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亦人
(臺州學院 教師教育學院,浙江 臨海 317000)
教研論文常指用來闡述教育教學改革取得科學研究成果的文章,用于學術交流的一種文體。教師通過撰寫教研論文可以對自己的教學研究進行總結和反思,并反哺于教學,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也藉此提高教師自身的科研素養(yǎng)。
常見的教研論文有兩類:一類是針對教育教學領域里的現象和問題進行研究,經過分析討論,從而提出解決問題的觀點、策略、方案。另一類是經驗總結,包括對教育、教學、管理過程中獲得的經驗教訓進行提煉,再提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教研論文篇幅不宜過長,論述一兩個問題,一般期刊編輯部對論文字數要求也就在3000-5000字左右。教研論文立足于教學研究,必然要體現科學研究的特點,嚴謹、周密和合乎邏輯是最基本的要求,同時亦有一定的格式規(guī)范。[1]
我們在小學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培訓活動中往往安排了教師教研論文寫作指導的內容。培訓學員大多來自教學一線,從他們入訓時提交的論文作業(yè)可以窺見一些帶有普遍性的問題,主要是論文的結構、內容以及規(guī)范方面的弊病較多,也映射出學員在論文撰寫過程中的一些認識誤區(qū)和寫作心理。下面結合學員的論文,按一般論文格式順序即論文的題目、摘要和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注釋依次進行探討。
題目也叫大標題,是文章的眉目,用來標明文章內容的簡短語句,它是文章內容的高度提煉。要求簡練、確切,能統(tǒng)領全篇文章,當然新穎、獨到、醒目能吸引讀者眼球的更好。標題的形式可以不同,但高度概括全文內容,揭示課題的實質是它的基本功能。一些題目本身就是文章的中心論點,它具有高度的自明性。像“小學高段學生抄作業(yè)現象成因及對策”、“小學數學主題圖教學實效性探究”等教研論文的題目既明確又具體,一目了然。有的論文采用含有數量詞的題目,會使人覺得文章的內容更實在,如“論有效課堂教學的三個階段”、“例談小學數學的四類情景教學”。一般教研論文的題目或論題切口宜小,題目或論題過大就容易“失控”,像“論我國農村的素質教育”、“論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一類的題目將導致撰寫時無法駕馭或論文空泛不實的后果。
題目可以采用提問式,用設問句的方式呈現,隱去要回答的內容,當然作者的觀點是明確的。提問式的題目因其觀點含蓄,容易引起讀者的注意。采用加副標題的形式來做題目也是目前比較常見的一種,副標題主要是考慮對正標題加以補充和解說,或是為了強調論文所探討的某個側重面,例如題目“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的新視角——以‘用字母表示數’的教學設計為例”。但用得不好就適得其反,有位學員論文的題目“精彩課堂的‘GPS’——即時評價語言讓小學數學課堂更有效”,就不如用“精彩的即時評價語言讓數學教學更有效”作為題目更明了。
通常帶有“研究”或“論”的題目建議學員慎用,這類論文層次較高而且理論性內容占有一定的比例。采用含有淺談、試談、例談、探討、探究、探微、述略、述評、商榷、求疵、針砭……等詞組合的題目可能更適合。有的學員為使文章出彩在標題上標新立異,其實沒有必要,如“新課程環(huán)境下學校數學與‘街頭數學’有效鏈接的研究”,題目中的“街頭數學”實際就是通常說的數學“生活化”教學,實際并沒有新的內容。
摘要即摘取論文的要點,也可以簡單理解為把論文里每一部分的內容擇其要點呈現列在正文前面,達到即使讀者不看整篇論文也能大致了解文章內容的目的。摘要力求精煉,可以將論文每一部分內容用一兩句話歸納出來,組成論文的摘要。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摘要不是整篇論文的引言或起始句,在摘要里無需交代寫作原因和背景。其次摘要里的句子之間不一定要緊密連貫,它們與正文也不存在承上啟下的關系。許多學員誤認為摘要是論文的起始句、開場白,把摘要與引言混同起來,甚至將論文開頭第一段復制作為摘要,這是不正確的。
關鍵詞是對表述論文的中心內容有實質意義的詞或詞組,每篇論文一般選取3-8個詞匯作為關鍵詞。要理解關鍵詞的作用,它是用作計算機系統(tǒng)標引論文內容特征的詞語,便于信息系統(tǒng)匯集,以供讀者在計算機上檢索。
把握關鍵詞的兩點,一是關鍵,二是詞(或詞組),通常是標題、主題、摘要里含有的重要字眼或是在論文中多次重復出現的詞。關鍵詞的選取要合適,有代表性,且符合規(guī)范要求。有的學員對關鍵詞存在誤解,把文章小標題中的短語如“易題精講”、“深題淺講”、“一題多解”等等作為關鍵詞,有的甚至將“淺談”、“探討”都當作關鍵詞列入,是非常不合適的。
