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 蕾
(河北大學 教育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2)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由班杜拉(A.Bandura)于1977年在《自我效能:關于行為變化的綜合理論》一文中提出。班杜拉認為期望包括結果期望和效能期望。結果預期是個體對某種行為導致某種結果的預測,效能預期則是個體對自己能否順利進行某種任務的主觀預測。自我效能感是一種效能期望,是個體對自己是否具有成功完成某一任務的能力的主觀判斷。自我效能感包括三層含義:第一,自我效能感是對能否達到某一表現(xiàn)水平的預期,產(chǎn)生于活動發(fā)生之前;第二,自我效能感是針對某一具體活動的能力知覺,與能力的自我概念不同;第三,自我效能感是對自己能夠達到某個目標或特定表現(xiàn)水平的主觀判斷。[1][2]學業(yè)自我效能感則是自我效能感在學習領域的具體體現(xiàn)。班杜拉(1997)將其定義為:“學生對自身應付特定學業(yè)問題的能力及從事相應學習活動可能達到的完善程度的評價?!保?]
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感之后,又對自我效能感的影響進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在三元交互決定論中,自我效能感作為個體因素中的認知因素,在環(huán)境與行為之間具有調(diào)節(jié)作用:自我效能感調(diào)節(jié)和控制行為,并進一步通過行為調(diào)控來影響行為結果。[4]
班杜拉通過大量研究發(fā)現(xiàn),影響個體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個體的成敗經(jīng)驗。該因素是對個體自我效能感影響最大的因素。個體通過實踐獲得的成敗經(jīng)驗是最直接、最可靠的信息源。二是替代性經(jīng)驗。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強調(diào)觀察學習和榜樣的作用。個體可以通過觀察學習他人的行為經(jīng)驗獲得關于自我可能性的知識。個體若看到與自己相似的他人在行為中獲得成功,便會增加自己的自我效能感;通過觀察榜樣行為也可以豐富個體的替代性經(jīng)驗。三是言語勸說。言語勸說主要包括說服性建議、暗示、評價和勸告。當權威人物肯定他們的能力時,個體會更有信心去努力完成任務。當個體對當前的能力和困難缺乏客觀判斷時,這種言語勸說更加有效。四是生理和情感狀態(tài)。個體的生理和情緒狀態(tài)會影響其對自身能力的判斷。個體強烈的情緒往往會妨礙行為的表現(xiàn),進而降低其自我效能感。
成人學習是一種特殊形式的學習活動,它既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有計劃、有組織地系統(tǒng)掌握科學知識和專門技能的過程,又是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實踐的過程。[5][6]縱觀國內(nèi)外研究,有關自我效能感與成人學習的實證研究很少。成人學習者之前的學習經(jīng)歷大多不成功,學業(yè)自我效能感水平較低。然而由于具有豐富的社會經(jīng)驗和成熟的自我概念,他們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并不能代表他們在學業(yè)領域的效能水平。這使得探討學業(yè)自我效能感對成人學習者的影響更有意義。
學習動機分為外部動機和內(nèi)部動機。外部動機是由外部環(huán)境誘發(fā)并維持行為發(fā)生的動機,如教師的獎勵;內(nèi)部動機是由個體內(nèi)部需要所引發(fā),如自我提升的需要。研究表明,內(nèi)部動機比外部動機更有利于個體行為的維持。成人學習者的學習目的大多是為獲得文憑,以提高自身的職業(yè)競爭力及提升社會地位,而不是單純地為提升自我。成人學習者目標明確,想通過成人教育獲得文憑進而獲得晉升的機會或學習某種技能為自己的工作增加籌碼。強烈的外部動機和明確的目的性使成人學習者學習動機具有功利性和實用性的特點。提高成人學習者的學業(yè)自我效能感能夠激發(fā)其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積極調(diào)節(jié)和監(jiān)控個體行為,增加學習成功的幾率,相伴而來的成功體驗又進一步強化了內(nèi)部動機,反復循環(huán),促使個體形成穩(wěn)固的內(nèi)部動機來激發(fā)、維持其學習行為。簡言之,提升成人學習者的學業(yè)自我效能感有利于激發(fā)其內(nèi)部動機,誘發(fā)和維持其學習行為。
