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杰,李貽奎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西苑醫(yī)院實驗研究中心,北京 100091)
心肌梗死是危害人類健康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在疾病研究中,動物模型被廣泛用于發(fā)病機制和藥物治療研究,模型的有效建立是完成相關實驗研究的前提,對研究急、慢性心肌梗死的病理演變過程、診斷及治療均有重要意義。心肌梗死動物模型的開發(fā)與應用是研究心肌梗死的機制及治療的關鍵,是研究人類心肌梗死的病理生理變化、心電生理變化以及客觀評價治療方法的重要工具[1]。
心肌梗死模型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如實驗動物、麻醉藥、麻醉方法以及麻醉劑量的選擇,氣管插管及呼吸道的護理,呼吸機的選擇及設置,開胸體位及方式,冠脈結扎位置的選擇等。心肌梗死模型的制作存在造模成功率低、動物存活率低以及個體差異、與臨床的差異等問題,給研究工作造成很多困擾。同時,在心肌梗死模型制作后,使用什么指標、什么方法去正確地判斷模型制作是否成功也是心肌梗死模型研究的一大重點。
基于心肌梗死模型對于心血管藥物研究的重要性,近年來,眾多學者就心肌梗死模型的制作方法和檢測指標進行了大量的研究與探討,使得心肌梗死模型的成功率及動物的存活率得以提高。
1.1 文獻中各模型動物的使用情況 可以用于制作心肌梗死模型的動物主要有:小鼠、大鼠、兔、貓、犬、豬等。筆者通過萬方數(shù)據(jù)庫、CNKI中國知網(wǎng),以心肌梗死或心肌缺血,同時以大鼠或兔或雜種犬或小鼠或小型豬或Beagle犬或貓或猴為關鍵詞檢索文獻,結果如下:
1.2 常用模型動物的特點
1.2.1 大鼠 通過CNKI、萬方數(shù)據(jù)庫檢索,結果顯示選擇大鼠進行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研究的文獻數(shù)列第一。
表1 通過CNKI、萬方數(shù)據(jù)庫檢索情況
基于來源可以得到充分保證、價錢低廉、實驗成本小、操作簡單易行等特點,大鼠在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研究中得到廣泛的應用,是研究心肌梗死模型的首選動物。同時,大鼠心肌梗死模型與臨床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過程非常相似,其冠脈側支循環(huán)缺乏,心肌壞死出現(xiàn)早,重復性、穩(wěn)定性好,費用低廉,因而在臨床科研中具有重要的價值,應用十分廣泛[1],再者,可進行心電圖、血清酶學等綜合指標測定,可用于綜合判斷藥物療效。
1.2.2 兔 檢索到選擇兔進行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研究的文獻數(shù)僅次于大鼠。
兔子大小、價格適中,易于操作、飼養(yǎng),且兔子心臟解剖結構以及冠狀動脈的分支、走行、側支循環(huán)均與人類相似,冠狀動脈阻斷后死亡率較低[2],因此,兔子是制作心肌梗死模型較常用的動物。
1.2.3 犬 選擇雜種犬進行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研究的文獻數(shù)位列第三;與雜種犬比較,檢索到的Beagle犬文獻數(shù)較少。
選擇犬進行心肌梗死模型制作,除了模型具有較強穩(wěn)定性、動物來源有保證外,還可以應用心外膜電圖技術檢測心肌梗死區(qū)域和心肌缺血區(qū)域,使得對模型的研究可以更加深入。但是,犬心肌梗死模型試驗周期長、需要多人配合完成試驗,此外模型制作具有較高的難度,對操作人員有較高的要求。
1.2.4 小鼠 選擇小鼠進行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研究的文獻數(shù)占總文獻的比例分別約為7%、5.8%。
小鼠易于飼養(yǎng)、價錢低廉、實驗成本較小,因此,也有學者[3]選擇小鼠進行心肌梗死模型的研究。但是,由于小鼠體型較小,生命力較弱,對手術的耐受性差,導致模型制作過程中死亡率較高,而且難以進行術后效果評估。
