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生
(南京工程學院,南京211167)
讓·菲利普·圖森(Jean-Philippe Toussaint),1957年11月29日生于比利時布魯塞爾,1978年畢業(yè)于巴黎政治科學學院并開始寫作。1982年至1984年他參與了比利時政府援助發(fā)展中國家的協(xié)作項目,在阿爾及利亞的梅德阿中學任教兩年。1985年,圖森的第一部小說《浴室》由午夜出版社出版,受到廣泛的好評。隨后,《先生》(1986)和《照相機》(1989)的出版使圖森的寫作才能得到進一步肯定。這三部作品于1996年由湖南美術(shù)出版社的實驗藝術(shù)叢書收錄,名為《浴室·先生·照相機》。
在寫作小說的同時,圖森也拍攝電影。1990年和1993年拍攝了改編自同名小說的《先生》和改編自《照相機》的《塞維利亞人》。1998年,在小說《遲疑》和《電視》出版之后,圖森拍攝了《溜冰場》這部全新的關(guān)于電影的電影。
2000年,午夜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第六本書——《自畫像(在國外)》,用更加清潔的文筆記錄旅行生活的同時,也讓人從書中的某些細節(jié)回想起小說和影片中的畫面。2005年其作品《逃跑》獲得法國“美第奇圖書獎”?!冻霭婕抑芸贩Q贊其“在同輩作家創(chuàng)造出一種難以企及的高度,那樣的高度,不以情節(jié)取勝,不以感情眩目,就像是靜畫,就像是慢板樂章,只要我們一走進,就難以離步?!狈▏u界將他所代表的新風格稱之為“極少主義小說”。
《浴室》《先生》《照相機》,分別說的是地點、人物和東西。盡管書名表面上看來與圖森的三部小說的內(nèi)容風馬牛不相及,但內(nèi)在聯(lián)系是明顯存在的:可以說,它們涉及的是同一個人一生中的不同時期的故事,只是次序有點兒顛倒,因為第三本書的主角比前面兩個年紀更輕。特別是這三本書在風格和筆調(diào)上有著相似之處,敘述者面對生活中的事件以及所有周圍的現(xiàn)實,采取的是冷漠、輕率的態(tài)度,即使是對與他休戚相關(guān)的事情也是漠然處之。他們不是時髦青年,不是絕望者,也不是神經(jīng)官能癥患者。這種置身局外的態(tài)度令人迷惑,有時甚至令人生氣。實際上,使讀者啞口無言的倒不是主人公的態(tài)度,而是小說本身的風格:顯然,在流暢而靈巧的語言背后隱藏著熟練的寫作技巧。但是,作品的效果雖然明顯,作者的動機卻令人捉摸不透?;蛘?,可以援引圖森小說中他的主角的話來說,“我接近事物的方式表面上看來不夠光明正大,但卻能使我面對的現(xiàn)實產(chǎn)生疲勞的效果”(《照相機》)。
《浴室》和《照相機》都是第一人稱的小說。習慣上,我們認為這樣的小說本質(zhì)上應(yīng)該是反省式的,充滿一種感性或理性的主觀意識,“自我”會引起思想、回憶、快樂和憂傷、決定或思考……。但在圖森的小說里,這些東西毫無影蹤;一個“空的”主體,似乎并沒有把他頭腦中掠過的事物掩蓋起來,而僅僅是對于所有處在他位置上的正常構(gòu)造的人所感受到的事物無動于衷。圖森用一種悠然自得、令人吃驚和狡黠的方式撤離了傳統(tǒng)的心理分析,這使他的文筆變得無可比擬地輕松,甚至可以說,缺少了這種背離真實的風格,讀者就無法感受生活場景變換的快樂。圖森用這種手法,在一種極端的、典型的形式下,把當代人感覺的特征表達得淋漓盡致,這種特征,人們稱之為“淺薄”,這種說法很可能帶點貶義色彩。毫無疑問,圖森的成功,特別是在年輕讀者中備受青睞,絕大部分是因為這一點。
