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興坤
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李克強、王岐山等在不同場合反復論及了反腐敗問題,這不僅表明了黨和國家反腐敗的決心,也表明我國反腐敗的形勢依然嚴峻。本文研究的省部級高官是指在黨委、人大、政協、政府、法院、檢察院等國家機關及國有企事業(yè)工作的副部級以上或享受副部級以上待遇的高官。腐敗是指違法以致犯罪、違反黨紀以致受到開除黨籍或留黨查看2年以上處分。①其中16人不在研究統(tǒng)計范圍內,即不包括被免職未受其他處罰的11人、自殺身亡沒有受其他處罰的2人、辭職的2人、通報批評的1人;不包括解放軍系統(tǒng)查處的腐敗高官。我們統(tǒng)計了自1986年4月18日被依法逮捕,1986年9月19日被開除黨籍,因受賄罪于1987年2月11日被判處有期徒刑10年的洪清源,至2013年1月17日因為生活作風問題,被免去中央編譯局局長職務的衣俊卿止,這27年間的共計136位省部級高官,以此為樣本研究分析我國省部級高官腐敗的狀況及防治策略。
1.數量巨大
如表1及圖1所示,我國自1986年以來,有136名省部級高官涉及腐敗被查處,平均每年就有5人以上被查處,這個數字相對于省部級高官的數量(據估計我國省部級高官總數在四五千人)來說是巨大的。其中男性132名,女性4名。這個數字對省部級高官來說,是驚人的。這不僅反應了我國省部高官涉腐犯罪的嚴重性,也反應了我國反腐敗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和艱巨性。
圖1 近年來我國省部級高官腐敗查處人數趨勢圖
2.逐年上升
從圖1可看出,我國省部級高官腐敗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到2004年左右達到了頂峰,近幾年有所下降,但都保持在4名以上,這表明我國反腐敗的力度在逐漸加大,反腐敗的形勢依然嚴峻,不排除2013年省部級高官腐敗的人數還會增加。
表1 近年來我國省部級高官涉及腐敗人員一欄表①注:查處時間一般是以雙規(guī)之日或中紀委等相關部門正式宣布立案調查之日計算,因為省部級高官位高權重涉及的腐敗案情極為復雜,而最終宣判大多在一兩年甚至更長時間以后,可能會與有關統(tǒng)計或報道不一致;省部級高官一般都經歷了二三十年的培養(yǎng)成長,工作經歷復雜、工作單位較多、身兼多職,表中所列省市或工作單位為其查處前的最后工作或最主要的工作單位。
3.位高權重
副省部級以上的高官,都是某一部門、地區(qū)、行業(yè)或領域的主要領導或一把手,位高權重自不待言,而其中還有4人為黨和國家領導人②這4人,在統(tǒng)計分析的時候,以其主要主政的地方政府計算。,他們分別是陳希同(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成克杰(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央委員)、陳良宇(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薄熙來(中央政治局委員、重慶市委書記),其權位之高可見一斑。
4.遍及全國
從表2可以看出,近年來我國地方政府被查處了94名省部級高官,平均每個省市、自治區(qū)有3名以上,遍及除港澳臺及西藏外的所有省級行政區(qū),也許是地處西部、自然條件惡劣、經濟落后等原因,西藏成為大陸地區(qū)唯一一片純凈的天空。
同時,從表中我們可以了解到,東部經濟發(fā)達地區(qū)及沿海地區(qū)涉及腐敗的省部級高官明顯多于中西部地區(qū),廣東查處的人數最多,為8人。其中東部10省市涉及39人,平均3.9人;中部6省涉及17人,平均2.8人;西部11省市區(qū)(西藏未涉及不計算)涉及29人,平均2.6人;東北3省涉及9人,平均3人。這表明東部經濟發(fā)達地區(qū)及沿海地區(qū)是反腐敗的重要地區(qū)。
