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美國醫(yī)學會雜志.內科》報告說,長期服用維生素C片可能會增加患腎結石的風險。
這一報告引起廣泛關注,許多疑問隨之而來,不是說多吃維生素C對人體有好處嗎?可以增強身體抵抗力、美容、促進傷口愈合等等,怎么出來副作用啦?許多醫(yī)生也常說維生素C多吃點沒事,沒有副作用。維生素C怎么會增加腎結石的風險?
維生素有名抗壞血酸
維生素是一類維持機體正常代謝和維持身體健康必不可少的低分子有機化合物,在人體內含量極低微,它既不是機體的構成成分,也不為機體提供能量。但它卻是人體所必需的物質,且大部分維生素在人體內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因此要滿足人體需要的維生素,必須從外界攝入。
維生素按其溶解性能分為水溶性和脂溶性兩大類,顧名思義水溶性維生素是可以溶解于水的維生素,脂溶性維生素是可以溶解在脂類的維生素。
維生素C是常用的水溶性維生素之一,又名抗壞血酸。之所以叫抗壞血酸是因為維生素C是酸性的,對壞血病的治療有獨特療效。發(fā)現它對壞血病的特殊療效要從哥倫布發(fā)現新大陸說起。
維生素C的發(fā)現之旅
早在哥倫布發(fā)現美洲的航行中,就發(fā)生過好多船員生病、乏力、牙齦出血,甚至死亡的情況。同樣的事情在1519年航海家麥哲倫的航行中重蹈覆轍,到達目的地后,200個船員只剩下35人。
人們漸漸發(fā)現只要在海上遠航,船員就非常容易生病,首先是無力、精神消退、肌肉酸痛,接著臉腫、牙齦出血、牙齒脫落、皮膚大片出血,最后嚴重疲憊、腹瀉、呼吸困難、死亡。另外發(fā)現在荒漠中長期行軍或被長期圍困城堡中缺少食物的人們也會出現類似現象。人們稱這種病癥為壞血病,是什么原因、怎么治療卻束手無策。
一直到十八世紀,事情有了轉機。有一個年輕的船醫(yī),名叫林特,他發(fā)現壞血病都發(fā)生在船員身上,而包含他自己在內的船長等管理人員,卻沒有人得壞血病。有官位就不會生壞血病,世上哪有這個道理?偶然他到船員的餐廳用餐,發(fā)現船員只有面包與腌肉可吃。而船長還有馬鈴薯與高麗菜芽可以吃。林特醫(yī)師認為新鮮蔬果或許可以治療壞血病。后來,他們遇上了滿載柳橙與檸檬的荷蘭貨船,林特醫(yī)師就買了柳橙與檸檬來治療壞血病人,效果非常好。林特醫(yī)師又將病人分成兩組,吃一樣的食物,但有一組病人另外補充了柑橘類水果。結果補充水果的這組,壞血病有了明顯的改善。林特醫(yī)師就此寫了份報告建議供應所有船員新鮮水果,可惜沒有被采納。但美國探險家?guī)炜?,讀了這份報告并采納了他的建議。他在以后三次率隊遠航太平洋的過程中,沒有一人喪生壞血病。
林特醫(yī)師死后,英國海軍也開始提供水兵萊姆汁,讓船員的健康更有保障。英國能在十九世紀享有“日不落國”的美譽,除了船堅炮利外,萊姆汁也有不可思議的貢獻。
二十世紀,預防壞血病的物質,終于被研究出來,命名為抗VyhVvFRIUcA4NkTbQ8GS32QKATbcoiraFZIjc4nX8ro=壞血酸,也就是維生素C。
二十世紀初,科學家們又相繼發(fā)表了維生素的理論,確定了維生素C的化學分子式;從牛的副腎中分離出維生素C;從辣椒中分離出維生素C;1933年瑞士化學家發(fā)明維生素C的工業(yè)生產法;1934年羅氏公司購得維生素C工業(yè)生產法的專利,開始了工業(yè)化生產維生素C,以便用于治療疾病。