圖森典型人物是個反應(yīng)遲鈍的意志缺乏癥患者,在許多場合下都顯得優(yōu)柔寡斷。他常常無法解釋自己的行為動機,哪怕是說出一個任性的理由?!盀槭裁次也换匕屠?是的,她說,為什么?有沒有理由,哪怕是一個我可以說得出來的理由?不,沒有。”(《浴室》)還有更奇怪的:“先生拉著安娜·勃魯哈特的手,就這樣坐著,后來他不知道怎么辦才好,又輕輕地把她的手放回長凳上?!?《先生》)至于《照相機》的主角(與其他書中的主角一樣,他沒有名字,頗有意思的缺損),他的性格特征是對他的兩個前身的肖像的補充和完善。他“從不無禮待人”,用經(jīng)過仔細盤算的愚鈍——所謂的——“使現(xiàn)實疲勞”,他等待著,用一種消極的態(tài)度等待,體味著時間流逝的緩慢。這就是他對待生命的戰(zhàn)略。他細細地品味著他自己的無所作為,絕不激起和發(fā)動事端,堅定意志——其他的事情自有別人去擔當。
有時候同一個主角會變得吹毛求疵,令人討厭(比如,他和賣罐裝煤氣的人在一起的時候),甚至變得懶惰、粗野。駕駛學校的女職員離開辦公室去買咖啡的時候,他當時剛認識她,他竟大聲地對她說:“你要去的話,帶些羊角面包回來?!焙髞?,他又告訴她,要是讓他拿空煤氣罐,背上一痛起來就沒法再背滿的了……但是,最能體現(xiàn)他的壞心眼的是那種和他的行為完全矛盾的說法:“我在參加路規(guī)考試之前就開始學習開車,可以說那是為了節(jié)省時間,你是了解我的?!?/p>
圖森三部小說的另一種共同點是在空間的處理上。地點的利用顯然是經(jīng)過精心挑選的。第一個共同點:巴黎—意大利的交替出現(xiàn)?!对∈摇返闹行牟糠职l(fā)生在威尼斯;“先生”在法國的菲亞特公司工作;《照相機》的主角在米蘭住過一段時間。這種地域上的劃分是與文學作品的結(jié)構(gòu)相呼應(yīng)的,作者可以通過這里和那里,熟悉的環(huán)境和異國他鄉(xiāng)的對比,營造一種緊張的氣氛。當然,圖森并沒有掉入陷阱,他的主角在意大利的生活毫無“地方色彩”,這樣卻產(chǎn)生了相反的效果:使人物行為的日常性和極端的自我中心變得更為突出。
主角們先后居住的各個地方顯示出巧妙的共同之處。例如在《浴室》中,威尼斯的一家飯店,被隨意用來作為落腳點的醫(yī)院病房,奧爾利機場,特別是那只搖籃式的浴缸,主人翁長時間地泡在其中,這是一種任性的行為,是向孩提時代的一種倒退,也是一種有點荒唐的享受。至于人物經(jīng)過的地方,并不是長期居住的場所,往往帶有背景的色彩,表現(xiàn)出不穩(wěn)定性和非典型性,使人物的個性更為突出?!跋壬币詿o關(guān)緊要的借口賴在他未婚妻的父母家里不走,直到他與未婚妻的關(guān)系破裂后還不離開……接著是戛納(究竟去干什么?“連他自己都不知道,他總會弄明白的?!?,后來又搬進一套新的公寓,還有邦斯—羅曼諾夫太太的鄉(xiāng)下別墅,勒甘家中的房間,然后又回到原來的公寓,并且在屋頂上散步?!墩障鄼C》中主角的流動生活更加頻繁,他先后出現(xiàn)在米蘭的修腳醫(yī)生診所,克萊泰爾的人工湖邊,倫敦的一家餐館,紐黑文至第厄普的船上,又到巴黎,在一架飛機上(究竟去什么地方?),最后是來到光禿禿的田野中孤零零的電話亭子里。
這種旅行癖原因不明,但也無關(guān)緊要,因為我們知道,這些旅途客和環(huán)球旅行者所要探索的并非是這個世界,而是他們自身。
作者對曇花一現(xiàn)的追求,使這些小說刻畫出一個未成熟的、沒有完成的、而且顯然也是完成不了的人物。有些人會說,這是不成熟的表現(xiàn),他們忘記了圖森的小說幾乎是寓意式的這個特點。因為,小說里的三位年輕人都是性格冷淡的憤世嫉俗者,他們沒有任何真正的社會關(guān)系,他們反對任何形式的扎根社會,以便使自己處于一種永久性的飄泊不定之中。他們的愛情本身也帶有一種溫和的、沒有結(jié)果的、幾乎是補充的性質(zhì)。而他們的行動(人們更喜歡說是他們最小的激動)都帶有厭倦、空虛和毫無價值的色彩?!对∈摇?“蒙德里安的畫,我最欣賞的是它的靜止不動。沒有一個畫家能這樣貼切地表達靜止。靜止并非沒有運動,而是沒有任何運動的預(yù)兆,它是死的?!薄墩障鄼C》:“我閉上眼睛,藏起身子,為自己假設(shè)著另一種生活……,從各個方面與現(xiàn)實可以比較的生活,但是沒有想像的傷痕,沒有侵害,當然也沒有痛苦,一種遙遠的、超脫的生活?!?/p>