1.2.5 小型豬 選擇小型豬進行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研究的文獻數(shù)占總文獻的比例均約為4%。
除靈長類以外,小型豬的心臟與人最為接近,堵閉冠狀動脈分支后形成的心肌梗死模型與人心肌梗死病變有很大相似性[4],可準確定位、定量,并進行動態(tài)觀測,結果可靠,重復性好,對臨床研究心肌梗死的病理生理、治療方法有重要意義。但是小型豬冠狀動脈側支少,心肌、心臟傳導系統(tǒng)對缺血耐受性差,堵閉主要冠狀動脈分支尤其是前降支后極易引起大范圍心肌梗死和各種惡性心律失常,死亡率較高。
1.2.6 貓 選擇貓進行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研究的文獻較少。
由于貓的動物來源、動物質量難以保證,難以滿足模型穩(wěn)定性的需要,故只有少量學者[5]選擇貓進行心肌梗死模型研究。
1.2.7 猴 僅在藥理學工具書[6]中有學者提出可以選擇猴進行心肌梗死模型的制備,但是通過CNKI、萬方數(shù)據(jù)庫檢索,未檢索到選擇猴進行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研究的文獻。
猴屬于靈長類,在所有動物中,與人的心臟解剖結構最為接近。雖然在生理與病理狀態(tài)上與人有著高度的相似性,但是猴的實驗成本比較高,因此,鮮有學者選擇猴進行心肌梗死模型研究。
1.3 常用模型動物的選擇要點 基于每種模型動物不同的生理特點,建議根據(jù)實驗目的進行模型動物的選擇,同時參考實驗室的設備配備、人員配置以及經(jīng)費預算等情況。
1.3.1 藥物篩選 由于大鼠、小鼠具有價錢低廉、實驗成本小、模型穩(wěn)定性較高、易于操作等特點,建議在藥物篩選階段可以選擇大鼠、小鼠進行模型制備。
1.3.2 藥效驗證 雜種犬與人的心臟解剖結構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可以較好的復制臨床上心肌梗死的病理生理過程,但是犬的價錢較高,實驗成本較大,對操作人員的熟練程度有較高要求,因此,建議在藥物篩選完成后的藥效驗證階段選擇雜種犬進行心肌梗死模型的制備。
1.3.3 臨床前新藥藥效研究 Beagle犬、小型豬心臟冠脈分支、走行、側支循環(huán)分布較為規(guī)律,與人的心臟解剖結構比較相似,因此,建議在進行臨床前新藥藥效研究階段,選擇Beagle犬、小型豬進行心肌梗死模型的制備。
1.4 主要制作方法 心肌梗死模型的建立,根據(jù)制作方法及制作原理的不同,主要可分為4類:①完全阻斷法;②部分阻斷法;③藥物干預法;④高脂飲食法。就常用的幾種心肌梗死模型制備方法進行介紹:
1.4.1 完全阻斷法 根據(jù)阻斷方式的不同,完全阻斷法可以分為結扎冠狀動脈法和堵塞冠狀動脈法。完全阻斷法主要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建立。
1.4.1.1 結扎冠狀動脈法 結扎冠狀動脈法是通過對麻醉犬、小型豬、兔、大鼠等結扎冠狀動脈左前降支造成局限性心肌梗死模型,有利于定位、定性、定量,有利于形態(tài)、功能、化學等指標觀測動態(tài)研究,是目前應用比較廣泛的心肌梗死模型研究方法。
用犬、小型豬結扎冠狀動脈制作的心肌梗死模型,可以更好的模擬臨床,在血流動力學和心肌代謝等方面的改變與臨床上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梗時相似。同時,缺血范圍大致固定,可進行心電圖、定量組織學和血清酶學等綜合指標測定,尤其是可以通過氯化硝基四氮唑藍(N-BT)染色觀察心梗區(qū)與非梗死區(qū)的大小來判斷模型制作成功與否,以及觀察藥物是否有效的優(yōu)點[7-8]。
1.4.1.2 堵塞冠狀動脈法 堵塞冠狀動脈法是指通過將加壓后的球囊或鞘管、導管、導絲等異物放置在冠狀動脈左前降支遠端,阻斷冠脈血流,形成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孫帥等[4]經(jīng)股動脈置入球囊到達冠狀動脈前降支遠端后,給予球囊擴張壓力阻斷前向血流一定時間后,建立了豬急性心肌梗死動物模型。
1.4.2 部分阻斷法 根據(jù)阻斷部位的不同,部分阻斷法可以分為冠狀動脈縮窄法和腹主動脈縮窄法。其中,根據(jù)縮窄所有器具的不同,冠狀動脈縮窄法又可以分為Ameroid收縮環(huán)法和縫合線縮窄法。部分阻斷法,主要用于慢性心肌梗死模型的建立。