表2 近年來我國地方政府省部級高官腐敗人員省市區(qū)及區(qū)域分布①字體加粗部分分別為中部地區(qū)和東北3省,其余分別為東部地區(qū)和西部地區(qū)。
5.全面滲透
省部級高官腐敗滲透到各個國家權力機關。表3列出了近年來我國省部級高官腐敗人員國家權力機關的分布,從表中可以看出,省部級高官腐敗問題已經滲透到了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等10多個國家部委局里以及大型國有企業(yè)內部,其中地方黨政等權力機關較為嚴重,在省級人民政府腐敗的省部級高官數量最大。同時具有反腐敗職能的法院、檢察院、紀委、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也未能幸免。權力機關的地方人大和全國人大也都有涉及腐敗省部級高官。另外金融行業(yè)的大型國有企業(yè)查處了11名腐敗的省部級高官,國有四大行中的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占了4名。國家部委局中鐵道部、國土資源部、國家藥監(jiān)局是省部級高官腐敗查處人數較多的單位,這可能與這些部門涉及工程和審批權力較多有關。
概言之,地方黨委、人大、政府、政協,金融行業(yè)的大型國有企業(yè),國家部委涉及工程和審批權力較多的部門是反腐敗的重點領域。
表3 近年來我國省部級高官腐敗人員部門分布
*資料來源:作者自制
1.權錢交易,金錢化
查處的省部級高官大多涉及權錢交易,而且金額巨大。由于省部級高官手握大權,一旦犯案,涉案金額必然巨大,動輒幾百萬、幾千萬,造成的間接經濟損失更是無法估量。表4列出了部分落馬的省部級高官直接涉及的金額數目,從表中可以了解到,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查處的省部級高官腐敗案件,涉案金額較小,幾千或者幾萬,最多幾十萬,以1999年查處的成克杰、胡長清案為分界線,其后涉案金額急劇增加,一般都在幾百萬、上千萬,甚至上億。
表4 近年來部分省部級高官涉案金額一欄表 (單位:萬元)
(資料來源:作者整理)
2.權色交易,糜爛化
查處的省部級高官大多涉及權錢交易,生活腐化糜爛。粗略統(tǒng)計,在上述132位男性省部級高官中,45名被公開報道有不正當的兩性關系,占了34%,我們可以從中看出這些貪官生活腐化的程度,而這一比例是比較保守的,成都日報指出,2009年17位省部級高官落馬,6人有情婦,有媒體指出落馬巨貪9成包養(yǎng)情婦。①軼瑋、馬靜、胡挹工、林曉東:《落馬巨貪9成包養(yǎng)情婦 多名高官因房地產落馬》,中國新聞網,2007-09-02。有的省部級高官直接因為情婦舉報或為情婦謀利而最終被查處,而段義和是因為雇人炸死情婦而最終被查處。有媒體報道了陳希同和五個女人的故事,②馬江、田麗:《陳希同和五個女人的故事》,《現代生活報》,2005-07-20。陳希同與王寶森建造別墅及購置設備供他們與情婦玩樂,花掉了3521萬元。
國家統(tǒng)計局局長邱曉華更是因重婚罪獲刑入獄一年。薄熙來被指“與多名女性發(fā)生或保持不正當性關系”,陳良宇被指“道德敗壞,利用職權,玩弄女性,搞權色交易”。成克杰沉湎女色,包養(yǎng)情婦李平。這些案例證實了被查處的省部級高官生活極為腐化。
3.拉幫結派,群體化
