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慧 李美凝
2012年底,《十八屆中央政治局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guī)定》出臺前后,新的中央領導集體不約而同的提倡開短會、講短話,更提倡脫稿講話,給全黨帶來一股清新風氣,受到群眾廣泛贊譽。
中央領導層大刀闊斧整肅文風、會風,不許念稿、不許說空話套話、不許長篇大論、言簡意賅談實質性問題……這既是長久以來的民意呼喚,也是新一屆中央領導的硬性要求。那么,領導干部如何做到脫稿講話呢?
一、領導干部脫稿講話必備的基本功。
其一,是調查研究之功。即對當地社情民意、經濟發(fā)展情況和上級政策了然于心,才能做到胸中有溝壑,肚里有乾坤,才能說出令人信服的觀點,提出合理的意見,使講話符合實際,令人思考。這就要求和促使領導干部要經常深入基層,深入一線,深入實踐,問政于民,問計于民,問需于民,作風由此轉變。
假若對情況一知半解,甚至把表象當實質,腦子只圍繞著秘書稿子轉,要其講出符合實際、符合公眾要求的觀點很難。因此,領導干部調查研究基本功需要過得硬。在這個問題上,開國領袖毛澤東曾有一句名言,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同樣,沒有調查就難以講出符合實際、催人奮發(fā)、令人啟迪的觀點。脫稿發(fā)言者多能講“自己的話”。若用以照本宣科的講話稿大都會援引不少文件、材料或上級領導的講話,從頭到尾都是講別人的“話”。而表達相同的意思,脫稿講話可能篇幅不長、邏輯不嚴、闡述不深,但講的都是自己的觀察、思考和總結,更容易拉近和聽眾的距離。
其二,是群眾工作之功。有些官員口角不那么伶俐,講話拖泥帶水,其中一個原因是與嚴重脫離群眾。 “向人民群眾學習語言”、“向生活學習語言”集中地體現了毛澤東的語言觀。
其三,是讀書思考之功。脫稿講話要想打動聽眾,需要長期的學習積累,也就是要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要有文化修養(yǎng)和理論知識的積累,才能“見人所之未見,言人所之未言”。
毛澤東能寫出一系列光輝著作,與他長期喜愛讀書相關。正是他一生孜孜不倦對先哲和公眾智慧的追求和長期根扎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使他成為理論大師。而今,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講話能引發(fā)社會反響,能在嚴肅場合侃侃而談,也是他們長期讀書思考的結果。反觀時下某些地方官員,工作之余,總是想到娛樂享受。有些官員甚至已走向了思想頹廢。例如,重慶北碚區(qū)委書記雷政富,接受采訪,前言不搭后語,空話套話廢話連篇,精力沒有用在學習與提升能力上,而是時間都花在怎樣勾引女孩子,以及怎樣多攬工程致富上去了。因此,要其在正式場合脫稿演講出有分量的話,恐怕比登天還難。
二、領導干部脫稿講話的基本要求。
領導干部脫稿講話要做到“短”、“實”、“新”。
(一)短。
就是要力求簡短精練、直截了當,要言不煩、意盡言止,觀點鮮明、重點突出。能夠三言兩語說清楚的事絕不拖泥帶水,能夠用簡短的語言闡明道理絕不繞彎子。
古人說“刪繁就簡三秋樹”,講的就是這個意思。溫家寶總理在考察東北時說:“我對時間提個要求,每個人發(fā)言不超過十分鐘,包括我,兩分鐘談情況,三分鐘談問題,五分鐘談打算”。所以,要言不煩。但是,簡單不是膚淺,而是經過濃縮的簡單,是一種高級的簡單。領導干部脫稿講話,要盡可能做到開門見山、直截了當,集中論題、不蔓不枝,要言不煩、意盡言止。
(二)實。
就是要講符合實際的話,不講脫離實際的話;講管用的話,不講虛話;講有感而發(fā)的話,不講無病呻吟的話;講反映自己判斷的話,不講照本宣科的話;講明白通俗的話,不講故作高深的話。
不用心,不學習,不調查,難免“茶碗一端、說話無邊”,講空話,講大話,講一些似是而非漫無邊際的套話。就算去學習去調查了,如果不用心,也是“葫蘆掉在井里——到下邊漂著”,等于沒下去。惟有上了心勞了神盡了力,甚至殫精竭慮調查研究,夜不能寐學習鉆研,群眾意見聽懂了,實際情況摸透了,理論功底扎實了,知識積累厚實了,肚里東西裝多了,才能厚積薄發(fā)、言之有物、深入淺出、畫龍點睛地脫稿講話。
毛澤東同志筆下的愚公、白求恩、張思德,我們今天記憶猶新,就是因為這些人在他的心靈深處產生過激烈震蕩,所以講出的話飽含深情、富于哲理,能深深植入人民心里,引起共鳴。
怎么做到“實”?