元認知是美國心理學家佛拉威爾提出的,他認為元認知是個人對自己思維活動和學習活動的認知和監(jiān)控,即對認知的認知。[7]元認知策略在成人學習者自主學習中具有調(diào)節(jié)、監(jiān)控、管理的作用。大部分成人學習者在學習的同時還兼有相應的社會角色,在學習時間和方法選擇上更具靈活性和不確定性,這就要求他們具備更高的元認知水平。自我效能感與元認知具有一定的關系。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與自我監(jiān)控學習行為呈正相關。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的個體,自我監(jiān)控學習行為的水平越高。[8]申克在其自主學習的社會認知過程模型中指出,自我效能感對自我調(diào)節(jié)學習能力有直接影響。[9]與自我效能感低的成人學習者相比,自我效能感高的成人學習者能夠更加合理地認識自身特點以及認知活動的性質(zhì)、目的及要求,更有意識地對自己的學習進行積極的計劃、監(jiān)視、檢查、評價、反饋、調(diào)整和控制。大量實驗研究證實,自我效能感高的成人學習者比自我效能感低的成人學習者更多地使用元認知策略。他們會更合理地使用各種學習策略,安排學習時間,制訂學習計劃,并靈活使用元認知策略來監(jiān)控、調(diào)整學習過程。
成人學習是一個自我調(diào)節(jié)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習目標被看成是自主學習的核心構成成分。自我效能感對學習目標的確立有調(diào)節(jié)作用。高自我效能感的個體能夠主動根據(jù)自身特點和學習環(huán)境來確立學習目標,通常這種學習目標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而低自我效能感的個體由于對自身信心不足,害怕失敗,通常會確立非常容易達到的目標或者非常難的目標。這樣學習者不用太多努力便可成功,即使達不到目標也可將原因歸結于任務難度太高,而不是自己能力不足。在完成學習目標的過程中,高自我效能感的個體由于對自身能力較有自信,對成功預期大,并且制訂相對合理的學習目標,能夠正確認識目標完成過程中的困難,因此更愿付出努力來完成學習任務,嘗試在克服困難過程中獲得樂趣。當目標未達成時,他們會對失敗原因進行客觀分析,并吸取教訓。相比之下,低自我效能感的個體在學習過程中,由于對自身能力不夠自信,學習目標過高或過低,對學習過程中的困難估計過高,遇到困難容易放棄,喪失堅持的動力和信心,不利于學習目標的完成。
提升學業(yè)自我效能感有利于減少成人學習者的學業(yè)自我妨礙行為,進而形成良好的學業(yè)情緒。自我妨礙是指“在表現(xiàn)情境中,個體為了回避或降低因不佳表現(xiàn)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而采取的任何能夠增大將失敗原因外化機會的行動和選擇”。[10]學業(yè)自我妨礙表現(xiàn)形式有很多,如拖延行為,或在完成某一特定學習任務過程中主動報告的焦慮、緊張等。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與學業(yè)自我妨礙呈顯著負相關。[11]大部分成人學習者在之前的受教育過程中,多為不成功者,他們對學習和自身智力的信心不足,具有較低的學業(yè)自我效能感。但同時由于成人學習者具有較多的社會經(jīng)驗、獨立的自我概念以及較高的自尊水平,從而造成他們對學習任務中的困難估計過高。完成任務時為了避免因任務失敗帶來的對自尊的打擊,成人學習者會使用更多的學業(yè)自我妨礙策略,如借口工作忙沒有時間,拖延學習等,為完成學習任務增加了阻礙。此外,學業(yè)自我妨礙進一步使個體較易放棄當前行為,使得個體將心理資源集中在被夸大的困難上,產(chǎn)生對當前任務的畏難情緒和厭煩情緒。同時由于學習動機的功利性,獲得文憑的壓力使得成人學習者不得不進行當前學習行為,從而造成逃避學習和獲得文憑的趨避沖突。這些原因會造成成人學習者的不良學業(yè)情緒。因情緒具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不良情緒一旦形成便會形成一種彌散的心境,這種心境又反過來影響成人學習者的學習興趣。
研究表明:高度的情緒喚醒和緊張的生理狀態(tài)會妨礙學生學習的提高,降低其對成功的預期水準。[12]適度的情緒喚醒和緊張程度,既可保持成人學習者對學習任務的注意傾向,又有利于他們情緒的穩(wěn)定。因此應為成人學習者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教師可適當?shù)厥褂酶偁?、小組競賽等方式激發(fā)成人學習者的情緒喚醒水平和生理狀態(tài)。同時在評價成人學習者時應根據(jù)個體特點進行積極評價。此外,成人學習者的學習背景、知識結構、認知水平、社會職務等都具有較大的差異性。在教學中應因材施教,把握每個成人學習者的特性,尊重每個成人學習者的不同認知特性,引導其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學習內(nèi)容。成人學習者最大的特點是擁有獨立的人格,希望在學習過程中受到尊重。因此,教師應尊重成人學習者的獨立人格,不過多地干涉和強制他們的學習行為。在教學中,教師可為成人學習者提供學習“支架”,充分發(fā)揮其自主性,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形成良好的學習情緒。
