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科慧
(鎮(zhèn)江市實驗初級中學,江蘇 鎮(zhèn)江 212004)
一節(jié)課使人難忘、值得回味的往往是學生生成問題以達到目標的那一瞬間。有專家指出:“課堂是涌動著的生命,生成資源的課堂才是有生命活力的課堂。”[1]那面對課堂生成資源,教師應該怎么做呢?
課堂的生成性資源是指在課堂教學現(xiàn)場伴隨著教學過程而產生的能推動教學進程的各種教學條件和因素[2]。它主要是由師生互動過程中學生的反應、狀態(tài)等引起的,一般具有以下兩個特性:
1)不可預測性:教師在預設時較難預測到流動的課堂中出現(xiàn)的情況、事件及成果。
2)不可重復性:教師對發(fā)生的情形作出立即的反應,“就在這一刻”的調整、應變,使教學朝著更有意義的方向前進[3]。
充分運用師生雙方的智慧,保持課堂的高度靈活性和開放性,互動生成具有高生命力的課堂。而這一切是不可以重復演練的。
教師、學生本身就是珍貴的課堂資源,他們在交往互動中時時生成著課程資源[3]。一次精彩的即興發(fā)言,甚至一次看似干擾課堂教學的突發(fā)事件,只要我們注意發(fā)掘,都有可能成為開啟學生智慧之門的資源,以進一步促進學生道德品質、健康心理、法律意識和公民意識的發(fā)展,形成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逐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4]。下面以解讀案例的方式,就課堂常見的生成資源談談自己的看法。
案例1:筆者曾經上過有關生命健康權的一節(jié)課,記憶深刻。那段時間,筆者教的那個班有位學生因貪玩而溺水喪生,全班都沉浸在震驚和悲痛之中,為了警示學生,化悲痛為力量,筆者改變了原來的教學計劃,把《護佑生命安康》提前先上了。尤其是對“尊重和愛護生命健康權的重要意義”這一版塊,沒有照搬教材上的內容,而是讓學生通過對意外喪生的那位同學生前事例的回憶和再現(xiàn),以及他走后留給親人和朋友的悲痛感受入手,讓他們切身感受到生命健康的重要性,聯(lián)系日常生活中一些影響生命健康的不適當表現(xiàn)談談自己的想法,從這個角度,讓學生對生命健康權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明白一個人活著對他人、社會,還有國家都負有道義和法律上的責任。整節(jié)課是在既悲傷又熱烈的氣氛中進行的,每個人都爭先恐后地發(fā)言,其中有一位學生甚至還說出了這樣一段話:“我祝愿**一路走好,并讓他放心,我們會好好活下去,好好努力,爭取把他那份價值給活出來”,對于怎樣有意義地活著,我想這時候什么話都是多余的了。
案例解讀:在上述案例中,針對學生已有的生活實際,教師加以適當引用,在這種特定情境的誘導下,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和運用知識或產生獨特的感受、體驗,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亮點[2],就是所謂的課堂生成性資源,是一種珍貴的課程資源。本案例成功之處在于教師用可預設的情境引導學生產生不可預設的結論,從而讓教學目的得以進一步升華,產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這種可預設的課堂亮點自然應該善加利用,常被忽略的是不可預設的課堂亮點,如課堂突發(fā)事件,面對這些又該怎么辦呢?
案例2:筆者曾經到外校借班上了一節(jié)《我愛我?guī)煛返恼n,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懂得教師的偉大,師愛濃濃。筆者設計其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通過觀察自己班級教師的日常生活細節(jié)來反映他們的辛苦,通過課前準備搜集的資料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從而為實現(xiàn)本節(jié)課目標進行鋪墊,大部分學生觀察的都是自己的語文老師、數學老師等,從他們批改作業(yè)、忙著備課、上課、找學生談話及反饋作業(yè)等一系列工作中,感受到了教師的不易。筆者正沾沾自喜的時候,意外發(fā)生了,一位男生插了句嘴:辛苦什么啊?我經??吹接械慕處熢谵k公室下下棋、看看電腦電影,不知道多舒服呢!這句話一說完,就有很多學生跟著笑了,有的學生點頭贊同,有的已經開始低頭議論了,課堂一下子熱鬧了起來。由于對這個學校的教師和學生不熟悉,這個話題又是不經意中提出的,筆者干脆把這個問題拋回給學生,問:對于剛才這位同學的說法你們有什么看法?讓筆者驚奇的是,對于這個問題在學生中形成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一種認為教師是神圣的職業(yè),應該給學生作表率,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另一種則認為教師也是普通人,有自己的休閑愛好,適當放松也是應該的,平凡之處也可顯不平凡等等,無意間一場激烈的辯論賽展開了……。教學計劃被打亂了,筆者臨時改變了課堂結尾部分,沒有用原來設計的歌頌教師的歌曲結束,而是用“老師,我想對您說……”的形式,讓學生暢所欲言,很多學生都趁機說出了自己的心里話,如某某老師,您要一直笑,您這樣笑很可愛,我們喜歡。還有的說:某某老師,您最近胖了,說明您過得很舒心,但愿您一直都這樣,胖點好!甚至還有學生由衷地對上課的我說:謝謝您,老師,感謝您為我們上了這節(jié)課。說實話,上了這么多年的課,還是第一次聽到學生當面說出這樣的話,非常感動。
案例解讀:上例中學生的脫口而出,雖然是突發(fā)事件,卻給我們帶來更多的驚喜,顯而易見,這類課堂資源有效生成更是彌足珍貴。那如何才能挖掘和利用好這類資源呢?
1)教師的睿智和駕馭課堂的能力是挖掘這類資源的前提條件。教師要具備較快的應變能力,能應付突發(fā)狀況,學會就地取材。案例2中,面對學生的不一樣聲音,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是非曲直由學生自己說,其實問題對與錯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學生的求證過程[5]
2)教師要尊重主體,建立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教師要真誠地認識到自己是為學生服務的。既然教師是為學生服務的,那就必須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課堂的主人,就必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長期以來,我們總認為“端上桌子的就是好菜”,習慣于分析作品中的成功之處,缺乏批判的眼光[5]。課堂中學生是主體,學生應圍繞教師的思路積極思考,主動接受知識,教師應該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它變成學生的舞臺,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善于思考的能力。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把握資源,組織好教學。說不定“歪理”也能“歪”出一道亮麗的風景。
當下的課堂是活躍的,學生會提出形形色色的問題,課堂也會變得難以控制,“意外”也隨之而來。如何讓這一次次的“意外”生成一次次的“精彩”呢?這需要教師具備較強的課堂控制能力和教學應變能力。教師應不斷學習和提升,從平凡中看出神奇,練就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學生不是一個容器,而是一支需要點燃的火把[6],要及時把握和珍惜這種資源,善加利用,創(chuàng)設富有生機的、積極互動的課堂,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1]車丹.基礎教育定義綜述[EB/OL].[2012-10-03.]http:∥jljk.chinajournal.net.cn/EditorB/WebPublication/index.aspx?mid=jljk.
[2]繆惠安.思想品德教學資源的整合實踐與思考[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0(4):8-9.
[3]黃鯤.課堂生成性資源的利用和反思[J].新課程導學,2011(1):5-6.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2011:1-2.
[5]程丹.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EB/OL].(2010-12-21)[2012-10-03].http:∥www.17xing.com/class/diary/detail.html?diaryid=2370548&id=525434.
[6]吉爾·哈德菲爾德.課堂活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