省級高官權力極大,中央一般部級官員也無法監(jiān)督其行為;而眾多下屬往往對其百依百順,因為下屬正好依賴其上司進行違法活動,這就導致他們相互勾結、利用,犯案群體化、集團化。一旦查出省部級高官有違法犯罪事實時,幾乎肯定會帶出一系列大小貪官。他們在政治上拉幫結派,在經濟上互相利用,結成了利益共同體。程維高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所謂的“河北貪官權力場”名單中的人都與程有所聯系,特別是其前后兩任秘書吳慶五、李真更是和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鐵道部副部長羅云光受賄案也是一個典型的窩案,被查處的局級干部15人,處級干部19人,科級干部13人。
具有群體化特點的涉腐省部級高官還有:廣西的成克杰(包括徐炳松、李恩潮),貴州省委書記劉方仁與副省長劉長貴,鐵道部副部長張辛泰,鐵道部部長劉志軍與黨組成員何洪達,陳希同與王寶森(因王落馬的官員有22人),薄熙來與王立軍案,慕綏新(與馬德所謂慕馬案,共有122名涉案人員被“雙規(guī)”,62人被移送司法機關),重慶的秦昌典與王式惠,涉及遠華走私案的石兆彬,引發(fā)黑龍江人事地震的韓桂芝(徐發(fā)、徐衍東皆因同一案件而落馬,同時還導致了另外3名副省級高官被免職),被原市長張玉舜舉報而落馬的甘肅省委常委王軍,國家藥監(jiān)局的鄭筱萸,涉及上海社保大案的陳良宇,涉及黃光裕案的黃松有、王益與鄭少東,前后兩任中國建設銀行行長,同為中國農業(yè)發(fā)展銀行副行長的胡楚壽與于大路等。
4.以權謀私,家族化
以權謀私,違法犯罪家族化。有道是“一人當官,雞犬升天”,大部分涉案省部級高官的家屬或親友或多或少都涉及犯罪事實,或者其配偶行賄受賄,或者其子女利用其職權牟取不正當的利益。遼寧省原副省長劉克田更是直接因為女兒出國留學,而收受巨額賄賂。為了兒子的典型莫過于李嘉廷和程維高,李嘉廷甚至說:“我這一切都是為了兒子,無論坦白交代問題,還是檢舉揭發(fā)別人,都是為了李勃,包括上訴也是為了他?!背叹S高也主要是為其子程慕陽謀取利益。國家電力公司總經理的高嚴,其子對電力系統(tǒng)的工程項目多有插手,高嚴對親屬非?!罢疹櫋薄T谒摹瓣P心”下,他的七姑八姨統(tǒng)統(tǒng)殺向“錢場”。高嚴的弟弟、妹妹、女婿、舅舅、表弟和一些朋友,共在國家電力系統(tǒng)承攬了18個工程項目,總計涉及金額5億多元。享受副部級待遇的中國華中電力集團公司總經理林孔興正是夫妻勾結受賄。
不完全統(tǒng)計,136人有40人、約29%的省部級高官被公開報道曾為家人謀取不正當利益,或親屬涉足其腐敗案件中。媒體估計,官員腐敗與家屬子女有關聯的超過60%。
5.蓄謀外逃,國際化
部分涉及腐敗的省部級高官犯案之初或發(fā)覺有關部門在調查自己的時候,便蓄謀外逃。贓款轉移跨國化,即向國外境外轉移贓款贓物,使案件復雜化,偵破的難度更大,這在成克杰和程維高二人身上表現得尤為突出。成早有預謀,將各種贓款贓物轉移到其香港的情婦李平手上;程也是早有準備,眼看東窗事發(fā),便將兒子送出國去,并帶走了大量的贓款。
2002年被查處的高嚴,至今潛逃在外。重慶市副市長王立軍甚至叛逃美國大使館。林孔興正是在外逃途中,被審計署和公安部在首都機場被攔截下來。黃松有、王益與鄭少東因黃光裕案涉及境內外資金來往;石兆彬因涉及遠華走私案;麥崇楷為兒子辦了香港身份證和居留權,然后又讓其子披著港商的身份回到內地經商,倒賣土地。這些案例都使省部級高官腐敗具有了跨境跨國的特點。金融行業(yè)因駐外分支機構較多,資金來往密切,該行業(yè)的省部級高官腐敗,更具有跨境跨國的特征。中信集團副董事長金德琴多次利用美元、港元、人民幣匯兌的機會進行挪用謀利;中國建設銀行行長張恩照所涉案件是在美國加州蒙特雷縣高等法院提起訴訟,屬于比較少見的跨國調查。
6.負隅頑抗,涉黑化
