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佩蓓
(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無錫市人民醫(yī)院心血管科,江蘇無錫,214023)
原發(fā)性高血壓是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嚴重危害著人類健康,據估計目前中國約有2億高血壓患者,且患病人數呈逐年上升趨勢。近年來,高血壓的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雖有上升趨勢,但仍分別低于50%、40%和10%[1]。原發(fā)性高血壓的發(fā)生、發(fā)展與人們的生活行為方式密切相關,改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減少危險因素有助于控制血壓和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高血壓是一種不可根治的慢性疾病,而患者本人的自我管理則是治療的基礎和關鍵[2]。中年高血壓患者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在社會及家庭中擔負著重要角色,而其體質和生理功能正處于逐漸衰退的階段[3],但中年高血壓患者由于病程短、未發(fā)現明顯并發(fā)癥、對高血壓危害認識不足,同時忙于工作而疏于管理自己的健康,導致自我管理意識薄弱、不能持之以恒,不能有效進行自我管理,使血壓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因此,開展有效的護理干預對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控制、并發(fā)癥預防尤為重要,現將中年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自我管理的護理干預研究進展報道如下。
Barlow等[4]將自我管理定義為在應對慢性疾病的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一種管理癥狀、治療、生理和心理、社會變化以及做出生活方式改變的能力。自我管理主要包括疾病管理、情緒管理、角色管理3個方面的任務[5]。疾病的自我管理是疾病三級預防的新途徑,指的是通過健康教育、健康促進手段提高患者管理疾病的能力、自信心、積極性[6]。研究[7]證明,自我管理能改善慢性病患者的健康行為和健康狀況,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患者的醫(yī)療費用。
患者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病程、家族史等因素都影響著患者自我管理的行為,女性在低脂飲食、不吸煙飲酒、認知癥狀管理方面明顯優(yōu)于男性;年齡>60歲者在注重低鹽低脂飲食、按時進餐、不吸煙、注重控制體質量、注重運動方面優(yōu)于年齡≤60歲者;病程>10年者在注重運動方面好于病程≤10年者;文化程度越高的患者,日常生活行為管理及認知癥狀管理越好;有高血壓家族史的患者,其疾病的管理狀況優(yōu)于無高血壓家族史的患者[8-9]。
杭州市的一項調查[10]顯示患者認為高血壓對身體無多大影響,若無癥狀,可以暫時不服藥,且害怕藥物的副作用等。劉麗娜等[3]提出中年高血壓患者對疾病自我管理知識掌握存在誤區(qū),中年高血壓患者雖然對疾病有一定的認識,但卻沒有正確認識到高血壓疾病是需要患者有效的自我管理并配合醫(yī)生治療才能控制的。有研究表明,高血壓患者自我管理意識極度缺乏,預防觀念比較淡薄,僅1/3左右的人能有意識地進行疾病管理[11]。張振香等[8]通過調查研究了中年高血壓患者的日常生活行為、認知癥狀、疾病自我管理能力,結果均不太理想。
原發(fā)性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生活方式病,健康的生活方式對血壓的控制十分重要。世界衛(wèi)生組織建議輕度高血壓病患者可先通過改變生活方式來進行治療,如適量運動、限制攝鹽量、合理飲食、保持合適體質量、規(guī)律生活、減輕壓力、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態(tài)、減少繁重工作量等[12]。但在現實生活中,由于受到外界各種因素的制約,患者往往不能做到改變不良的生活行為或不能堅持;同時,高血壓患者服藥依從性較差,常不能按時、準確、堅持服藥。劉麗娜等[3]研究發(fā)現高血壓患者服藥依從性佳者僅占28.0%,陳小芳等[13]研究顯示目前高血壓患者中大多數人缺乏規(guī)律運動,并有高鹽高脂飲食習慣。
健康教育是預防和控制高血壓的基礎和前提[14]。健康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高血壓疾病知識、不良生活習慣對血壓的影響、高血壓的藥物治療、自我監(jiān)測等,而對于年輕患者,要特別重視對高血壓危害性的教育,讓其從根本上認識到血壓控制的好壞直接會影響到心、腦、腎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健康教育的形式不應是單純的說教式教育,而應優(yōu)化專科護理綜合性和個性化,強化患者的主動參與意識,重視將知識轉化成實際的行為改變,使??萍膊〉男谭绞綇膯渭児噍斒较蛴媱?、評價式雙向交流轉變。
