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麗敏
(宜春學院圖書館 江西 宜春 336000)
隨著公眾權利意識的蘇醒和圖書館人社會責任的增強,對讀者權利的研究已成為圖書館理論界熱點之一。筆者利用中國知網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進行檢索,分別以“讀者權利”、“讀者權益”、“隱私權+讀者”為關鍵詞,時間設定為2000年至2011年,排除重復以及不相關主題的論文,最后得出324篇。通過對這些論文進行定量統(tǒng)計分析,探索我國讀者權利研究的脈絡與思路。
圖1顯示,2000年至2002年,讀者權利相關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研究論文較少。但隨著《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guī)程(修訂)》和《中國圖書館員職業(yè)道德準則》的頒布,讀者權利研究進入快速增長期(2003年至2008年),并涌現(xiàn)了程亞男、康孝廉、付麗琴等核心作者。之后研究進入成熟與穩(wěn)定期,但2011年也許是有些論文尚未進入數(shù)據(jù)庫,因而論文數(shù)量有較大程度減少。
圖1 讀者權利研究論文發(fā)表時間分布
由于論文涉及的主題比較多,且有許多交叉之處,為了統(tǒng)計方便,筆者將論文主題分為讀者權利的概念與內容、讀者權利的現(xiàn)狀與維護、讀者權利與法、隱私權、讀者權利與圖書館服務、讀者權利與圖書館制度、比較研究、其他等7個小類進行統(tǒng)計分析(見表1)。
表1 讀者權利研究論文主題統(tǒng)計
認清現(xiàn)狀,尋求維護對策,確保讀者權利,這部分論文最多,有103篇,排第一位。概念的清晰是研究的前提,探討讀者權利的概念與內容的論文有56篇,排第二位。讀者權利的落實一般體現(xiàn)在服務過程中,探討讀者權利與圖書館服務的論文有49篇,排在第三位。讀者權利是圖書館學與法學研究范疇,如何從憲法、民法等其他有關法律尋求救濟,也自然就成為讀者權利研究的重要內容,這類有40篇,排在第四位。加強讀者隱私權的保護不僅是對讀者利用自由及人格的尊重,也是圖書館核心價值建立和發(fā)展的需要。有關讀者隱私權的研究受到高度關注,并涌現(xiàn)出陳有志、易斌等核心作者。讀者權利的實現(xiàn)不僅體現(xiàn)在服務過程中,也體現(xiàn)在圖書館制度上,這類論文有21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有7篇論文借鑒國外的研究成果,進行比較研究。另外,不少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讀者權利進行研究。如謝詠芬等從女性的角度探討了我國近代以前女性讀者權利的歷史演變[1];廖騰芳提出了消費讀者權益觀[2];付麗琴從公共物品的角度對讀者權利進行研究[3],比較新穎。
目前對于讀者權利的名稱有些模糊,有的稱為“讀者權利”,有的稱為“讀者權益”。對此,竇潮等學者從法律角度進行了辨析[4]。此外,對“讀者權利”的表述也各不相同,比較有代表性的有:(1)“公民說”。讀者權利是公民文化教育權利的一種,是每一個公民所應具有的權利。持此觀點的有程亞男[5]、尚麗雅[6]等。如程亞男認為文化權利是公民參與文化和創(chuàng)造文化成果的權利,主要包括受教育權等,而讀者權利是屬于文化權利的范疇。(2)“法理說”。讀者權利是一種法律規(guī)范的權利,具有不可侵犯性。持此觀點的有龍韜[7]、謝少俊[8]等。如龍韜認為“讀者享有自由、平等合法利用包括文獻信息在內的一切圖書館資源且不受非法侵犯的權利”。(3)“信息說”。讀者權利的實質就是公民的信息自由權。持此觀點的有康孝廉[9]、張光云[10]等。如康孝廉認為“公民在利用圖書館的過程中,以讀者身份自由地享用圖書情報機構提供的各種服務,以獲取自己所需的文獻信息資源的權利,其實質是公民的信息自由權”。
經過這些年的探討和辨析,許多學者[11-14]形成了比較一致的看法,認為讀者權利內容主要有應然權利、法定權利和實然權利三種形態(tài)。應然權利是指道德權利,即權利主體應當享有的權利,主要包括平等權、求知權、免費使用權、無差別享有權、參與權等。法定權利即法律意義上的權利或有法律依據(jù)的權利,主要包括讀者隱私權、信息公開與知情權、批評建議權等。實然權利是通過法律轉化實有的權利。而付麗琴有不同的觀點,她認為必須將成為讀者的權利與作為讀者的權利分開,讀者權利的核心是知情權、檢索及借閱權、批評建議權,而平等權、保障權、隱私權、結社權、訴訟權等不是讀者權利的范疇[15]。
