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翔燕
河南省濟源市人民醫(yī)院,河南濟源 454650
肝內(nèi)膽汁淤積是病毒性肝炎較為常見的臨床癥狀之一,患者主要表現(xiàn)為黃疸進行性加重、皮膚瘙癢等。 如果肝內(nèi)膽汁淤積長期存在,還可以進一步加重肝細胞的損傷,因此對臨床收治的淤膽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應(yīng)及時給予治療。 為探討腺苷蛋氨酸聯(lián)合熊去氧膽酸治療淤膽型病毒性肝炎的療效, 該研究選取2010年3月—2012年7月期間該院收治的108 例淤膽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收治的108 例淤膽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納入標準:①符合淤膽型病毒性肝炎的診斷標準[1];②簽署知情同意書,服從該研究安排。 排除標準:①對腺苷蛋氨酸或熊去氧膽酸過敏的患者;②膽道完全梗阻的患者;③合并消化性潰瘍的患者;④合并膽囊切除術(shù)指征的患者。 將上述研究對象隨機分為2 組。
觀察組患者接受腺苷蛋氨酸(國藥準字H20103110)聯(lián)合熊去氧膽酸(國藥準字H51021463)治療,使用方法為:腺苷蛋氨酸1 000 mg+250 mL 5%葡萄糖液, 靜滴,1 次/d; 熊去氧膽酸250 mg,口服,2 次/d;連續(xù)治療4 周。 對照組患者接受門冬氨酸鉀鎂(國藥準字H20033716)治療,使用方法為:門冬氨酸鉀鎂30 mL+250 mL 5%葡萄糖液,靜滴,1 次/d,連續(xù)治療4 周。
研究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19.0 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計量資料均值的比較采用成組設(shè)計t 檢驗,組內(nèi)治療前后計量資料均值的比較采用配對設(shè)計t 檢驗,組間計數(shù)資料率的比較采用四格表χ2檢驗。
觀察組皮膚瘙癢轉(zhuǎn)陰率、肝消腫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皮膚瘙癢轉(zhuǎn)陰率以及肝消腫有效率的比較[n(%)]
治療前, 兩組患者ALT、AST、Tbil、Dbil、ALP、GGT 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的ALT、AST、Tbil、Dbil、ALP、GGT 均顯著下降,治療前后經(jīng)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血清ALT、AST、Tbil、Dbil、ALP、GGT 的降低幅度顯著高于對照組,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觀察組有5 例患者出現(xiàn)不良反應(yīng),包括3 例惡心,2 例皮疹,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率為9.3%。對照組有3 例患者出現(xiàn)不良反應(yīng),包括2 例惡心、嘔吐,1 例胸悶,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率為5.6%。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淤膽型病毒性肝炎是指由于肝炎病毒感染導致毛細膽管和(或)肝細胞膽汁分泌障礙,進一步導致部分或完全性膽汁流阻滯為特征的綜合征[2]。 淤膽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占所有病毒性肝炎患者的3%左右,甲型肝炎、乙型肝炎、戊型肝炎均可引起,多發(fā)生在急性肝炎發(fā)病的數(shù)周之后。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肝功能指標的比較
在該研究中,將108 例淤膽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前者接受腺苷蛋氨酸聯(lián)合熊去氧膽酸治療,后者接受門冬氨酸鉀鎂治療, 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皮膚瘙癢轉(zhuǎn)陰率、肝消腫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P<0.05); 觀察組患者血清ALT、AST、Tbil、Dbil、ALP、GGT 的降低幅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腺苷蛋氨酸是一種存在于人體所有組織、體液中的生理活性物質(zhì),亦是一種肝臟代謝過程中的重要中間產(chǎn)物。 腺苷蛋氨酸是由三磷酸腺苷(ATP)與蛋氨酸在腺苷蛋氨酸合成酶的催化作用下合成而來,腺苷蛋氨酸合成酶主要存在于肝臟,肝臟疾病時腺苷蛋氨酸合成酶的活性顯著降低,由此導致機體腺苷蛋氨酸含量的減少,進一步使得機體防止膽汁淤積的生理作用被削弱,因此補充外源性腺苷蛋氨酸具有促進黃疸消退的作用[3]。機體內(nèi)源性膽汁酸可分為親水性膽汁酸、 疏水性膽汁酸兩類,后者與脂質(zhì)具有高度親和作用,因此它可以破壞細胞膜、線粒體膜的結(jié)構(gòu),從而導致細胞壞死或凋亡。 熊去氧膽酸是一種親水性膽汁酸, 它通過阻礙疏水性膽汁酸的肝腸循環(huán)從而發(fā)揮替換甚至清除內(nèi)源性疏水性膽汁酸的作用[4]。 綜上所述,腺苷蛋氨酸聯(lián)合熊去氧膽酸可顯著淤膽型病毒性肝炎的臨床癥狀以及肝功能,該方案是治療淤膽型病毒性肝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1] Izquierdo MT, Almenar L, Zorio E, et al.Viral hepatitis C-related fibrosing cholestatic hepatitis after cardiac transplantation [J].Med Clin(Barc), 2007, 129(3):117-118.
[2] Stieger B, Geier A.Genetic variations of bile salt transporters as predisposing factors for drug-induced cholestasis,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 and therapeutic response of viral hepatitis [J].Expert Opin Drug Metab Toxicol, 2011 , 7(4):411-425.
[3] Li J, Bardag-Gorce F, Oliva J, et al.Gene expression modifications in the liver caused by binge drinking and S-adenosylmethionine feeding.The role of epigenetic changes[J].Genes Nutr, 2010, 5(2):169-179.
[4] Tschirner A, von Haehling S,Palus S, et al.Ursodeoxycholic acid treatment in a rat model of cancer cachexia [J].J Cachexia Sarcopenia Muscle, 2012, 3(1):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