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星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經濟學院,北京 100070)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是實施宏觀調控的主要工具,政府支出能夠影響貨幣政策微觀基礎,進而改變貨幣政策效率。在2008年金融危機后,中國實施了大規(guī)模的政府支出計劃,短期內巨大的政府支出增量形成了較強的財政支出沖擊,對貨幣供應量的波動影響巨大。2010年以來,宏觀經濟政策更加強調連續(xù)性和穩(wěn)定性,也更加注意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相互配合與協(xié)調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保證了中國經濟的穩(wěn)定增長。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在復雜的經濟形勢下,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在維持經濟增長、穩(wěn)定物價等方面是否有效,兩種政策如何配合以達到宏觀調控的目標等都是亟需探討的問題。而之所以會產生兩種政策有效性以及協(xié)調性的問題,一個重要原因是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之間存在著相互作用,從而影響了兩種政策的獨立性。特別是在我國市場經濟基礎較弱、金融體制尚未完善的背景下,財政政策相較于貨幣政策發(fā)揮了更大的作用,其對貨幣政策的影響也更為顯著,而貨幣政策對于財政政策的影響并不為人們所關注,甚至被忽略。
本文試圖通過建立一個開放經濟條件下的動態(tài)隨機均衡模型來考察中國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與經濟波動以及兩種政策間的相互影響,并就如何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xié)調性、完善宏觀經濟調控穩(wěn)定性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國內外學者對政府支出對貨幣政策的影響渠道和實際沖擊進行了大量研究。一般認為,政府支出主要通過兩條渠道影響貨幣政策。直接渠道:如果家庭部門和企業(yè)根據短期情況決定自己的支出水平,那么當前稅收就會影響總需求,從而影響貨幣政策的有效性;擴張性的財政政策還會形成投資性支出,改變貨幣供應量,進而影響貨幣政策有效性。間接渠道:財政政策會影響利率變動,從而間接影響貨幣政策效率。Alonso[1]等通過研究歐盟國家財政政策對貨幣供給的影響,發(fā)現財政支出擴張和赤字增加對貨幣供給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財政赤字越大,貨幣供給量也越多,貨幣政策目標和有效性將受到沖擊。Dixit和Lambertini[2]分析了財政部門和中央銀行之間的關系,發(fā)現中央銀行只能部分地影響通貨膨脹,財政部門對通貨膨脹的作用不可忽視。在均衡狀態(tài)下,兩項政策應當互相補充。Eusepi和Preston[3]通過研究美國的經濟數據發(fā)現,如果貨幣政策的實施缺乏財政政策的配合,那么單純的泰勒規(guī)則型貨幣政策難以奏效,在公共預期的作用下,會形成預期驅動的經濟波動。
另外,部分研究顯示,政府支出對貨幣政策有效性的影響是有條件的。Buti,Roeger和In’t Veld[4]認為,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相互影響機制是不確定的,這取決于實際經濟沖擊的類型:如果是供給沖擊,那么兩項政策是相互沖突的;如果是需求沖擊,那么兩項政策就會存在互補關系。Evans和Honkapohjs[5]認為,物價水平并不唯一的由貨幣政策決定,在特定的公共預期形成機制下,政府支出決定了物價水平進而影響貨幣政策效果,短期內財政赤字與貨幣需求正相關。
