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梅, 宮祥峰, 黃桂芹, 于燕民
(河北省滄州市傳染病醫(yī)院感染六科, 河北 滄州 061001)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其中以EV71型和Cox16型最為常見,感染該病的患者多為嬰幼兒,其中以3歲以下的嬰幼兒的發(fā)病率最高[1]。目前國內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體主要是EV71病毒[2]。EV71型手足口病患兒大多病情重,病情兇險,病死率高。發(fā)熱癥狀明顯,熱型不規(guī)則,病程長,主要表現為高熱或超高熱,極易合并其它致命的并發(fā)癥。我院自2008年5月被上級部門定為收治手足口病患兒定點醫(yī)療單位,在臨床觀察與治療、護理方面均取得一定效果。現將自2011年4月至2012年7月共收治的EV71型手足口病高熱患兒299例,治療及降溫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組病例選擇2011年4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EV71型手足口病高熱患兒299例,均符合我國衛(wèi)生部制定的《手足口診療指南(2010版)》診斷標準。發(fā)病后最高體溫在38.5-40.9℃之間,其中男196例,女103例,年齡<1歲54例,1-3歲129例,4-6歲59例,其他57例,最大14歲,最小50d。平均住院天數7.2d,最長21d,學生11例,托幼6例,其余均為散居兒童。在本院治療287例,轉上級醫(yī)院治療12例。重型67例占22.4%。危重型17例占5.6%,上機3例,無死亡病例。
1.2 臨床表現:普通病例表現為急性起病,發(fā)熱,口腔粘膜出現散在皰疹,手,足和臀部出現斑丘疹、皰疹,皰疹周圍可有炎性紅暈,皰內液體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癥狀。重癥及危重癥病例出現神經系統(tǒng)表現,合并腦炎、腦膜腦炎,腦脊髓炎、遲緩性麻痹等,少數病例(尤其是<3歲),進展迅速,在發(fā)病后2-5天內出現神經源性肺水腫、肺出血造成患兒死亡。
1.3 病毒分離:我院住院患兒均采集肛拭子做病毒分離檢測,檢出腸道EV71型病毒>30.6%,
體溫超過38.5℃高熱患兒均采用口服布洛芬懸液按公斤體重計算用藥量,或靜脈滴注0.9%NS50mL+賴氨匹林,在此基礎上給予物理降溫。
2.1 觀察組:溫水擦浴:首先調整室內溫度24-26℃,用毛巾浸在35-40℃溫水中,擰半干后擦拭,順序為前額、雙側頸動脈處、腋下、上肢、腹股溝、下肢、背部、臀部,共擦拭30min,擦拭時稍用力,以刺激汗毛孔和毛細血管擴張,汗液排出帶走熱量,增強新陳代謝,促進體內溫度通過傳導方式散熱以達到降溫目的。
2.2 對照組:冰袋冷敷:將冰袋用毛巾包裹,以免使患兒產生凍傷,放在患兒腋下、腹股溝、或在頭部周圍形成半圓形冰帽,注意保護耳朵,時間30min。
2.3 護理措施:物理降溫時要注意觀察患兒面色、神智、呼吸等全身情況,溫水擦浴時要保持水溫在35-40℃,患兒身下墊一次性中單,保持患兒衣物干燥,隨時更換潮濕衣物。避免擦拭前胸、腹部,使用冰袋時要常查看冰袋處皮膚,物理降溫后30min測量體溫,同時給患兒多喂溫開水或果汁,以補充高熱消耗的大量水分,每4h監(jiān)測測體溫1次。
觀察組、對照組藥物降溫配合物理降溫,1h后測量體溫,觀察組患兒體溫變化、降溫效果由于對照組,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體溫表統(tǒng)一使用江蘇魚躍醫(yī)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魚躍牌水銀體溫計。
表1 兩組效果比較 (n)
表2 兩組依從性比較 (n)
EV71型手足口病患兒,患兒大多1-3歲,高熱時可引起腦組織代謝增加,加重腦缺氧和腦水腫癥狀[3],由于患兒年齡小,不易于配合各種治療與護理,患兒高熱時,頭痛、口干、肌肉酸痛,卻不會用語言表達,只會用哭鬧來表現他們的痛苦與不適,患兒家長也會因此而急燥、焦慮、情緒激動。我們采用藥物配合物理降溫效果顯著,小兒體溫調節(jié)中樞發(fā)育尚不健全,機體的產熱與散熱受外界溫度的影響很大,溫水擦浴患兒易于接受,感覺舒適,初期毛細血管收縮,繼而擴張,增加體表血流量,汗腺分泌增加,通過出汗帶走熱量[4],降溫效果好,持續(xù)時間長,使用冰袋冰敷降溫患兒大多數有不適感,哭鬧明顯,尤其是EV71型手足口病患兒多<3歲,不能平臥配合,無法用語言溝通,降溫效果差,持續(xù)時間短,
對EV71型手足口病高熱患兒進行體溫管理,給予藥物降溫輔助物理降溫方法,能使熱患兒體溫下降快,不適癥狀改善迅速,配合其他藥物治療,病情恢復快,并發(fā)癥少,住院費用降低,住院日數減少。
[1]高慧萍,孫梅花,王立靜.重癥手足口病患兒病情觀察和急救護理體會[J].河北醫(yī)藥,2010,32(10):1647-1648.
[2]李蘭娟.李蘭娟.手足口病[M].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18.
[3]葉俏,梁丹靜.腸道病毒EV71感染的重癥手足口病患兒并發(fā)癥的護理[J].全科護理,2011,6(9):1434.
[4]洪利芬,吳育平,李芳芹.手足口病高熱患兒采用不同降溫方法療效比較[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1,27(5):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