1、要敢講真話。
講真話,是求真務實、追求真理的體現。一個不能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的干部,講不出真話;一個沒有高遠境界、寬闊胸懷的人,不敢講真話。時下,有些領導干部卻秉持明哲保身的人生哲學,喜歡用空話、套話、大話來偽裝自己,力避觸忤權力,以保烏紗無憂。更有甚者,自己就是“社會失范”、“道德缺失”的始作俑者,自然不可能、也不敢說出真言、講出實情。領導干部唯有堅持說真話、道實情,以真示人、以實待人,修煉坦誠務實、實話實說的話風,才能贏得群眾的愛戴和尊敬,獲得公信力和領導力。
2、要善講群眾話。
領導講話中適當用一點群眾語言,會增強講話的感染力。語言生動樸實,有泥土氣息,能打動人,沒有一句陳詞濫調,這就做到了“實”。在許多時候民間大白話比官話精彩。鄧小平同志也在這方面為我們做出了榜樣,如“發(fā)展是硬道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黑貓白貓論”等思想表述,凝練而通俗,老百姓不但聽得懂,而且記得住,容易達到相互溝通的效果。朱镕基給中國會計學院的題詞“不做假賬”,真是實在到家了。
3、要講貼心的話。
領導講話,融入真心,講出真情,走出“官門”,走進群眾“心門”,考慮群眾的感受,明白群眾的所思所想,體察群眾之苦,感受群眾之痛。
近民方能親民,親民方能感民。2009年2月28日下午3時,溫家寶總理與網友在線交流并接受中國政府網、新華網聯合專訪。溫總理一開始就說“:我總記得母親常跟我說的一句話,無論是對什么人,要誠實,要用心講話。我想今天的在線交流應該是一次談心,或者說用心談話,應該誠實,就是把真實情況告訴大家,傾聽群眾真實的聲音?!睖乜偫硪浴罢\實用心”的姿態(tài)和溫情、智慧的話語與網民互動交流,博得了億萬網民的好評。
(三)新。就是力求思想深刻、富有新意,“領異標新二月花”。
所謂“新話”,是能扣得住時代脈搏,跟得上發(fā)展潮流,有新思想、新觀點、新材料、新內容、新語言的話??梢哉f,能不能講出新意,反映一個領導干部的思想水平、理論水平、經驗水平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一要敢于表達。從思想上看,多動腦子,多學習。不學習,肚里無貨,腦子空空,講起話來,自然是空話、套話、外行話連篇。從行為上看,多跑路子。缺乏調查研究,情況不明,或對基層的情況知之不多,講起話來心里沒底,自然不敢觸及問題實質。
二要樂于深入。真正沉下心、沉下身、沉下力,扎實推進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各項工作。沉下心,就是要真正把心思放下去、沉下去,懷著感情、帶著責任,真心誠意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一心一意為發(fā)展謀思路找出路;沉下身,就是要走出機關,深入基層去體察民情、體驗民生、體會民意,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沉下力,就是親力親為、盡心盡力,務求干成事。這樣虛心向群眾學習,向生活學習,從群眾鮮活生動的思想和語言中汲取營養(yǎng)。講起話來,才能新鮮活潑、貼近群眾、實在管用,受到群眾的歡迎。
三要善于創(chuàng)新。
在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上有新思路、新舉措、新語言,力求思想深刻、富有新意??涤袨橛芯涿浴胺蛭镄聞t壯,舊則老;新則鮮,舊則腐;新則活,舊則板;新則通,舊則滯?!?/p>
要把真理講出新意,讓人樂于接受,領導干部就需要一點“闖”的勇氣,下一點融會貫通的功夫,學一點深入淺出的本事,多說一些新穎活潑的話,多說一些富有哲理的話,引起聽眾共鳴。需要指出的是,講出新意,并不是要去刻意求新,甚至搞文字游戲。更不能背離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背離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去標新立異。
脫稿講話,既能促使干部轉變作風,又能增強講話的實效、推動工作的落實。脫稿講話,領導干部轉變文風會風的一小步,卻是提高執(zhí)政能力和執(zhí)政水平的一大步。何樂不為?為之則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