自由、平等利用圖書館一直是讀者的追求與夢想,也是現(xiàn)代圖書館從人治走向法治的結果。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權利意識的提高,自由與平等權受到了圖書館理論界的高度關注。陳有志從中外圖書館的發(fā)展史論述了讀者平等獲取權的歷史發(fā)展過程,并指出自由與平等是公共圖書館精神的核心[12]。在平等服務上,程亞男提出了同質平等與差異平等的概念。她認為同質平等強調的是“無差別的對待所有人”,差異平等是“在肯定每一個人都有其不同需求的前提下,滿足每一個人需求的一種服務”。“如果以讀者身份人為分為三六九等享受不同的服務,則有悖于差異平等的常理,如果以讀者的需求開展區(qū)別服務,就構不成法律上的歧視”[13]。謝少俊提出了讀者權利的內在限制尺度與外在限制尺度的概念。內在限制是指在確認讀者權利時確定的權利人必須承擔的相應義務,是對權利的直接限制。外在限制是讀者在權利實施過程中應該受到的約束與限制,是圖書館為保護公共利益目的而設立的一些規(guī)范制度[18]。
近年來讀者權利的維護雖有了較大進步,但現(xiàn)狀也不容樂觀。由于我國圖書館法尚未出臺,讀者權利保護意識還未形成,無論是圖書館的規(guī)章制度還是在具體服務過程中,讀者權利并未落實到實處,侵權現(xiàn)象屢有發(fā)生。付立宏通過調研發(fā)現(xiàn)圖書館讀者權利保護存在的問題主要有:(1)館員與讀者之間缺乏相互尊重和理解;(2)圖書館規(guī)章制度的制定缺乏法律依據(jù);(3)圖書館對讀者權利保護的宣傳不到位;(4)讀者對自身權利保護意識不強;(5)讀者安全、財產保障問題有待改善;(6)圖書館各種監(jiān)管體系不健全等[16]。鑒于此,學者們進行了積極大膽地探索,提出了相關的維權措施,如加快立法進程、完善規(guī)章制度、提高服務質量、建立監(jiān)管機制、強化維權意識、提升館員素質等。另外,謝一維提出事前預防與事后救濟,事前預防包括加強立法、完善相關管理制度等,事后救濟包括引入申訴、仲裁、聽證等制度[17]。丁端琴認為應實施“文化民生”工程戰(zhàn)略,出臺圖書館法,建立讀者監(jiān)督、管理和評價機制,加強圖書館文化建設[18]。付立宏等建議要加強換位思考,實現(xiàn)經費來源多元化,完善圖書館工作人員的選拔任用制度,健全監(jiān)管、救濟體系[16]。而張紅認為要建立藏為所用的用書組織模式,構建公益信息網絡,建立法律體系,消除經濟障礙[19]。
隨著社會法制化的深入和人們權利意識的覺醒,讀者隱私權已經成為圖書館服務過程中無法回避的問題。如何保護讀者隱私權,許多學者進行了積極的探討。汪琳等探討了讀者隱私權保護的法律依據(jù),除了國家憲法、刑法外,讀者在個人隱私權受到損害時,可以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進行救濟[20]。秦珂就數(shù)字圖書館建設過程中隱私權保護問題進行了系統(tǒng)研究,他認為在圖書館網站對個人數(shù)據(jù)信息的收集方面必須限于法定的職權范圍;在個人數(shù)據(jù)信息的安全完整方面,應為個人數(shù)據(jù)信息的保密及安全提供必要的技術與非技術支持;在個人數(shù)據(jù)信息利用方面,傳播個人數(shù)據(jù)信息符合法律規(guī)定;圖書館還應建立保護個人數(shù)據(jù)隱私權的具體的規(guī)章制度;為了審計與監(jiān)督圖書館網站保護隱私權的具體保護措施,圖書館應構筑網站保護隱私權的認證機制[21]。郭華在研究日本讀者隱私權的基礎上指出應加強圖書館學會的領導作用,重視圖書館隱私制度的制定,提高館員保護讀者隱私權的意識,杜絕服務環(huán)節(jié)侵權行為[22]。曹玉平建議從宏觀(社會)、中觀(圖書館)、微觀(館員、讀者)全面構筑讀者隱私權保護三部曲[23]。
2000年以來學術界從理論上對我國讀者權利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主要表現(xiàn)在:(1)通過對讀者權利的深入研究,不僅尋找了理論依據(jù),推進了我國圖書館立法的進程,而且勢必豐富圖書館法的內容。(2)讀者權利的研究不僅使館員、讀者明確了各自的權利與義務,推進了服務水平的提高,而且有助于圖書館核心價值的形成與發(fā)展。(3)許多學者從不同的視角來闡述與論證讀者權利的理論基礎,如付麗琴從公共物品的視角[3]、李紅從法經濟學視角[24]、段小虎從法社會學視角[25]來探討讀者權利,豐富了讀者權利的內涵與外延。
(1)讀者權利是屬于圖書館學與法學研究范疇,但從研究人員看,主要是圖書館工作者,很少有政府、司法界人員涉足。一方面表明讀者權利的研究尚未引起政府、司法部門等社會各界的重視;另一方面學者受專業(yè)的限制,使得研究主題不夠寬泛。(2)讀者權利的實現(xiàn)與經濟、文化密不可分,但從現(xiàn)有的論文看,研究主要集中在對實際工作中問題的探討,缺乏從法學、管理學視角進行深層次的理論研究,更缺乏對不同文化、不同經濟環(huán)境對讀者權利的影響與對策研究。(3)讀者權利從應然權利到實然權利需要有科學、合理的保障機制。從現(xiàn)有論文看,大多數(shù)學者從宏觀的角度來探討讀者權利的維護,缺乏從微觀層面探討行之有效的保障機制[26],也缺乏實證研究。