負隅頑抗,構織關系網,涉及黑惡勢力,具有黑社會性質。省部級高官都是高層官員,其社會關系網復雜自不待言,有報道稱李嘉廷案涉及的關系網比“遠華走私案”還要大;部分犯案省部級高官有很強的反偵查能力,甚至與黑惡勢力勾結,打擊報復舉報人。當王懷忠知道中紀委正在調查其案件時,不僅不主動投案,反而設置障礙,阻止中紀委調查,并試圖賄賂中紀委辦案人員,其反偵查能力表現得尤為突出,給案件的審理造成極大的困難;而程維高不僅破壞中紀委的調查,而且打擊報復檢舉人,恣意將舉報人投入獄中。
山東省濟南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段義和雇兇將情婦炸死,河南省副省長呂徳彬雇兇殺妻都具有黑社會性質。黃松有、王益與鄭少東因黃光裕被指洗黑錢,曾一度備受關注,案件涉及的關系網也極為復雜。
省部級高官是地方的最高長官,是黨和國家路線、方針、政策的執(zhí)行者,他們的行為舉足輕重。其腐敗犯罪必然會對當地社會、政治和經濟等各方面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其表現如下:
大部分貪官都作風霸道,獨斷專行,目無黨紀國法,無視組織原則,肆意破壞和踐踏政治民主生活。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選舉權就是人民最基本的權利。程維高卻公然肆意踐踏:為了使選舉結果完全符合他的意愿,并確保萬無一失,他采取以市為單位計票的辦法,反復進行了“預選”,這一拙劣做法被人戲稱為“程維高選舉法”、“諸侯”政治。這不僅有礙于政治民主化的進程,褻瀆了神圣的國家法律,而且侵犯了人大代表的獨立意識,剝奪了法律賦予人大代表的基本權力,對當地的政治生活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
同樣,王懷忠也導致了阜陽政治生活的畸形,扭曲官場生態(tài)。同時,因為貪官之間相互暗斗,形成派系,對政治生活的負面影響也很大,王懷忠與安徽省另一貪官肖作新的明爭暗斗就是一個極好的例證。薄王主政下的重慶,隨意處分民警,徇私枉法,濫用職權,隱瞞雷政富案件,都顯示了對法律的無視。其中6名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3名省級人民檢察院檢察長、1名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涉及腐敗,本身就是對法律的褻瀆。
省部級高官一旦腐敗犯罪,涉及金額巨大,從表4看,其中10名涉案人員金額超過了1000萬。同時,大多數涉及腐敗的省部級高官還導致了大量的國有資產流失,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間接經濟損失更是無法估量。另一方面,國家也投入了巨資培養(yǎng)這些高官,他們的落馬不僅令人痛心疾首,而且也是國家的巨大損失。一個高官的成長,離不開組織的培養(yǎng)和各種投入,要把一個人培養(yǎng)成省部級高官一般也得幾十年,從我們統(tǒng)計的136名落馬省部級高官來看,基本上都是三四十年代出生的,黨和政府在他們身上不知花費了多少心血。
因為大多數落馬的省級省部級高官忙于貪污受賄和各種犯罪活動,不關心也沒時間關心政務,必然影響和阻礙當地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很難想象劉方仁及其領導下的一批貪官能使“五不沿”的貴州省真正脫貧致富。程維高領導下的河北也曾落后于周邊的省市,王懷忠主政的安徽、成克杰主政的廣西社會經濟的發(fā)展都受到了極大的影響。特別是成克杰、程維高、王懷忠、王立軍、劉志軍等,他們不僅影響了所在省市或行業(yè)過去社會經濟的發(fā)展,而且給所在省市或行業(yè)未來的發(fā)展投下了陰影,給繼任者工作上造成困難。在表2中,西部11省市區(qū)有29名省部級高官涉及腐敗,貴州這個還有幾百萬貧困人口的西部窮省居然占了4名,人們不僅要問,在這些貪官的“統(tǒng)治”下,西部大開發(fā)能真正開發(fā)好嗎?
