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護國,李 斌,謝鎮(zhèn)波
(1.海軍航空工程學院青島校區(qū),山東 青島 266041;2.海軍駐貴陽地區(qū)航空軍事代表室,貴陽 561102)
直升機的空氣-滑油散熱器主要功用是利用迎面氣流冷卻滑油系統(tǒng)的滑油,自動保持滑油溫度在允許的范圍內(nèi),保證滑油在整個飛行包線內(nèi)都可以正常進行潤滑和散熱。如果滑油工作溫度超過最大允許值,其氧化作用會急劇增強,理化性質(zhì)發(fā)生變化(黏度增大,酸值提高等),嚴重時會產(chǎn)生焦化現(xiàn)象,在零部件結合面處析出瀝青沉淀物,滯塞運動機件,使發(fā)動機的修理維護工作變得復雜而昂貴[1-4]。
2011年3月,某直升機配套研制的滑油散熱器在做周期工作地面壓力校驗時,散熱器殼體發(fā)生爆裂,該滑油散熱器屬強制氣冷式。爆裂損壞情況如圖1所示,右端板組件爆開,組件蓋板與端板連接處(圖1中A處)焊縫爆開,開口尺寸為65 mm,經(jīng)分析研究確認該處是失效起源;端板組件與芯子組件連接焊縫(圖1中B處)裂開,裂開長度約為278 mm;集油池殼體端板組件呈較嚴重的鼓起變形(圖1中C處),實測變形量為4~5 mm。橡膠大風道損壞(圖1中D處),凹槽邊緣開裂,風機殼體嚴重碰傷,碰傷凹槽尺寸約為70 mm(長)×30 mm(寬)×4 mm(深)。
首先參考文獻[4]對失效起源即組件端板位置的焊縫進行熒光檢查,在焊縫周圍沒有發(fā)現(xiàn)焊接裂紋等缺陷。斷口和金相檢查情況如下:
圖1 失效滑油散熱器外觀狀態(tài)Fig.1 External appearance of failure exchanger
低倍斷口形貌見圖2,斷面齊平,無塑性變形,斷口呈脆性斷裂。斷口微觀形貌如圖3所示,斷面主要有解理、韌窩和沿晶特征。
圖2 斷口低倍形貌Fig.2 Macroscopic pearance of fracture surface
圖3 斷口微觀形貌Fig.3 Microscopic pearance of fracture surface
對焊縫交接處進行金相檢查,焊縫處一側組織為枝晶(圖4),過渡區(qū)局部晶粒粗大、晶界平直,有過熱現(xiàn)象(圖5)。
圖4 焊接枝晶Fig.4 Welding arborescent crystal
圖5 晶界Fig.5 Grain boundary
斷口周圍未發(fā)現(xiàn)氣孔、夾雜、裂紋等缺陷,焊縫附近局部有過熱現(xiàn)象,對失效無影響;斷口呈脆性斷裂特征。
1)原材料復查。散熱器爆裂部位為右端蓋組件,該組件由2個零件組成:右端蓋及端板,經(jīng)對所涉及的材料、焊絲等所有材料入廠復驗各項指標均合格,無代用情況。
2)生產(chǎn)過程復查。操作者(焊接及鈑金)均為高級技師;電焊機、氣密試驗臺等設備功能、儀表均有效;焊絲直徑及氬氣流量、焊接電流等符合工藝規(guī)程要求;路線卡等資料記錄齊全,符合要求。
3)試驗記錄。散熱器經(jīng)氣密工序檢查,檢查參數(shù)為:充入1.7 MPa低壓空氣,保壓5 min,散熱器無泄漏和其他異常現(xiàn)象,合格。
端蓋材料采用5A02型材(σb=225 MPa),通過有限元分析,得到散熱器端蓋的應力及應變云圖(圖6、圖7)。
圖6 端蓋應力云圖Fig.6 Stress nephogram of end cap
圖7 端蓋應變云圖Fig.7 Strain nephogram of end cap
