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昂
李昂/上海出版印刷高等??茖W校藝術設計系講師 (上海200093)。
“最近路過食堂時好多人要我為他們的宣傳板簽名?!薄翱熳呖熳?,別被他們拉住了,真麻煩!”學生們的議論說明了這幾年我國高校內出現(xiàn)了大量社團空置現(xiàn)象,甚至一些學生社團不惜用金錢等方式強行拉“壯丁”的情況屢見不鮮,這些現(xiàn)象需要我們反思,并對國外社團的理念與運行機制認真分析與借鑒,將我國高校社團發(fā)展去粗存精,引至正常的軌道上來。
與此情景相對應的是,一些留學生,卻在樂此不疲地參加大量的國外高校的社團活動。例如,一名我國知名院校的留學生,在國內就讀大學時曾參與過國內學校的多個社團組織,近兩年由于學習需要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繼續(xù)深造,并參加了麻省理工學院的“建筑學社”社團,這個社團近期居然在學校的牽線搭橋下與一家規(guī)模較大的建筑公司達成合作協(xié)議,由建筑公司提供專業(yè)指導,學生自己動手為周邊居民建造房屋。這位同學認為,通過這樣的社團活動,一方面減少了居民的建筑成本,另一方又給學生們提供了“真刀真槍”搞建筑的機會,這種新型社團發(fā)展模式,給國內院校的社團學生帶來了不小的震撼。
有人說,沒參加過社團就等于沒讀過大學。而國外的許多高校,更是把學業(yè)、愛情和社團視為大學生學習生活的三大內容……凡此種種,或許有夸張的成分,卻真實地道出了學生社團在國外高校中的重要地位。
高校學生社團又被稱為校內青年自組織,出現(xiàn)于近代工業(yè)化以來的西方社會。1815年6月誕生的德意志大學生協(xié)會,被認為是早期青年組織的典型代表。在英國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早在十九世紀也誕生了學生的課外活動組織,稱之為U-nion。當時的這些團體組織帶有強烈的社會特點,主要是為了保護教師和學生的利益。比如1844年6月6日,在英國倫敦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基督教青年組織是典型的青年自組織之一,至今已發(fā)展成為歷史最悠久、分布最廣泛的青年宗教組織。到2012年世界基督教聯(lián)盟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青年組織聯(lián)盟,已在大約200個國家和地區(qū)建立組織,涉及過億青年人,其中大部分成員為高校青年學生。在現(xiàn)代社會,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國際高校青年自組織呈現(xiàn)出以下四個典型特征。
由于西方多黨執(zhí)政的政治體制,國家內權利、民主、自由的政治氛圍強烈,在這種環(huán)境中催生的國際高校青年自組織多以帶政治色彩的社會團體形式存在,活動范圍主要集中在社會公共領域,并與社會民間團體具有極其密切的關系。在運行機制中通過多元社會活動,影響社會政治風向。這種社會民間社團與高校青年社團相結合的方式是國外青年公民表達政治立場,實施自治、向政府問責等參與國家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在國外高校青年社團中專門針對各項公共服務的青年自組織更是為數(shù)眾多。例如包括權益保障、失業(yè)和職業(yè)培訓、殘疾人和移民問題、性教育問題、防止濫用藥物和吸毒、反槍支、反戰(zhàn)爭問題等解決社會各類政治問題的社團,美國的校園“綠色和平組織”,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模擬聯(lián)合國”社團組織,還有“世界領導人論壇”社團等。加拿大渥太華大學的“女權運動社團”,日本東京大學的“日本當前經濟問題研究會”等等。
在很多西方國家,國際高校青年自組織可以在較為寬松的制度環(huán)境中生存、發(fā)展。國外高校青年自組織的身份、地位一般都得到所在國家法律的認可,而且有的國家還會出臺相關的立法以保護和鼓勵高校乃至社會青年自組織的發(fā)展。例如,俄羅斯立法保護會員超過3000名,運行時間不少于一年的青年組織,可被列為國家級社會組織,享有國家專項資助。同時有些國家對于一些校內盈利性的社團給與稅收等政策的扶持與幫助等。部分國家的政府,還將部分相關公共服務項目承包給高校青年自組織,不施加任何合約以外的干涉,保證了高校青年自組織較高的獨立性,激勵了青年自組織參與社會公共管理,并不斷促進青年自組織發(fā)展。財務管理透明的大學,對校內社團有嚴格的管理程序,而在監(jiān)督上,培養(yǎng)團員對社團財務進行監(jiān)督,團員隨時可查社團活動經費,所有的賬目必須公開。
在國外的大學,如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在音樂方面的社團就分得非常細,爵士樂、鄉(xiāng)村音樂、藍調等。日本的社團也是這樣,做插花的社團就專門細分插花的種類,加以專業(yè)化細分,其好處是能把專業(yè)興趣與愛好準確地結合在一起,同時,也增強了團員的忠誠度,使社團操作得心應手。這樣的細分化專業(yè)興趣分類,較之國內大學很多社團的定位模糊具有很強的操作性。例如,國內大學社團多有書畫社,其中包含的類別太多,書畫種類有幾十種,搞一類活動,其他團員就很難參與,久而久之無人問津。此外,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國外青年自組織大都具有細致的組織成員權利義務說明和完備的管理規(guī)范,這是組織成員共同協(xié)商的結果,所有成員同意與執(zhí)行。完備的管理細則,民主自由的管理方式,組織成員在自由寬松的環(huán)境中參與組織活動,這些就是國外高校青年社團具有較強的生命力,甚至歷時百年不衰的秘訣所在。