我國腐敗問題已經到了相當嚴重的地步,從表3來看,涉及腐敗的高官,涉及30個省市區(qū)、11個部以及其他國家權力機關和大型國有企業(yè),其中廣東有8名,金融行業(yè)11名,如此嚴重的貪污腐敗狀況,在廣大人民群眾中造成的惡劣影響是不言而喻的。
政府官員,包括省部級高官,是受廣大人民或者說納稅人的信任與委托而代為行使公共權力的人,一般都是人群中的優(yōu)秀分子。人民賦予了他們無限的期望和信任,而他們卻棄民意而不顧,公然成為人民的敵人,嚴重損害了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降低了政府在人民群眾的威信,對這一消極影響決不可小視。
作為社會精英的省級高官,是社會的公眾人物,曝光率很高,對廣大人民群眾起著無形的榜樣作用。社會精英階層乃至廣大公務員,如果任意損害公共利益或他人利益,肆意踐踏社會道德規(guī)范,必然導致整個社會的行為失范,消解社會的凝聚力,這些落馬的省部級高官經不住“糖衣炮彈”的攻擊,道德淪喪,驕奢淫逸,生活腐化,貪財好色,過著糜爛的生活,嚴重毒化和敗壞了社會風氣。他們不僅喪失了行政職業(yè)倫理,而且喪失了基本的道德規(guī)范,有礙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
省部級高官貪污腐敗的原因是復雜的、多方面的。既有主觀的原因,也有客觀的原因,既有歷史的原因,也有現實的原因,既有體制方面的原因,也有法律和制度方面的原因,具體分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就政治體制、行政體制和經濟體制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但體制方面還是存在許多先天性的弊端。加之我國社會正處于轉型時期,社會劇烈變動,在新舊體制轉換過程中出現了權力“越位”、“錯位”和“缺位”等失范現象。而監(jiān)督制度的缺失,則為省部級高官的貪污腐敗提供了廣闊空間。作為“封僵大吏”的省部級高官本身手握大權,加之“天高皇帝遠”的思想,他們幾乎可以為所欲為,無法無天,程氏居然能搞出所謂的“程維高選舉法”。
監(jiān)督制約機制不完善,監(jiān)督不到位,是導致省部級高官貪污腐敗的重要原因。在我國現行領導體制下,省部級高官往往是事實上的集黨務、政務、財務、人事等各項權力于一身者。省部級高官能否走得正、行得端,相當程度上取決于其個人的黨性修養(yǎng)及世界觀、人生觀的正確與否。這就給我國政權能否正常運行提出了一個相當嚴峻的現實問題:誰來監(jiān)督省部級高官?換言之,我們怎樣才能解決實際工作中對省部級高官監(jiān)督乏力、監(jiān)督“失位”的問題?政治學原理表明,“權力有腐敗的傾向,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雹貲alberg-Acton,John Emerich Edward(1949),Essays on Freedom and Power,Boston:Beacon Press,p.364.
就我國而言,主要有立法監(jiān)督、司法監(jiān)督、黨內監(jiān)督、社會監(jiān)督和輿論監(jiān)督等,但是這些監(jiān)督沒有對省部級高官形成有效的監(jiān)督體系。就目前來看,監(jiān)督機制主要有以下問題:中央對省部級高官監(jiān)督較少,我國大陸有31個省級行政區(qū),幾千名省部級高官,要有效地監(jiān)督他們,不僅成本高,而且難度大;同級之間沒有有效的相互監(jiān)督制約,監(jiān)督形式化,黨、政和人大三者之間權力失衡;下級監(jiān)督不了上級,監(jiān)督部門缺乏獨立性,監(jiān)督舉報遭受打擊報復。正如某紀檢干部評論王懷忠所言“下級要監(jiān)督上級,這不是自己找死嗎?”;新聞輿論監(jiān)督沒有發(fā)揮應有的作用,相反,我們看到新聞媒體報道的是貪官劉方仁信誓旦旦“我只要在位一天就要干好一天,到2010年,全省農村實現小康!”