從應力云圖可以看出,端蓋應力值平均在60 MPa左右,端蓋邊緣處應力值比較大,最大值為123 MPa,最大應變?yōu)?.56 ×10-6。散熱器的試驗壓力為1.7 MPa,取最大工作壓力2.1 MPa為分析點,取安全系數(shù)為1.5,許用應力225/1.5=150 MPa,分析結果顯示,零件在最大工作壓力下的應力值小于材料的許用應力,故散熱器結構強度滿足使用要求。
為驗證該散熱器結構的強度,抽取一套同批次的散熱器組件進行爆破試驗。用于試驗的芯子組件是經(jīng)壓力試驗(1.7 MPa,保壓5 min)合格的芯子組件。試驗共分5個階段進行,分別為1.7、2.5、3.0、3.5、3.8 MPa,每次加壓后保壓 5 min,觀察散熱器的氣密性,同時檢測各端蓋的變形量。當壓力達到2.5 MPa時散熱器出現(xiàn)輕微變形,當加壓至3.8 MPa時下端蓋組件中,端板與下端蓋連接處出現(xiàn)裂紋,裂紋長約100 mm(圖8),殼體未爆開。試驗數(shù)據(jù)記錄見表1。
表1 滑油冷卻裝置芯子組件爆破試驗記錄表Table 1 Abruption test data of air-to-oil heat exchanger mandrel
經(jīng)進一步分析發(fā)現(xiàn):外場使用的滑油冷卻裝置測試設備為臨時搭建的簡易試驗臺,壓力源為高壓氣瓶,壓力通過控制閥、管路、壓力表直接作用到被測散熱器上。氣瓶正常壓力為12 MPa,試驗壓力為1.7 MPa,在正常壓力與試驗壓力之間無4 MPa左右減壓閥,即在控制管路上無二級減壓設計。當加壓至3.8 MPa時,試驗件端蓋組件端板處失效,與故障件的失效位置相同;變形量為1.6 mm,此種結構在承受3.8 MPa壓力后變形量≤2 mm,而失效的故障件實際發(fā)生的變形量≥4 mm,說明發(fā)生故障的產(chǎn)品在試驗中所承受的壓力遠大于 3.8 MPa。
1)滑油散熱器的強度設計、材料、焊接質(zhì)量均滿足設計要求。
圖8 爆破試驗裂縫Fig.8 Cracks of abruption test
2)造成散熱器故障的主要原因為試驗設備設計不合理,無二級減壓閥,加上操作人員試驗過程中操作失誤,導致壓力過大(12 MPa),遠大于試驗壓力(3.8 MPa),從而瞬間將散熱器打爆。
3)建議建立專業(yè)化測試試驗臺,編制專用試驗規(guī)程,開展相應的培訓,正確指導試驗操作,消除安全隱患。
[1]陳維建,張大林,孟繁鑫.某發(fā)動機滑油散熱系統(tǒng)改進[J].航空動力學報,2010,25(1):18 -22.
[2]楊春信,張麗娜,郭暉.發(fā)動機滑油散熱系統(tǒng)性能研究[J].航空動力學報,2003,18(6):813 -818.
[3]李林蔚,高紅霞,余建祖,等.某直升機主減速器滑油冷卻系統(tǒng)設計[J].直升機技術,2008(4):37-41.
[4]楊坤玉,徐小軍,潘存云,等.航空發(fā)動機燃-滑油熱交換器焊縫裂紋原因分析[J].失效分析與預防,2011,6(4):242-248.
[5]錢頌文.散熱器設計手冊[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2:168-171.
[6]張效偉,郭迎清.航空發(fā)動機滑油散熱器換熱試驗與計算[J].機械設計與制造,2006(10):96-97.
[7]石帥奇,劉振俠,胡劍平.航空發(fā)動機離心通風器計算[J].航空計算技術,2012,42(1):68 -71.
[8]王曦.渦噴發(fā)動機電子控制器研究[J].航空發(fā)動機,2004,30(3):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