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艷
(遼寧師范大學,遼寧 大連 116081)
按照要求,高校已將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納入教學體系并貫徹落實。多年的實踐教學經驗表明,社會實踐教學有力推動了大學生深入社會了解社情民意,提升了大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培養(yǎng)了大學生服務社會的意志品質,同時也為理論課教學提供了實踐檢驗手段和教學改革的目標。但不可否認的是,社會實踐教學仍然受機制問題制約,阻礙了實踐教學的教育效果。具體分析,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教育機制存在的主要問題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各高校雖然已把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列入教學體系并加以考核,但是針對如何進行社會實踐教學、如何考核社會實踐教學效果、如何評價社會實踐成績等關鍵問題缺乏明確詳細的規(guī)劃,雖有教學計劃但教學大綱空洞雷同,雖有課時安排卻虛擬擺設,實踐教學的粗放式管理狀態(tài)體現(xiàn)不出各門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特色。通常由理論課授課教師在寒暑假前夕提出社會實踐的總體要求,然后學生自行組合或獨立進行社會實踐,在開學初上交一份實踐報告,以此作為成績的評判依據(jù)。整個社會實踐過程缺乏教師實時地跟蹤指導和有效地組織管理,社會實踐的內容、方式、地點存在較大的自由隨意性。
社會實踐教學涉及面廣泛,教學工作量繁重,需要學校團委、學生處、教務處、宣傳部、后勤等多部門的協(xié)調配合,需要學校、教師、學生和社會相關單位的密切聯(lián)系,需要人力、財力、物力等多種資源的有效供給。但實際狀況是學校領導層面沒有高度重視,學校內部各部門沒有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上級部門沒有提供人、財、物的保障,社會教育資源沒有充分挖掘利用,學生進行社會實踐基本處于自組織或無組織狀態(tài)。如此一來,社會實踐教學的實施保障基本處于“三無”狀態(tài),即無專職實踐指導教師、無專項實踐教學經費、無穩(wěn)定實踐教學基地,實施保障的缺位致使實踐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難以達到預期的理想狀態(tài)。
學生的社會實踐從內容到形式各式各樣,而評價社會實踐的質量高低、程度深淺、選題適否、效果好壞等方面缺乏具體客觀的量化評價指標,教師評定社會實踐成績時存在較大的自由性和隨意性。教師通常只要求學生撰寫符合一定字數(shù)要求的社會實踐報告,依據(jù)實踐報告的文字表述將實踐成績區(qū)分為優(yōu)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個不同等級。由于社會實踐要求標準過于寬松,導致有些學生對于社會實踐滋生輕視、糊弄、應付等心理,甚至認為社會實踐可有可無,抄襲杜撰、弄虛造假等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同時也增加了教師評閱社會實踐報告的難度。
由于絕大部分學校沒有安排社會實踐的實際教學課時,社會實踐教學質量基本不納入教師的考核體系,教師評閱實踐報告則相當于完成教學任務,既沒有將社會實踐教學計入教師的工作量范疇,更沒有將社會實踐教學成效納入職稱和職級評定體系范疇,激勵懲罰的缺失導致教師的積極主動性大打折扣。對于學生而言,社會實踐報告難以反映社會實踐的真實狀態(tài),原因在于對社會實踐的考核采取書面文字標準,欠缺客觀的實踐標準,因此針對學生也難以進行激勵懲罰。
當前大部分高校自上而下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缺乏應有的重視和投入,教師把絕大部分精力用于理論課授課和職稱職級評定,對于社會實踐教學的交流研討很少花費時間認真開展。由于課表沒有安排師生交流研討的時間和地點,學生在實踐中遇到的困惑難以系統(tǒng)地得到釋疑和解答。同時,校際間的社會實踐教學經驗也很少溝通交流。
針對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教學機制中的現(xiàn)存問題,自從2011—2012學年第一學期開始,遼寧師范大學影視藝術學院對全院本科生社會實踐教學的考核評價機制進行了改革創(chuàng)新。改革創(chuàng)新后的考核評價機制被運用于三門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社會實踐教學過程中,雖然仍有不盡完善之處,但經過1780人次的社會實踐教學檢驗,該考核評價機制較之以往機制已呈現(xiàn)出顯著成效。
