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臘梅
摘 要:英語是一門語言,語言仿佛是固定的,在具體應用和教授過程中應該把它看成是靈活的交流工具,不要把它當成無生命的東西死板地教給學生。好的英語課堂應該是學生不斷探索的樂園,從一個語言點,到一句話,再到一場辯論賽,都讓孩子們津津樂道。如何讓孩子們在英語課堂上樂于探索是教師努力的方向。
關鍵詞:探索;興趣;課堂;交流
凡是教學效果很好的一節(jié)課,都是教師成功地激發(fā)了學生英語探索的欲望,讓他們樂于學習,樂于開口講英語來達到交流的目的。接下來,筆者把這幾年的教學經(jīng)驗總結(jié)如下,希望能對進一步探索高效英語課堂起到推動作用。
一、學生是課堂的主人
新課改一直倡導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做學生課堂學習的引導者、協(xié)調(diào)者,英語課堂作為一個需要大量交流的課堂,更應該如此,經(jīng)過老師的引導能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學生為課堂主體,由學生管理,這就是小組合作學習:由每節(jié)課的“free talk”到 “new lesson presentation”,再到 “practice”和 “check”都由學生自發(fā)地進行,讓學生自己管理自己,掌握學習的節(jié)奏,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只起輔助作用。這樣學生才有主人翁意識,真正樂于探索新知。
二、把交流作為英語學習的最終目的
語言只有被應用起來才有生命力,如果只是學習死的語言點絲毫不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所以,教師要利用課堂上的人和物制造情景,通過各種手段讓學生動嘴、動腦,讓他們自發(fā)學習,這樣學習效果就不會差。例如:在講授 “Is this your pencil?”時,我手拿學生鉛筆問:“Is this your pencil?學生回答:“Yes,it is.”再把鉛筆放遠處問:“Is that your pencil?”學生回答:“No,it isnt.在練習時,我把學生的物品收集起來放一個袋子里,讓學生應用所學句式找到物品的主人。如:“Are these your books?”“Yes,they are.”這樣在找回東西的過程中,學生操練了語言,學中用、用中學。一旦用到語言并交流成功,學生就會覺得欣喜無比。
三、要做到課堂內(nèi)外相結(jié)合
英語教學要向“45分鐘”要質(zhì)量,但要形成英語學習的濃厚氛圍,發(fā)揮學生探索精神,形成長期的學習機制,光靠課堂時間是遠遠不夠的,要著眼于課下的自主學習時間??捎烧n上布置一個英語常識作業(yè),一個小論文、學唱一首英文歌、小故事等讓學生去查找英文資料,寫作文,觀看英語電影或節(jié)目,這些任務就是學生學習英語源源不斷的動力。另外,還可以組織演講比賽、英文歌比賽,講故事比賽等等讓學生感受英語世界,通過一點物質(zhì)或精神獎勵讓學生不斷積累,超越自己,這是我們最終想要看到的。
總之,英語教學研究是個長期的積累過程,需要我們不懈地努力,但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探索精神,應該關系到語言教學的成敗,是英語教學不斷追求的方向。
參考文獻:
徐亞東.如何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J].新課程學習,2012(12).
(作者單位 遼寧省錦州市黑山縣第二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