國內學者普遍在中國經濟背景條件下分析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對于經濟波動的影響以及兩種政策的配合效應。趙麗芬和李玉山[6]對中國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相互作用及其動態(tài)性進行的實證分析表明,中國不存在簡單的財政貨幣政策的互補或替代關系,而是存在一種非對稱性的關系,即擴張的貨幣政策伴隨著收縮或穩(wěn)健的財政政策,而擴張的財政政策導致被動擴張的貨幣政策,表現形式取決于具體宏觀經濟環(huán)境和經濟沖擊形式。張龍和白永秀[7]通過建立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效應分析的聯立方程模型發(fā)現,財政政策對消費的影響遠大于貨幣政策的影響,財政政策有可能通過影響消費、投資進而影響貨幣政策有效性。王彬[8]建立了一個包含金融加速器的新凱恩斯主義壟斷競爭框架,研究結果表明,財政政策對貨幣政策具有明顯的正向沖擊,而貨幣政策對財政政策的影響相比于財政政策對貨幣政策的沖擊,其效果非常有限。張志棟和靳玉英[9]基于價格決定的宏觀經濟政策作用視角,利用MS-VAR模型檢驗了中國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在價格決定中的作用區(qū)制,結果顯示,物價水平的決定因素是不確定的,當物價由財政政策決定時,貨幣政策有效性將受到很大影響。而當物價由貨幣政策決定時,僅僅調整貨幣供應量等工具即可進行調控,財政政策作用有限。
到目前為止的文獻研究基本上探討的是封閉經濟體系,對于開放經濟條件下財政貨幣政策的相互作用研究尚有較大空間。本文試圖在現有研究基礎上,應用開放經濟條件下動態(tài)隨機一般均衡(DSGE)模型,對開放經濟條件下財政貨幣政策相互作用及其與經濟波動的關系進行實證分析。
根據Jesus Fernandez-Villaverde所構建的DSGE模型,在傳統(tǒng)的實際經濟周期模型包含的技術沖擊基礎上,加上政府支出沖擊和國際貿易沖擊,本文構建了開放經濟條件下包含家庭、廠商、外國和政府等四個部門的動態(tài)隨機一般均衡模型,來研究開放經濟條件下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相互影響。
家庭部門的典型行為是向廠商提供勞動,以獲得工資進行消費。效用和消費正相關,和勞動負相關,隨著消費的增加,邊際效用遞減。因此,家庭部門的決策行為是決定勞動與消費的組合,進而實現效用最大化。家庭部門的效用函數:
(1)式中,Ct為消費,lt為標準化處理后的勞動供給,滿足0<lt<1。β,ψ分別為折現因子、閑暇對效用的貢獻度。(1)式表明,效用對消費的一階導數大于0,二階導數小于0,說明消費與效用正相關,且隨著消費的增加,邊際效用遞減。
家庭部門所擁有的資源是有限的,其可支配資源包括當期收入和新增貨幣供給,二者之和應當等于消費、投資、政府支出以及凈出口之和。因此,預算約束為:
其中yt,ct,gt,ext以及分別表示收入、消費、投資和凈出口,mst表示貨幣供應。(2)式說明,在總收入和貨幣供給穩(wěn)定或者按照穩(wěn)定路徑增長的情況下,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將會對投資和消費的擠出效應將會非常明顯。
假設廠商的生產函數為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如果廠商存在規(guī)模經濟,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廠商必然擴大生產規(guī)模,直到規(guī)模經濟消失。因此,我們假設在均衡狀態(tài)下,廠商不存在規(guī)模經濟。廠商生產函數為:
其中,zt表示技術進步。資本積累方程為:
其中,δ表示資本折舊率。(4)式反映了資本和投資之間的動態(tài)關系,投資越多、折舊越少,資本積累就越快。投資it由自主投資和實際利率決定的部分組成,具體形式為:
其中,i0,t,rt分別表示自主性投資和實際利率,d為投資對實際利率的敏感系數,且d>0。
根據實際經濟周期模型,模型中引入廠商面臨的技術沖擊,假設技術進步服從一階自回歸過程:
其中,ρ為技術進步的自相關系數,et為技術沖擊,且et~N(0,σ2z)。(6)式表示在某一時期技術進步具有自相關性,并且受技術沖擊決定,技術沖擊可能來源于企業(yè)的創(chuàng)新或者其他重大的科技進步。
政府部門的支出包括為維持政府部門正常運行的一般性支出,以及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和向國有企業(yè)注資的投資性支出。如果政府沒有調節(jié)財政政策,政府支出將維持穩(wěn)定,與上一年的支出存在自相關關系。如果政府調整財政政策,政府支出將發(fā)生預期外的變動,即出現政府支出沖擊。同時,對于貨幣政策沖擊,政府支出有可能做出相應變動,因此本文假定政府支出由上年支出和政府支出沖擊共同決定,并受貨幣政策沖擊的影響,其過程為:
其中,v表示本期與上期政府支出的相關系數,egt為政府支出沖擊,且egt~N(0,σ2g)。egt可視為政府支出對齊均衡路徑的偏離。p為政府支出對貨幣沖擊的反應系數。
由于中國市場經濟尚未完善,金融體制尚不成熟,因此貨幣政策不能完全獨立,貨幣政策的實施及其效果受政府支出的影響較大。同時受制于現行外匯制度,貨幣政策尚無完全獨立的操作空間,貿易順差對貨幣供給具有較大影響,因此實際貨幣供給過程為:
其中,b,u,w分別為本期貨幣供應對上期貨幣供應量、政府支出沖擊、國際貿易沖擊的敏感系數,emst為貨幣政策調整引起的貨幣供應沖擊。(8)式表明,貨幣政策同時受到財政政策和國際貿易變動的影響,可反映財政政策對貨幣政策的影響程度。
根據凱恩斯貨幣需求理論,貨幣需求可表示為:
其中,q,n分別表示貨幣需求對收入和實際利率的敏感系數。貨幣市場均衡條件為:
中國對國際資本的流動實行一定的限制,在資本不完全流動的情況下,假設國際經濟波動僅僅通過貿易渠道傳導,即國外部門行為僅僅表現在進口和出口。在不考慮外部沖擊的情況下,國際貿易規(guī)模受國家競爭力影響,而國家競爭力具有一定的連續(xù)性和穩(wěn)定性,因此,進出口行為可由預期部分和沖擊部分構成,凈出口可表示為:
其中f為凈出口對外部沖擊的敏感系數,eft為凈出口沖擊,且eft~N(0,σ2f)。
由最優(yōu)化條件,我們可以從(1)(2)式得出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跨期歐拉條件:
同時,勞動力市場均衡條件為:
(3)-(13)式構成了完整的經濟系統(tǒng)。通過計算均衡解,我們可以得到各變量的穩(wěn)態(tài)值和實際值,并進而估計模型。
對DSGE模型的估計有校準法和估計法兩種,本文采用Bayesian估計方法。估計法的優(yōu)勢在于所估計的參數可以根據實際經濟情況和模型參數的特點施加相關約束條件,可以通過脈沖響應函數分析參數不確定性問題,而且利用歷史數據所估計得到的參數值更能反映經濟的實際情況。
由于中國貨幣政策真正發(fā)揮作用的時間是在1998年之后,因此我們選取了1999年1月-2012年7月中國的消費品零售總額、貨幣供應量、進出口數據作為輸入數據,以此研究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相互影響。數據先期處理過程為先對變量進行去勢處理,利用X-12方法對上述4個變量進行季節(jié)調整,然后使用H-P濾波得到變量的波動部分,最后對波動項求差分。
首先對參數的分布情況進行事先界定,再利用事先界定參數運用Bayesian方法估計實際的參數值。隨著樣本容量的增加,估計結果會最終收斂于實際值,因此設定值并不影響模型估計的可靠性。
我們參照國內學者已有的研究成果對參數進行事先設定。其中,資本對產出的貢獻度設為0.355[10],貼現因子設定為0.988,資本折舊率為0.05[11]。閑暇對效用的貢獻度設定為2.2,反映了居民對當前消費的重視。技術進步的自相關系數設定為0.95,即本期與上期技術進步存在高度正自相關關系。貨幣供應量、政府支出和國際貿易的自相關系數(b,v,s)分別為0.98,0.68,0.67,將貨幣供應對政府支出沖擊和國際貿易沖擊的敏感度設為0.8和2。
表1顯示了運用Bayesian方法進行估計所得到的模型參數值。
表1中,政府支出沖擊對貨幣供應量的影響系數為0.7221,說明政府支出沖擊1%的正向變動將會引起貨幣供應量增長0.7221%,對貨幣政策的影響非常明顯。此外,國際貿易沖擊對貨幣供應量的影響系數為1.9471,說明以美元計的國際貿易規(guī)模增長1個百分點,以人民幣計的貨幣供應量將增長近2個百分點。在財政支出保持擴張性預算和赤字規(guī)模持續(xù)擴大的條件下,貨幣政策的作用必然受其影響,其政策走勢必然走向擴張,形成配合財政政策的形勢。而在國際貿易順差和收支盈余持續(xù)擴大的條件下,貨幣供給的被動和受支配的特性十分明顯,這對于貨幣政策的緊縮以及反通脹政策具有相當的抵消作用。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國內學者的研究,國際貿易正向沖擊對于貨幣供應量的影響程度出現了一定的下降,這主要是由于金融危機后中國出口增幅放緩,貿易順差下降所致。此外,貨幣沖擊對于財政政策的影響系數僅為0.0011,影響程度很小,這反映了當今中國支配性財政體制下,貨幣政策的從屬地位。