在院領導的高度重視和精心部署下先后對2010級、2011級、2012級三屆本科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的考核評價方式方法進行了改革。具體改革措施是:寒暑假之前依據(jù)課程要求向學生明確提出社會實踐要求,讓學生提前做好社會實踐選題和規(guī)劃??己嗽u價社會實踐不再要求學生提交幾千字枯燥乏味的實踐報告,而是要求學生將社會實踐場景、實踐過程以及實踐結果拍攝成照片或影像資料做成PPT文件,最后將社會實踐的經驗、感悟、體會、心得等進行精煉的文字總結(600字—1000字)。下學期開學初,在課余時間以班級為單位進行社會實踐PPT文件的展播和答辯,每個學生一邊通過多媒體播放PPT文件,向全班同學以及指導教師、輔導員展示社會實踐內容,一邊進行口頭講解,闡釋社會實踐的選題意義、實踐內容、心得感悟等感性或理性認識。在座聽講的同學和老師如果對講解的內容有疑議,可以舉手提問并要求解答。待所有同學講解完畢后由全班同學進行民主投票評選出優(yōu)秀和良好的社會實踐,指導教師充分尊重學生民主投票的結果進行成績評定。事實表明,學生民主投票的結果能夠客觀公正地反映出社會實踐的質量高低,當二者出現(xiàn)背離的個別現(xiàn)象時,指導教師則可以及時予以糾正。
(1)避免了弄虛作假現(xiàn)象
在論壇同期舉辦的塑化電商聯(lián)盟第一次全體會議和塑化電商聯(lián)盟一屆一次理事會議上,通過了聯(lián)盟工作規(guī)程,選舉產生聯(lián)盟領導機構和秘書處等組成人員,安排了年度工作計劃。
由于展播的PPT文件必須有學生本人社會實踐的照片或影像資料,使得以往那些弄虛作假現(xiàn)象難以濫竽充數(shù)。比如,有些學生沒有親力親為進行社會實踐卻仍然能杜撰出幾千字的實踐報告,評閱教師難以辨別真假,而PPT文件卻以鮮明生動的形式再現(xiàn)了社會實踐的過程、內容,使人一目了然。依據(jù)PPT文件展示的內容和學生講解時的情感流露,社會實踐的真與假、深與淺、好與壞一清二楚,不再難辨。
(2)調動了學生內在積極性
由于社會實踐的PPT文件要在眾目睽睽之下展播并決定成績,改變了以往教師一人定奪成績的做法,這一考核方式恰好符合了90后大學生敢于展現(xiàn)自我、追求個性、爭強好勝的特點。絕大多數(shù)學生從實踐內容的選取到PPT文件的制作,都極力追求完美,以期獲得好評。他們期待的不僅是實踐成績,更是期待老師和同學對其奇思妙想的創(chuàng)意、社會焦點問題的評判、為人處事的方式等方面的肯定與褒揚。而且,成績的評定取決于全班同學民主投票結果,他們既是參賽者更是評判者,程序的公正透明保障了結果的公正公平,極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
(3)搭建了分享互動平臺
每個學生展現(xiàn)的不僅是實踐內容,更是通過社會實踐獲得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改變和成熟,適應社會、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增強。他們將親身體驗、感悟、心得毫不保留地與老師、同學分享交流,使那些沒有進行此項實踐的同學也能產生心靈共鳴和情感體驗,每個學生的社會實踐經驗在同學當中產生了放大輻射效應和事半功倍的實效,而且同齡人之間的經驗交流遠比教師理論灌輸?shù)男Ч玫枚?,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自我教育功能。在質量優(yōu)良社會實踐的激勵感染氛圍下,那些敷衍了事的社會實踐相形見絀,無形之中激發(fā)了學生們趕學比超的心態(tài),社會實踐一次比一次精彩紛呈。
(4)增強了理論課教學實效
所謂“實踐出真知”,學生通過社會實踐獲取第一手的知識、經驗和感悟,是深入理解和全面領會思想政治課理論觀點的關鍵途徑。比如,某些學生以為考上大學就萬事大吉,對嚴峻的就業(yè)形勢缺乏認知,在社會實踐一段時間后深刻感受到了找工作的艱難,開學后會以全新姿態(tài)重新投入到學習生活當中??傊瑢嵺`教學是理論教學的延續(xù)、深化和擴展,社會實踐使學生對理論課講授的觀點有了新的更高層面的認識和理解,極大提升了理論課的教學實效。另外,老師通過傾聽學生講解社會實踐,能夠真切感受到他們的所思所想所需,從而使理論課的授課有了更強的針對性。
鑒于遼寧師范大學影視藝術學院社會實踐教學中考核評價機制改革已取得了顯著成效,很有必要針對當前高校社會實踐教學機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全面改革創(chuàng)新。因此,各高校應當順應時代發(fā)展需求,轉變實踐教學理念,探索實踐育人的長效機制,構建系統(tǒng)高效、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機制,保障社會實踐教育功能的全面實現(xiàn)。