1.4.2.1 結扎腹主動脈法 結扎腹主動脈法,主要是通過對腹主動脈進行不完全結扎,縮窄腹主動脈,主動脈壓力升高,進而心臟后負荷增加,心肌代償性肥厚,心室容積增加,心臟擴大,后期心臟失代償,最終形成心肌缺血、心力衰竭[9]。莫新嶺等[9]通過對腹主動脈進行不完全結扎,建立了大鼠壓力超負荷型慢性心力衰竭模型。富宏等[10]通過結扎50%腹主動脈建立了犬慢性心力衰竭模型。
1.4.2.2 Ameroid收縮環(huán)法 Ameroid收縮環(huán)法是指將麻醉動物開胸,剪開心包,暴露心臟,游離冠狀動脈左前降支后放置Ameroid縮窄器。Ameroid縮窄器是一種外層為金屬或塑料、內(nèi)層為酪蛋白的雙層環(huán)。吸水后,金屬或塑料外層不能變形,內(nèi)層酪蛋白膨脹后會向內(nèi)擠壓,導致血管內(nèi)徑逐漸縮窄并最終閉塞,造成慢性心肌缺血[11]。屈正等[12]通過Ameroid法建立了小型豬慢性心肌缺血模型。此方法重復性較高,但是手術過程中開胸會影響到心肺功能,且需要一定的設備支持,同時,手術操作也有一定的難度。
1.4.2.3 縫合線縮窄法 縫合線縮窄法是通過暴露麻醉動物左心室及冠狀動脈左前降支,利用縫合線縮窄冠狀動脈左前降支,導致血管內(nèi)徑變窄,血流量減少,造成慢性心肌缺血。此法簡單易行,容易操作,但是難以控制縫合線的縮窄程度,沒有統(tǒng)一的縮窄標準,難以保證模型的均一性。建議在進行此類模型制備時,采用超聲心電圖進行全程監(jiān)測,以保證所有實驗動物模型制備的均一性。
1.4.3 藥物干預法 藥物干預法常用的藥物是異丙腎上腺素和腦垂體后葉素,異丙腎上腺素誘導心肌缺血的機制是利用其收縮冠狀動脈、增強心肌收縮力和增加心肌耗氧量等作用途徑誘發(fā)心肌損傷,造成短時間的心肌梗死,此外,心肌細胞鈣超載、氧自由基損傷等也參與其中[13];腦垂體后葉素誘導心肌缺血的機制是導致冠狀動脈痙攣,血管外周阻力增大,心肌負荷加重,進而引起心肌缺血[11]。紅梅[14]對大鼠一次性腹部皮下多點注射異丙腎上腺素15 mg·kg-1,建立了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
藥物注射法所建立的心肌損傷模型較好地模擬了血管收縮過程,但主要是彌散性全心臟心肌損傷,而非局限性、缺血性心肌損傷,與臨床相差甚遠,且難以定位、定量觀測,不便于后期評價心肌梗死面積,導致研究的可靠性較冠狀動脈結扎法低。該法常用于初期預試驗。
1.4.4 高脂飲食法 長時間喂養(yǎng)實驗動物含有膽固醇的高脂飼料,誘導實驗動物出現(xiàn)高脂血癥、動脈粥樣硬化,硬化斑塊可以導致血管壁狹窄,進而血流受阻,長時間導致心臟缺血。雖然該法制備的心肌缺血模型與臨床病理生理過程比較接近,但是此法制備的模型缺血程度難以控制,且模型制備耗時較長。
為了制備出成功率較高的慢性心肌缺血模型,很多學者在喂養(yǎng)實驗動物高脂飼料誘導高脂血癥的基礎上,加以其它因素,例如結扎冠狀動脈左前降支、注射藥物等,聯(lián)合誘導制備慢性心肌缺血模型[11]。焦宏等[15]喂養(yǎng)大鼠12周高脂飼料,誘導大鼠成為高脂血癥后,再腹腔注射大鼠垂體后葉素(pit),成功制備高脂心肌缺血模型。
常用的心肌梗死檢測指標包括形態(tài)學、功能學及化學等指標,形態(tài)學指標的優(yōu)點是可以定位、定性,但是難于定量及連續(xù)動態(tài)觀測;功能學指標可以定性、定量、連續(xù)動態(tài)觀測,但是定位有困難;而化學指標可以準確定量、定性、連續(xù)動態(tài)觀測,但是難以定位,有時穩(wěn)定性差,干擾因素多。本文以心電圖、超聲心動圖、心肌酶等常用指標進行探討。
2.1 心電圖 心電圖作為一種無創(chuàng)性的技術方法,是目前監(jiān)測心肌缺血、判斷心肌梗死的重要手段,常常被用于判斷動物心肌梗死模型建立是否成功。ST段抬高和病理性Q波是判斷急性心肌梗死形成較理想的指標。楊國勛等[16]就心電圖各指標對家兔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價值進行了探討,發(fā)現(xiàn)心電圖ST段抬高和病理性Q波對家兔急性心肌梗死具有重要的診斷價值。
雖然心電圖被廣泛應用于監(jiān)測心肌缺血、判斷心肌梗死的重要手段,但是普通心電圖存在難以準確定位、定量,不夠精確。1974年由李連達院士課題組建立的“多點固定性心外膜電圖”可以準確定位、定性、定量、連續(xù)動態(tài)觀測,已在全國推廣。