圖森的主角是個絕對缺少激情的人物,那種冷冰冰的程度令人吃驚。他喜好讀書,僅僅為一場電視轉(zhuǎn)播的足球賽而“激動”,他玩飛鏢,愛說嘮嘮叨叨的廢話,喜歡游手好閑(《浴室》)。他在吊床上一躺就是半天,他在大廳里磨蹭,嘴里嚼著炸土豆片,他“說不上來為什么他的未婚妻會和他分手”——再加上一句令人不愉快的評論:“其實,他對這件事有點漠不關(guān)心”——他搬家后懶得整理和安頓,躺在床上“頗有藝術(shù)地”剝著桔子(《先生》)。他的游手好閑還有個似乎富有哲理的解釋:“這是最有利于進行思考的時刻……這時,我已經(jīng)暫時地放棄向永不懈怠的現(xiàn)實進行較量,緊張開始逐步放松……我獨自一人在這封閉的小屋里,在一種開始萌發(fā)的放松狀態(tài)之中,讓思想流動起來,這時,我就逐漸地從生命的困難向生存的絕望過渡”(《照相機》)。
對孤獨、遁世甚至無生命的追求,圖森向我們提議的那種不帶諷刺意味的烏托邦生存方式只不過是帶有自殺色彩的、寧靜的我向思考。如果不是作者的天才通過機械方式的傾斜發(fā)揮著自己的作用,主題在這里就會很快變得令人厭倦,這種手法我們稱之為“沙粒”:不可預(yù)測的插曲或細節(jié),初看起來頗為寧靜,它們打破了日常生活隆隆的節(jié)奏,破壞了主角原以為和諧的進程。在《浴室》里,有一個打錯的電話,有發(fā)出嘈聲的半導體收音機,有打偏的飛鏢。特別是那兩個來油漆廚房的波蘭人,他們笨手笨腳地剝弄章魚,得了感冒使他們更加手忙腳亂。在《先生》里,則是一連串的不速之客,而且是他無法擺脫的那些討厭的人:那位老是闖進來的地理學家卡爾茨,他把先生當作他的打字員——但是“先生總是無法拒絕他”……又有他的哥哥要求他去替他看一個晚上的小孩,年幼隨便的魯?shù)谰S克來背他的物理定律,或者是老太太來找她的披肩。更有甚者:當主角在一家咖啡店里坐下來后,兩個陌生人竟會過來叫他為他們的談話作記錄!《照相機》也不遜色:突然空了的煤氣罐,汽車拋錨,找不到出租車,倫敦到處停電,在鄉(xiāng)村小站上誤了火車,帕斯卡爾電話打了一半又重新睡著。不斷地有“實在的情況”或者“其他人”插進來,方式很突然,或者令人膩煩,甚至令人氣出來。
圖森的小說總體來說是平和的,但有時也會冒出令人擔憂的情節(jié)。在《浴室》中,關(guān)于宰殺章魚的場景是笨拙的、令人厭惡的,它對主角的缺乏同情心作出如此令人不安的解釋:“我對廚房里發(fā)生的事情什么都不想知道,”他會說。后來,主角又在馬路上毫無來由地拿到一張墻上的廣告,它“簡略地宣告一位23歲的年輕人的死”:這是對突然的鏡面效果驚慌失措的反映……特別是飛鏢突然擊中他的女朋友的前額,這里的描寫就是夸張、殘忍和無意識的混合。從主人公精心裝出的冷漠后面透露出一種好斗性,他的整個行為無非是克制自己的一種經(jīng)常的、使他筋疲力盡的嘗試。
最后,我們少不了針對圖森作品中經(jīng)常在起作用的“喜劇性”或者“幽默感”向自己提出問題。很難給這種特色作出確切的定義,它既不是諷刺,也不是詼諧,更不是滑稽。這三部小說的總體風格是有節(jié)制的風趣,有時是大膽的諷刺,但總的來說不易覺察。它們的藝術(shù)在于:主角從來不讓自己完全進入自己的所作所為。除了極少數(shù)的幾次“真實的時刻”,他總是使自己退避三分,不僅僅是與別人保持距離,同時也與自己分開。這種細微的超脫很少會變成藐視,但是,它往往與嘲諷相接近,對主人公所見到的卑鄙與可笑保持一種敏銳的洞察力。他往往用一句“人嘛,都一樣”(《先生》)或者“謝天謝地”(《照相機》)對他的觀察作出結(jié)論??傊?,在這略帶酸味的小插曲中,體現(xiàn)出作者魅力的一個方面,他懂得用曲意奉承的巧妙語言,為我們的思維空間開辟出一個新的天地。
[1]讓·菲利普·圖森.浴室·先生·照相機[M]長沙:湖南美術(shù)出版社,1996:123-129.
[2]讓·菲利普·圖森.遲疑[M].巴黎:子夜出版社,1998:87-96.
[3]讓·菲利普·圖森.電視[M].巴黎:子夜出版社,1998:69-78.
[4]讓·菲利普·圖森.自畫像(在國外)[M].巴黎:子夜出版社,2000:11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