由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不同于專業(yè)課實踐,應當由學校的教學單位、教務處、宣傳部、團委和后勤等部門協(xié)調聯(lián)動,設立教研機構、領導機構、輔助機構、督查機構等。學校應在黨委統(tǒng)一領導和校長直接負責下,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教學的組織實施作出統(tǒng)一部署與安排,科學合理地制定社會實踐教學計劃、大綱及管理文件,包括社會實踐課時安排、教學師資編制、實踐教學內容設置、教學文件及教學檔案建立、實踐教學專項經費的劃撥及管理使用方式等,確保社會實踐教學科學化、制度化和規(guī)范化進行。
首先,規(guī)章制度制定是硬性保障。在實踐教學領導機構組織協(xié)調下,教務處、學生處、團委等相關部門要研究制定并逐步完善社會實踐教學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這是保障社會實踐教學成效的前提條件。其次,師資隊伍建設是人才保障。建立一支專兼職相結合的社會實踐教師隊伍,是有效開展社會實踐教學的關鍵。一方面高校應設立專職的社會實踐教學教師,理論課教師兼職指導社會實踐勢必影響教學成效;另一方面要根據(jù)教學的實際需求,打破年齡和學歷限制,在教學基地聘請一些經驗豐富的人員作為兼職教師。再次,專項經費劃撥是必要財力保障。高校上級主管部門每年應定向劃撥專項社會實踐教學經費,高校應專費專用,保障社會實踐教學有必要的財力支撐。最后,教學基地建設是場所保障。高校應廣泛開發(fā)和充分整合各種社會資源,堅持合作共贏原則,建立穩(wěn)定的校外教學基地,這是實踐教學良性發(fā)展的重要陣地。
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是提升教與學成效的必要條件,社會實踐教學的考核評價不可或缺。首先,教育部或省市級高教主管部門應將社會實踐教學納入該校(學院)的評估考核體系,如教學文件完備狀況、經費投入使用情況、教學組織實施程度等;其次,加強對實踐教學教師的考核,如將教師的教學技能、組織管理能力、履行職責等狀況列入考核指標,考核結果作為教師崗位評聘或職稱晉級的條件之一;再次,強化對學生的實踐過程和結果考核,借鑒遼寧師范大學影視藝術學院的做法,除了撰寫實踐報告之外,還應要求學生利用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展示實踐過程,使社會實踐的考核具有客觀的實踐標準,實現(xiàn)內容和形式的完美結合。
學校應對在社會實踐教與學中表現(xiàn)突出的師生或單位進行必要地激勵,以此激發(fā)廣大師生高度關注并認真對待實踐教學任務。如每學期實踐教學任務完成之后,通過教務處考評、師生互評、單位自評等方式評選出表現(xiàn)突出的師生個人或單位,設置不同等級的若干獎項并予以一定的精神或物質獎勵,并將此獎勵作為單位或個人評優(yōu)、保研、晉級等優(yōu)選條件之一。而對于那些敷衍了事、弄虛作假的教師或學生,在嚴肅批評教育的同時給予年度考核不及格或警告處分的懲罰。
針對社會實踐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及時的交流反饋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內在必然要求。首先,實踐過程的互動交流。社會實踐教學應充分調動師生的積極主動性,對于實踐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及時開展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可以采取見面交談、QQ聊天、短(微)信互動、電話溝通等多種交流方式,營造比學趕幫的良好實踐學習氛圍。其次,實踐成果的總結交流。實踐教學結束后,由校內主管教學部門或上級相關部門組織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教學成果總結大會,展示優(yōu)秀教學成果,交流教學心得,總結新鮮經驗。最后,校際經驗的推廣交流。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教學尚未形成規(guī)范高效的教學機制,應借助教師培訓班、教學研討會、現(xiàn)場觀摩等各種形式搭建學習交流平臺,使個別院校的寶貴經驗產生輻射擴散效應,以此帶動更多高校社會實踐教學改革的良性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