2.2 超聲心動圖 心肌梗死后左心功能及室壁運動的變化不僅能反映該病的演變過程及治療效果,還可以反映預后。近年來,超聲心動圖檢測技術被廣泛應用于臨床和動物的實驗研究,為各種心功能的評估提供了一種簡單、可靠的無創(chuàng)傷性方法,為精確研究疾病模型及療效評估提供了可能。林蔚等[17]就超聲心動圖對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左心功能評價作用進行了探討,結果顯示超聲心動圖可以安全、動態(tài)、有效地評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左心功能及室壁運動情況,優(yōu)于心電圖或心肌損傷標志物的檢測。苗冬梅等[18]研究顯示高頻超聲心動圖可以動態(tài)評價心肌梗死大鼠左心室的結構和功能。
2.3 心肌酶 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見的臨床急性心血管疾病。如何早期診斷急性心肌梗死,特別是早期預測急性心肌梗死的發(fā)生與發(fā)展,并結合有效的治療是改善預后、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的重要手段。目前診斷急性心肌梗死較為常用的生化指標有CK、CK-MB、LDH、AST等,使用最多的是血清CK-MB,雖然診斷敏感性提高,但CK-MB并不能反映微動脈血栓和顯微心肌壞死,同時,CK-MB易受溶血標本的影響,造成假陽性。故其診斷AMI的特異性受到限制[19]。此外,CK-MB早期診斷陽性率不高,診斷窗口時間較短,故尚難提供快速的急診服務。
2.4 心肌肌鈣蛋白T(cTn-T) 心肌肌鈣蛋白T(cTn-T)存在于心肌細胞的細肌絲中,是心肌肌鈣蛋白復合體中的一種多肽亞單位,分子質量為37 ku;當缺血缺氧造成心肌細胞損傷時,細胞膜結構遭破壞,通透性增加,可導致大量cTn-T釋放入血循環(huán)中,使血清濃度迅速升高;cTn-T作為心肌細胞所特有的一種調鈣蛋白,具有高度的心肌特異性[20]。同時,cTn-T具有心肌細胞損傷后入血時間早、濃度高、持續(xù)時間長等特點,cTn-T對于不同程度缺血性心肌損傷的判斷具有很高的靈敏度及特異性,對于監(jiān)測AMI的發(fā)展、治療及預后具有重要意義。歐洲心臟病學會、美國心臟病學院基金會、美國心臟協(xié)會等聯(lián)合發(fā)表聲明,建議臨床上將cTn-T作為診斷急性心肌梗死的第一線心肌標志物[21]。
雖然臨床上已經(jīng)將cTn-T列為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指標,但是cTn-T在實驗研究中還未得到比較系統(tǒng)的研究。郝迪等[22]通過結扎大鼠造成心肌梗死模型發(fā)現(xiàn),在31 h左右cTn-T較其他時間點更接近達峰時間。李貽奎等[23]對cTn-T在結扎冠狀動脈在體大鼠心肌梗死模型中的動態(tài)變化規(guī)律進行了研究,研究顯示結扎冠狀動脈造成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后,血清cTn-T含量在3 h開始升高,6 h達到高峰,與戴友平等[24]等臨床研究結果相符,提示cTn-T可作為急性心肌梗死特異性檢測指標。
近年來,心肌肌鈣蛋白T已經(jīng)用于臨床早期診斷指導治療、估計預后??勺鳛閷嶒炑芯康闹匾笜?。
2.5 心型脂肪酸結合蛋白(heart fatty-b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 脂肪酸結合蛋白(FABP)是一組在哺乳動物的心、肝、骨骼肌等組織廣泛分布,在心肌組織中含量最多的小分子細胞內(nèi)蛋白質。在心肌缺血狀態(tài)下,心肌細胞壞死,心肌細胞中的H-FABP就被從心肌細胞釋放入血,使外周血H-FABP升高,特異性較高。為近年來發(fā)展起來的反映心臟缺血的早期生化指標。對于診斷超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有較高的敏感性及特異性,尤其對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診斷具有重要意義[25]。