公權力被異化成為官員牟取不正當利益的資源,無形中成為腐敗的催化劑。公權力作為一種有限的政治資源,是有兩面性的,既可造福于人民大眾,又可以成為掌權者謀取私利的工具。公權力的基本屬性是公共性,其本質是用來為人民大眾謀福利的,是“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而一些官員將自己手中的權力扭曲、私有化,忘了自己手中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從而為自己謀取私利,撈取政治資本,甚至將公權力專制化。由于沒有有效的監(jiān)督,他們可以肆意地舞弄手中的“權杖”,媒體評論程維高運用權力比袁世凱有過之而無不及,王懷忠則被民眾視為“現代曹操”。
省部級高官不思學習、少受教育,被資產階級腐朽思想和封建專制思想侵蝕,個人道德品質敗壞,成為其腐敗的自身思想原因。我國是一個深受封建傳統(tǒng)思想影響的國家,其中一些糟粕不可避免的要影響和腐蝕部分高官。改革開放以來,資本主義腐朽思想不斷涌入,部分高官放松了世界觀的改造,在自己工作的地方和單位高高在上,不愿放下架子向群眾學習,在實踐中學習;沒當學生,卻總當先生,以致在不少場合甚至出現“臺上他講,臺下講他”的狀況。
部分省部級高官往往經受不住權力、金錢、美色的誘惑,追求奢侈糜爛的生活,墮入犯罪的深淵。一些人為攀上省部級高官的高位,不惜耗費大量金錢,運用一切可用的關系網,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王懷忠在案發(fā)前,想賄賂中紀委干部時,還舍不得自己花錢。李嘉廷不學習思想政治理論,卻時刻放了幾本“禁書”在床頭“溫習”。更有叢??硹壭叛?,思想頹廢,信神求佛。
近年來,盡管查處了許多大案要案,但是并沒有起到足夠的威懾作用。這查處的136位省部級高官,他們從縣處級到廳局級,再到省部級,大多數已經犯案多年,并沒有停止腐敗的腳步,說明對腐敗分子的打擊力度是不夠的。在沒有受到查處的情況下,必然存在僥幸心理,所以紛紛“前腐后繼”。王懷忠曾認為省部級干部職務犯罪,數額在1000萬元以下是不會判處死刑,心存僥幸。
一般來說,省部級高官是社會的精英、楷模,是黨和人民的寶貴“財富”,我們應想盡一切辦法防止他們腐化犯罪。預防和治理高官腐敗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必須多管齊下,標本兼治。筆者認為應盡快構筑起“一道防線”和“三個基礎”,具體說來,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內因是引起事物發(fā)展變化的根本,外因是條件,外因要通過內因起作用。省部級高官貪污腐敗源自其世界觀、人生觀的蛻變,其犯罪首先是從思想道德的墮落開始的。因此,可以借鑒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制度,建立全國省部級高官集中學習制度。要注意加強對其世界觀、人生觀和權力觀的教育,提高他們防腐拒變的能力,自覺抵制資產階級腐朽思想的腐蝕。加強法治道德教育,使省部級高官在工作中能把依法行政和以德行政結合起來。設立行政倫理評議機構,建立行政倫理的社會監(jiān)督機制,促進高官自我約束。這方面也有學者建議進行行政倫理立法。
將反腐倡廉教育制度化、規(guī)范化,把反腐倡廉教育同制度約束、監(jiān)督、懲處緊密結合起來,讓高官將教育與自我教育結合起來,切實解決好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問題,讓高官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自覺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蝕,構筑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是遏制省部級高官腐敗犯罪的重要所在。
鄧小平曾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建立鏟除省部級高官腐敗現象滋生蔓延的制度基礎,應完善以下制度。
表5 反腐敗制度建設與創(chuàng)新
1.試行官員財產公示制度