維生素C對感冒也有療效
二十世紀中葉曾發(fā)現人肝臟中缺乏一種酶,這種酶是將葡萄糖轉化為維生素C的四種酶之一。因yEM9KlNdo2m9X/eeD6dg/trB6zTB0e/djF0jspciARs=此人必須從食物中獲得維生素C才能維持健康,許多人類特有而在動物中少見的疾病,如傷風、感冒、流感、肝炎、心臟病、癌癥等,都與人體不能制造維生素C有關。
上世紀70年代《維生素c治感冒》、《癌癥與維生素c》等書相繼出版,闡述維生素c除治療壞血病外,能夠治療感冒、癌癥等許多疾病,雖然在醫(yī)學界有爭議,但卻得到了廣泛傳播。
因此維生素C被廣泛應用于許多疾病的預防、治療或輔助治療領域,應用劑量隨之增大。
維生素C:過猶不及
正常健康人也經常服用維生素C,特別是在西方國家。而在藥典上早已明確了長期服用維生素C片可能會增加患腎結石的風險等副作用的提示,卻被人們不同程度地忽視了。
維生素C也有副作用,如長期服用每日2~3g突然停藥會引起停藥后壞血??;長期服用大量維生素c偶可引起尿酸鹽、半胱氨酸鹽或草酸鹽結石;快速靜脈注射可引起頭暈、暈厥;大量應用 (每日用量1g以上)可引起腹瀉、皮膚紅而亮、頭痛、尿頻(每日用量600mg以上時)、惡心、嘔吐、胃痙攣;過多應用維生素c咀嚼片可致牙釉質損壞。
哪么什么情況下需要補充維生素C?
一是治療時使用維生素C,如壞血病防治,各種急慢性傳染性疾病及紫癜等輔助治療,克山病引發(fā)的心源性休克,慢性鐵中毒,特發(fā)性高鐵血紅蛋白血癥等。
二是需補充維生素C的攝入量,如接受慢性血液透析,胃腸道疾病 (長期腹瀉、胃或回腸切除術后)、艾滋病、結核病、癌癥、潰瘍病、甲亢、發(fā)熱、感染等;又如嚴格控制或選擇飲食、接受腸道外營養(yǎng)者,營養(yǎng)不良或體重驟降者等。
三是較長時間沒有新鮮果蔬可食時,可服用維生素C作為身體需要的補充。
維生素C也要遵醫(yī)囑
雖然維生素C是相對“輕松”的藥物,但治療性應用維生素C同樣要遵醫(yī)生的醫(yī)囑;對維生素C的需要量增加需補充時,要定期接受醫(yī)生的指導,一旦增加需要量的原因解除,即可通過合理飲食補充身體需要量。
健康狀態(tài)下如何保證身體所需維生素C?
一是良好的飲食習慣,不偏食、不挑食、常吃新鮮果蔬。
二是科學的食用方法,果蔬長時間浸泡、較長時間加熱、燒好菜存放20分鐘以上、只吃菜而不喝湯、煮菜后擠出菜汁等食用法都會損失食物中的維生素C。
較好的食用方法是能生食的果蔬生食;做燴菜或湯時,加淀粉勾芡,使維生素C不被氧化或少被氧化,保護了維生素C;肉類含有硫氫基,與蔬菜一同烹調時,對蔬菜中的維生素有保護作用。
推薦飲食補充50~100mg/日,維生素C缺乏時治療量100~200mg,3次/日,至少服兩周。
下列情況應慎用:痛風、半胱氨酸尿癥;高草酸鹽尿癥;草酸鹽沉積癥;尿酸鹽性腎結石;糖尿?。ㄒ蚓S生素C可能千擾血糖定量);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癥;血色病;鐵拉幼細胞性貧血或地中海貧血;鐮狀細胞貧血等等。
王炳臣,山東省交通醫(yī)院骨外科主任醫(yī)師,山東中醫(yī)藥大學兼職骨科教授。從事骨外科臨床工作28年來,在創(chuàng)傷骨科、腰椎間盤突出癥、臀肌攣縮癥的治療和康復有較深造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