3.2.1 健康飲食和行為: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生活習慣也在發(fā)生改變,大量飲酒、吸煙、高鹽高脂飲食、缺乏鍛煉、肥胖等均為高血壓的危險因素。僅靠醫(yī)院內的健康教育是不夠的,社區(qū)護理是醫(yī)院護理工作的延續(xù)和支持,家庭護理又是社區(qū)護理的一部分,而護理干預的重點就在于指導患者糾正不良習慣,使其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高血壓發(fā)病的家族傾向除與遺傳有關外,重要的是其生活習慣相同,而要改變這些長期形成的生活習慣,就必須要調動患者和家屬的積極性,對全體家庭成員進行健康教育,使整個家庭的生活習慣得到改善[15]。通過對家屬進行系統(tǒng)的健康教育與指導,可使其認識到血壓控制不良所造成的嚴重后果及控制血壓的有效措施,以督促患者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16]。血壓的控制,離不開家庭的支持,尤其是飲食的控制。高鈉、低鉀膳食是中國大多數高血壓患者發(fā)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1]。在護理干預時,應指導患者家庭合理膳食,限鹽≤5 g/d,少食各種咸菜和腌制品,宜低脂肪、低膽固醇攝入,同時多進高蛋白、高鉀食物和粗糧、蔬菜、高纖維食品,加強鈣質的補充。此外,高血壓患者應戒煙、限酒,因為煙草中的尼古丁能造成血管痙攣、血壓升高、動脈粥樣硬化,而過量飲酒能促使血壓升高、使血液處于高凝狀態(tài)、降低腦血流量等而導致腦梗死的發(fā)生。因此,社區(qū)和家庭應聯合管理患者的吸煙、飲酒等不良行為。
3.2.2 堅持鍛煉,控制體重:運動是高血壓病的重要非藥物療法之一,也是控制體質量、減肥的方法之一。減輕體質量不僅可以降低血壓,還能消除和減輕其他危險因素(如糖尿病、高脂血癥)。有規(guī)律的低至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可以降低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的血壓,運動療法的降壓作用已經得到了重復的肯定[17]。運動方式應根據個體情況決定,應簡便易行、循序漸進、選擇多種運動鍛煉項目,根據不同情況進行更換、組合等。運動時間30~60 min/次,至少5次/周,每次運動的目標是心率達到最大心率的70%左右[18],保持正常的身體質量指數23~25 kg/m2。此外,運動鍛煉應貴在堅持,當患者產生畏難情緒時,家屬應給予及時的鼓勵,從而發(fā)揮家庭的支持作用[19]。
3.2.3 自我監(jiān)測與用藥管理:輕中度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多選擇在家中用藥治療,很多患者缺乏對疾病及用藥知識的了解而導致血壓控制不佳[20]。良好的用藥依從性是控制血壓和減少并發(fā)癥的關鍵,而自我監(jiān)測血壓又可以提高用藥依從性,故應指導患者按時、堅持長期服藥,并教會患者及家屬測量血壓的方法,做好記錄,根據血壓波動及時就診調整用藥。Bray等[21]指出自測血壓能使收縮壓下降3.82 mmHg,舒張壓下降1.45 mmHg,說明自我監(jiān)測血壓確實能提高患者依從性,增加其參與疾病自我管理的興趣與動力,從而使血壓得到更為有效的控制。
3.2.4 心理護理干預:高血壓是一種心身疾病,有效控制高血壓不僅要根據個體情況進行規(guī)范化治療,相應的心理護理干預也非常重要。有研究發(fā)現,高血壓患者常見的心理特征有焦慮和恐懼心理、懷疑和否認心理、藥物依賴心理、憤怒和悲觀心理[22]。醫(yī)護人員應針對患者不同心理特征進行分析,制訂合適的心理護理方案,指導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接受治療和護理,同時家庭的支持也能夠幫助患者克服因慢性病折磨而產生的不遵醫(yī)的懈怠情緒[16]。心理護理作為治療原發(fā)性高血壓的一個重要輔助手段,可以幫助患者保持樂觀情緒、學會自我心理調節(jié)、積極配合治療,從而有效控制血壓,提高中年高血壓患者的生命質量[23]。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互聯網已成為現代人類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之一。很多學者應用網絡資源建立了個性化高血壓健康網站,如在醫(yī)院外網論壇建立高血壓俱樂部在線交流平臺[24]、在網上開通高血壓健康教育欄目[25]、開通熱線電話和短信信息平臺[26]等,從而延伸了護理服務,為患者提供了個性化、多樣化的健康教育方式,強化了患者的自我管理。美國DASH研究發(fā)現,網絡形式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降低目標人群的血壓及體質量[27];同時,利用網絡進行的家庭血壓監(jiān)測及藥物治療可以顯著提高患者的血壓控制率[28]。因此,運用網絡資源新模式是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補充和優(yōu)化,可將健康教育從院內拓展到家庭,得到了患者的肯定和支持,對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起到了積極作用。
多年來,人們在高血壓自我管理的護理干預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對建立和提高高血壓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都取得了一定效果。綜合護理干預措施的應用,能夠改善患者的心理變化、提高相關知識知曉率與掌握率,可使患者的不良行為方式得到明顯改善,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明顯提高,同時還能提高醫(yī)囑依從率及總有效率,使患者的血壓能明顯下降,并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29-30]。綜上所述,高血壓是一種與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的疾病,通過護理干預,患者能充分認識到掌握疾病相關知識進而轉化成自護行為的重要性,并能按照學習的知識促進自身的健康行為。但是,人們生活行為的改變是一個長期、連續(xù)的過程,需要長期有毅力地堅持,因此健康行為的維持時間還需要有力的跟蹤和督促,故長期堅持、跟蹤督導也將成為護理工作有待研究和探討的方向。
[1]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年修訂版[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1,39(7):579.
