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建軍
政治決定語言,語言則反過來制約、侵蝕政治。好的文風話風是思想的引領,是能力的凸顯,是素質的淬煉,是境界的提升,是每個官員努力的方向。
轉作風,要改學風文風,更要改官場話風。官話要提倡“短、實、新”,反對“假、大、空”。言為心聲,用語言表達觀點、看法,是領導干部履行職責、領導群眾和協(xié)調工作的重要手段。領導干部的話風,也是一種思想作風、工作作風的體現(xiàn)。
本來,把國家的愿景,執(zhí)政的理念,民生的大事,用通俗易懂的話講給群眾,這是為官之人應當具備的本領。
不知何時,由官腔、官調、官氣演繹成的假話、空話、套話、廢話,在官場四處飄蕩。時下,官話常常被作為“套話”的兄弟來看待,也有人將這“哥倆”稱為“正確的廢話”。有人說官話是“五多”:常說的老話多、正確的廢話多、漂亮的空話多、嚴謹?shù)奶自挾?、違心的假話多。
無論哪一種,背后往往是官僚思維,是僵化作風與權力惰性。官話泛濫的根源,表面上看是政治文化現(xiàn)象,實質卻是政治實踐問題。
“官話”的異化,成了照本宣科、空談闊論、廢話連篇的代名詞。長期以來,我們的不少會議講話、報刊文章中,大話空話廢話不少。似乎篇幅長才有內容,篇幅長才顯水平,篇幅長才算重視。事實絕非如此。
欣喜的是,習近平、李克強、王岐山等新一屆中央領導同志帶頭轉作風、講學風、改話風,說平實的話,說管用的話。一股期盼已久的為政新風,正春天般撲面而來。
大凡至善至美的東西,都是簡單的。太陽默默無語,卻能照亮世界;大地質樸無華,卻能承載萬物;阿拉伯數(shù)字只有10個,卻能算盡人間的全部數(shù)量關系;英文字母只有26個,卻能表達人類的全部思想……
縱觀歷史,古今前賢更替,成者,無不是從簡約、樸實、新鮮、說到做到開始;敗者,無不是由繁文縟節(jié)、空話連篇、欺上瞞下、空洞無物助燃。
講話、做報告,一定要生動、求實、有趣,這樣才有感召力。李瑞環(huán)的講話群眾愛聽,文章群眾愛看,其中一些名篇廣為流傳,許多哲理擲地有聲——
“香港報紙說,天津市長出身寒微,從不避諱。這有什么避諱?勞動創(chuàng)造世界,勞動創(chuàng)造人,勞動創(chuàng)造一切,手不動就會僵直,腦不動就會萎縮。看不起勞動人民的人是一種最沒知識、最不懂道理的人……我曾經(jīng)當過木匠,現(xiàn)在陰差陽錯地當了市長,我們是完全平等的。我覺得真正使人信得過、靠得住的還是干活的?!?/p>
這是25年前,時任中共天津市委書記、市長李瑞環(huán)在同天津市優(yōu)秀環(huán)衛(wèi)職工代表座談時的一段講話,也是億萬勞動者感到“最暖心窩子”的話。
馬克思曾說,“問題就是時代的聲音”。講話要管用,就要注意抓問題,抓“一碰就響”的問題,抓普遍存在的難以解決的問題,擠干“水分”,撈出“干貨”。否則,當以“有話則短,無話則免”為好。
新話短話實話不會憑空而來,它是一個官員真實能力水平的直接反映。胸中有丘壑,一語即全局。情況掌握得全面,自然能提綱挈領。
話風體現(xiàn)文風,文風決定作風。作風不扎實,實情就難掌握;學習不刻苦,能力就難過硬;責任不擔當,工作就難創(chuàng)新,管用的話就講不出來。唯有回歸真話真做,作風求真務實,官話才不會讓人反感。
就一個政黨而言,倡導什么文風和話風,實際上是這個政黨外在形象的展示。文風、話風,體現(xiàn)的是人品、官德和作風。
古今中外,民眾無不喜歡官員簡短、生動、有趣、精彩的講話。1940年4月丘吉爾就任英國戰(zhàn)時內閣首相,當時法西斯鐵蹄遍及全球。上任伊始,他發(fā)表了著名的國會演講:
“我沒有什么可以奉獻,有的只是熱血、辛勞、眼淚和汗水……你們問:我們的目標是什么?我可以用一個詞來回答:勝利——不惜一切代價,去贏得勝利。無論多么可怕,也要贏得勝利,無論道路多么遙遠和艱難,也要贏得勝利。因為沒有勝利,就不能生存。”
字字珠璣,句句鏗鏘的動員,誰不為之振奮?鄧小平則帶頭身體力行說短話,寫短文。他的文風話風,簡明扼要,樸實無華,提綱挈領,讓人一目了然?;粮裨u價鄧小平的南方談話是:他的文章產(chǎn)生了神話般的意義,他的講話成了中國20年政治經(jīng)濟政策的藍本。
當然,提倡說短話、平實的話、管用的話,不是將“短”作為唯一標準。關鍵是言之有理,言之有用,言之有新。不過,做領導的,或是作報告,或是陳述問題,還是說自己的話為好,篇幅少一點為好。
老百姓是實在的,向來不看“廣告”只看療效。老生常談,滿篇的大話空話套話廢話,無論長短都會使人條件反射般地倒胃口。
政治決定語言,語言則反過來制約、侵蝕政治。好的文風話風是思想的引領,是能力的凸顯,是素質的淬煉,是境界的提升,是每個官員努力的方向。各位“官們兒”還真得往心里去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