學界或政府普遍認為實行干部公示制度,存在諸多問題、障礙或困難,而一直遲遲不能開展。該項工作也逐步在推進,1994年全國人大將《財產申報法》正式列入立法規(guī)劃,中央1995年發(fā)布了《關于黨政機關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收入申報的規(guī)定》,2006年發(fā)布了《關于黨員領導干部報告?zhèn)€人有關事項的規(guī)定》。
我們認為,在相關法律出臺以前,可以實行新進公務員、新上任的高官(如公開選拔或競爭上崗上來的高官)財產公示,然后逐步展開;也可以實行在黨政機關內部網上公開;如果上述兩種辦法都無法實行,可以考慮試行干部財產申報制度,即公務員向紀委或其他獨立機構申報財產,由紀委或其他獨立機構掌握,不予以公開,這樣即使有腐敗犯罪行為,一旦暴露,也便于查處。財產公示或申報制度的人員范圍為全體公務人員和機關干部,國有企事業(yè)單位及其他公共組織處級以上干部。
財產公示或申報的范圍主要包括:本人的工資及各類獎金、津貼、補貼等;本人、配偶及子女收入、房產、車輛、投資、存款和債務或者以其他方式持有有價證券、股票(包括股權激勵)、期貨、基金、投資型保險以及其他金融理財產品的情況等。一些地方政府進行了嘗試,可以總結加以推廣。
2.實行官員離任審計制度
在高官調離原工作崗位后,對其廉政狀況進行審查,我們認為可以在處級及其以上高官中實行,這樣可以避免帶病提拔晉升、“邊腐邊升”的問題。查處的省部級高官大多數在其任處級或廳級干部時,便有腐敗行為,這表明離任審計勢在必行。此制度的具體實行時間可以由中央或中紀委具體劃定。離任審計人員范圍為處級以上干部,審計兩次,兩次間隔2年。
3.推行官員財產審查制度
防止高官經濟犯罪,落實“三審查”制度,即對其任前的家庭和重要親友的財產審查;在任職期間其收入的定期審查;離任前其財產增加狀況審查,以防止腐敗高官非法轉移贓款贓物。財產審查人員范圍為廳級以上干部。
4.完善官員述職述廉制度
完善述職述廉制度,要求省部級高官定期地向組織報告自身廉政狀況和財產狀況,自覺主動地接受各監(jiān)督主體的監(jiān)督,進行述職或接受質詢。干部述職述廉制度人員范圍為副科級以上干部。
5.規(guī)范政府招投標與采購制度
部分省部級高官正是因為直接插手各種重大工程項目,而滑進了腐敗犯罪的深淵。據不完全統(tǒng)計,查處的省部級高官中超過40%涉及工程或房地產項目。為遏制工程腐敗,應建立公平競爭、規(guī)范運行的工程項目全程公開招投標新秩序,可以考慮電視直播招標過程,建議實行重大工程項目招標備案制度,即招標結果必須向上級報告?zhèn)浒福邮軐彶?。必須嚴格貫徹和?zhí)行《招標投標法》、《政府采購法》等法律法規(guī),凡屬政府采購領域的設備、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必須依法進行招標和采購。
政府官員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應用來為人民服務,如果沒有完善的法律體系,權力不受監(jiān)督,必然導致權力錯位。列寧曾指出:不受制約的權力,必然導致不受節(jié)制的墮落。法國思想家孟德斯鳩說:“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一條萬古不易的經驗。有權力的人們使用權力一直遇有界限的地方才停止?!雹伲鄯ǎ菝系滤锅F:《論法的精神》中譯本,商務印書館1978年版,第154頁。構建無縫隙的監(jiān)督體系,對高官形成監(jiān)督合力,完善我國的法律體系是防止省部級高官腐敗的有效措施。
1.加強立法監(jiān)督
立法監(jiān)督是指國家立法機關依據憲法對國家行政機關的監(jiān)督。在我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行使立法權。在省級政府,需要加強省級人民代表大會的監(jiān)督權,就我國目前的情況來看,立法監(jiān)督的作用沒有充分發(fā)揮出來,亟待加強。
2.強化司法監(jiān)督
司法監(jiān)督是指司法機關依據憲法和有關法律對行政機關的監(jiān)督,一般所說的司法機關,主要是法院,廣義的司法機關還包括檢查機關,它們分別代表國家進行審判和提起訴訟。目前我國司法機關的地位不高,其監(jiān)督作用沒有充分發(fā)揮出來,很難監(jiān)督上級部門及其工作人員。而且由于各種關系網的干擾,“長官意志”的存在,司法監(jiān)督缺乏獨立性,因而必須提高司法機關的地位和保證其獨立性,從體制和法律上保證其具有獨立行使監(jiān)察和審計的權力,不受單位和個人的干擾。
3.完善黨的監(jiān)督