[2]程芳.護理干預對老年高血壓患者自我管理行為的影響[J].當代護士:學術版,2011(11):112.
[3]劉麗娜,李湘萍.中年高血壓患者自我管理知識、態(tài)度、行為的調查[J].護理管理雜志,2011,11(2):106.
[4]Barlow J,Wright C,Sheasby J,et a1.Self-management approaches for people with chronic conditions:A review[J].Patient Educ Couns,2002,48:177.
[5]Lorig K R,Holman H.Self management education History definition outcomes and mechanisms[J].Ann Behav Med,2003,26(1):1.
[6]方全明.對高血壓、糖尿病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的實施與效果調查分析[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1,19(1):39.
[7]來小彬,萬巧琴,尚少梅,等.社區(qū)護士主導的同伴教育對高血壓患者自我管理行為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1):12.
[8]張振香,李艷紅,張秋實,等.中年高血壓患者自我管理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2,15(2):117.
[9]何潔,姚景鵬,靳英.高血壓患者非藥物治療狀況的調查[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1,17(26):3117.
[10]葛晴霞,朱雪嬌.杭州市某社區(qū)中年高血壓患者遵醫(yī)行為的調查[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0,16(35):4263.
[11]彭新民,謝多雙,章衛(wèi),等.高血壓患者自我管理意識、態(tài)度與行為分析[J].中國健康教育,2008,24(7):534.
[12]Van Onzenoort H A,Verberk W J,Kroon,et al.Effect of self-measurement of blood pressure on adherence to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mild-to-moderate hypertension[J].J Hypertens,2010,28(3):622.
[13]陳小芳,汪國成,俞浩,等.高血壓患者生活方式改變階段的影響因素[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1,17(29):3481.
[14]陳麗.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對高血壓患者自我管理疾病能力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1,17(2):164.
[15]陳廣秀,萬青,張清群,等.社區(qū)護理干預對高血壓前期人群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1,17(22):2645.
[16]徐靖,梅卓君,毛吉.強化家庭護理干預對社區(qū)高血壓患者的療效觀察[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16):1498.
[17]閔煜榕,高麗麗.糖尿病運動療法的研究進展[J].東南國防醫(yī)藥,2011,13(6):532.
[18]姚蘭,周榮秀,沈加英.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運動鍛煉現狀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34):60.
[19]周勝蘭.以家庭為單位的護理干預對社區(qū)高血壓前期患者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1,15(16):86.
[20]胡麗,左騎,吳艷平.對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服藥依從性進行社區(qū)護理干預的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14):53.
[21]Bray E P,Holder R,Mant J,et al.Does self-monitoring reduce blood pressure Meta-analysis with meta-regression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Ann Med,2010,42(5):371.
[22]饒佩玉.心理護理干預對高血壓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9,25(33):90.
[23]張瑩.中年原發(fā)性高血壓51例心理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33):85.
[24]楊惠群,姚智萍,錢海紅,等.網絡電話干預在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護理學報,2009,16(19):78.
[25]陳永紅,林偉青,羅文慧.運用網絡等資源對高血壓病人院外護理干預的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6):502.
[26]劉海英.高血壓自我管理指導網絡對高血壓患者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0,16(17):1996.
[27]Moore T J,Alsabeeh N,Apovian C M,et al.Weight,blood pressure,and dietary benefits after 12 months of a WEB-based Nutrition Education Prog ram(DASH for health):longitudinal observational study[J].J Med Internet Res,2008,10:52.
[28]Green B B,Cook A J,Ralston J D,et al.Effectiveness of hom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Web communication,and pharmacist care on hypertension control: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1[J].JAMA,2008,299:2857.
[29]余肇粲.護理干預對高血壓患者生活質量影響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6):9.
[30]張麗芹,楊文東,史建.綜合護理干預在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