Cubranic等[26]通過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 HFABP與cTnI的對比研究發(fā)現(xiàn),對于診斷急性心肌梗死HFABP比cTnI具有更好的穩(wěn)定性、敏感性,H-FABP有助于早期診斷急性心肌梗死。李妙羨等[27]在聯(lián)合檢測心肌型脂肪酸結合蛋白(H-FABP)、心肌肌鈣蛋白I(cTNI)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中的臨床應用中發(fā)現(xiàn),H-FABP檢測診斷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在0~3 h(93.33%)和6~9 h(100%)時間段,明顯高于cTNI[(0)和(90%)],提示H-FABP可以很好的診斷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和特異性,可作為急性心肌梗死的標志物。
3.1 模型制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 結扎冠狀動脈法制作在體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是抗心肌梗死藥物研究中應用最廣泛的模型,雖然具有眾多優(yōu)勢,但是也存在著許多問題[8]:①手術操作需要精確掌握心臟的解剖結構以及冠狀動脈的走向;②此模型需開胸,手術創(chuàng)傷大,容易造成動物死亡;③慢性試驗動物的狀態(tài),由于試驗周期較長,可能會有一定的變化而影響到實驗結果的穩(wěn)定性,出現(xiàn)模型質量不高、個體差異大等問題。觀測結果不夠精確,可用于初步藥效學研究為后續(xù)研究奠定基礎。
3.1.1 存活率、制作速度和質量 李貽奎等[8]認為解決結扎冠狀動脈制作在體大鼠心梗模型存在的問題應注意3個問題,第一是提高存活率,第二是提高有效率,第三是提高手術操作的速度。而最重要的是模型盡量與臨床相似,評價藥效更為準確。
很多學者在提高急性心梗大鼠模型存活率和有效率方面做了大量探索研究。邊素艷等[28]發(fā)現(xiàn)通過綜合優(yōu)化實驗動物選擇、麻醉劑選擇、人工呼吸管理、冠脈結扎等方法可以提高大鼠的存活率和有效率。李應東等[29]在建立大鼠心梗模型時采用戊巴比妥鈉腹腔注射麻醉、直視下經(jīng)口腔氣管插管、開胸行冠脈左前降支結扎法,取得了較高的成功率。李貽奎等[30]通過摒棄呼吸機造模的方法可以在保證模型質量的情況下提高模型制作的速度。同時,李貽奎等[8]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結扎1次可以提高模型制作速度,戊巴比妥鈉作為在體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的麻醉劑可以提高制作模型的心梗面積清晰度。
3.1.2 Beagle犬與雜種犬的選擇 犬心肌梗死模型具有穩(wěn)定性強、動物來源的質與量有保證等特點,也是許多學者較常選擇的模型。心肌梗死模型實驗用犬有雜種犬與Beagle犬兩種。
在萬方數(shù)據(jù)庫檢索到從2000~2012年關于選擇犬用于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研究的703篇文獻中,有687篇文獻選用雜種犬,有16篇選用Beagle犬;在CNKI中國知網(wǎng)檢索到從2000~2012年關于選擇犬用于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研究的738篇文獻中,有707篇文獻選用雜種犬,有31篇選用Beagle犬;很大一部分實驗研究選用了雜種犬,只有很小部分選用了Beagle犬用于心肌梗死模型的研究。與雜種犬相比,Beagle犬體形適中、性情溫順、遺傳性狀穩(wěn)定、實驗結果重復性好、適應性強等優(yōu)點,經(jīng)100多年的馴養(yǎng)成為標準實驗動物,已經(jīng)被廣泛應用于醫(yī)學、生物學、病理學、腫瘤學、藥理學、生物化學等生命科學領域。在以犬為實驗動物的研究成果中,應用Beagle犬更易被國際承認。
因此,在心肌梗死模型研究中,雖然許多學者選用雜種犬進行了較多深入的研究,但是由于雜種犬存在冠脈分支變異多,吻合支及側支循環(huán)豐富,與人的心臟解剖構造有一定差異,而Beagle犬及小型豬較好。如有條件,以選用Beagle犬或小型豬更佳。
