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新安,董元火,張亮紅,陳盛秋,何世民
(1.湖北省蘄春縣科技局,湖北 黃岡 435399; 2.江漢大學 生命科學學院,湖北 武漢 430056;3.湖北省蘄春縣農業(yè)局,湖北 黃岡 435399)
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inn.)隸屬唇形科夏枯草屬[1],是一種常用的中草藥,具有降壓、降糖、抗菌、抗炎、抗過敏、抗病毒及增強免疫力等藥理作用[2-7]。迷迭香酸是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其含量直接影響夏枯草的質量[6-7]。目前,夏枯草的研究主要涉及藥材鑒別、化學成分及形成機制、藥理作用、產品開發(fā)、種群和群落生態(tài)學,尤其是在化學成分和藥理研究方面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探討[3-12]。由于夏枯草主要以野生品種供應市場,致使我國主要產區(qū)的野生資源面臨枯竭[2,11-13],因此開展夏枯草“野轉家”的種植技術研究和推廣示范及規(guī)?;I(yè)化生產是緩解供需矛盾和保護野生資源的關鍵。本研究旨在評價不同栽培方式對不同產地夏枯草品種在蘄春地區(qū)栽培的產量及品質的影響,篩選出適宜蘄春地區(qū)栽培的高產優(yōu)質夏枯草品種。
選用4 個地方夏枯草品種為試驗材料,分別是:安徽亳州產夏枯草品種(AHX)、湖北蘄春(獅子鎮(zhèn))產夏枯草品種(HQX)、江西樟樹產夏枯草品種(JZX)、河南確山產夏枯草品種(HNX)(種源均由李時珍醫(yī)藥集團提供)。
1)統(tǒng)一選地和整地。在湖北省蘄春縣漕河鎮(zhèn)清水河村8 組,選擇土層深厚肥沃、肥力均等、排灌方便的微酸沙壤地,面積為667 m2(1.0 畝)。10 月上旬播種前三犁三耙,統(tǒng)一整成畦寬1.2 m,溝深寬各30 cm 的廂面,同時開好三溝。
2)統(tǒng)一施肥標準。整地時畝施入48 %俄羅斯復合肥25 kg,播種前3 天耙地時施入,土細廂平后分品種撒播。苗長到8 片葉及分蘗時各追肥一次,畝次用尿素5 kg。
1)采用隨機小區(qū)排列。同一品種,分直播和移栽兩種方式,各3 次重復,共24 個處理。每個處理(小區(qū))面積直播18 m2,移栽12 m2,每個處理管理條件相同,四周設保護行,保護行長20 m,寬1.5 m。
2)統(tǒng)一播種時間、移栽時間、播栽密度、調查時間、調查方法及調查內容。播種時間:2011年10 月15 日;移栽時間:2012 年3 月15 日;播栽密度:定量播種,撒播標準按4 g/m2種拌細沙土播種,每小區(qū)播量120 g,播后輕覆蓋土。移栽按株行距0.15 m×0.15 m 定植,畝(667 m2)定植29 629 株;調查時間:苗期、分蘗期、花期、果穗期、收獲期5 個時期;調查方法:撒播的同一小區(qū)取2 個點,移栽的取中間一行,從第5 株開始連續(xù)調查10 株;調查內容:苗期記錄出苗時間,出苗數(shù)(密度),冬前葉片數(shù),葉形大小、葉色等;分蘗期調查記錄分蘗始盛時間,初、次分枝數(shù);花期調查記錄始盛花時間、花色、形狀、花球數(shù)等;果穗期調查記錄始盛果時間,果穗長,果穗數(shù)等;收獲期調查記錄株高、果穗數(shù)、果穗長、密度(直播調查株數(shù)/m2、初次分枝數(shù);移栽調查初次分枝數(shù))、干穗重、產量等內容。
3)數(shù)據(jù)處理與品質分析方法。采用SAS 8.0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檢測每個夏枯草品種迷迭香酸含量(主要儀器為美國產Waters 型高效液相色譜儀(e 2 695 四元梯度泵、120 位自動進樣器、2 489 紫外檢測器))。
2.1.1 直播方式對不同產地夏枯草生物量的影響
表1 顯示在直播方式下,AHX 與HQX 品種之間的密度、一次分枝數(shù)、二次分枝數(shù)、穗果數(shù)、小區(qū)產量都表現(xiàn)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AHX 品種高于HQX 品種(P <0.05)。
表1 直播方式對不同產地夏枯草生物量的影響
2.1.2 移栽方式對不同產地夏枯草生物量的影響
表2 顯示4 個品種(AHX、HQX、JZX、HNX)之間的分蘗數(shù)、分枝數(shù)、穗果數(shù)和小區(qū)產量都表現(xiàn)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 05),以JZX 夏枯草為最優(yōu)。
表2 移栽方式對不同產地夏枯草生物量的影響
2.2.1 直播方式對不同產地夏枯草產量(干果穗)的影響 表3 表明AHX 平均畝產(667 m2)(干果穗)高于HQX(P<0.05)。
2.2.2 移栽方式對不同產地夏枯草產量(干果穗)的影響 表4顯示在移栽方式下JZX、HQX和HNX的產量(干果穗)都比較高,AHX最低(P<0.05)。
表3 直播方式對不同產地夏枯草產量(干果穗)的影響
表4 移栽方式對不同產地夏枯草產量(干果穗)的影響
