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明 胡會娟 馬元業(yè) ?;勖?金毅瓊 羅瑛婕
文獻報道抗抑郁藥物聯(lián)合認知療法對抑郁癥的療效可能優(yōu)于單純應用抗抑郁藥物[1-4]。認知療法是使患者糾正自己歪曲認知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這些歪曲認知可以導致負性情緒和消極行為。相關研究表明,認知療法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抑郁癥的方法,其有效性完全可以與抗抑郁藥療效相比。目前國內關于度洛西汀聯(lián)合認知療法對首發(fā)抑郁癥療效的研究還十分有限。為此本研究擬探討度洛西汀聯(lián)合認知療法對首發(fā)抑郁癥的療效和安全性,為臨床治療提供實踐指導。
1.1 對象為2011 年10 月~2012 年11 月于甘肅省天水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就診的首發(fā)抑郁癥患者。入組標準:①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 版)》(Chinese 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of Mental Disease,third version,CCMD-3)抑郁發(fā)作的診斷標準[5]。②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評分≥18分。③簡易智能精神狀態(tài)檢查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評分>24 分,具有一定的認知領悟能力,自愿接受認知治療。排除標準:腦器質性精神障礙、癲癇、酒精及物質依賴、嚴重軀體疾病及有嚴重自殺傾向者。共入組80 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度洛西汀合并認知治療組(A 組)40 例,男性17 例,女性23 例;年齡18~55 歲,平均年齡(35.5 ±11.8)歲;病程1~15個月,平均病程(10.3 ±9.6)個月。度洛西汀組(B 組)40 例,男性18 例,女性22 例;年齡17~56歲,平均年齡(35.6 ±12.3)歲,病程1~16 個月,平均病程(10.8 ±8.7)個月。兩組間性別、平均年齡、平均病程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均>0.05)。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藥物治療:兩組均給予度洛西汀(上海中西制藥有限公司,批號:110519)治療,起始量為20mg/d,2 周內加至20~60mg/d,療程均為8 周,未使用其他抗抑郁藥及抗精神病藥。23 例(29.0%)因失眠使用艾司唑侖2 周,劑量1~3mg/晚,2 例(2.5%)因明顯副作用不能耐受而退出本研究,2 例(2.5%)因嚴重自殺企圖或傷人住院治療。
認知治療:A 組在服用度洛西汀治療同時配合個別Beck 認知治療,1 次/周,每次50 分鐘,共4~8 次。①建立治療關系:通過提供真誠、安全、共情的環(huán)境,建立良好的治療關系。②確定治療方案: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社會因素,根據癥狀、性格特點、成長經歷與其共同制定治療方案。③歸納思維方式特點:應用功能失調性思維記錄單(DTR),了解負性自動思維、潛在的功能失調性假設,找出歪曲認知。④干預:通過深入的心理互動和實踐,以現(xiàn)實的具有較強適應能力的認知方式代替歪曲的認知,建立起合理信念,從而改變負性情緒和不良行為。
1.2.2 評定方法 采用HAMD-17 評定療效,于治療前及治療第2、4、6、8 周末各評定1 次。減分率≥80%或總分≤7 分為痊愈,79%~50%為顯著進步,49%~30% 為進步,<30% 為無效[2]。采用副反應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于治療前和治療2、4、6、8 周末評定不良反應。量表評定由兩名高年資主治醫(yī)師進行,一致性檢驗Kappa 值為0.89。
治療前及治療后第4、8 周末檢查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肝腎功能、心電圖、腦電地形圖等。
1.3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10.0 統(tǒng)計軟件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8 周末,A 組痊愈23 例(57.5%),顯著進步8 例(20%),進步4 例(10%),無效5 例(其中1 例脫落),總有效率87.5%。B 組痊愈17 例(42%),顯著進步7 例(17.5%),進步8 例(20%),無效8 例(其中脫落2 例,2 例轉入病房住院治療),總有效率80%。治療8 周末兩組總有效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2.03,P >0.05)。
2.2 兩組HAMD 評分比較 兩組治療后HAMD-17 評分均較治療前下降(P <0.01),A 組于治療2、4、6、8 周末HAMD-17 評分較B 組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HAMD 評分(±s,分)
表1 兩組治療前后HAMD 評分(±s,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aP <0.01;與B 組比較bP <0.05。
2.3 不良反應比較
A 組不良反應共21 例(52.5%),分別為惡心6 例(16.3%)、便秘2 例(5.0%)、視物模糊2 例(5.0%)、頭暈2 例(5.0%)、嘔吐1 例(2.5%),血常規(guī)異常3 例(7.5%)、心電圖異常3 例(7.5%)、肝功能異常2 例(5.0%)。B 組出現(xiàn)不良反應27 例(67.5%),常見惡心7 例(17.5%)、視物模糊3 例(7.5%)、頭暈3 例(7.5%)、便秘2例(5.0%)、嘔 吐1 例(2.5%)、激 越1 例(2.5%),血常規(guī)異常4 例(10.0%)、心電圖異常4 例(10.0%)、肝功能異常2 例(5.0%)。上述不良反應多為一過性,一般能耐受,繼續(xù)治療可減輕或自行消失,部分經對癥處理后減輕。B 組2例因躁狂發(fā)作轉入病房住院治療。治療第2、4、6、8 周末兩組患者TESS 總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TESS 量表總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TESS 量表總分比較(±s,分)
本研究顯示,兩組治療2 周末HAMD-17 評分均較治療前下降(P <0.01);在治療2、6、8 周末,A 組HAMD-17 評分均較B 組低,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說明聯(lián)合治療可較快改善抑郁癥狀。這與抑郁癥發(fā)病機制有神經生化改變的病理基礎,也有認知歪曲的心理因素有關。凌云熹等[6]研究表明度洛西汀治療抑郁癥療效顯著。然而藥物治療后在一定時間內雖可改善抑郁癥狀,但很難改變患者的歪曲認知,認知療法可糾正抑郁癥患者歪曲認知,改善其情緒和行為,促進臨床癥狀的緩解,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因此度洛西汀聯(lián)合認知治療治療抑郁癥,可能達到更佳療效。
雖然A 組發(fā)生不良反應21 人次少于B 組的27 人次,但兩組患者TESS 總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其副反應程度可能相當。
由于本研究樣本量有限,需較大樣本的隨機雙盲對照研究進一步驗證。還可觀察遠期療效,就度洛西汀聯(lián)合認知療法對抑郁癥復發(fā)率的影響進行研究。
1 張少麗,石少波.抑郁癥治療的研究進展[J].精神醫(yī)學雜志,2008,21(2):156~160.
2 孟焱,張紅梅,李戰(zhàn)文.米氮平聯(lián)合認知療法治療抑郁癥對照研究[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08,14(4):306~608.
3 陳恩民.帕羅西汀聯(lián)合認知療法治療抑郁癥對照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0,18(9):1031~1032.
4 鄭云勝,李小蓮,劉勇鷹.認知療法并用文拉法新緩釋劑治療抑郁癥的對照研究[J].精神醫(yī)學雜志,2007,20 (5):287~288.
5 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科分會.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M].第3 版.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87~88.
6 凌云熹,陽中明.度洛西汀治療抑郁癥對照研究的Meta 分析[J].四川精神衛(wèi)生,2011,24(1):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