3.2 心肌梗死模型檢測指標的推薦 心肌梗死的病理生理過程比較復雜,因此,對心肌梗死模型的研究必然涉及到多個方面的考察,考察的方向不同,擬選擇檢測的指標也有所不同。在查閱相關文獻的基礎上,結合本課題組近年來對心梗模型的不斷探究,就心梗模型指標檢測提出幾點建議:①在進行心功能方面的研究時,建議首選超聲心動圖作為檢測指標;②在進行心律失常方面的研究時,建議選擇心電圖、心外膜電圖作為檢測指標;③在進行抗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的藥物研究時,建議同時檢測形態(tài)學、功能學、血液生化等指標,以確定心梗模型的制備成功與否與藥物的效用。形態(tài)學指標建議選擇心肌梗死面積、組織形態(tài)病理學,功能學建議選擇超聲心電圖,血液生化指標建議選擇CK或CK-MB與cTn-T相結合的檢測方式。
3.3 病理分級標準亟待建立
3.3.1 心肌梗死模型的心肌組織病理形態(tài)學研究現(xiàn)狀 在應用心肌梗死模型進行心血管藥物研究中,小動物的形態(tài)學觀測可用分級定度、半定量組織學,大動物的心肌梗死范圍測定大多采用將心肌組織N-BT染色,掃描儀分別掃描心肌的正、反面,獲得掃描圖像,測量梗死區(qū)面積的方法進行心肌梗死模型成功與否的界定,而采用將心肌組織進行病理形態(tài)學檢查來評定模型成功與否的方法應用比較少。
3.3.2 建立心肌組織病理形態(tài)分級標準的必要性 使用掃描法測量心肌梗死面積,過程較簡單,操作方便,但是存在很大的主觀性,容易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如操作人員的不同、操作時間的不同、實驗儀器的不同都會導致結果的不同,難以保證實驗結果的精確性。而病理組織形態(tài)學是最為客觀、最為直觀的研究方法。對心肌梗死大鼠的心肌組織病理形態(tài)學建立分級標準,進而對其積分統(tǒng)計,可以使得病理形態(tài)學量化,得到比較客觀的分析數(shù)據(jù),有利于更準確的判定心肌梗死的病理狀態(tài)。
一個理想的、與臨床心肌梗死病理生理過程相似的動物模型將為心肌梗死機制探究以及有效藥物的研發(fā)提供更為可靠地支持。目前的研究水平匯集了幾代人的智慧和辛勤勞動,為心肌梗死的防治和抗心肌梗死藥物研發(fā)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伴隨著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以及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更新,心梗模型研究必定是一項長期性、發(fā)展性的工作。
[1]徐 銘.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制作的影響因素[J].上海畜牧獸醫(yī)通訊,2012,2:48-9.
[1]Xu M.The factors affecting myocardial infarction model[J].Shanghai J Anim Husb Veterin Med,2012,2:48-9.
[2]楊永輝,李 彤,趙 越,等.一種簡易兔心肌梗死模型的建立[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2,9(10):1-3.
[2]Yang Y H,Li T,Zhao Y,et al.A simple rabbit model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J].Med Innovat China,2012,9(10):1-3.
[3]劉 建,范慧敏,汪進益,等.小鼠心梗模型的建立與無創(chuàng)評價[J].中國實驗動物學報,2010,18(3):196-8.
[3]Liu J,F(xiàn)an H M,Wang J Y,et al.Establishment and non-invasive assessment of a mouse model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J].Acta Labor Anim Sci Sin,2010,18(3):196-8.
