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書杰
【摘要】語文閱讀教學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與習慣,這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和意義,既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難點??墒窃趯嶋H教學中由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束縛,閱讀教學并沒有取得實質(zhì)性的進展。本文在分析了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問題的基礎(chǔ)上,提出了閱讀教學的一些新嘗試,僅供大家參考。
【關(guān)鍵詞】高中語文 閱讀教學 問題 嘗試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5962(2013)06(a)-0095-01
1 引言
語文能力是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一項重要能力,是學好其他學科的基礎(chǔ),也是構(gòu)建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綜合發(fā)展的基礎(chǔ)。而語文中的閱讀能力,是人類獲取知識,學習其他技能的重要途徑,同時,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健全學生的心靈人格都有著重要的作用。高中語文“新課標”中明確指出:“為了適應高中教育發(fā)展的趨勢,適應社會對人才的多樣化需求和學生對語文教育的不同期待,高中語文課程必須體現(xiàn)時代性、基礎(chǔ)性和選擇性,既要在義務教育的基礎(chǔ)上,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普遍獲得進一步的提高,同時也要為具有不同需求的學生提供更大的發(fā)展空間?!遍喿x能力是人的一項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新課標”中也指出:“閱讀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但是在現(xiàn)行的教學體制下,高中語文閱讀依然存在很多問題。
2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問題
閱讀教學理論認為,閱讀過程是一個主動的、有目的的、有創(chuàng)造性的過程,讀者在閱讀中應處于一種積極主動的狀態(tài)。成功的閱讀教學應該是一舉數(shù)得的,不僅能使學生獲得有用的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還能使學生體悟到生動可感的人物形象與源自作者內(nèi)心的真情實感,學生在整個閱讀過程中應該是一種享受的過程??稍趯嶋H教學中卻恰恰相反,學生不僅沒有獲得語文的閱讀能力,更令人擔憂的是,學生甚至認為學習語文是一個痛苦的過程,這就更談不上什么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與熏陶了。那么,產(chǎn)生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2.1以語文教師為主體的語文閱讀教學
長期的教育實踐證明,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應起主導作用,而非主體作用?!爸鲗А焙汀爸黧w”,雖然只有一字之差,可卻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教學模式。然而,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很多教師仍然不自覺地充當了課堂教學的主體。
由于多數(shù)語文教師沒有正確理解教師、學生和文本之間的關(guān)系,教師完全主宰著學生和文本,使得教學中的師生關(guān)系成為一種控制與被控制的不平等關(guān)系。在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教學中,語文教師往往先給學生預設(shè)幾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閱讀完課文,然后開始分析講解課文的相關(guān)內(nèi)容。這種教學方法看上去教師向?qū)W生傳授的信息量很大,可是長此以往,這種教學方法會極大地削弱學生探究思考問題的積極性,從而喪失閱讀興趣。
2.2語文閱讀教學定式化、流程化
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在讓學生粗略瀏覽過一遍課文后,便開始講解分析,把原本生動可感的文本肢解成零碎的段落、語法、特點、中心思想等等。盡管“新課標”中提出了新的教學理念,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替代學生的閱讀實踐,但是,閱讀教學中依然是定式的、流程化的滿堂灌和填鴨式教學。這種教學方式嚴重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和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也扼殺了閱讀本身的生機和活力,使得語文閱讀變得枯燥乏味,毫無美感可言。
2.3忽視學生個體差異,對文本解讀整齊劃一
“新課標”中指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交流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闭Z文閱讀教學應該注重個性化的閱讀感受,而非閱讀感受的同一化??墒?,在高考指揮棒和教學目標的引領(lǐng)下,語文教師往往只強調(diào)標準答案,而忽視了學生對文本理解的個體差異。這樣,學生的個性和創(chuàng)造力被抹殺,造成了一種千人同聲、萬人同言的教學局面,使得本應趣味橫生的語文閱讀課變成了最枯燥、最死板的課程。
這些語文閱讀教學中的痼疾,嚴重影響了學生閱讀能力提高,限制了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那么,應如何讓語文教學走出這樣的泥淖呢?
3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新嘗試
3.1閱讀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
在以往的傳統(tǒng)閱讀教學模式中,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習慣了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方式。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方式不僅扼殺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而且收效甚微。因此,我們必須按照“新課標”的要求,改變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轉(zhuǎn)而走向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式上來。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只起引導作用,啟發(fā)學生自主獨立思考,使語文閱讀教學活動成為學生的實踐過程。
3.2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
閱讀本身就是一種個性化活動,自讀、自悟是閱讀的基礎(chǔ)。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和文本之間的對話。教師通過參與對話活動,引導學生進入文本角色,通過啟發(fā)學生,使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從而解決問題,一定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和獨立思考的能力。使學生在分析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獨特的情感體驗。教師應鼓勵學生說出自己對文本的獨特感受、理解和體驗。
3.3加強學生課外閱讀
高中語文“新課標”中提出:“具有廣泛的閱讀興趣,努力擴大閱讀視野。學會正確、自主地選擇閱讀材料,讀好書,讀整本書,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蔽覀兊拈喿x教學不能僅僅局限于課本上的內(nèi)容,我們在以課本為基礎(chǔ)的同時,還要放眼課外,讓學生通過閱讀一些與課文有關(guān)的文學作品,來加深對課本內(nèi)容的理解。讓學生在閱讀中拓展視野,積淀底蘊。
4 總結(jié)
總之,語文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和文本之間的多重對話,是思想之間的碰撞,是心靈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在現(xiàn)代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從控制角色向協(xié)助角色轉(zhuǎn)變。以民主、平等和包容的方式來對待學生。學生也應培養(yǎng)自己的問題意識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拓寬自己的閱讀領(lǐng)域,切實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