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玉萍
斜視是臨床眼科的一種常見疾病,是與雙眼視覺功能和眼球運動功能密切相關的疾病,也是視覺發(fā)育密切相關的疾病,絕大多數(shù)斜視最終需要手術治療。傳統(tǒng)的斜視矯正手術多是在肉眼直視下進行,并發(fā)癥多,術后局部刺激癥狀重,而斜視手術又是一個治療兼美容的手術,要求術中損傷小、術后反應輕、不留瘢痕是醫(yī)患共同追求的最高目標。顯微技術應用于斜視手術是最近十年來的新技術[1],我院近年來應用顯微斜視矯正手術治療22例斜視患者,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收治42例斜視手術患者,男23例,女19例,年齡8~53歲,病程1~40年,均為首次手術;共同性斜視39例,麻痹性斜視3例。其中22例采用顯微鏡下行斜視矯正術(觀察組),20例采用傳統(tǒng)斜視矯正術(對照組)。兩組性別、年齡、病情、病程等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儀器采用蔡司眼科手術顯微鏡,Harms-Caliber鑷、Vannas剪、Barraqur持針器,眼科剪、斜視鉤、持針器和圓規(guī)鞏膜尺等。術前常規(guī)檢查視力、屈光狀態(tài)、外眼、眼前后節(jié)情況,角膜映光,同視機檢查及三棱鏡檢查左右眼分別注視時的裸眼、戴鏡、33 cm和5 m的斜視角,牽拉試驗,代償頭位及眼球運動等。觀察組表面麻醉加少量局部浸潤麻醉,開瞼器開瞼后使用顯微鏡放大5~6倍進行操作,依據(jù)患者斜視的不同類型和程度分別行直肌后徙術、直肌縮短術,斜肌斷腱切除術等。手術過程中注意保留肌鞘完整性,縫針縫線采用6-0雙針可吸收縫線,線結均埋藏于結膜下。術畢,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包術眼。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手術治療。兩組患者術后平均隨訪6個月。
1.3 療效評價標準[2]斜視眼位矯正標準:治愈為完全正位、隱斜及小度數(shù)偏斜(≤5°);有效為輕度欠矯或過矯(5°~10°);無效為明顯欠矯或過矯(≥1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比較 觀察組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時間及術中出血量比較
2.2 兩組療效比較 觀察組的總有效率90.9%,明顯高于對照組(χ2=9.39,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療效比較
2.3 兩組并發(fā)癥情況 觀察組術后第一天換藥所有22例患者術眼無明顯刺激癥狀,均能自主睜眼閉眼,結膜對位縫合好,手術區(qū)結膜輕度充血水腫,無結膜錯位縫合或筋膜囊組織明顯嵌頓于傷口處。術后2周至1月結膜充血水腫消退,瞼裂區(qū)外觀正常,無1例發(fā)生結膜囊腫及肉芽增生,粘連綜合征等并發(fā)癥。對照組患者的術眼刺激癥狀明顯,不易睜眼,異物感較重,結膜充血水腫明顯。
斜視不僅影響患者美觀,同時也嚴重影響了視物功能,如不及早治療,恢復與重建功能均較困難[3,4]。斜視矯正術是眼科常見的手術之一。斜視矯正手術要求術者必須熟悉眼球的相關解剖知識,傳統(tǒng)的矯正手術由醫(yī)生在肉眼直視下進行,器械操作粗糙及縫線可引起較多的并發(fā)癥,如組織損傷較多,術中出血多,結膜充血,肌肉縫線反應,粘連綜合征等,嚴重影響了手術治療的效果[5]。近年來,隨著顯微外科技術的不斷發(fā)展,顯微鏡下斜視矯正術在臨床得以廣泛開展[6]。
顯微鏡下手術的特點是手術視野清晰,操作精細、準確,常用的顯微鏡放大倍率在5~6倍,可獲得良好的手術視野范圍及合理的景深,增加了立體感,解剖層次和組織結構辨認更清晰,使操作更精準,特別是縫針穿過鞏膜的深淺更容易把握,避免了穿透鞏膜等嚴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可以完整的保留肌鞘,肌肉勾取完整,不易發(fā)生肌肉誤勾、勾取不全,可避開較大的血管,明顯減少術中出血,避免錯位解剖縫合,減少術后瘢痕;減少了術中創(chuàng)傷、出血,也就減少了術后粘連的發(fā)生,可以獲得最佳術后運動功能,有利于術后雙眼視覺功能的恢復,最終獲得最佳的美容效果。
顯微斜視手術最早用于分離睫狀前動脈的手術[1],保證了眼前節(jié)血液的供應,可以預防和減少眼前節(jié)缺血綜合征的發(fā)生,也為復雜性斜視和伴有血管硬化的斜視矯正手術提供了機會。1997年國際斜視會議上研討了斜視的顯微手術,并預言21世紀斜視手術將是顯微手術的時代[1]。目前,斜視顯微手術在我國開展了近十來年,顯著提高了斜視矯正手術的成功率,減少手術創(chuàng)傷,提高手術質量,獲得最佳的美容效果,滿足了患者日益增長的醫(yī)療需求。
總之,顯微斜視矯正手術較傳統(tǒng)直視下斜視矯正手術具有明顯優(yōu)勢,視野清晰,手術時間短,并發(fā)癥少,術后反應輕,治療效果好,美容效果顯著,值得臨床廣泛應用。
[1] 趙堪興.我國斜視顯微手術的探索[J].中華眼科雜志,2011,47(11):961-963.
[2] 洪劍威,劉梅瑩,金梅,等.表麻下顯微斜視矯正術臨床療效分析[J].中外醫(yī)療,2010,13(1):11-12.
[3] 郭長梅,王為農,王雨生,等.外直肌超長量后徙在某些大角度外斜視矯正術中得應用[J].國際眼科雜志,2009,9(2):325-327.
[4] 肖紫云,李紅艷,李家璋,等.鹽酸奧布卡因表面麻醉劑在斜視矯正術中的應用[J].國際眼科雜志,2008,8(12):2541-2542.
[5] 覃小平,盧林德,何乾,等.雙外直肌超常量后徙術治療共同性外斜視臨床觀察[J].實用醫(yī)院臨床雜志,2006,3(2):46.
[6] 張洪生,孫瑩,趙輝.斜視顯微手術100例臨床體會[J].醫(yī)護論壇,2009,16(10):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