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
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qū)中醫(yī)院,廣東深圳 518100
急性左心衰竭(acute left heart failure,ALHF)是臨床常見的急危重癥[1]。具有起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等特點[2]。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急性肺水腫,重者伴心源性休克。ALHF由于肺水腫導致機體缺氧可引起心率加快,心肌耗氧增加,會出現(xiàn)嚴重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顫[3]。心電圖是臨床上簡便易行、經(jīng)濟實用的常規(guī)檢查。本研究擬通過對ALHF住院患者進行體表心電圖QRS 波時限、Q-Tc 間期及其動態(tài)變化的觀察,旨在評價其對ALHF 住院患者的預測作用。
選擇2008年6月~2011年6月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qū)中醫(yī)院就診的ALHF 患者176例為研究對象,均符合歐洲心臟病學會(ESC)制定的ALHF 診斷標準[4],紐約心臟病學會(NYHA)心功能分級均為Ⅳ級。密切觀察患者病情,依據(jù)患者出院時NYHA 心功能級別的改善情況分為預后良好組(≥Ⅱ級)、預后不良組(≤Ⅰ級)和死亡組。預后良好組86 例,男 48 例,女 38 例;年齡 40~82 歲,平均(60.8±10.9)歲;平均住院(12.6±6.3)d;體重指數(shù)(26±6)kg/m2;收縮壓(105±17)mm Hg(1 mm Hg=0.133 kPa),舒張壓(71±13)mm Hg;心率(87±15)次/min。預后不良組 59 例,男 35 例,女 24 例;年齡43~85 歲,平均(62.4±11.6)歲;平均住院(12.3±8.2)d;體重指數(shù)(26±5)kg/m2;收縮壓(104±18)mm Hg,舒張壓(69±11)mm Hg;心率(85±14)次/min。死亡組 31 例,男 19例,女12 例;年齡 41~84 歲,平均(61.6±11.8)歲;平均住院(10.9±7.1)d;體重指數(shù)(27±3)kg/m2;收縮壓(106±16)mm Hg,舒張壓(71±14)mm Hg;心率(86±15)次/min。三組患者性別、年齡、平均住院日、體重指數(shù)、血壓、心率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治療方法 根據(jù)患者的病情采取吸氧、強心、利尿、擴血管等治療。立即予鼻管高流量給氧,流量4~6 L/min;西地蘭,首劑0.4~0.8 mg 靜脈注射,2 h后可酌情再給0.2~0.4 mg;呋塞米,20~40 mg 靜注,于2 min 內(nèi)推完,4 h后可重復1次;硝普鈉,起始劑量 0.3 μg/(kg·min)靜脈滴入,根據(jù)血壓逐步增加劑量,最大量可用至 5 μg/(kg·min),維持量為50~100 μg/min。患者的治療原則一致,均為吸氧、強心、利尿、擴血管等。
1.2.2 檢查方法 患者取仰臥位,于急性發(fā)作6 h 內(nèi),首檢后24、72 h 行常規(guī)心電圖檢查。測量QRS 波時限和Q-Tc 間期。QRS 波時限測量從波的起始部內(nèi)緣量到其終末部的內(nèi)緣,同一導聯(lián)連測3次,并取平均值;Q-T 間期測量從V5導聯(lián)QRS 波群起點量至T 波的終點,同一導聯(lián)連測3次,并取平均值,且根據(jù)Bazett's 公式用心率校正Q-T 間期,Q-Tc=Q-T/R-R1/2(S)。同時,計算 QRS 波時限和 Q-Tc 間期變化率(RATE),以急性發(fā)作6 h 內(nèi)的QRS 波時限和Q-Tc間期為基礎值,通過下列公式計算首檢后24、72 h的變化率:①RATEQRS2=(QRS1-QRS2)/QRS1;②RATEQRS3=(QRS1-QRS3)/QRS1;③RATEQ-Tc2=(Q-Tc1-Q–Tc2)/Q-Tc1;④RATEQ-Tc3=(Q-Tc1-Q-Tc3)/Q-Tc1。
采用統(tǒng)計軟件SPSS 16.0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重復測量的計量資料多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預后良好組首檢后24、72 h的QRS 波時限較急性發(fā)作6 h 內(nèi)下降,各時點之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余兩組組內(nèi)各時點QRS 波時限變化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預后不良組及死亡組首檢后72 h的QRS 波時限長于預后良好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三組各時點QRS波時限比較(ms,±s)
表1 三組各時點QRS波時限比較(ms,±s)
注:與本組急性發(fā)作6 h 內(nèi)比較,①P<0.05;與本組首檢后24 h 比較,②P<0.05;與預后良好組同一時點比較,③P<0.05。
組別 例數(shù) 急性發(fā)作6 h 內(nèi) 首檢后24 h 首檢后72 h預后良好組預后不良組死亡組86 59 31 109.02 ±18.65 104.23 ±17.79 104.56 ±16.63 101.49 ±16.38①102.74±18.85 105.65±18.73 94.25±16.95①②102.05±19.26③105.37±19.25③
預后良好組首檢后24、72 h的Q-Tc 間期較急性發(fā)作6 h 內(nèi)下降,各時點之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余兩組組內(nèi)各時點Q-Tc 間期變化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預后不良組及死亡組首檢后24、72 h Q-Tc 間期均長于預后良好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1。
表1 三組各時點Q-Tc間期的比較(ms,±s)
表1 三組各時點Q-Tc間期的比較(ms,±s)
注:與本組急性發(fā)作6 h 內(nèi)比較,①P<0.05;與本組首檢后24 h 比較,②P<0.05;與預后良好組同一時點比較,③P<0.05
組別 例數(shù) 急性發(fā)作6 h 內(nèi) 首檢后24 h 首檢后72 h預后良好組預后不良組死亡組86 59 31 473.55 ±36.79 466.19 ±52.57 469.08 ±55.91 444.31±33.82①465.88±48.26③472.71±47.63③410.03±39.06①②460.79±47.60③470.77±48.93③
