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 深 花
(曲阜師范大學 教師教育學院,山東 曲阜 273165)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全國已實施十多年了,教師的教育理念有何變化?他們在教育過程中是怎樣做的?認識上還存在哪些不足?為了弄清這些問題,我們進行了深入研究。
具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是教師育好人的前提,也是教師素質結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形成教師具體素質的先導。[1]教育理念是指教師在對教育工作本質理解基礎上形成的關于教育的觀念和理性信念。有沒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是教育專家和優(yōu)秀教師與普通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差別,也是現(xiàn)代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不同于以往對教師的要求的重要方面。教育理念是人的高層次心理需要的反映,它可以產生一種強大的內驅力,激勵教師以全身心的投入,去實現(xiàn)自己的教育教學追求。因此,可以說教師的教育理念決定著教師的教學行為,而不同的教學行為又必然導致不同的教學效果。所以說教師的教育理念影響著教學的質量。
新課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教學理念,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通過相互交流、啟發(fā)、溝通,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情感、體驗與觀念,探索新的發(fā)現(xiàn),豐富教學內容,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xiàn)共同發(fā)展。要落實這些理念,只能通過一線教師對新課改教學理念的理解和掌握后,建立起先進的教育理念,并在教學實踐中得以應用。山東省是全國4省區(qū)首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區(qū)之一,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中學教師的教育理念有何變化?他們對新課程改革的理念理解和執(zhí)行的怎樣?還表現(xiàn)出哪些不足?為此,我們抽取了山東省有代表性的12所中學教師進行了調查研究,以此來總結經驗,找到不足,為新課程改革實驗的實施和推進發(fā)展提供參考。
1. 調查的對象
調查對象是山東省12所中學各科代表的教師。這12所學校中有省屬重點中學、市屬重點中學、普通中學和農村中學。被調查教師的信息見表1。從調查統(tǒng)計看,中學教師比較年輕和具有一定的教學經驗。年齡主要集中在30歲至49歲之間,教齡主要在5-25年之間??梢钥闯?,教師年輕且具有一定的教學經驗有利于教育教學的改革和發(fā)展。
表1 被調查教師的信息統(tǒng)計(%)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調查研究法。包括問卷調查、課堂觀察和訪談。其中,問卷調查主要針對教師進行,課堂觀察既有教師又有學生,訪談主要是結合問卷調查的情況,就某些問題與附近學校的教師或學生進行個別交流。調查問卷自行設計并在初步試測的基礎上加以修正、完善。調查時采用集中發(fā)放問卷,統(tǒng)一回收問卷的方式。每個學校發(fā)放問卷60份,其中,文科30份,理科30份,共發(fā)放問卷720份,回收有效問卷682份,有效回收率為94.7%。問卷內容主要涉及教師對教師角色、教學活動、新型學習方式、學生情感態(tài)度的培養(yǎng)、教學媒體的使用、師生關系和學生評價等的認識。為了方便統(tǒng)計和分析,問卷題目都以選擇題的形式設計的。
1.對教師角色的認識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要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促進者,從課程的執(zhí)行者轉變?yōu)檎n程的研究者和開發(fā)者,從單純的教育者轉變?yōu)榧仁墙逃哂质菍W習者等等。那么,在教學第一線的中學教師是怎樣認識的呢?總體上看,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教師對教師角色的認識比較好。絕大部分教師對教師角色的認識比新課改以前變化較大,僅有13.6%的認為“一般”和1.2%的教師變化“較小”(見表2)。90%以上的教師“很贊同”和“比較贊同”現(xiàn)代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幫助者,是學生學習的啟發(fā)、引導者,是教育者又是學習者;認為現(xiàn)代教師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fā)者“比較贊同”以上的有83.4%,認為現(xiàn)代教師是教學的研究者“比較贊同”以上的有78.6%??梢钥闯?,對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fā)者以及教學的研究者的認識與其他項目相比還差一些,說明教師在教學行動中對這些活動還有一定的難度,應加強這方面的培訓。
表2 教師角色的調查統(tǒng)計(%)
注:比課改前的變化中A 、B、C、D、E選項分別為 “很大”、“較大”、“一般”、“較小”、“沒變”; 其他內容:A:很贊同 B:比較贊同 C:一般 D:不贊同 E:很不贊同。