根據(jù)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論,個人的親身成敗經(jīng)驗對個體的自我效能感影響最大。學業(yè)自我效能感由不斷的成敗經(jīng)驗積累而成,而個體親身經(jīng)歷的學業(yè)成敗經(jīng)驗則是最可靠的學業(yè)成敗信息。因此提高成人學習者的自我效能感要增加成人學習者在學習中的成功體驗。
首先,在學習內(nèi)容上,教師應準確把握成人學習者的特性,選擇合適的學習內(nèi)容。成人學習者具有特定的學習優(yōu)勢和不足,教師應善于引導他們利用自身優(yōu)勢彌補自身不足。一般來說,成人學習者的優(yōu)勢在于他們有明確的學習目的,理解力強,應用性強,自學能力強,學習情緒穩(wěn)定等。[13]不足之處則在于成人學習者之前的學習基礎較差,社會職務和家庭角色分散學習精力,學習時間不定,記憶力等生理方面有所退化等。教師應利用成人學習者經(jīng)驗豐富的優(yōu)勢,揚長避短,理論聯(lián)系實踐,從實踐入手,以開放性、自主性、理解性、問題中心的學習方式為主,積極引導其正確認識自身優(yōu)勢。成人學習者的目的大多具有功利性和實踐性,從成人學習者熟悉的實踐領域出發(fā)可有效提高其學習的信心,也較容易在學習中取得成功,從而增加其成功體驗。
其次,在學習目標上,根據(jù)成人學習者的特性,通過診斷性測驗了解他們的學習起點,設置適合他們的學習目標。成人學習者大多學習基礎薄弱,對于較高的學習目標具有畏難心理且對于較具體的目標感興趣。因此,避免設置過高、過空的學習目標。在制訂學習目標時,應將其具體化,并利用小步子教學法,將總目標分解為若干較容易達到的小目標,在每一個小目標達到后,給予成人學習者適當?shù)某晒娀?,增加成功體驗。同時也可使成人學習者參與到目標制訂的過程中。另外,在教學評價中,應采用多重評價機制。鼓勵成人學習者進行自身的縱向比較,引導他們認識到自身的進步也是一種成功。
根據(jù)班杜拉的理論,替代性成功經(jīng)驗是影響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之一。替代性經(jīng)驗主要來自與個體相似的他人行為。替代性經(jīng)驗即間接經(jīng)驗,是個體通過觀察學習獲得的。在成人教學中,應積極樹立榜樣,將成功案例介紹給成人學習者,為他們提供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榜樣示范,使每個成人學習者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榜樣,引導他們學習榜樣的精神。教師也可在班級中發(fā)掘并樹立榜樣形象,因為成人學習者重視實踐,身邊的榜樣行為更能為他們帶來間接經(jīng)驗。替代性經(jīng)驗對自我效能感的影響一方面通過社會比較來實現(xiàn),因此教師應幫助他們與榜樣做比較,分析其與榜樣的差距及個體的優(yōu)勢,來為自身行為提供參考。另一方面是通過信息展示來獲得,成人學習者可從榜樣行為中習得相關問題的解決方法和策略,增強自身行為的成功幾率,從而提高自我效能感。間接經(jīng)驗對成人學習者自我效能感起作用,必須要通過獲得經(jīng)驗后的強化。教師應在樹立榜樣行為之后,對榜樣行為進行積極合理正確的反饋,使其他成人學習者獲得替代性強化。此外,教師作為學習的主導者,也應起到榜樣的作用。教師應以身作則,積極克服教學和學習中的困難,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
教師作為成人學習者的重要他人,應樹立成人學習者能夠在學習上取得成功的信念,并將這種信念傳遞給他們,也就是所謂的羅森塔爾效應:期望者通過一種強烈的心理暗示,使被期望者的行為達到他的預期要求。教師應對成人學習者的學業(yè)充滿信心,并相信自己能夠促進他們能力的發(fā)展。教師利用這種信念強化成人學習者的意識,使得成人學習者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學業(yè),從而提升自我效能感。
有研究表明,在學習者完成任務之后的及時強化比延時強化更能起到增強行為的作用。及時的強化可增加學習者的自信心及對自我能力的認同感。在教學中,首先要對成人學習者進行科學、正確的強化,并為成人學習者提供及時、準確的反饋。教師給予的及時反饋可使成人學習者認識到自己學習的優(yōu)勢與不足,同時也可滿足他們對他人評價的需求。因此,“教育者需要重視對成人學習者的觀察并且做好學習過程的記錄,采用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習者之間的互評和學習者的自評,增強反饋的及時性,全面性和準備性”。[14]此外,教師的及時反饋和強化可增強成人學習者對自我能力感知的穩(wěn)定性。教師可根據(jù)設置的小步子目標來確定反饋頻率。在成人學習者完成每一步目標時,及時給予積極反饋。另外,成人學習具有自主性和獨立性,因此,教師應引導成人學習者對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自我評價。自我評價的方式有很多,可單獨進行,也可采用小組討論的方法。教師可要求成人學習者在頭腦中進行評價,也可要求他們寫成學習日記。
