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瑩
平涼市人民醫(yī)院 甘肅平涼 744000
一般資料:所有觀察對象均為2004年~2008年我院內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符合1997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美國糖尿病協(xié)會對糖尿病的診斷標準。病史均在5年以上,服藥不能很好的控制血糖,且無服用二甲雙胍的禁忌癥,共60例,男40例,女20例,平均年齡(61.2+6.25)歲。所有患者標準體重休息狀態(tài)計算每日攝入熱卡,按碳水化合物占總熱卡50~60%、脂肪占30%、蛋白質占20%進餐,并均接受了糖尿病知識教育。兩組病例間基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實驗方法:①分組:將患者隨機分為A、B兩組。其中A組為二甲雙胍聯合胰島素治療組,觀察對象為30例;B組為對照組,即胰島素組,觀察對象為30例。兩組間年齡、性別、合并癥、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有可比性。②實驗方法:A、B兩組觀察對象均使用胰島素替代治療,胰島素制劑的選擇:均采用為丹麥諾和諾德公司生產的諾和靈3PR皮下注射。其中A組加服二甲雙胍0.25g三餐后服用。血糖達標值為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血糖<7.8mmol/l,并持續(xù)至少1周為臨床達標標準。兩組患者總觀察日為3個月。
血糖結果:兩組最終都能達到相同的達標血糖值,兩組血糖在治療前經方差分析P>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在治療后血糖方差分析P>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整個治療期血糖位數不同,A 組為 6.3,B 組為7.2,經非參數的秩和檢驗,P <0.0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臨床達標血糖值的平均治療日:兩組臨床高血糖控制的平均治療日。
t=10.2,P <0.01,二甲雙胍聯合胰島素較單用胰島素縮短了總治療日。
胰島素用量:t=2.3,P<0.01二甲雙胍聯合胰島素較單用胰島素減少了胰島素的用量。
體重的變化:t=1.5,P<0.01二甲雙胍聯合胰島素較單用胰島素減少了患者體重的增加。
胰島素抵抗不但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病理基礎,同時還與相關的并發(fā)癥有密切關系,所以針對胰島素抵抗的治療成為治療糖尿病的關鍵[1],既可以降低糖尿病人高血糖、保護胰島β細胞免受損害、延緩2型糖尿病的進展,同時又可以在改善大血管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發(fā)展,在降低其病死率方面起到積極作用[2]。此外,胰島素抵抗還與代謝綜合征密切相關。胰島素抵抗的根本原因是體內胰島素的效應器出現了問題,如不徹底修復胰島素的接受器而單純的刺激胰島素的分泌,是無法從根本上治療胰島素抵抗的[3]。因此,直接提高胰島素敏感性的藥物近來倍受關注。
二甲雙胍聯合胰島素治療在提供良好血糖控制的同時,沒有明顯的體重增加。不增加肥胖或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胰島素水平,但可降低血糖,改善糖耐量,提示不是通過刺激胰島B細胞功能而降低血糖,而是通過促進葡萄糖氧化,增加肌肉、肝臟和脂肪的糖原合成和脂肪合成改善胰島素抵抗,增加周圍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增加葡萄糖的利用,減少葡萄糖對組織的毒性作用來降低血糖。
研究提示,二甲雙胍可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20% ~30%,增加葡萄糖利用達15%~40%。
1 盧紅云.瘦素受體基因研究進展[J].國外醫(yī)學:遺傳學分冊,2000,23(5):322~324.
2 范愛紅,陳燕,等.男性肥胖患者胰島素抵抗與瘦素抵抗的相關性分析[J].臨床中老年保健,2003,6(1):21 ~22.
3 王銳,孫立軍,尹福在.2型糖尿病患者肥胖與血脂異常及胰島素抵抗的關系[J].臨床薈萃,2007,22(7):494 ~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