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艷魁
(黑龍江省教育學院,哈爾濱 15008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二個五年規(guī)劃綱要》提出“建設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要“構建靈活開放的終身教育體系”;《黑龍江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也明確提出“為每個人的終身發(fā)展奠基,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服務”。成人教育由于其自身的特點,已經成為許多國家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類進入了終身教育時代,人類也進入了信息化時代。信息化時代對成人高校教師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規(guī)格提出了更高要求。
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在生產、科研、教育、醫(yī)療保健、企業(yè)和政府管理以及家庭中的廣泛應用對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產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響,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行為方式和價值觀念。信息技術也改變著成人教育的整體存在狀態(tài)。信息化時代,成人教育的存在狀態(tài)可以通過與非信息化時代相比較、與中小學課堂教學相區(qū)別這兩個角度來加以說明。
過去,傳統(tǒng)的成人高等教育機構認為,愿意受教育的學生必須進入課堂完成一定的學業(yè),依舊常常把學生們集中到某些固定場所去。而今,信息化時代,激烈的社會競爭不再允許教師和培訓者們將學生局限在課堂,信息技術也為學生的開放式學習提供了可能。完全基于網絡的學習不僅給學習者,而且給教師提供了有利條件。
信息化時代,虛擬環(huán)境下成人高校教師的課堂教學與中小學教師的教學有著本質的差別。中小學課堂教學活動和課后網絡環(huán)境下的開放學習是實與虛兩種不同的活動空間,網下和網上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課堂教學活動占據主體地位。在成人教育領域,網絡環(huán)境下的開放學習所占的比重加大。信息技術不再是教學的“虛”化輔助性手段,而是教學的媒體、教學的背景、教學的資源庫、教學主體的必需元素。
在這樣的歷史變遷中,成人高校教師已經不僅僅是三寸講臺上的“傳道、授業(yè)、解惑者”,他們必須提升自身素質,才能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關注信息化時代成人高校教師的素養(yǎng)研究,具有推動成人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推動終身學習理念落到實處的意義。
關于信息素養(yǎng)的界定,由于存在著時間、空間等諸多差異,目前并沒有定論。簡單的定義來自1989年美國圖書館學會(ALA),它包括:能夠判斷什么時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獲取信息,如何去評價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信息素養(yǎng)的本質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們具備的一種基本能力[1]。信息化時代,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信息資源鋪天蓋地,什么時候需要教育信息資源,如何去獲得需要的信息資源,如何將信息資源有效的運用,這是每個教師都面臨的課題。信息素養(yǎng)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闡釋:
1.具有信息意識
教師的信息意識包含在信息時代中的教育預見能力和教師從信息論角度出發(fā)對教育系統(tǒng)的認識。
教師的預見能力是指教師要根據當前的信息技術、社會生產等各個社會領域的發(fā)展,預見這些發(fā)展可能帶來的影響,并從教育方面及時采取適應措施和相應對策,制定合理的教育目標[2]。成人教育有別于中小學的學校教育,也有別于普通高等教育。作為成人高校教師,面對的是具有一定知識和社會經驗的成人,教育的超前預見能力顯得格外重要。教師要具備超前的教育意識,走在時代與信息的前方,提高自己的教育預見能力。
從信息論角度看,教育、教學信息是教育、教學系統(tǒng)中最活躍的因素。教育、教學系統(tǒng)歷來是最開放的信息系統(tǒng)。信息化時代的成人教育、教學系統(tǒng),這種開放性更為明顯。這個開放系統(tǒng)中,由于學員具有某方面的實踐知識與經驗,往往會在某一特定的時段出現“師不賢于弟子”的情況。這就要求教師、學生、資源、內容等要素必須在開放系統(tǒng)中理順并協(xié)調好關系,從而使這個系統(tǒng)正常運轉并且充滿生命力。
2.熟練掌握信息手段
現代信息技術的手段多種多樣?;ヂ?lián)網、局域網、多媒體信息技術、遠程控制技術的推廣與使用,是成人高等教育突破時空限制的必要條件。信息手段在成人高等教育中至關重要。成人高校教師必須掌握相應信息手段的操作技能,在課堂教學中熟練運用各種信息手段,以適應信息化時代的教師角色的轉變。
3.有效利用信息資源
人們接受信息的速度與數量是有一定的自然限度的,超過這一限度,在高速信息流的沖擊下,就有可能迷失在信息海洋中。學會在信息的海洋中進行篩選,有效利用信息資源,是成人高校教師必須具備的能力。這個能力在信息化時代顯得尤為突出。
對成人高校教師來講,網絡上的教育信息資源主要有八大類,就是電子書籍、電子期刊、數據庫、虛擬圖書館、電子百科、教育網站、虛擬軟件庫和電子論壇。每一類資源都有其特點、內容、質量、對不同任務的適用性和使用費用[3]。教師要使用搜索引擎,運用搜索策略,完成信息的篩選與有效利用。
成人教育研究是人們運用科學方法,揭示成人教育本質和規(guī)律的一種認識活動[4]。成人教育研究萌芽于十九世紀的英國,成人教育研究及其學科化趨勢最早出現在美國。在我國,20世紀70年代,成人教育研究機構還幾乎是一片空白,到了20世紀80年代,我國成人教育理論研究開始走向繁榮。全國的成人教育研究機構可分為三類:教育行政部門建立的成人教育專職研究機構;普通高等院校和成人高等院校建立的成人高等教育研究機構;各級各類學會、協(xié)會、研究會。
成人高校的教師不能僅僅專注于教學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學之前對許多問題要有指向性型的思考,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反應調整教學策略,教學之后要根據課堂教學進行反思總結。教師善于在課前、課中、課后進行預設、研究、反思,由此進入科研領域,上升到理論總結高度,這是教師能力提高的必經之路。
現代社會,純熟的“技師型”教師已經不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求,教師要提升自己的理論高度,“導師型”、“反思型”、“科研型”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趨勢。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對信息化時代快速的知識更新及時作出反應,才能真正推動成人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簡言之,成人高校教師必須要參與到成人教育科學研究中來,必須要增強科學研究能力。
所謂學會學習,是學會掌握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能夠通過探索,獨立地進行有效的學習,從而促進自己的持續(xù)發(fā)展與不斷完善[5]。
當今社會,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異常迅猛,知識更新速度驚人,學習已經成為擴展到社會各個方面的活動??焖俑碌闹R使得單純的學習知識落伍于時代,比知識本身更為重要的是學習方式與方法。
學會學習中的學習,強調的是創(chuàng)造性學習,強調的是獨立學習。學習與交流要教師自己積極主動地參與,要主動地發(fā)現問題、反思問題,使學習成為一種自主行為,不需要借助其他人的幫助。這種強調獨立獨創(chuàng)的學習方式,非常有利于教師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產生。
學會學習不僅僅是信息時代的產物,它也是終身教育理念的體現?,F代社會是學習型社會,學習型社會是一個無障礙的社會,學習是所有人的權利。在這樣的學習情境中,學會學習、掌握學習的方法與技巧至關重要。
社會在進步,時代在發(fā)展,終身教育體系在逐步建成并完善。成人教育作為終身教育體系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作用會越來越明顯。肩負成人教育任務的成人高校教師,其素養(yǎng)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信息化時代,關注成人高校教師的素養(yǎng)培養(yǎng),將會是一個具有實踐意義的發(fā)展的課題。
[1]李藝.信息技術課程:設計與建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祝智庭.信息教育展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祝智庭.現代教育技術——走向信息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4]謝國東,賴立,劉堅.面向21世紀中國成人教育學科建設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陳乃林.面向21世紀中國終身教育體系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