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當(dāng)運動可以促進健康、預(yù)防疾病、提高生命質(zhì)量并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但是,運動(或稱身體活動)到底對疾病預(yù)防、延長壽命有多大作用?多少運動量可以達到上述目標?一直以來都缺少具體的量化實證研究。
近兩年發(fā)表在國際頂級醫(yī)學(xué)期刊Lancet(IF:39.06)上的兩篇文章及其相關(guān)評論給了我們提示[1,2,4]。為了量化運動不足對非傳染性疾?。ㄖ饕甘澜缧l(wèi)生組織強調(diào)的威脅全球健康的冠心病、II型糖尿病和癌癥:尤其是乳腺癌和結(jié)腸癌)發(fā)生率的影響,哈佛大學(xué)公共衛(wèi)生學(xué)院的Lee,I-Min教授及其團隊[1]對不同國家的主要非傳染性疾病發(fā)生率進行保守假設(shè)計算,以評估平時不運動的人群參與運動后能多大程度預(yù)防非傳染性疾病的發(fā)生,同時運用壽命表法(life-table)在種群水平上推估運動可以產(chǎn)生多少預(yù)期壽命的增量。結(jié)果顯示,在世界范圍內(nèi),6%的冠心?。蟻啚?.2%-東地中海地區(qū)為7.8%),7%的II型糖尿病(3.9-9.6),10%的乳腺癌(5.6-14.1)和10%的結(jié)腸癌(5.7-13.8)是由于不運動所導(dǎo)致的。2008年全球死亡人口為5700萬,其中9%(5.1-12.5)是由于不運動所引起的,即有超過530萬人是由于不運動所造成的。假設(shè)不運動的發(fā)生率下降10%或25%,那么全球每年就可以分別減少超過53萬或130萬的死亡人數(shù),這個數(shù)字不可謂不驚人。而如果消除不運動現(xiàn)象,全世界人口的平均壽命將延長0.68歲(0.41-0.95)。因此,研究者認為,不運動是影響健康的一個非常重要原因,如能修正這種不健康行為將可大幅改善健康、延長壽命,并提出了“不運動有害健康”的表述。
加拿大的Anil Nigam[2]認為,運動健康效益遵循劑量反應(yīng)曲線(圖1),即運動就能改善健康,運動量增加則將增加健康效益。在理想狀態(tài)下,每周如果能保證300min的運動無疑是最好的,但是,就目前而言在全球范圍內(nèi)只有一小部分人能維持這樣的運動量。目前世界衛(wèi)生組織推薦的運動量為150min/周[3],而大多數(shù)人無法保證運動時間的原因很多:如個人因素、心理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等。
那么,是否存在最少運動量即可預(yù)防疾病、延長壽命并降低死亡率呢?臺灣衛(wèi)生研究所的 Wen,Chi Pang博士及其團隊的一個前瞻性人群研究[4]回答了這一問題。該研究團隊在1996—2008年的13年間招募了41.61萬名受試者(其中男性19.92萬名、女性21.69萬名),其跟蹤研究年限為8.05年(SD 4.21)。根據(jù)問卷計算每周的休閑體育運動量(LTPA Volume),可將受試者分為5組:不運動組(<3.75MET·h)、低運動量組(3.75-7.49MET·h)、中等運動量組(7.50-16.49 MET·h)、大運動量組(16.50-25.49MET·h),和超大運動量組(≥25.50MET·h)。另外,低運動量組定義為運動量為92min/周(95%CI 71-112)或每天運動15min(SD 1.8)。通過計算風(fēng)險率(Hazard Ratios,表示組之間的風(fēng)險差別)來比較各組的死亡風(fēng)險和預(yù)期壽命。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與不運動組相比,低運動量組的全因死亡率(All-Cause Mortality,指在特定時期內(nèi)各種原因?qū)е碌目偹劳鰯?shù)與該人群同期平均人口數(shù)之比)降低了14%(HR0.86,0.81~0.91,圖2),預(yù)期壽命延長了3年;而在每天運動15min的基礎(chǔ)上每增加運動15min可進一步降低4%的全因死亡率(95%CI 2.5~7.0)和1%的因癌死亡率(0.3~4.5);而與低運動量組相比,不運動組的死亡風(fēng)險率提高了17%(HR 1.17,1.10~1.24)。鑒于此,該研究團隊認為,每天15min,即每周90min的中等強度運動是可延長壽命的最少運動量,且更容易被人們接受和堅持。
圖1 運動時間和健康效益的關(guān)系
圖2 每天身體活動時間與全因死亡下降率之間的關(guān)系
該研究認為,如果能堅持每天運動15min,那么,有著運動習(xí)慣的人群將會有意識的延長運動時間,并在社會層面上逐漸改變不運動人群的運動理念,這將大大減少醫(yī)療支出和健康差距。但是,現(xiàn)實情況是,54%的受試者是完全不運動的,只有22%的受試者進行低水平的運動(臺灣地區(qū))。筆者認為,這種大部分人群不運動或運動不足的現(xiàn)象也同樣存在于中國大陸地區(qū)。
上述研究報告顯示,不運動是導(dǎo)致多種慢性疾病的原因之一,并導(dǎo)致全球每年9%的非傳染性疾病死亡率,然而,只要堅持每天15min的中等強度運動就能降低死亡率并延長壽命,這無疑是一個振奮人心的研究結(jié)果,可以鼓勵更多的人在繁忙的生活中進行每天15min的運動,以此降低死亡率,延長壽命,使得國人、特別是中老年人能享受健康而有尊嚴的生活。
[1]LEE I M,SHIROMA E J,LOBELO F,et al.Effect of physical inactivity on major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worldwide:an analysis of burden of disease and life expectancy[J].Lancet,2012,380:219-229.
[2]NIGAM A,JUNEAU M.Survival benefit associated with low-level physical activity[J].Lancet,2011,378:1202-1203.
[3]WHO.Global recommendations on physical activity for health[EB/OL].http://www.who.int/dietphysicalactivity/factsheet_recommendations/en/index.html,accessed May 20,2011.
[4]WEN C P,WAI J,TSAI M K,et al.Minimum amount of physical activity for reduced mortality and extended life expectancy:a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Lancet,2011,378:1244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