有研究表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向學生傳授適合的學習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其自我效能水平。[15]學習策略是學習者為了提高學習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識地制訂的有關學習過程的復雜方案。學習策略的使用可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在成人學習中,如果個體知覺到當前任務較難,很難用自己現(xiàn)有的知識和技能解決,便會產(chǎn)生消極情緒。教師在教學中應主動有意識地向成人學習者教授適合的學習策略,引導他們尋找更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學會將消極知覺轉化為積極動機的策略和技能。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結合具體學科,引導成人學習者學會并使用各種學習策略。一方面,教師可教授關于元認知策略的知識,引導成人學習者在學習之前了解相關知識背景,制訂適宜的學習計劃,采用自我監(jiān)督及相互監(jiān)督多種方式結合的調(diào)控形式。另一方面,教師應有意向成人學習者傳授各種認知策略,如復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組織策略等,指導他們在學習不同內(nèi)容時使用相應的學習策略,教會他們?nèi)绾芜\用簡單的步驟成功地解決問題。另外,引導成人學習者運用資源管理策略。成人學習者獲得學習資源及其他相關資源的途徑較少,因此更應合理利用已有資源,開發(fā)其他資源。教師可為成人學習者提供相應學習網(wǎng)站、圖書資料,引導他們科學地運用資源,成人教育學校也應適時為成人學習者提供各種相關資源。
[1]曾榮俠,李新旺.試論自我效能感對學生學業(yè)成就的影響[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3(4):54-55.
[2]王建俠.近十年國內(nèi)自我效能感的研究進展[J]社會心理科學,2007(22):27-34.
[3]郭本禹.當代心理學的新進展[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3:236.
[4]蔣曉蓮,薛永紅,劉 輝.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論及其對護理教育的啟示[J].護士進修雜志,2004(4):352-354.
[5]王 仙,安 寧.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對成人學習的啟示[J].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2):8-11.
[6]冀鼎全.成人教育心理學[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6:219.
[7]劉電芝.元認知學習策略[J].學科教育,1997(7):45-48.
[8]周 勇,董 齊.學習動機、歸因、自我效能感與學生自我監(jiān)控學習行為的關系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1994(3):30-33.
[9]余 鴻.成人遠程學習自我效能感探析[J].成人教育,2007(8):40-42.
[10]肖志玲.大學生學業(yè)自我效能感與成就動機關系研究[J].湖北工學院學報,2003(8):71-73.
[11]李曉東.課堂目標結構、個人目標結構、自我效能及價值與學業(yè)自我妨礙[J].心理科學,2003(4):500-594.
[12]張懷春.自我效能感與成人教學[J].中國成人教育,1997(5):20-21.
[13]朱 強.自我效能感視域下成人學習探析[J].湖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2(6):11-13.
[14]黃瑞紅.成人學生英語自我效能感的影響因素及培養(yǎng)途徑[J].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5):70-73.
[15]Graham S.,Harris K.R.Components analysis of cognitive strategr instruction:effects on learning disabled students’compositions and self-efficacy[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89(3):353-361.
[16]劉奉越.轉化學習理論及其對成人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啟示[J].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2(2):28-32.
[17]陳維華.基于新生代農(nóng)民工學習特點的成人教育策略研究[J].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2(3):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