(1)研究主題有待于進一步拓寬。從現(xiàn)有的文獻看,研究者大多獨立研究,缺少跨地區(qū)、跨行業(yè)的合作研究。希望今后通過合作,擴展研究領域,不僅從法學、管理學、圖書館學等專業(yè)視角進行深入的理論研究,而且有針對不同文化、不同經濟環(huán)境的對比研究。(2)研究深度有待于進一步提高。讀者權利保護是一系統(tǒng)工程,學術界應進一步完善讀者權利的理論研究,在理論上建立讀者權利維護評估指標體系與模型,指導各地的實踐,這可能是下一階段研究的重點。(3)研究方法有待于進一步拓展。從現(xiàn)有文獻看,概述性的理論研究比較多,實證研究比較少,學術界應進一步加強實證研究,從微觀層面探索行之有效的保障機制。另外,要海納百川,充分借鑒與吸收國外的研究成果。
[1]謝詠芬,唐淑香.近代以前我國女性讀者權利初探[J].圖書與情報,2011,(1):95-98.
[2]廖騰芳.消費讀者權益論[J].河北科技圖苑,2002,15(2):18-20.
[3]付麗琴.讀者權利的正當性基礎[J].圖書情報工作,2009,53(23):53-56,102.
[4]竇潮.讀者權利若干問題的法律分析[J].圖書館雜志,2005,24(1):20-23.
[5]程亞男.讀者權利:圖書館服務中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J].圖書館論壇,2004,24(6):226-229.
[6]尚麗維.文化權利·圖書館權利·讀者權利[J].圖書館,2010,(4):12-15.
[7]龍韜.論讀者權利的法律保護——以公共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2009,(5):8-12.
[8]謝少俊,韓毅.圖書館讀者權利的自由度及限制尺度[J].圖書情報工作,2009,53(15):58-60,73.
[9]康孝敏.讀者權利的法律特征[J].四川圖書館學報,2008,(6):75-77.
[10]張光云,姚敏.試論讀者的權利及其保護[J].現(xiàn)代情報,2004,24(6):119-120.
[11]陳有志.圖書館讀者權利主張的法理研究(上)——兼述圖書館讀者權利研究進展[J].圖書館,2010,(5):9-13.
[12]陳有志.圖書館讀者權利主張的法理研究(下)——兼述圖書館讀者權利研究進展[J].
[13]程亞男.“讀者權利”的再思考[J].圖書館論壇,2005,25(6):99-101.
[14]張梅,段小虎,王新衛(wèi).讀者權利——從“應有”到“實有”的轉化[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7,(5):13-15.
[15]付麗琴.“讀者權利”概念辨析[J].圖書情報知識,2009,(5):99-104.
[16]付立宏,馮佳.圖書館讀者權利保護現(xiàn)狀調查與思考[J].圖書情報工作,2009,53(9):57-60.
[17]謝一維.高校圖書館學生讀者權利的缺失與保障[J].圖書館建設,2010,(2):4-8.
[18]丁端琴.試論圖書館讀者權利的實現(xiàn)與保障[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1,(10):20-23.
[19]張紅.構筑面向“讀者權利”的信息保障平臺[J].圖書館建設,2005,(4):16-18.
[20]汪琳.讀者隱私權保護的比較研究[J].高校圖書館工作,2011,31(2):40-42.
[21]秦珂,王蕾.隱私權保護:數(shù)字圖書館建設的重要法律問題[J].圖書館學刊,2002,24(5):6-8.
[22]郭華.日本圖書館界保護讀者隱私權的實踐及啟示[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1,34(9):115-117.
[23]曹玉平.論圖書館流通服務中的讀者隱私權保護[J].圖書館建設,2006,(6):12-15.
[24]李紅.法經濟學視角下的讀者權利界限[J].人民論壇,2010,(20):280-281.
[25]段小虎.法社會學視角下的讀者現(xiàn)實權利不平等現(xiàn)象[J].圖書館雜志,2005,24(7):13-16.
[26]程大帥,田磊.2001-2009年我國圖書館讀者權利研究現(xiàn)狀及其述評[J].圖書館建設,2011,(1):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