 它不算完整,但卻勾畫出以馬恩歷史唯物主義社會發(fā)展觀為基礎的一個路線和輪廓圖。中國的挑戰(zhàn),在于它還沒有從傳統社會的格局中走出來,又面臨加速現代化的要求,還要同時完成后工業(yè)時代才有可能實現的人類理想。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的創(chuàng)新,也必然要在這樣的背景下尋找突破點。核心內容可以是:加強現代國家的制度建設,注重黨政分工、中央與地方的分工、政府與市場的分工、 政策與法律的分工、專業(yè)與輔助工作的分工、 公益與私利的分離,以及對社會、國家和市場管理的系統思維。一個現代化的、蓬勃和繁榮的中國,一定會以嶄新的面貌,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表1 不同社會形態(tài)、政府目標及其社會特點

      〔1〕Caiden,Gerald,AdministrativeReform,Chicago:Aldine,1969.

      〔2〕Burns, J.P.,China’sAdministrativeReformforaMarketEconomy,1983.

      〔3〕Deng, Xiaoping,SelectedWorksofDengXiaoping,Beijing:People’s Press,1983.

      〔4〕Liberthal,Kenneth and Michael Oksenberg,PolicyMakinginChina:Leaders,Structures,andProcesses,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8.

      〔5〕Lingle,Christopher,TheRiseandFalloftheAsianCentury,Hong Kong:Asia Limited,1997.

      〔6〕Burns,J.P.,“Public sector reform and the state:The case of China”,PublicAdministrationQuarterly,24(4),2001,pp.419-436.

      〔7〕Goodnow,F.J.,PoliticsandAdministration:astudyingovernment,The Macmillan company,1900.

      〔8〕Lan,Z.,“Understanding China’s administrative reform”,PublicAdministrationQuarterly,24(4),2001,pp.437-468.

      〔9〕Lan,Z.,“Symposium introduction.”JournalofPublicBudgeting,Accounting&FinancialManagement,15(3),2003,pp.381-384.

      〔10〕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1〕費孝通:《江村經濟》,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4頁。

      〔12〕藍志勇:《創(chuàng)新與中國公共管理》,載《中國行政管理》,2006年第5期。

      〔13〕藍志勇:《給分權劃底線,為創(chuàng)新設邊界——地方政府創(chuàng)新的法律環(huán)境探討》,載《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6期。

      〔14〕藍志勇:《談談公共政策的決策理性》,載《中國行政管理》,2007年第8期。

      〔15〕藍志勇:《如何在城市發(fā)展過程中既維護公共利益又保障私人權利——“政府或公共部門對私產的征用權”辨析》,載《中國行政管理》,2008年第7期。

      〔16〕習近平:《堅持改革開放走共同富裕道路》,“證券時報網”,2012年11月16日。

      〔17〕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 http://news.163.com/special/baogaojiedu/。

      〔18〕藍志勇:《政府管理創(chuàng)新的瓶頸因素及其分析》,載《學術研究》,2006年第7期。

      猜你喜歡
      行政改革
      行政學人
      行政論壇(2022年5期)2022-10-25 04:47:00
      行政學人
      行政論壇(2022年2期)2022-04-07 08:25:38
      行政學人
      行政論壇(2022年1期)2022-01-26 09:20:18
      改革之路
      金橋(2019年10期)2019-08-13 07:15:20
      行政調解的實踐與探索
      人民調解(2019年5期)2019-03-17 06:55:34
      改革備忘
      改革備忘
      改革備忘
      改革創(chuàng)新(二)
      行政為先 GMC SAVANA
      車迷(2015年12期)2015-08-23 01:30:48
      宁远县| 新津县| 宁安市| 巴马| 江津市| 隆德县| 延安市| 龙海市| 博乐市| 疏附县| 衢州市| 大厂| 大埔县| 林州市| 庆安县| 五寨县| 改则县| 凌云县| 乳山市| 和政县| 郯城县| 德钦县| 芜湖市| 通江县| 新余市| 巧家县| 赤城县| 嘉荫县| 开封县| 贵定县| 芮城县| 杭锦后旗| 广丰县| 禹城市| 资阳市| 囊谦县| 辽源市| 桑植县| 镇赉县| 岚皋县| 宿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