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學鋒 宋紅雨 王沛 李俊超 何桂平 樊銳太 李國文
1.臨潁縣人民醫(yī)院,河南臨潁 462600; 2.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河南鄭州 450000
我國食管癌發(fā)病率約為25.13/10 萬, 每年死于該疾病的患者約為16 萬,約占惡性腫瘤病死率的1/4。 早期食管癌無明顯臨床癥狀,可伴有不明顯的吞咽食物時梗咽感、胸骨后輕微的灼燒疼[1],梗咽停滯癥狀常通過吞咽水后緩解消失,癌變多于胃鏡檢查時所發(fā)現(xiàn)。 早期食管癌及食管癌癌前病變,癌腫浸潤不深無淋巴轉(zhuǎn)移,臨床可采用單純內(nèi)鏡下局部切除術(shù),無需化療。 放化療多用于食管癌術(shù)后、頸胸骨上段食管腫瘤及晚期食管癌患者。 為探討奧沙利鉑氟尿嘧啶+三維適形同步放化療治療老年食管癌的治療效果,2007年10月—2011年5月該院對76 例食管癌患者分別采用單純放射治療和奧沙利鉑氟尿嘧啶+三維適形同步放化療術(shù)治療, 并進行對照分析比較出兩種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現(xiàn)將結(jié)果總結(jié)報道如下。
對該科確診收治的76 例食管癌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76 例患者中男性52 例,女性24 例,年齡64~80(70.6±9.3)歲。病理分型均為鱗狀細胞癌。癌灶均>3 cm,其中32 例子癌灶>5 cm,20 伴有例鎖骨上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將76 名食管癌患者隨機分成2 組,其中對照組36 例;治療組40 例。 患者治療前無手術(shù)史及放化療史,且身體無其他嚴重疾病,身體狀況KPS 評分均高于80 分。
1.2.1 治療組 奧沙利鉑氟尿嘧啶+三維適形同步放化療:5-FU 500 mg/m2,d1~5,ivgtt6~10 h;Eloxatin 130 mg/m2,d1;ivgtt2~3 h;21天重復1 次。 放療與化療同步進行。 放療:先根據(jù)影像圖像及鏡檢結(jié)果確定腫瘤靶區(qū)[2]。 在腫瘤靶區(qū)基礎上勾畫臨床靶區(qū)(CTV),上、下外擴2.5 cm,左、右外擴0.4~0.9cm;在CTV 基礎上勾畫計劃靶區(qū)(PTV) ,向四周外擴0.6~1.2 cm[3-5]。 采用前后三野輪照。 該組處方劑量55~75Gy、中位劑量62 Gy,2Gy/次,5 次/周。
1.2.2 對照組 單純放射治療法: 根據(jù)影像圖像及鏡檢結(jié)果確定腫瘤靶區(qū)。 在腫瘤靶區(qū)基礎上勾畫臨床靶區(qū)(CTV),上、下外擴2.5 cm, 左、 右外擴0.4~0.9cm; 在CTV 基礎上勾畫計劃靶區(qū)(PTV),向四周外擴0.6~1.2 cm。 采用前后三野輪照。 該組處方劑量55~75 Gy、中位劑量62 Gy,2Gy/次,5 次/周。
采用1999年美國ASCO 會議通過的實體瘤療效評價RECIST 標準:
CR(完全緩解):全部病灶消失并維持4 周以上。
PR(部分緩解):病灶最長徑總和縮小至少30%并維持四周以上。
SD(穩(wěn)定):非PR/PD。
PD(進展):病灶最長徑總和增加20%以上,且病灶增加前非CR/PR/SD。
腫瘤評價頻率:每2 周評估1 次;在首次評價CR、PR 者至少4 周后復核1 次。
采用SPSS15.0 軟件, 對文中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和分析,采用t 檢驗進行資料計量,對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進行檢驗。
奧沙利鉑氟尿嘧啶+三維適形同步放化療組40 例患者中有36 例患者遵醫(yī)囑完成三個療程,完成率為90%;單純放射治療組36 例患者中有32 例患者遵醫(yī)囑完成3 個療程, 完成率為88.89%。 兩組患者均定期隨訪5年,其中失訪患者6 例(奧沙利鉑氟尿嘧啶+三維適形同步放化療組失訪4 例,單純放射治療組失訪2 例),失訪率為7.89%。 奧沙利鉑氟尿嘧啶+三維適形同步放化療組治療食管癌其有效率為90.00%, 單純放射治療組有效率為69.44%,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奧沙利鉑氟尿嘧啶+三維適形同步放化療組與單純放射治療組治療后數(shù)據(jù)結(jié)果[n(%)]