預后良好組和預后不良組的RATE 呈下降趨勢,死亡組的RATE 呈上升趨勢,預后不良組死亡組的RATEQ-RS2、RATEQ-RS3、RATEQ-Tc2、RATEQ-Tc3與預后良好組比較,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均P<0.05);預后不良組與死亡組的RATEQ-RS2、RATEQ-RS3、RATEQ-Tc3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RATEQ-Tc2 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三組Q-Tc間期變化率比較(±s)
表3 三組Q-Tc間期變化率比較(±s)
注:RATE:Q-Tc 間期變化率;與預后良好組同一時點比較,①P<0.05;與預后不良組比較,②P<0.05
組別 例數(shù) RATEQ-RS2 RATEQ-RS3 RATEQ-Tc2 RATEQ-Tc3預后良好組預后不良組死亡組86 59 31 6.91 ±3.42 1.43±0.67①7.67±1.04①13.55 ±6.39 2.59±1.25①9.23±0.75①6.17±3.08 6.16 ±2.07①9.34±0.72①②13.41±6.47 1.16±9.08①10.82±0.36①
心力衰竭是各種心臟疾病導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種綜合征。病理生理表現(xiàn)有血流動力學改變、神經(jīng)體液機制、心肌重構(gòu)等。臨床上,心力衰竭是大多數(shù)心血管疾病的最終歸宿和主要死因。流行病學調(diào)查顯示,近年來ALHF 患者短期內(nèi)的再住院率及死亡率呈逐步上升的趨勢[5]。所以,監(jiān)測ALHF 住院患者的病情變化和短期內(nèi)預后臨床意義重大。
QRS 波時限表示左、右心室除的時間。Na+通道傳導和心肌纖維束間橫向傳導受損、細胞間膠原物質(zhì)堆積,致使QRS 波時限及左心室的收縮舒張時間延長,左心室收縮無序,充盈時間減少,心肌細胞不能進行有效運動,導致左心室的功能下降。研究表明,隨著QRS 波時限的延長,產(chǎn)生慢性HF 危險性的概率就越高[6]。亦有學者指出,QRS 波時限為106 ms時,診斷左心室收縮功能不全的特異性和敏感性分別為87%、65%[7]。此次研究表明,預后良好組首檢24、72 h的QRS 波時限較急性發(fā)作6 h 內(nèi)下降,各時點之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首檢后72 h,預后不良組及死亡組QRS 波時限明顯長于預后良好組(P<0.05);預后良好組和預后不良組的QRS 波時限變化率呈下降趨勢,死亡組的QRS 波時限變化率為增高趨勢,預后良好組與另兩組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上述結(jié)果提示治療后QRS 波時限和其變化率對ALHF 住院患者預后有較好的預測作用。
Q-Tc 間期是左、右心室除極與復極全過程的時間。HF患者心肌細胞受累時,胞膜上的離子通道及離子泵的活動出現(xiàn)異常,電位的除極、復極時間延長,過度自主神經(jīng)反射或者交感神經(jīng)過度興奮減慢了心室的除極和復極速度,致使Q-Tc 間期延長。研究指出,Q-Tc 間期>440 ms是中度和重度慢性HF 患者預后不良的單獨預估指標[8]。此次研究表明:預后不良組及死亡組首檢后24、72 h Q-Tc 間期達到了460~470 ms 左右,均長于預后良好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預后良好組首檢24、72 h的Q-Tc 間期較急性發(fā)作6 h 內(nèi)下降,各時點之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變化率亦高于預后不良組和死亡組(P<0.05);死亡組的RATE 呈上升趨勢。以上結(jié)果表明Q-Tc間期及其變化率同樣對ALHF 住院患者預后有較好的預測作用。
綜上所述,通過積極有效的抗心衰治療后,QRS 波時限、Q-Tc 間期的長短及其變化率對ALHF 住院患者預后有較好的預測作用。
[1]劉慧光,高興義,陳彥民,等.無創(chuàng)呼吸機治療急性重度左心衰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1,8(14):46-47.
[2]莫秋萍.機械通氣在急性左心衰中的應用效果觀察與研究[J].安徽醫(yī)藥,2011,15(11):1408-1409.
[3]王少芳.雙水平正壓通氣在急性左心衰竭中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0,7(33):21-22.
[4]Nieminen MS,Bohm M,Cowie MR,et al.Executive summary of the guidelines 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cute heart failure:the Task Force on Acute Failure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J].Eur Heart J,2005,26(4):384-416.
[5]Cleland JG,Swedberg K,F(xiàn)ollath F,et al.The Euro Heart Failure survey Programme a survey on the quality of care among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in Europe[J].Eur Heart J,2003,24(5):442-463.
[6]Dhinqra R,Pencina MJ,Wanq TJ,et al.Electrocardiographic QRS duration and the risk of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the Framingham Heart Study[J].Hypertension,2006,47(5):861-867.
[7]Kruqer S,F(xiàn)ilzmaier K,Graf J,et al.QRS prolongation on surface ECG and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as indicators of 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dysfunction[J].J Intern Med,2004,255(2):206-212.
[8]羅曉穎,戚文航,陸國平,等.QTc 間期和血漿腦鈉膚水平與中重度心衰預后的關系[J].上海第二醫(yī)科大學學報,2005,25(8):799-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