2.對教學活動的認識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是課程實施,而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是教學。教學中,轉變教師的教學行為是課程改革的關鍵。[2]那么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是怎樣行動的呢?從表3數據可知,教師大部分教學活動按新課程改革理念行動“比較贊同”以上者占72.9%;而依據教學實踐經驗進行教學活動的卻達到80.9%??磥恚處煾匾暯虒W經驗在教學活動中的作用。在教學設計時,有76.3%的教師“很贊同”和“比較贊同”以新課程改革理念為指導。與(一)項調查的結果相比,可以看出教師的這些活動表現(xiàn)一般。在教學過程中,絕大多數教師支持“以學生為中心”(87.6%),“以教師為中心”(15.7%)的只有一少部分;有94.9%教師善于傾聽學生的觀點并與之進行交流討論。說明教師很重視“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在課后,能夠進行自我反思的達到91.5%,課下能夠進行師—師、師—生之間針對課堂上的問題進行交流的占90.1%,說明教師們非常重視教學的反思和師生交流。但在問及“您在課堂教學中主要采用的教學方式”時,教師比較青睞的教學方式仍是“講授訓練各半”(45.2%)和“少講多練”(32.1%),而以“學生探究為主”僅為12.4%,“講授與探究相結合”也只有10.3%。從課堂觀察也證實了這一點。訪談中有的老師說,探究學習方式雖然很好,但現(xiàn)在課時少任務重,實施起來難度較大。這一調查結果與有的學者調研的結果基本一致。[3]
表3 教學活動的調查統(tǒng)計(%)
3.對新型學習方式的認識
學習方式的改革是新課程改革的重中之重。強調改變以往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和機械訓練的狀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注重引導學生培養(yǎng)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的意識,培養(yǎng)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能力。[4]中學教師對新型學習方式的認識和實施情況,從側面能夠反映出新課程理念的貫徹情況。從表4容易看出,雖然選A、B答案變化“很大”和“較大” 或“很重視”和“比較重視”的占絕大多數,但都沒有超過80%,還有部分教師“很不重視”創(chuàng)新學習和探究學習。也就是說,學生的學習方式雖然較以前變化的“很大”和“較大”或教師“很重視”和“比較重視”新型學習方式的實施,但教學實踐中并沒有達到理想的程度。因此,還需要進一步地提高教師的認識和實施力度。對創(chuàng)新學習的認識相對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較差。從訪談獲知,較多中學教師反映在中學讓學生進行自主、合作學習和適當的探究學習還可以,進行具有創(chuàng)新性學習的研究性實踐活動較難。因為中學學習任務重,高考競爭又激烈,所以給予學生創(chuàng)新的機會不多,即使有也大多是淺嘗輒止或流于形式。從整體上看,新型學習方式的實施還不夠理想,有待進一步地提高。
表4 新型學習方式的調查統(tǒng)計(%)
4.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培養(yǎng)的認識
讓每一個學生以愉快的心情去學習各方面的知識,是新課改提出的教學理念之一,體現(xiàn)了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培養(yǎng)的重視。從調查結果看(見表5),教師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的培養(yǎng)比新課改前重視程度變化“較大”和“很大”的占79.4%,大部分教師的觀念有了較大變化。在教學過程中“比較贊同”和“非常贊同”經常贊賞、鼓勵學生的達91.5%,僅有21.7%的“比較贊同”和“非常贊同”經常懲罰學生;88.1%的教師認為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樹立榜樣“很有必要”和“比較有必要”;絕大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比較重視”和“非常重視”對學生自信心的培養(yǎng)(達到96.6%)。由此可見,教師已經認識到情感態(tài)度培養(yǎng)的重要性,也說明這種新理念已滲入教師的心中,自覺地為教育教學服務。
5.對教學媒體使用的認識
教學媒體是呈現(xiàn)教學內容的重要載體,會影響教學效果。新課程改革倡導教師要重視使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從調查看,91.5%的教師“比較贊同”和“非常贊同”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與多媒體技術教學手段合理結合使用,而贊同只用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的僅占40.7%,贊同只用多媒體技術教學手段的占61.0%。可以看出,老師們已經認識到單獨使用一種媒體教學帶來的不足,應發(fā)揚各自的優(yōu)勢,二者合理結合使用。我們從幾所中學的課堂觀察結果與調查問卷結果基本一致。大部中學教師以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與多媒體技術教學手段合理結合使用,但也有部分教師仍以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為主,甚至有少數理科教師把多媒體教學技術只用來放映演示實驗,認為用多媒體放映實驗,既省時省力又安全,實驗現(xiàn)象描述標準清楚。這樣做顯然違背了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對于常規(guī)的演示實驗應該是教師或學生親自動手做,讓學生親身體驗,才能培養(yǎng)他們的科學素養(yǎng)。
