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1922年5月7日于北京創(chuàng)刊面世的《努力周報》,可以視為胡適及其志同道合的朋友聯(lián)手打造的政治言論舞臺。而胡適的自由主義思想又是支撐著他創(chuàng)辦報刊、談論政治,以求得“再造中國”的改良道路的內(nèi)在根源。本文主要回顧一下《努力周報》創(chuàng)辦的過程,從而探討一下胡適的自由主義思想。
【關鍵詞】中國新聞史 胡適 《努力周報》 自由主義
胡適,一個在中國文學界如雷貫耳的名字,也是一個頗具爭議性的人物。對于他的主張和《文學改良芻議》,教科書上雖然只是輕描淡寫,卻無法掩蓋他作為當時中國自由主義運動的“總司令”的光芒,嚴格說來,他還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總軍師”①,倡導和進行了一次顛覆傳統(tǒng)的文學革命。此外,胡適先生在新聞事業(yè)方面也頗有建樹,不僅常在《新青年》和《每周評論》等報刊雜志上發(fā)表文學方面的文章,更自行創(chuàng)辦了《努力周報》,后來又創(chuàng)辦了《獨立評論》等。
《努力周報》1922年5月7日創(chuàng)刊于北京,到1923年10月31日終刊,共出版75期,另外還出版了增刊《讀書雜志》共18期。在浩瀚的新聞史長河中,《努力周報》或許只是其中一篇小小的插曲,但對胡適先生來說,卻“饒富意味”。作為親力親為創(chuàng)辦的第一份報刊,《努力周報》成為他從“不談政治走向大談政治”的轉(zhuǎn)折點,也成為他為自由主義奮斗的新起點。在那個風云變幻,各種思潮相互碰撞的年代,胡適找到并堅持心中的理想,為實現(xiàn)理想,尋求屬于中國人民的自由空氣和思想解放。
一、背景——西潮澎湃
1、西學東進
自林則徐成為中國“開眼看世界第一人”以來,王韜、康有為、嚴復、梁啟超、陳獨秀等越來越多的知識分子將眼光投向外國,他們從書本上或親身留洋學習國外的科學技術和理論思想。一如胡適所說——“在輸入學理一方面,我們可以指出《新青年》的‘易卜生號’、‘馬克思號’,《民鐸》的‘現(xiàn)代思潮號’,《新教育》的‘杜威號’,《建設》的‘全民政治’的學理,和北京《晨報國民公報》、《每周評論》,上?!缎撬乖u論》、《時事新報》、《解放與改造》,廣州《民風周刊》……等等雜志報紙所介紹的種種西洋新學說?!雹?9世紀20年代的中國是一個眾聲喧嘩的大舞臺,舞臺上活躍著的,主要是各種西方思想先賢尼采、博格森、杜威和羅素等思想在中國的“代理人”,西學歸來的胡適也不例外地成為了導師杜威及其思想的“代理人”。
2、胡適求學之路
胡適13歲在上海的學堂求學時閱讀了嚴復所譯的赫胥黎著作《天演論》,這也許是他所看的第一本西學著作。1914年9月,胡適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研究部主攻哲學,在那里遇到了影響胡適的一生的杜威教授。胡適曾說:“我的思想受兩個人的影響最大:一個是赫胥黎,一個是杜威先生。赫胥黎教我怎樣懷疑,教我不信任一切沒有充分證據(jù)的東西。杜威先生教我怎樣思想,教我處處顧到當前的問題,教我把一切學說理想都看作待證的假設,教我處處顧到思想的結果?!雹?917年,胡適等一批留洋學子學成歸國,壯大了自由主義的隊伍,掀起中國現(xiàn)代史上第一次自由主義浪潮。作為自由主義的代表人物,胡適在復雜的形勢中毅然堅持自己的思想理念,這是他創(chuàng)辦《努力周報》這份具有自由主義傾向刊物的大背景。
二、導火索——與《新青年》分道揚鑣
1915年9月在上海創(chuàng)刊的《新青年》原本是陳獨秀、胡適、錢玄同等新文化運動戰(zhàn)士的重要陣營,陳獨秀和胡適也在私下結識為情誼深厚的朋友。后來與友人的一場爭論,“逼”出了胡適的“文學革命宣言”,只不過后來在《新青年》上發(fā)表的時候,胡適將其改為了“文學改良”,發(fā)表了《文學改良芻議》,引起中國文壇和思想界的熱烈反響。但相對于胡適游移的態(tài)度,陳獨秀以堅決的態(tài)度發(fā)表了《文學革命論》,正式扯起“文學革命”大旗,拉開文學革命的序幕。
后來胡適與《新青年》分道揚鑣,創(chuàng)辦《努力周報》,有一部分原因是以《新青年》團體為中心的新文化統(tǒng)一陣線,開始發(fā)生了分化。原先并不談政治的《新青年》,對政治卻談得越來越多,眾《新青年》同人的分歧也日漸暴露出來。胡適不能接受一份提倡文學革命的文藝性雜志變成宣傳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的??:髞黻惇毿阍诮o胡適的信中承認《新青年》的色彩的確過于鮮明,胡適便順勢而上,提出將雜志遷至北京重辦,陳獨秀不同意,《新青年》同人內(nèi)部分裂已成事實,雜志也沒有再辦下去。
三、實質(zhì)——問題與主義之爭
(一)胡適開始談中國政治
胡適與《新青年》的“分手”,表面上是因為自己本來只想在雜志上談談文學革命,真正的內(nèi)在的原因則是胡適與陳獨秀的政見思想不同。他在《努力周報》上說到:“那時正是安福部極盛的時代,上海的分贓和會還不曾散伙。然而國內(nèi)的‘新’分子閉口不談具體的政治問題,卻高談什么無政府主義與馬克思主義。我看不過了,忍不住了,——因為我是一個實驗主義的信徒,——于是發(fā)憤要想談政治?!雹苓@也說明了胡適與陳獨秀之間的分歧實質(zhì)上就是“問題與主義之爭”。這時,胡適先生也開始談中國政治了。