圖1顯示了政府支出沖擊對主要經濟變量的脈沖響應。政府支出沖擊對消費和投資都具有負向影響,在政府支出沖擊后的一段時期內,投資和消費都下降,政府支出具有一定的擠出效應,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對消費并沒有起到明顯的刺激作用。但是政府支出對產出的拉動作用非常明顯,但影響時間較短,7個月后即回歸均衡水平。值得注意的是,政府支出沖擊對投資的長期影響:政府支出沖擊13個月之后,其對投資產生正向影響,這是由于盡管政府支出主要通過國有或國有控股企業(yè)擴張完成,初期對民間投資產生較大的擠出效應,但長期內,國有企業(yè)的擴張效應傳導到私有企業(yè),從而對民間投資產生了間接的帶動作用。財政政策擴張對貨幣供應量的影響是明顯的,短期內使得貨幣供應量增加0.15%,這是由于政府支出中包含的巨額投資性支出產生了較強的貨幣擴張效應,并且這種影響力度較大,由圖1可知其對貨幣供應量的影響期限延伸至40個月。
圖1 財政政策沖擊下各變量脈沖響應
圖2反映了各變量對貨幣政策沖擊的脈沖反應。一個單位的貨幣政策沖擊對消費和投資產生了一定的正向影響,二者分別增加了0.05%和0.5%。在對產出的影響方面,由于貨幣政策具有的時滯性,因此其對產出的影響相對政府支出要緩慢,并且影響程度也較小,但其影響期限要比政府支出長,直至40個月后仍然具有較為明顯的影響。可見我國財政政策的短期效應比貨幣政策強,但貨幣政策的影響更為長遠。從圖2可以看出貨幣政策沖擊對政府支出的影響較小,遠不如政府支出沖擊對貨幣政策的影響。這進一步反映了我國支配性財政體制下,財政政策為主,貨幣政策為輔的基本特征。
圖2 貨幣政策沖擊下各變量脈沖響應
表2為各經濟變量在政府支出沖擊、貨幣政策沖擊、國際貿易沖擊和技術沖擊下的方差分解結果。從表2中可以看出政府支出沖擊對產出、消費和資本積累的影響要遠大于貨幣政策。國際貿易沖擊對貨幣供應量的影響巨大,在特定外匯制度下,大量的國際收支順差使中央銀行不斷被動購入外匯,投放人民幣基礎貨幣,直接形成了大量的貨幣供應。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相互作用方面,政府支出沖擊對貨幣供應量的影響超過貨幣政策本身影響的60%,顯示了財政政策對貨幣政策的較強影響;反觀政府支出對財政政策的反應,則非常微弱,表明現有條件下貨幣政策在調整宏觀經濟方面獨立性較弱。
表2 各沖擊下經濟變量方差分解結果 單位:%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國宏觀調控體系中,財政政策發(fā)揮著主要的作用,貨幣政策作為配合政策出現。在經濟出現下滑態(tài)勢時,財政政策能夠在短期內增加產出,帶動經濟增長。但同時應該看到的是,由于政府支出多用于國有企業(yè),其對民間投資和消費的擠出效應是很明顯的,因此單純依靠政府支出并不能帶來經濟持續(xù)長期的增長,經濟的長期增長主要依靠民間投資增長以及消費的增加。上述分析同樣表明,貨幣政策能夠在較長的時期內帶動產出的增加,同時寬松的貨幣政策帶來的利率的下降,能夠有效刺激民間投資的增長。因此,宏觀調控應該更加注重兩種政策的協(xié)調配合。
在現有的經濟體制下,財政政策對貨幣政策具有非常明顯的影響,相應的,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和獨立性都大大降低;相反,貨幣政策變動對財政政策的影響則相對微弱的多。這既反映了我國財政支配體制的主要特征,也同時表明增強貨幣政策獨立性已非常必要。
本文構建了一個我國宏觀經濟的包含家庭、廠商、政府、貨幣當局以及國外部門的動態(tài)隨機一般均衡模型,模型中包含了影響宏觀經濟波動的四種主要沖擊,即技術沖擊、政府支出沖擊、貨幣政策沖擊和國際貿易沖擊。采用脈沖響應函數和方差分析重點分析了其中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沖擊對我國產出、消費、投資等方面的影響程度,以及兩種宏觀經濟政策的相互影響,模型揭示了財政貨幣政策對于穩(wěn)定經濟增長的重要作用。特別的,我們認為后危機時代,在國際經濟形勢普遍低迷、我國外貿出口受阻的大背景下,加強貨幣政策有效性、提高貨幣政策獨立操作空間以及加強財政貨幣政策協(xié)調配合顯得尤為關鍵。