[4]孫 帥,郭 濤.冠狀動脈堵閉法與栓塞法制備小型豬心肌梗死模型的對比[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9,13(50):9913-6.
[4]Sun S,Guo T.Model establishment of acute myocardium infarction induced by coronary occlusion versus balloon occlusion in miniature pigs[J].J Clin Rehab Tiss Engin Res,2009,13(50):9913-6.
[5]朱深銀,周遠大,何海霞.參麥凍干劑對貓心肌梗死的保護作用[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急救雜志,2006,13(2):120-2.
[5]Zhu S Y,Zhou Y D,He H X.Protective effect of Shenmai lyophilized preparation 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cats[J].Chin J TCM WM Crit Care,2006,13(2):120-2.
[6]徐叔云,卞如濂,陳 修,主編.藥理實驗方法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1052.
[6]Xu S Y,Bian R L,Chen X,Chief editor.Pharmacological experiments methodology[M].Beijing: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2006:1052.
[7]魏 偉,吳希美,李元建,主編.藥理實驗方法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0:886-7.
[7]Wei W,Wu X M,Li Y J,Chief editor.Pharmacological experiments methodology[M].Beijing: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2010:886-7.
[8]李貽奎,趙 樂,何 萍,等.提高結扎冠狀動脈在體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制作速度和質量的實驗研究[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2,32(7):948-50.
[8]Li Y K,Zhao L,He P,et al.Study on improving the speed and quality of making rat myocardial infarction model by coronary artery ligation[J].Chin J Integr Med,2012,32(7):948-50.
[9]莫新玲,謝福生,嚴冬雪,等.冠狀動脈結扎與腹主動脈縮窄所致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比較[J].華夏醫(yī)學,2009,22(1):4-6.
[9]Mo X L.Xie F S,Yan D X,et al.Comparison between experimental models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 established by coronary artery ligature and abdominal aorta constriction[J].Acta Med Sin,2009,22(1):4-6.
[10]富 宏,王學美,劉庚信,等.心衰寧丸治療犬慢性心功能衰竭的實驗研究[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06,12(9):52-6.
[10]Fu H,Wang X M,Liu G X,et al.Experimental study on effect of Xinshuaining pill on chronic heart failure in dogs[J].Chin J Exp Tradit Med Formul,2006,12(9):52-6.
[11]盧志強,張艷軍,崔廣智,等.心肌缺血模型的制作方法研究進展[J].中國藥理學通報,2012,28(8):1053-7.
[11]Lu Z Q,Zhang Y J,Cui G Z,et al.Progress in preparation methodology of animal models of myocardial ischemia[J].Chin Pharmacol Bull,2012,28(8):1053-7.
[12]屈 正,安春雷,黨海明,等.中國實驗小型豬慢性心肌缺血模型的制備與研究[J].中國實驗外科學雜志,2001,18(3):281.
[12]Qu Z,An C L,Dang H M,et al.Establishment and study of swine model of chronic myocardial ischemia[J].Chin J Exp Surg,2001,18(3):281.
[13]Copaja Soto M,Valenzuela R,Salda A,et al.Early expression of 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 correlates with the onset of isoproterenol-induced cardiac fibrosis in rats with distinct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polymorphism[J].J Renin Angiotensin Aldosterone Syst,2008,9(3):154-62.
[14]紅 梅.丹蔞片對大鼠心肌梗死面積和心室重構的影響[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1,17(10):208-11.
[14]Hong M.Effects of Danlon tablet on myocardial infarct size and ventricular remodeling in rats[J].Chin J Exp Tradit Med Formul,2011,17(10):208-11.
[15]焦 宏,馬建偉,陳彥靜,等.桂枝湯對高脂血癥心肌缺血大鼠炎性細胞因子的影響[J].中國中藥雜志,2012,37(11):1634-7.
[15]Jiao H,Ma J W,Chen Y J,et al.Effects of Guizhi Tang on 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 myocardial ischemia and hyperlipidemia rats[J].Chnia J Chin Mater Med,2012,37(11):1634-7.
[16]楊國勛,劉唐威,鐘國強,等.心電圖在家兔急性心肌梗死診斷中的應用[J].廣西醫(yī)學,2007,29(8):1135-8.
[16]Yang G X,Liu T W,Zhong G Q,et al.Application of electrocardiogram in diagnosing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rabbits[J].Guangxi Med J,2007,29(8):1135-8.
