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玖 艾淑穎 宋先波
胃癌是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居全世界惡性腫瘤死因第4位,平均每年死亡病例約為700000[1]。國內外資料顯示近年來胃癌的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在我國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僅次于肺癌,居第二,且發(fā)現(xiàn)時多為中晚期[2,3]。對于Ⅲb或Ⅳ期及手術根治術復發(fā)轉移者,全身化療是主要治療手段。近年來研究發(fā)現(xiàn)替吉奧膠囊(S-1)應用于晚期胃癌化療取得了顯著的進展。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科使用替吉奧膠囊單藥治療晚期胃癌共22例,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22例晚期胃癌患者,均經病理或組織學檢查證實,包括術后復發(fā)或首診時即有遠處轉移,有可測量病灶,karnofsky評分≥3個月。入組患者22例,男性16例,女性6例,年齡36~77歲,中位年齡57歲。
對入組的胃癌患者采用替吉奧60 mg/次,2次/日,分別在早晚飯后口服1次,連續(xù)2周停1周,3周重復,連用2個周期后評價療效。
每次化療前后復查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心電圖,完成2個周期化療后全面復查影像學,對腫瘤病灶進行評價,觀察近期療效和不良反應。
采用美國癌癥研究所制定的實體腫瘤RESIST療效評估方法,將療效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穩(wěn)定(SD)、進展(PD),總有效率 =CR+PR。不良反應按WHO抗癌藥物常見毒性分級標準(分0~Ⅳ度)對不良反應進行評價。
22例患者中,CR 0例,PR 12例(54.5%),SD 9例(40.9%),PD 1例(4.5%),總有效率 54.5%(12/22)。
主要不良反應為消化道反應、骨髓抑制,均為Ⅰ~Ⅱ度,Ⅲ度以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腹瀉4.5%(1例),見表1。無化療相關死亡。
表1 替吉奧單藥治療晚期胃癌的不良反應(例,%)
替吉奧膠囊(S-1)(商品名:維康達,魯南制藥集團產品)是由替加氟、吉美嘧啶和奧拉西鉀組成的復方制劑,組成摩爾比為1∶0.4∶1,其中替加氟為5-Fu的衍生物,口服吸收后能在活體內轉化為5-Fu,這樣既保留5-Fu對消化道腫瘤尤其是胃癌的良好療效,又避免其被機體產生的二氫嘧啶脫氫酶所降解。吉美嘧啶為二氫嘧啶脫氫酶的強效抑制劑,可延長血液和腫瘤組織中5-Fu的藥效時間,奧替拉西鉀能阻斷5-Fu磷酸化,減輕5-Fu引起的胃腸道毒副作用。因此與傳統(tǒng)抗癌藥物5-Fu相比,S-1不僅延長血液和腫瘤組織中5-Fu的藥效時間以增加抗癌作用,還降低胃腸道等毒副作用,是新一代完全有效的抗癌藥物。
對于晚期胃癌,S-1單藥治療一般難以達到完全緩解,且有效率低,有效時間短。但目前研究發(fā)現(xiàn)S-1單藥不僅能提高近期有效率,而且有望成為老年晚期胃癌患者的一線治療方案。國外臨床研究表明,替吉奧單藥治療晚期胃癌的總有效率達44.6%,治療結直腸癌的有效率達35.5%[4]。Lee 等[5]針對老年轉移或復發(fā)不能手術的胃癌患者進行了一項Ⅱ期研究,該項研究不僅證明S-1耐受性好,也說明針對老年胃癌患者的S-1單藥治療可達到較好的疾病緩解率、生活質量和生存期。目前在日本替吉奧膠囊已成為治療晚期胃腸道惡性腫瘤的一線藥物。對進行性腫瘤患者進行的人體藥動學研究也指出,替吉奧以標準劑量方案口服后能致長時間的高氟尿嘧啶血濃度,其所產生的氟尿嘧啶的半衰期及其血藥濃度對時間曲線下面積至少較先前文獻報道的等毒性劑量優(yōu)氟定高10倍,實際作用模式十分類于靜脈內連續(xù)輸氟尿嘧啶情況[6]。
目前替吉奧膠囊在消化道系統(tǒng)腫瘤治療中的療效和安全性已在國外得到證實[7,8],在我國也有多中心隨機臨床研究其在胃癌治療中的作用,證實其治療晚期胃癌安全有效。
本組使用替吉奧單藥治療晚期胃癌22例,總有效率54.5%,不良反應為血液學毒性、胃腸道反應,且均為Ⅰ~Ⅱ度,與ECF、FOLFOX等常用化療方案相比,毒副作用明顯較小,且本組病例未出現(xiàn)嚴重腎毒性、神經毒性。
替吉奧單藥治療晚期胃癌客觀療效較好,不良反應輕而且安全,對晚期胃癌患者,特別是年齡較大、一般狀態(tài)較差的患者安全有效、依從性較好。但因病例數(shù)不多,觀察隨訪時間不長,效果仍需進一步及大樣本的觀察。
[1]Rosati G,F(xiàn)errara D,Manzione L.New perspectives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or metastatic gastric cancer〔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9,15(22):2689.
[2]孫 燕,石元凱.臨床腫瘤內科手冊〔M〕.第5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476.
[3]湯釗猷.現(xiàn)代腫瘤學〔M〕.第2版.上海:上海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0:730.
[4]Makt-Manino M,Malnino K.Clinical studies of three oral prodrug of 5-fluorouracil(capecitabine,UFTS-1):a review〔J〕.Oncologist,2002,7(4):288.
[5]Lee JL,Kang YK,Kang HJ,et al.A randomized multi-centre phase II trial of capecitabine vs S-1 as first-line treatment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or recurrent unresectable gastric cancer〔J〕.Br J Cancer,2008,99(4):584.
[6]Tanaka F,F(xiàn)ukuse T,wada H,et al.The history mechanism and clinical use of oral 5-fluorouracil derivative chemotherapeutic agents〔J〕.Curr Pharm Biotechnol,2000,1(2):137.
[7]Aral W,Hosoya Y,Hyodo M,et al.Doxifluridine combined with weekly paclitaxel for second-line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resistant to TS-1〔J〕.Int J Chin Oncol,2007,12(2):146.
[8]Kawamurs S,Kataoka Y,Kimura H,et al.A case of TS-1 resistant recurrent gastric cancer with lung metastasis responding to TS-1 and irinotecan combination therapy〔J〕.Gan To Kagaku Kyoho,2007,34(4):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