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國生
(江蘇省海門市能仁中學,海門 226100)
近年來,各級的評課活動正在風起云涌般開展。在評課過程中評課老師從教師素質到課堂教學目標,從教師的教學理念到課堂的有效推進,從課堂的練習設計到課堂的教學實效等內容侃侃而談,有的甚至鞭辟入里,“一針見血”。評課活動的扎實有效開展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但我們也發(fā)現在評課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因此,我們的評課活動必須厘清三個問題。
評課應把“指導教學,提高教師”作為出發(fā)點和最終的歸宿,而不應把重點放在對某節(jié)課優(yōu)劣的評價上,應把這節(jié)課當作“素材”,通過評課不僅使教師知道這節(jié)課教得怎樣,更重要的是使教師知道“應該怎樣教,及“如何才能教好”。也就是說,評課的根本宗旨是為了評授雙方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從而進一步改進課堂教學謀求共同進步。由此可見,評課是為改進課堂服務的,而改進課堂又是為實現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即“培養(yǎng)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服務的。因此,評課者必須具備“全局觀”,評課時必須樹立“全面的評課觀”;必須將“有利于實現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作為評課時我們必須遵守的最根本的前提。任何背離這一根本前提的評課都是“短視行為”,都不利于教育事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但現實生活中,我們許多所評的課都是基于“指揮棒視野下”的評課,評課時我們過多地關注“怎樣改進課堂諸要素才能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益?”“采取怎樣的措施才能提高學生在中考或高考中的成績?”這是現存的一種典型的“片面的評課觀”,是一種完全喪失教師責任感的評課方式。如果任由其抬頭、發(fā)展與盛行,終將辱沒教師這一“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稱號,終將對我們的教育事業(yè)犯下滔天的罪行。因此,我們必須擯棄這種“風干而不豐盈”“功利而不負責任”的評課,樹立“正確全面的評課觀”以實現評課的救贖,以評課的救贖進而實現課堂的救贖、教育事業(yè)的救贖,使我們的課堂、我們的教育事業(yè)回歸教育的自然與本真。
按照不同的標準課堂可以分為許多種不同的類型。從課程本身看,分為基礎課、拓展課、研究課;從開課性質看,分為亮相課、實驗課、研究課、展示課、隨堂課等等。課是由不同的“構件”組成,或者說課是由諸多不同的課堂要素構成。課型不同組成的課堂要素就不同,同一課型因授課時間、內容、對象的不同組成的課堂要素也不同。因此,課的“基本要素”必須隨著授課目的、時間、課型甚至授課者教學風格的不同而變化,進行全面的考量與取舍。由于課堂組成的“構件”不同,那么評課的內容、重點就有所改變。評課前,評課者首先要對所評的課進行“定性”,即確定所評的課是亮相課、研究課、展示課還是隨堂課。“隨堂課”基本反映了教師教學的“原生態(tài)”,就不能當作“示范課”來評;“研究課”是教師為研究某一主題而開設的課,同樣也不能當作“示范課”來評。在確定課型與任務的基礎上,評課時我們才能避免課型不清、任務不明、標準模糊現象,避免評課時的“張冠李戴”“指桑評槐”現象,從而毫厘不爽、有的放矢地進行評課,切實提高評課的效益,使評課者與授課者雙方都能明確今后的努力方向,最終實現課堂駕馭能力的迅速提升。
通常所說的課堂評價標準,主要是指根據教育教學理論制定的課堂各方面的具體要求或標準。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固定標準是沒有的,相對合理的基礎性標準還是有的。所謂“相對合理的基礎性標準”,即經過評課實踐證明了的大家已形成“共識”的評課必須具備的必不可少的內容。“基礎性標準”一般包括:教學目標的全面性、教材處理的創(chuàng)造性、教法運用的有效性、學法指導的科學性、教學過程的合理性、教學效果的實效性、教學基本功的扎實性等幾個方面。“地方性標準”是指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在課程改革的探索與實踐中根據本地的教育實際情況而制定的評課標準。如果是真正從本地教育實際出發(fā)所制定的,真正貫徹素質教育的標準,不管正確與否,不管效果如何我們都能理解與接受,畢竟這是沒有任何私心的探索,況且既然是探索就得允許有不足甚至接受探索的失敗。但如果是為一味地“追求教育質量、提高學生分數”而制定的“標準”的話,那么這種標準往往就帶有極大的局限性與危害性,實際上就是一種“偽標準”。事實是這種“偽標準”在地方上還很受推崇,還很有市場。因為評課活動的組織者大多是有關領導或本學科“重量級人物”,具有評課的“話語權”與評課結論“決定權”;同時尚有許多教師存在“寧遷就人不得罪人”的思想,害怕如果自己提出質疑或者針鋒相對的話,可能就會“得罪”這些人,那就“得不償失”,今后的路可能就“崎嶇難走”了。我們主張“基礎性標準”與“地方性真標準”有機結合,摒棄“地方性偽標準”,這樣才能真正對教育負責,有利于教師構建生命的課堂、智慧的課堂。
評課時,評課教師應明確評課目的、授課課型與評課標準,這樣才能確保評課的精準性,保障評課活動有序有效地開展,使評課更具有針對性,取得更為明顯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