黨的性質決定了它代表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它不僅可以從行政機關的外部進行監(jiān)督,而且可以從行政機關的內部進行監(jiān)督。中共中央頒布了《中國共產黨黨內監(jiān)督條例(試行)》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這使黨的監(jiān)督有了法律依據。
4.加強輿論監(jiān)督
加強社會新聞輿論監(jiān)督,保障民眾的知情權。社會新聞輿論監(jiān)督是享有一定權力的公民、企事業(yè)單位和社會團體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監(jiān)督。其形式很多,諸如參政議政,社會政治活動和公意表達等。當前,為有效地發(fā)揮社會輿論監(jiān)督的作用,應進一步完善舉報制度,保障舉報人的合法權益。為確保民眾對重大決策的知情權,應加強電視、廣播、網絡、報刊等媒體監(jiān)督的獨立性。近年來,新聞輿論監(jiān)督在反腐方面顯示了強大的力量。
5.加快反腐立法
近年來,我黨制定了一系列反腐倡廉法規(guī)制度。據中紀委統(tǒng)計,改革開放以來,全國省(部)級以上機關先后制定黨風廉政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及其他規(guī)范性文件3000多項。其中,十六大以來中央制定和修訂了一系列重大法規(guī)制度,例如《中國共產黨黨內監(jiān)督條例(試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等,頒布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jiān)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可以講,反腐立法工作有了重大進展,法治化反腐達成共識。
當前,加強反腐敗立法工作,推進反腐敗法制化進程,我們認為應盡快制定以下法律法規(guī):《反腐敗法》或《反貪污賄賂法》、《廉政法規(guī)》、《重大決策程序條例》、《政務公開法》與《行政組織法》等。
推進黨政領導體制改革,加強民主政治建設,鏟除省部級高官貪污腐敗的溫床和土壤。我國正處于轉型時期,存在許多“管理真空”,給腐敗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機。為遏制省部級高官腐敗犯罪,政治制度建設應從以下方面著手。
1.改革黨政領導體制
重新調整省級黨、政、人大和政協的職能與結構,規(guī)范其權力運行機制和邊界,從源頭上遏制腐敗。對省部級高官來說,下級監(jiān)督不了,又因為監(jiān)督成本高,中央政府難于對其監(jiān)督,所以我們認為省級政府應減少副職,黨、政、人大和政協之間不宜相互兼職,幾者之間權力應互相制約、約束和監(jiān)督。不能出現一方權力大于另一方或兩方,否則會導致它們之間權力失衡。相互制衡既可以到達監(jiān)督的目的,又可以減少監(jiān)督的成本。
2.改革黨政決策制度
決策腐敗是最大的腐敗。試行重大決策的黨、政、人大和政協相互簽署制度,達到權力制衡目的。在部門內部,實行重大決策論證制度和專家咨詢制度,以確保決策的正確性;推行重大決策公示制度、聽證制度和集體決策制度,提高政府決策的透明度,避免部門一把手濫用決策權。
3.改革黨政人事制度
改革省部級高官任免制度。建立一套科學的省部級高官任職資格、吸收任用、職務升降、績效考評和離退休等制度,將其上升為法律或納入《公務員法》中,使之法律化。
4.健全黨的巡視制度
巡視制度古已有之,我國古代有“欽差大臣”、“微服私訪”之稱,西方國家也有過中央特派員或司法特派員。中共中央設立了專門的巡視機構,巡視監(jiān)督省部級官員。2009年7月,中共中央印發(fā)了《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試行)》,對巡視制度做出了相關規(guī)定。巡視組一般會用4年左右的時間,把31個省區(qū)市巡視一遍。盡管巡視組的地位、功能、性質和作用都沒有明確界定,但它對有效監(jiān)督省部級官員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部分落馬的省部級高官正是在巡視過程中被發(fā)現問題而被查處的。這種巡視制度有待進一步完善和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