考量教研論文質量最基本的三個方面:一是看整個論文的框架結構,二是看論文的主體內容,三是看論文的語言文字表現力。而當前一些學員的教研論文恰恰在這三方面存在較為突出的問題。
(一)論文的框架結構。論文結構最根本要求是合理、嚴謹和完整。檢測論文的結構是否合理、嚴謹,比較簡單方法就是先檢視各級標題之間的邏輯關系和互相匹配程度,是否符合邏輯,是否存在合理關系,譬如上下級標題之間應該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同級標題之間應該是并列關系。
一些學員的論文結構不嚴謹,層次不清晰,其根本原因是沒有厘清各級標題之間的邏輯關系。例如在題為“實施多元評價,促進學生和諧發(fā)展”的論文中有五個一級標題:在民主化的評價中激勵自主發(fā)展;在個性化評價中促進發(fā)展;在評價內容多維化中體現發(fā)展性;在評價方式多樣性中和諧發(fā)展;評價主題互動,讓學生有信心發(fā)展。不難發(fā)現“民主化”、“個性化”和“評價主題互動”都是“評價方式多樣性”的體現,它們與“評價方式多樣性”是從屬關系并非并列關系,所以造成層次不清,邏輯體系混亂。若整合成“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內容多維化、評價方法多樣化”三點去闡述用多元評價理論促進學生發(fā)展的問題,論文脈絡就清晰了。顯然概念有交叉的不能放在同一層面討論,如個別學員把直觀教學、情景教學、圖畫教學、情愛教學、設疑教學放在一起討論就造成結構體系的混亂。
作為論文的分標題(包括一、二、三級分標題),一方面要緊扣整個論文的主題,另一方面又要成為每一部分對應內容的統(tǒng)領。即做到分標題與論文題目相呼應,局部內容與分標題相匹配。[2]29
從論文撰寫的程序上講,應該先是謀篇布局,構建論文框架。故建議在撰寫論文之前最好先草擬一份寫作提綱(當然可以邊寫邊調整),將自己的寫作思路轉化為簡單的文字,然后根據結構邏輯關系調整修改提綱,讓它成為下一步撰寫論文的主要依據。
(二)論文的主體內容。弊病之一是人云亦云,缺乏新意和深度,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天下文章一大抄”的現象比較突出。一些學員反映,很多時候撰寫論文并不是對長期教學研究積累的總結論述,而是“臨時起意”,為應付職稱晉升、學位評定、課題結題而撰寫。又存在“引用不等于抄襲,借鑒不等于剽竊”的心理,因此從網絡、期刊下載復制拼湊組合論文的現象并不少見。從學員上交的論文作業(yè)看,不少論文確實比較眼熟,內容雷同,有的只是改頭換面或放上自己的一些例子而已。[3]
此外,學員對諸如“教學有效性、情景教學、生活化教學”等熱點問題,以及對“新課程背景下……”等老問題的探討相對集中,自然難免落入窠臼,很少有自己的見地,較多的是重復別人已給出的觀點和結論,缺乏新穎性和創(chuàng)造性。一些學員認為教師是以“教”為主不是以“研”為主,教研論文很難推陳出新,即便去看期刊上網絡上已經發(fā)表的論文也是如此。在教研論文上難能可貴的就是“創(chuàng)新”。不可否認創(chuàng)新有一定的難度,但如果在原有研究的基礎上再深入一步,嘗試從不同的視角、方法、理念和呈現方式進行突破,人無我有,人有我優(yōu),求精求深也不失為一種創(chuàng)新。[2]30
弊病之二是論證乏力,牽強附會,缺乏邏輯性。教研論文無論是論證性的(質疑和商榷)或是闡述性的,都需要有嚴密的邏輯,完整的內容,包括提出論點和論據,進行論證的過程。教師的教學案例、調查數據當然可作為佐證論據,但必須與論點相對應。不但要言之有物,更要言之有理(邏輯性),言之有據(實證性)。學員題為“用贊美的眼光看數學學困生”一文,本意是闡述教師如何讓數學學困生走出困境,但從其一級標題“欣賞,就是包容不足;欣賞,就是激發(fā)興趣;欣賞,就是創(chuàng)造機會”,以及呈現的論文內容都讓人覺得邏輯上的牽強。
概念明確,判斷恰當,歸納、演繹或推理合乎邏輯,結論中肯,是論證的基本要求。例如教師在探討利用多媒體教學問題上,往往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有的把利用多媒體教學的意義闡述得完美無缺,有的則把它說得一無是處,予以否定。用片面的觀點看待整體問題,為了得到某種結論,肆意夸大或縮小其作用,都不是科學研究的態(tài)度。
弊病之三是內容空泛,面面俱到,主題分散,重點不突出。前已述及,內容空泛往往與選題有關,題目過大不但難以駕馭,還會因缺少相應的內容導致論文膚淺空洞。如“淺談影響學生成長的因素”一文,就題目而言涉及影響學生成長的有社會、家庭、學校、自身等多方面因素,這類論題若無前期全面深入的調查研究,積累相當的材料,僅采用淺談方式就難免淺嘗輒止。所以建議在教研論文開始選題時切入口要小些。還有部分學員的論文出現文不對題,或者部分內容是缺位的。如題為“構建和諧課堂 彰顯數學魅力”的論文,講的是建立課堂教學中師生關系以及教學過程幾種關系的處理,但始終并未見到“彰顯”數學魅力的內容。
還有一種情況,有的學員擔心論文內容空泛,缺乏理論聯(lián)系實際,就很機械地給每一個教學案例前面加上一段行為主義、認知主義等教育理論,這種沒有經過分析、演繹、論證,貼標簽的做法仍然導致理論與實際的分離的結果。