表5 學生情感態(tài)度培養(yǎng)的調查統(tǒng)計(%)
6.對師生關系的認識
師生關系是學校中最基本的人際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不僅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而且有助于教師自身的發(fā)展,也是完成教育任務的必要條件和教育教學活動順利進行的重要保證。從表6的調查數據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師對師生關系比較重視。重視程度比以前的變化“很大”和“較大”的達到78.0%。絕大部分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比較重視”和“非常重視”師生的情感交流(占93.2%),認為在人格上,師生相互尊重、民主平等“非常贊同”和“比較贊同”達到94.9%;在教育上,師生共享共創(chuàng)、教學相長“非常贊同”和“比較贊同”達到93.2%。可以看出,絕大部分教師已經認識到保持良好師生關系的重要性。通過課堂觀察,我們也發(fā)現(xiàn)多數教師能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能以贊賞的口氣和激勵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的表現(xiàn)。
表6 對師生關系認識的調查統(tǒng)計(%)
7.對學生評價的認識
教師對學生評價的認識見表7。從調查統(tǒng)計看,該題調查結果的數據離散程度較大,說明教師對學生評價的認識還沒有達成比較一致的看法。就“對學生的評價體系較新課程實施前的變化情況”看,65.8%的教師認為變化“很大”和“較大”,25.7%的教師認為“一般”,盡管還有5.1%的教師認為變化“較小”和3.4%的教師認為沒有變化,但仍能看出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評價理念對教師的學生評價觀已經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認識上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教學活動中體現(xiàn)新課程改革評價理念已達到66.1%,有59.3%的教師“很支持”和“比較支持”各種評價綜合考慮,59.7%的教師“很支持”和“比較支持”以考試成績?yōu)橹鳎⑸钥紤]其他表現(xiàn)。但是,還有48.7%的教師仍認為以考試成績評價學生,僅有17.1%的教師“不太支持”和“反對”。看來以考試成績?yōu)橹鞯膶W生評價觀在部分教師思想中還根深蒂固,認識上需要進一步提高。
表7 對學生評價的認識調查統(tǒng)計(%)
總的來看,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中學教師的教育理念發(fā)生了明顯地變化,越來越適應新課程改革的新理念。這進一步證明了其他學者調查的結果。[5][6]但仍存在某些不足,如對教師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fā)者以及是教學的研究者、新型學習方式的實施、對學生評價的認識等還需要進一步地提高,教學活動還需要不斷改善。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1.進一步提高認識,使教師自覺投入新課程改革的實踐中
從調查看,教師對新課程改革理念的認識整體上表現(xiàn)較好。但在訪談中,當問及教師對新課程改革適應狀況時,有不少教師常常表現(xiàn)出憂慮的表情,說有高考這個指揮棒,競爭又強,再好的理念也難以在教學實踐中實現(xiàn)。這說明不少教師在觀念認同與實踐困難之間還存在一定的落差。因此,只有認真分析,正確引導,提高認識,才能使教師主動地參與到課程改革的實踐中。
首先,讓教師從根本上轉變認識。使他們認識到新課程改革不是為了高考而改,而是為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也不是“上邊”安排的任務,而是教師職業(yè)身份、職業(yè)操守的內在要求。[7]因此,要加強對課程改革理念的深入學習,加強教師的責任感,以積極的態(tài)度投入到新課改的實踐中,成為新課改實踐的主人。其次,學校在教改實踐中,要大力支持和鼓勵教師的改革意識和實踐探究,充分肯定教師在其中的主體作用,增強其在課程改革中的主人公意識,使其感受到做教師的自尊,主動地參與教改實驗。
2.加大教師培訓力度,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
新課程所倡導的教學理念貫徹實施起來有一定的難度,主要還是教師在新課程背景下相關教學知識的培訓不是很到位、積極性不高所致。因此,應該構建教師自我培訓、校本培訓、校外培訓三位一體的教師教學知識發(fā)展培訓模式。把培訓重點放在如何進行教學實踐上,要把經驗介紹、案例分析與現(xiàn)場示范等多種培訓方式結合起來,盡量避免那種“理論傳播”、“大班組織”、“網絡培訓”等的培訓方式。經研究證實,能夠調動教師積極性、比較有效的培訓方式是參與式培訓方式。[8]此方式是以教師為主體,以案例模塊為內容,鼓勵教師參與課程模塊設計,并與主講專家平等探討。這種教師培訓方式是在參與的氛圍中,讓教師親身體會主動、合作、探究學習的過程,以達到自身觀念、態(tài)度和行為上的改變。[9]在整個培訓過程中,教師親自參與猜想假設、設計實驗、實驗求證、交流討論質疑、再現(xiàn)問題等一系列過程。這樣的培訓不僅能使教師掌握課程模塊的整體教學流程,而且還能把握探究式科學教育理念。