2.2.3 移栽與直播方式產量對比 從AHX和HQX兩個品種的播栽方式來看:直播方式產量均高于移栽方式,AHX 直播小區(qū)平均產量較移栽小區(qū)高6. 8 kg,平均畝產(667 m2)高121 kg;HQX 直播小區(qū)平均產量較移栽小區(qū)高3. 3 kg,平均畝產(667 m2)高58.3 kg(P<0.05)。
表5 表明4 個品種迷迭香酸百分含量均高于國家規(guī)定標準(國家規(guī)定≥0.20%),其中以HNX和JZX 品質最好,分別高于AHX、HQX 品種28.5%和35.7%。
表5 不同夏枯草迷迭香酸百分含量
1)從4 個產地的夏枯草品種其主要化學成分迷迭香酸含量測量結果來看,江西樟樹產品種(JZX)、河南確山產品種(HNX)品質含量均高于安徽亳州產品種(AHX)和湖北蘄春產品種(HQX),分別高28. 5 %、35. 7 %,而且都高于張?zhí)m珍等測定的購自河北安國光明飲片廠夏枯草的成熟果穗迷迭香酸含量(0. 239 %)[14]?;? 個產地夏枯草品種移栽方式上的種植表現(xiàn)及品質表現(xiàn),試驗發(fā)現(xiàn)JZX 及HNX 無論是品質含量還是產量綜合表現(xiàn)均佳,適宜于蘄春地區(qū)栽培,建議開展大面積的引種示范和推廣,蘄春品種可適度發(fā)展。至于引種栽培后,其種質的穩(wěn)定性需進一步試驗和觀察,建議引種后建立良種繁育基地,擴大良種推廣覆蓋率。
2)從AHX 和HQX 播種方式不同的產量(干果穗)對比分析來看,直播方式小區(qū)產量明顯高于移栽方式小區(qū)產量(P<0.05),且投工少、管理容易。因此,在品種的栽培方式上應重點推廣直播方式栽培。本試驗直播的夏枯草品種有4 個,由于JZX 和HNX 發(fā)芽率及出苗率低,只比較了AHX 和HQX,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應采取何種栽培方式(指直播和移栽兩種方式)的評價,因此建議在直播前對應播種品種的發(fā)芽率進行取樣試驗鑒定,以確定最佳播種量,至于直播方式的播種期對產量的影響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1] 中科院中國植物志編委會. 中國植物志[M]. 北京:科學出版社,1977:386.
[2] 簡美玲,鄭基煥,毛潤乾. 夏枯草藥材資源開發(fā)研究[J].廣東農業(yè)科學,2011(5):109-111.
[3] Kageyama S,Kumkawa M,Shiraki K. Extract of Prunella vulgaris spikes inhibits HIV replication at reversefan scription in vitro and can be absorbed from intestine in vivo[J]. Antiviral Chemistry and Chemotherapy,2000,11(2):157.
[4] 蓋春艷,孔德云,王曙光. 夏枯草化學成分研究[J].中國醫(yī)藥工業(yè)雜志,2010,41(8):580-582.
[5] 方羅,林能明,吳永江. 高效液相色譜同時測定夏枯草藥材中4 種活性成分的含量[J]. 中國中藥雜志,2010,35(5):616-619.
[6] 劉偉,丁海杰. HPLC 測定夏枯草中熊果酸、齊墩果酸、迷迭香酸的含量[J]. 中成藥,2008,30(4):577-580.
[7] Petersen M,Simmonds M S J. Molecules of interest rosmarinicacid[J].Phytochemistry,2003,62:121-125.
[8] 蔡中齊,馬鴻雁,張勉.不同產地及外觀形態(tài)夏枯草中齊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比較[J].廣東藥學院學報,2009,25(3):256-258.
[9] Gu X J,Li Y B,Li P,et al. Triterpenoid saponins from the spikes of Prunella vulgaris[J].Helvetica Chimica Acta,2007,90(1):72-78.
[10]許鋒,曹騰,寧迎晶,等.夏枯草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的克隆與表達分析[J]. 華北農學報,2012,27(1):39-44.
[11]董元火,雷剛. 襄陽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群落基本特征[J]. 江漢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40(1):83-85.
[12]董元火,榮一兵. 湖北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不同分布區(qū)群落特征和物種多樣性[J]. 武漢大學學報:理學版,2013,59(1):105-110.
[13]江先忠,吳永忠,張大榮. 夏枯草規(guī)范化栽培技術研究[J].江西中醫(yī)學院學報,2009,21(2):79-81.
[14]張?zhí)m珍,秦要,張小華,等.夏枯草不同部位中咖啡酸和迷迭香酸的含量測定方法研究[J].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7,30(5):343-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