(三)論文的語言文字表現力。語言文字的表現力體現在作者遣詞造句,對語法、修辭、甚至標點符號的運用方面。語言文字表現力不足,文字功底薄弱,將直接影響著論文的質量。
學員論文中語法方面如病句、殘缺、搭配不當的現象比較普遍。例如“教會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深挖操作材料的思維容量”,“讓數學課堂言語評價有效性”。還有的句子含混不清,讓人揣摩費解。如“華而不實,造成情景堆砌;挖掘不深,使用呈現平面”,“讓源于真實生活情況在學習中立足,讓每一個孩子在生活中活動”,“讓集體備課插上網絡的翅膀”。還有的句子邏輯關系不對應,如“教師只有認真且正確分析學生錯誤的原因,才能切實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計算正確率”,“唯有做一個適應學校學習生活的人才能做一個學習的強者”等等。
有的論文用詞不當,言不達意,如“應用題教學要三‘進’:情景創(chuàng)設要‘進’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習探究要‘進’學生的起點,教學過程要‘進’學生學習主題”。這里“進”字使用不當,應該換作“貼近”一詞就通了。至于“的”、“得”、“地”不分,“形”、“型”、“性”混搭,標點符號亂用,屢見不鮮。甚至自造生詞,如“啟聽”、“誘誤題”、“意識習慣”等等。
文章若使用比喻,本體和喻體之間要有相似點,喻體要常見易懂。但有位學員用了“衛(wèi)星定位儀——正確的自我評價”的比喻就令人莫名其妙。
論文闡述的語言要精煉,簡潔明了,無論標題還是內容,切忌拖泥帶水。如題為“數學課堂怎樣追求簡約”的論文卻出現了不簡約的標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要追求簡約,其中首先是簡練的教師教學語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要追求簡約,其次是簡單教學設計;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要追求簡約,再是使用簡易的輔助媒體。完全可簡化為:簡練的教學語言;簡單的教學設計;簡易的媒體輔助。
論文有別于散文、報告等文體,也不同于發(fā)言、談體會和工作總結。[4]要去掉口語化,還要去掉冗贅東西,如在論文結尾的客套、口號、表決心。結尾概括總結也只需三言兩語,突出作者的結論觀點即可。
是指論文完成前(包括論文撰寫以及修改過程)閱讀過的材料,或表示作者論文一些觀點的出處。有時它還是問題研究的基礎,是論文寫作的起點。有的學員以為參考文獻是擺設,所以常在寫好論文后隨意添加幾篇,甚至添加的是一些自己根本沒有看過的文獻資料。
既然是文獻,應該是正規(guī)的,規(guī)范的,可檢索的。而且要列出重要的,與本論文密切相關的。其三是要規(guī)范標注,格式視不同要求而定。期刊文章一般采用的格式:[序號]作者.文獻題名[J].刊名,年,卷(期)。如[1]劉克健.小學科學教學中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05,(6)。若是投稿還要符合報刊編輯部的具體要求。
注釋與參考文獻是有區(qū)別的。根據《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guī)范,[5]參考文獻是作者寫作論著時所參考的文獻書目,一般集中列表于文末;注釋是對論著正文中某一特定內容的進一步解釋或補充說明,一般排印在該頁地腳。參考文獻序號用方括號標注,而注釋用數字加圓圈標注(如①)。注釋一般是對論文中的重要觀點,證據提出佐證的出處作慎密的標注,要注明具體的頁面面數。引用他人觀點(成果)要注明出處,一方面是對別人勞動的尊重,另一方面是要達到使讀者可信可查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江劍云.怎樣撰寫學術論文[M].北京:中國展望出版社,1985:13-15
[2]趙蒙成.中小學教師教育科研論文中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1(4):29-30.
[3]周均東,楊世武.中小學教研論文寫作誤區(qū)分析[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06(9):121.
[4]]張杰.中小學教育科研論文選題常見問題及糾正策略[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12(11):12.
[5]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guī)范.http://www.cnk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