3.發(fā)揮科研團隊的作用,提高教師的整體教研素質
從調查知,教師對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和教學的研究能力相對較弱。要解決這一問題,一方面,學校要把校本教研活動作為學校的重點工作,成立校本教研活動的組織機構;并且多設立校級教學研究課題,支持教師參與教學研究活動。另一方面,要根據學科成立不同的教學研究的科研團隊??蒲袌F隊可以由課改專家、學科專家、一線教師等組成,充分發(fā)揮專家的“領頭羊”的作用,發(fā)揮一線教師的實踐功能。仔細解讀課程標準,認真研究新課程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提出解決方案;研制開發(fā)與新課程標準和教科書知識廣度、深度難度相吻合,與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實際情況相適應,具有本校教學特色的教輔資料和課程資源,幫助教師順利實施新課程。在教研活動中,積極鼓勵一線教師盡量多地參與各個過程,以提升整體教師的教研能力。
4.用好各種課程資源對學習方式的啟發(fā)、引導功能
從調查看,學生的學習方式雖然發(fā)生了較明顯的變化,但從課堂觀察看,實施得并不理想。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首先應當反思的是教師和各種課程資源是否充分發(fā)揮了對學習方式的啟發(fā)、引導功能。例如,教師在教學中是否重視了這方面的設計和引導?教材中的“探究”案例、“閱讀”、“思考”以及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等是否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有沒有發(fā)揮一些良好的課件資源的教學價值?等等。新課標、新課程的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tǒng)工程,在試行、實驗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問題是難免的。重要的是應以積極、誠懇的態(tài)度正視、面對實驗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認真總結、反思和及時扶正。
5.進一步領會新課程改革的評價理念,提高教師的學生評價觀
從調查分析看,大部分教師能夠以新課程改革理念對學生進行評價。但還有一部分教師仍用“見分不見人”的應試教育評價方式來評價學生。因此,這些教師還必須進一步學習和領會新課程改革的評價理念。首先,必須轉變傳統(tǒng)應試教育視野下的教學評價理念,確立起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新型評價觀。否則,難以真正克服“見分不見人”的應試教育評價方式給學生個性全面發(fā)展造成的負面影響,最終難以實現(xiàn)我國教育評價實踐的實質性變革。其次,要用先進的評價理念指導評價課堂教學,努力探索教師評價、學生評價和課堂教學評價的新體系,學習表現(xiàn)和學習成績相結合的評價方案,建立學生成長記錄檔案袋,以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評價,形成全面發(fā)展的學生評價觀。
另外,《教育規(guī)劃綱要》對高考明確提出了“深化考試內容和形式改革,著重考查綜合素質和能力”的要求。隨著高考改革的逐步推進,必將在全社會形成一個新的人才評價觀念和環(huán)境。
課程改革的關鍵是課程實施,而課程實施的關鍵是教師。在新的課程改革理念下,作為基礎教育的中學教師應在反思過去、審視現(xiàn)實的基礎上,確立新的教育理念,這是真正使新課程改革落到實處的必然選擇和基本保證。
[1] 張廷武.教師最重要的是教育理念要先進[N].中國教育報,2001-10-25(8).
[2] 肖正德. 教師教學行為轉變的文化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11,31(4):35-39.
[3] 馮宇. 普通高中化學新課程實施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來自山西新課程實驗區(qū)的調研[J]. 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1):13-15.
[4] 鐘啟泉.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M].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4.
[5] 楊莉娟,項純,李鐵安. 我國教師適應新一輪課程改革現(xiàn)狀的調查研究[J]. 課程·教材·教法,2012,32(2):32-40.
[6] 崔安玲. 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數學教育質量調查與反思[J]. 課程·教材·教法,2010,30(11):39-43.
[7] 李黔蜀.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與教師自我身份的構建[J]. 教育研究, 2012(3):107-109.
[8] 賴小林,劉蕾,鄭吉彥,毛春紅.“做中學”教師培訓對教師教學觀的影響[J]. 學前教育研究,2011(10):55-60.
[9] 陳向明. 參與式教師培訓的實踐與思考[J]. 教育研究與實驗, 2002(1):6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