[17]林 蔚,孟凡玲,趙 靜.超聲心動圖對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評價作用[J].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2012,28(1):9-12.
[17]Lin W,Meng F L,Zhao J.Evaluation of echocardiography in rat myocardial infarction model[J].Chin J Ultrasound Med,2012,28(1):9-12.
[18]苗冬梅,曹瑞華,劉 源,等.高頻超聲心動圖對心肌梗死大鼠左心室重構的動態(tài)研究[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9,15(4):308-9.
[18]Miao D M,Cao R H,Liu Y,et al.Value of high frequency echocardiography to evaluate left ventricular remodeling in rat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J].Chin J Rehab Theory Pract,2009,15(4):308-9.
[19]嚴澤彪,吳慧平.心肌損傷標志物在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中的應用價值[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08,19(2):76-8.
[19]Yan Z B,Wu H P.Application value of myocardial damage markers in unstable angina pectors[J].Mod Diagn Treat,2008,19(2):76-8.
[20]曾紅蓮,李露明,班正賀.心肌肌鈣蛋白T檢測對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價值[J].當代醫(yī)學,2011,17(1):29-30.
[20]Zeng H L,Li L M,Ban Z H.Cardiac troponin T test for the diagnosi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Contemp Med,2011,17(1):29-30.
[21]Sato Y,F(xiàn)ujiwara H,Takatsu Y.Cardiac troponin and heart failure in the era of high-sensitivity assays[J].J Cardiol,2012,60(3):160-7.
[22]郝 迪,王 蕾,李 旭,種影影.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制備及對肌鈣蛋白T的影響[J].中國比較醫(yī)學雜志,2010,20(5):21-23,28.
[22]Hao D,Wang L,Li X,Zhong Y Y.Model establishmen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its effects on cTn-T[J].Chin J ComparMed,2010,20(5):21-23,28.
[23]李貽奎,李峰杰,張 萍,等.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心肌肌鈣蛋白T動態(tài)變化規(guī)律研究[J].中國藥理學通報,2012,28(10):1356-9.
[23]Li Y K,Li F J,Zhang P,et al.Dynamic changes of cardiac troponin T in rat myocardial infarction model[J].Chin Pharmacol Bull,2012,28(10):1356-9.
[24]戴友平,唐國華,蔣振忠,鐘志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心肌肌鈣蛋白 T的釋放特點及臨床意義[J].江蘇醫(yī)藥雜志,2000,26(4):283-4.
[24]Dai Y P,Tang G H,Jang Z Z,Zhong Z S.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changes in serum cardiac troponin T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Jiangsu Med J,2000,26(4):283-4.
[25]Eggers K M,Venge P,Lindahl B.High-sensitive cardiac troponin T outperforms novel diagnostic biomarker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hest pain[J].Clin Chim Acta,2012,413(13-14):1135-40.
[26]Cubranic Z,Madzar Z,Matijevic S,et al.Diagnostic accuracy of heart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and glycogen phosphorylase isoenzyme BB(GPBB)in diagnosi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J].Biochem Med(Zagreb).2012;22(2):225-36.
[27]李妙羨,吳曉康,王香玲.聯(lián)合檢測H-FABP、cTNI在AMI早期診斷中的臨床應用[J].當代醫(yī)學,2012,18(8):47-8.
[27]Li M X,Wu X K,Wang X L.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ombined detection of H-FABP,cTNI in the early diagnosis of AMI[J].Contemp Med,2012,18(8):47-8.
[28]邊素艷,劉宏斌,楊庭樹.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模型存活率的實驗研究[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05,20(3):180-2.
[28]Bian S Y,Liu H B,Yang T S.Experiment study of improving survival rate of acute myocardial rat model[J].Chin J Rehabil Med,2005,20(3):180-2.
[29]李應東,趙信科,李子佳,等.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建立[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10,18(12):939-42.
[29]Li Y D,Zhao X K,Li Z J,et al.Establishment of rats model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Chin J Arterioscl,2010,18(12):939-42.
[30]李貽奎,寧可永,梁 嶸,等.大鼠冠狀動脈結扎心肌缺血模型方法的改進[J].中國新藥雜志,2005,14(4):427-8.
[30]Li Y K,Ning K Y,Liang R,et al.An improved myocardial ischemia model by rat coronary artery ligature[J].Chin New Drugs J,2005,14(4):4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