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法
言,即語言,也即人們?nèi)粘=浑H中所說之話。它是人日常交際和開展公務活動必不可少的能力。高超的言談藝術是展示自身形象與素質(zhì)的重要載體,也是形成良好文風的基礎??鬃幼鳛橹袊拇笫ト?,對人們之“言”曾有過精辟、深刻的論述,它作為中華文化的精華,今天讀來,對于指導人們交際還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孔子認為說話如潑出的水,覆水難收,因此一定要慎重??鬃佑醒浴榜啿患吧唷?,形容話語傳播之快速。講出的話如潑出的水,覆水難收。所以講話要慎重小心,觀點正確,誠實守信,不能信口開河,所謂“夫人不言,言必有中”,不說則已,一說就說到點子上;“言必信,行必果”,說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要有結果。孔子發(fā)現(xiàn)一條規(guī)律:“其言之不怍,則為之也難?!蹦切┱f話大言不慚的人,往往很難說到做到。他認為“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鬃臃磸蛷娬{(diào)“君子欲吶于言而敏于行”,“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其言不怍,則為之也難”,“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孔子認為說話人一定要注意對象、場合、身份??鬃釉疲骸翱膳c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庇兄腔鄣娜艘粗v話的對象,既不錯過人,也不浪費言語。他還說說話容易犯三種過失:“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睕]輪到他說搶著說叫急躁,該說的時候不說叫隱瞞,不看看對象的臉色便貿(mào)然開口叫盲目。孔子對那些能說會道、夸夸其談的人沒有好印象,孔子毫不留情面地說他們“巧言令色,鮮矣仁”;“巧言亂德”。相反他覺得“剛毅木訥近仁”,倡導“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做得好,政績突出,但不善言談,沒有問題;反之,只說不做,沒有成績,就會給人不好的印象。所以孔子強調(diào)對一個人要“聽其言而觀其行”。
在對待別人的言語上,孔子也有獨到的看法,他認為“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也就是說,不要僅僅憑借某人的幾句漂亮話就對其做出肯定性的主觀評價,也不要因為某人的性格、人格等方面存在缺陷而武斷地否定他所說的話。因為一個人的言語并不能完全真實地體現(xiàn)出其品質(zhì)的優(yōu)劣,僅以此為據(jù)很難得出客觀公正的結果。更何況忠言逆耳,無論對于說者還是聽者言語都帶有很強的主觀性和情緒色彩。再者,“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以人廢言”同樣不可取。因此,孔子認為我們對待別人的言論應采取辯證的態(tài)度。不僅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還要采取聯(lián)系的觀點,把人的言行結合起來看,根據(jù)其言行的一致性作出整體評價?!豆遍L》篇載:子曰:“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于予與改是?!闭f明孔子對人言行一致的重視。另 《憲問》篇中有“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語,也佐證了這一觀點甚至,為了保證言行的一致性,孔子在 《為政》篇中提出了“先行其言而后從之”的觀點,也即先做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