2、問題與主義之爭
胡適寫了《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一文,作為他談政治的開篇導言。此文批評了空談“主義”是極其容易的事,空談外來的“主義”是沒有用處的,偏向紙上的“主義”是危險的。他主張從具體問題的研究和解決出發(fā),而不是從價值理想出發(fā)追求根本問題的解決。⑤,引起了李大釗的強烈抨擊。他們在報刊上交鋒了幾次,因為《每周評論》的停刊才終止了爭論。
胡適在當時強烈反對空談主義,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五四前后,許多西方思潮涌入中國,思想界豎起許多“主義”的大旗,但仿佛只是在趕時髦罷了。魯迅當時就批評過:“有些人是在盡先輸入名詞,而并不介紹這名詞的涵義……匾還沒有掛起來,便空空洞洞的爭?!币恍南霂椭袊嗄暝谖幕枷肷线M步的胡適看到這種情形,自然是要反對的。但是胡適過分強調(diào)具體問題的解決,抹殺了價值理想的引導作用,貶低了學說和主義的重要性,是比較片面的做法。
3、胡適的自由主義之路
充滿政治熱情的胡適與陳獨秀、李大釗等人卻不能在一個陣地上攜手并進,根本原因是雙方所信仰的思想方法是不同的。
胡適師從杜威,信奉的是實驗主義,他曾將杜威的哲學通俗地詮釋為——“科學的人生觀的第一個字是‘疑’,第二個字是‘思想’,第三個字是‘干’!”⑥,認為實驗主義從達爾文主義出發(fā),只能承認一點一滴的不斷的改進是真實可靠的進化。因此他無論是在文學思想還是在政治改良上,他都是持漸進論的態(tài)度——對舊道德舊文化的抨擊是實證的、有步驟、不軟弱的;要求一個憲政的、公開的政治和有計劃的政治,推行一點一滴的改良。胡適的思想是“要在思想文藝上替中國政治建筑這個革新基礎”⑦。
四、動力——丁文江的影響
胡適青年時風度翩翩,性格也沉穩(wěn)隨和,平易近人,總能與朋友真誠相交。但說到與胡適在政治立場和思想上都能始終保持統(tǒng)一陣線的人,可以說為數(shù)不多。政治興味很濃的著名地質(zhì)學家丁文江與胡適結識之初,有過一段大談政治,攜手創(chuàng)辦《努力周報》和《獨立評論》的歲月。
丁文江對胡適“二十年不談政治”的言論批評得很厲害——“你的主張是一種妄想;你們的文學革命、思想改革、文化建設,都禁不起腐敗政治的摧殘。良好的政治是一切和平的社會改善的必要條件”。他還經(jīng)常跟人說:“你們不要上胡適之的當,說改良政治要先從文藝下手!”可以說,是丁文江把胡適對政治沉寂多年的熱情給喚醒了。
丁文江提倡周圍有職業(yè)而不靠政治吃飯的朋友組織一個小團體,研究政治、討論政治,作為公開的批評政治或提倡政治革新的準備。后來,丁又提議辦一個批評政治的小周報。胡適對丁文江的這些提議都表示贊成,親自給這份報紙取名為《努力周報》。報紙的第二期上,胡適和丁文江以及蔡元培、王寵惠、羅文干等共16位教授和學者共同署名發(fā)表了《我們的政治主張》,提出“好人政府”的主張,即集合一些自由主義知識分子來組織內(nèi)閣,機緣巧合下,這個“好人政府”還真的實踐了三個月,這是胡適“干政治”真正邁出的第一步??梢哉f在談政治和辦《努力周報》上,胡適是深受丁文江的影響的。
結語
《努力周報》就是這樣在西潮澎湃的環(huán)境下,在志同道合朋友的影響下,由胡適按照自己的政治思想創(chuàng)辦起來的。這只是胡適在自由主義道路上走出的一小步,卻深刻地滲透著胡適的思想主張。胡適在主持《努力周報》編務,開展論政歲月時,曾持續(xù)深化自己的政治主張,踐行“政治的工具主義”和“科學的人生觀”——“干”的哲學。雖然在當時的中國環(huán)境下,胡適的改良道路顯得有些軟弱無力,可是他對推動中國的現(xiàn)代化進程方面的努力,沒有人可以否定,也少有人可以比肩。他創(chuàng)辦《努力周報》的根本目的,是希望通過傳播新知識、新思想,努力把當時的青年教導成為一個不受惑又有獨立思想和能自由表達其意志的全新的自由主義者群體。胡適先生愛國救國之心和對學術研究的認真精神是值得我們敬仰和學習的。□
參考文獻
①張育仁:《自由的歷險——中國自由主義新聞思想史》,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240
②胡適:《新思潮的意義》,《胡適文存》,1921:151-164
③胡適:《介紹我自己的思想》,亞東圖書館,1930
④⑦胡適:《我的歧路》,《努力周報》,1922(7)
⑤唐德剛:《胡適口述自傳》,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81:195
⑥胡適:《杜威先生與中國》,《胡適文存》,卷2,P201
(作者:廣西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研究生)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