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晏
在古代漢語中,謠言是指流行于民間的歌謠或諺語。范曄在《后傳書》中寫道:“詩守南楚,民作謠言?!比欢?,在現代漢語中,“謠言”已演變成一個負面詞,是指沒有事實存在而捏造的話。近來,謠言和網絡結為近親。網絡謠言成為熱詞。
網絡謠言是指通過網絡介質傳播的沒有事實根據的話語。有人也把網絡謠言叫“網絡大字報”。以前謠言傳播只能靠口口相傳,傳播速度慢、影響力小;大字報在熟人圈里面世,而有所收斂。而在這個“人人都是麥克風”、信息高度發(fā)達的新媒體時代,網絡與謠言掩面結伴而飛,速度、影響面、神秘勁兒、殺傷力就大得多了。謠言借助網絡的翅膀快速飛、反復傳、無限放大,可信度越來越高,“真實的謊言”的聲音很快蓋過事實的吶喊。
不是嗎?2011年3月,因日本核泄漏,“謠鹽”在微博上鋪天蓋地,造成浙江大規(guī)模搶鹽風潮,并引來大規(guī)模網民的關注與猜想。以制造謠言為生的“專業(yè)人士”是熱門謠言的幕后推手?!扒鼗鸹稹?、“利二拆四”便是如此?!肮烂琅c紅十字會”、“溫州動車事故外籍遇難者獲賠億元”等轟動一時的網絡謠言都是出自他們之手,并造成了極其惡劣的社會影響。
制造網絡謠言的原因大多為追求點擊率、知名度,但也不乏一些人有惡意動機。網絡謠言在推手的策劃和包裝下,變得更加可信,使網民在大量的轉發(fā)和討論中迷失了方向。大多數人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tài)選擇相信并繼續(xù)傳播?!扒鼗鸹稹?、“利二拆四”叫囂道:“謠言并非止于智者,而是止于下一個謠言?!边@樣的話語也許刺耳,但事實的真相就是人們被一個謠言蒙騙,還會選擇相信下一個。
為何人們會選擇相信這些荒誕的謠言呢?當今大行其道的新謠言也無過多新意,但為何引來眾多網友的關注和轉發(fā)、激烈討論甚至逼得有關部門出面辟謠?首先,是因為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使網絡謠言在短時間內被大量反復傳播,聽多了不信也信了。所謂謊言傳千遍就變成了真理。其次,網絡是群體創(chuàng)作的平臺,有很強的修復能力。謠言在傳播的過程中被有意無意地不斷完善修改,以更接近人們的心理需要,越來越逼真。比如著名的“2012末日說”就是如此。許多生活負擔重、心理壓力大的人選擇相信“2012”的存在,隨著末日一天天逼近,許多人“及時享樂”,甚至蕩盡家財、辭掉工作等待末日的到來。第三,除了盲從、好奇之外,還應當承認,媒體不能及時、準確、有力發(fā)聲是重要原因之一。第四,現今社會誠信缺失、社會問題增多乃至腐敗現象高發(fā),也給謠言和迷信提供了空間、機會和材料。一些人抱著逆反心理,寧可選擇相信“小道消息”也不信“權威發(fā)言”。如此等等,值得深思。
如何阻止網絡謠言的蔓延呢?大家希望政府出面治理。最近出臺的新政確實有一定的震懾作用,然而,僅靠政府的力量恐怕還不夠。要堅決打擊網絡謠言制造者,更要縮小和消除謠言的市場,特別是在提振網民的自信心、辨別力、正能量上下功夫,根本上是要做好群眾工作,努力讓廣大網民不信謠、不傳謠。更要加強信息的透明度與公信度,讓“小道消息”無所遁形。我們常說,謠言止于知者,謠言止于智者。我們還要說,讓謠言止于眾,讓網絡謠言止于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