通過模型和數據分析,我們認為從中長期以及經濟結構調整的角度看,要保證我國宏觀經濟增長的持久性,僅僅依靠政府主導行為顯然是不夠的。雖然擴大政府支出是短期避免經濟下滑的必然選擇,但這種短期內強力拉動經濟增長的政策具有不可持續(xù)性。而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進一步發(fā)展,金融體制的不斷完善,貨幣政策在影響總需求方面的作用日益明顯,并且金融國際化步伐加快、國際貿易和國際資金進出規(guī)模增長迅速,也要求我國必須重新審視貨幣政策的地位和作用,以適應新的國際經濟環(huán)境和中國經濟面臨的全球化問題。為此,我國有必要在提高貨幣政策獨立性、加強財政貨幣政策協(xié)調配合的問題上加快改革步伐。
完善宏觀調控體系,從政策制定、實施等方面入手,提高貨幣政策獨立性,減輕財政政策對貨幣政策的影響。應當創(chuàng)造一個穩(wěn)定的金融環(huán)境,進一步完善市場經濟,加快利率的市場化改革步伐,避免為追求短期利益而犧牲貨幣政策獨立性的行為,達到穩(wěn)定物件水平,促進經濟持續(xù)、健康、穩(wěn)定增長的最終目標。應當從體制上完善貨幣政策體系,消除事實上存在的外匯占款、財政直接投資行為對貨幣供給的倒逼機制,降低貨幣供給的內生性,提高貨幣政策有效性。
貨幣當局必須重視政策協(xié)調,充分估計到財政政策對主要經濟變量的影響,合理制定貨幣政策,維持經濟穩(wěn)定增長。在當前條件下,如果忽視財政政策的影響,貨幣當局就難以調節(jié)貨幣供應量,無法實現貨幣政策目標。應當適時、適度的提高人民幣匯率制度的彈性,阻隔國際貿易順差對我國貨幣供應量的影響,提高貨幣政策獨立運作的空間。
[1]ALONSO A,GALINDO M.The Effects of Public Deficits on Money Growth in the European Union[J].International Advances in E-conomic Reasearch,1996(2):27 -35.
[2]DIXIT A,LAMBERTINI L.Monetary- Fiscal Policy Interactions and Commitment Versus Discretion in a Monetary Union[R].Working Paper,Princeton and UCLA,1996:10 -17.
[3]EUSEPI S,PRESTON B.Stabilizing Expectations under Monetary and Fiscal Policy Coordination[J].NBER Working Paper Series,NO.14391:15 -25.
[4]BUTI,ROEGER,IN’T VELD.Stabilizing Output and Inflation:Policy Conflicts and Co - operation under a Stability Pact[J].Journal of Common Market Studies,2001(5):53 -59.
[5]EVANS G W,HONKAPOHJS S.Policy Interaction,Learning,and the Fiscal Theory of Prices[J].Macroeconomics Dynamics,2006(11):41-43.
[6]趙麗芬,李玉山.我國財政貨幣政策作用關系實證研究[J].財經研究,2006(2):51-52.
[7]張龍,白永秀.我國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及其配合效應模擬分析[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0(12):24-26.
[8]王彬.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調控與宏觀經濟穩(wěn)定[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0(11):14-18.
[9]張志棟,靳玉英.我國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相互作用的實證研究[J].金融研究,2011(6):57-59.
[10]李浩,胡永剛,馬知遙.國際貿易與中國的實際經濟周期[J].經濟研究,2007(5):17-26.
[11]吳利學.中國能源效率波動:理論解釋、數值模擬及政策含義[J].經濟研究,2009(5):13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