實驗組與對照組在4年生存率方面比較,實驗組在治療前兩年病患生存率分別為80.00%和52.50%,對照組治療前兩年病患生存率分別為52.78%和30.56%,經(jīng)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實驗組與對照組在治療后第3、4年的生存率分別為32.50%、17.50%和25.00%、16.67%,兩組之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奧沙利鉑氟尿嘧啶+三維適形同步放化療組與單純放射治療組生存率比較[n(%)]
食管癌是人類最常見的惡性消化道腫瘤之一[6]。根據(jù)最新數(shù)據(jù)統(tǒng)計顯示,2011年全球因食管癌致死的人數(shù)達到了35 萬。亞洲、非洲及南美洲是食管癌的高發(fā)地區(qū), 在我國食管癌發(fā)病率約為25.13/10 萬,每年死于該疾病的患者約為16 萬,約占惡性腫瘤病死率的1/4。 食管癌以60 歲以后發(fā)病居多,其中(65±2.0)歲組發(fā)病率最高占18.31%。 臨床上,食管癌應強調(diào)早診斷早治療,早期食管癌多于胃鏡檢查時所發(fā)現(xiàn)。 早期食管癌及食管癌癌前病變,癌腫浸潤不深無淋巴轉(zhuǎn)移,臨床可采用單純內(nèi)鏡下局部切除術(shù),無需化療。上段食管癌因其解剖特點,常以放化療為主[7]。中段食管癌多選擇手術(shù)治療為主,術(shù)后以放化療輔以治療[8]。 晚期食管癌影響進食者,多采用內(nèi)鏡下支架植入術(shù),術(shù)后以放化療輔以治療[9]。
該組試驗,奧沙利鉑氟尿嘧啶+三維適形同步放化療組40例患者中有36 例患者遵醫(yī)囑完成三個療程,完成率為90%;單純放射治療組36 例患者中有32 例患者遵醫(yī)囑完成3 個療程,完成率為88.89%。兩組患者均定期隨訪5年,其中失訪患者6 例(奧沙利鉑氟尿嘧啶+三維適形同步放化療組失訪4 例,單純放射治療組失訪2 例),失訪率為7.89%。 實驗組其有效率為90.00%,對照組有效率為69.44%,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與對照組在4年生存率方面比較,實驗組治療前兩年病患生存率分別為80.00%和52.50%,對照組治療前兩年病患生存率分別為52.78%和30.56%,兩組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與對照組在治療后第3、4年的生存率分別為32.50%、17.50%和25.00%、16.67%,兩組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故對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生存率的提高需進一步的努力研究。
綜上所述,與單純放射治療組相比,采用奧沙利鉑氟尿嘧啶+三維適形同步放化療治療食管癌,可明顯提高治療食管癌患者的有效率及1、2年的生存率,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廣。
[1] 樊銳太,李國文,郭耀信,等.64 例早期食管癌放療后長期生存報告[J].中國腫瘤臨床,1999,26(2):95-97.
[2] 樊銳太,郭躍信,李國文.晚期食管癌30 例立體定向適形放射治療體會[J].鄭州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8(1):177-179.
[3] 鄭明章,林柏翰,陳志堅,等.食管癌術(shù)后放療靶區(qū)的確定[J].廣東醫(yī)學,2004(3):301-302.
[4] 葛紅,蔣月,劉勁松.胸段食管鱗癌術(shù)后放療靶區(qū)的確定[J].臨床腫瘤學雜志,2005,10(5):526-527,544.
[5] 劉祥.胸段食管癌術(shù)后預防性放療的價值及照射范圍的探討[J].實用癌癥雜志,2005,20(4):425-426.
[6] 李秉琦.口腔粘膜病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98.
[7] Scardina GA,Picone V,Cacioppo A,et al,Study of microcirculation in oral lichen planus by video-capillaroscopy[J].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 Oral Radiol Endod,2007,103(4):30-34.
[8] Kasai M,Mori S,Watanabe T,Follow-up results after resection of thoracic esophageal carcinoma,World J Surg,1978,2:543-551.
[9] 程惠華,原錦,林貴山,等.鎳鈦合金支架對食管癌放射治療的影響[J].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2001,10(3):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