國內高校社團明顯的問題就是“狼吞虎咽,消化不良”,組織一次活動耗費人力和物力大,因而活動少,團員的熱情降低,沒有長期收入,社團難以為繼。相反國外大學,人數(shù)在二三十人左右,搞活動很容易,并具有較強針對性,貴精而不在多。此外,有個性化和想象力的社團特征,會作為國外社團評比的重要考核依據(jù),比如國外大學,鼓勵舉辦各種匪夷所思的個性社團如小丑、雜耍等。另外,請名人做廣告,參與社團活動提高社團知名度等各種商業(yè)宣傳手段早已普及,甚至有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世界領導人論壇”社團,曾請到過法國前總統(tǒng)薩科齊和現(xiàn)任總統(tǒng)奧巴馬等國際風云人物作陪。據(jù)此看來,提高社團影響力,請權威和知名人士充實社團力量,業(yè)已成為國際高校社團發(fā)展壯大的一個重要手段。
為了更細致準確的分析和理解以上幾點國外大學社團的普遍特點,下面以三個不同地區(qū)國家具有典型性特征的大學社團為例加以比較與分析:美國、韓國、日本、澳大利亞。
美國大學社團概況。當學生進入了美國大學后,他會發(fā)覺只有一小部分時間是在教室里度過的。參與完課程、完成作業(yè)、做過一些預習后,他會發(fā)覺自己還有很多空閑的時間。美國大學通過各式各樣的俱樂部(club意為社團)使課余生活變得異常豐富。在美國不同層次大學中,學生社團類型沒有明顯差異,主要為學術、文藝、體育、文化、宗教、政治、國際、服務、兄弟會姐妹會等類型。學生社團運作管理模式大同小異,即一般規(guī)定5人以上,學習成績良好具有共同興趣愛好的在校學生,自聘一位所在學校全職教師做顧問,按照學校有關成立學生社團的規(guī)章制度,向學生事務辦公室下屬的學生活動辦公室申請注冊一個學生社團,獲得批準后,就可以開展活動,并根據(jù)活動內容申請或籌集活動經費、活動場地。所以美國大學的學生社團數(shù)量沒有嚴格的限制,例如俄亥俄州立大學的學生社團數(shù)量就高達1000多個!另外,美國大學學生社團有效期一般定為一年,每年需要重新注冊。學生社團領導人由成員民主推選,活動經費收支公開,社團的經費來源主要是學生學費中有一個款項是學生專用活動經費,學校每年年初都會有統(tǒng)一下發(fā)的活動經費,同時還有社會來源的贊助經費,例如哥倫比亞大學、達特茅斯學院等美國高等學府的學生社團,通過舉辦各項活動來賺錢運營。
日本、韓國的大學社團概況。在日本或者韓國,除了具有一定的“美式”社團的基本特征外,其主要特點表現(xiàn)在:學生社團專業(yè)性很強,社會民間社團喜歡和大學生社團聯(lián)合,尤其是留學生,都可以去參加學生社團的活動,其中很多社團帶有“表演”以及傳承民間傳統(tǒng)文化的性質。如茶道社、柔道社等。此外大學社團還特別注重社團成員之間以及學校與社會團體間的人際關系處理。在這里,社團好比小型的工作單位,社團就是人際關系網,成員之間的友誼被拉近了。這種在大學活動中建立的情誼,在畢業(yè)后還繼續(xù)保持,這種交流使學生在大學中就學會了人際交往能力,和為人處世的態(tài)度、原則;另一方面也使離開大學校園的大學生積累了一定的人脈資源,拓寬了交際的范圍。在日韓的大學社團除了校內社團,還有大學間的社團聯(lián)合會,可細化為大學內各個社團的聯(lián)合會,按照地域劃分的社團聯(lián)合會等。社團聯(lián)合會的目的在于強化大學文化建設和社團間的相互聯(lián)系。在日本、韓國的大學中,學生社團還扮演學校、社會“中介組織”的角色,它會在學校、社會與學生之間起到橋梁作用,取代部分的學生工作行政機構的職能,幫助學生介紹就業(yè)機會等等。在這兩個國家的大學里,社團在社會發(fā)展方面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澳大利亞的大學社團概況。澳大利亞地處南太平洋地區(qū),與世界其他地區(qū)相隔較遠。同樣除了受到“美式”大學社團多樣化、自由度高的影響外,由于地緣的孤立性,和人口相對于國土面積非常稀少,人力資源緊缺等因素的影響,澳大利亞大學社團的特點主要體現(xiàn)在社會公益性方面。在澳洲,用人單位很看重大學生在學校期間的社團活動經歷,所以,一些公益類的社團參與度發(fā)展規(guī)模就更大。
蝴蝶雖小,但其萬千集群煽動翅膀就可以引發(fā)旋風,改變氣候,這就是所謂的“蝴蝶效應”理論。雖然,大學校園內的單個學生社團及學生個體的興趣愛好,相對于龐大的校園運行機制來說,不過是小小的“蝴蝶”,但縱觀全球,數(shù)以億計的學生社團聯(lián)合工作扇動起他們靈活的翅膀,不斷發(fā)展與融合,一定會形成一場全球性學生社團發(fā)展與進步的“颶風”,這正是所謂的“小興趣,大社團”的概念所在。
[1]王江.大學生社團建設[J].思想理論教育,1996
[2]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學會學術部.國外科技社團期刊運行機制與發(fā)展環(huán)境[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
[3]程星.細讀美國大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
[4]天野郁夫(日).高等教育的日本模式[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
[5]徐小周.當代韓國高等教育研究[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
[6]祝懷新.面向現(xiàn)代化:澳大利亞高等教育研究[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