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珍
【摘 要】作文教學專家李白堅認為:“任何生活和學科都可以從作文中找到表現(xiàn)的方式,反之,作文也就可以從任何生活和學科中找到體現(xiàn)自己的豐富內容?!睖贤▽W科間的聯(lián)系,把作文和學科學習相聯(lián)系起來,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寫作素材,創(chuàng)設豐富的寫作情景,而且能夠教會學生在思考中學習,在反思中提高學習能力,從而達到作文和學科教學的共同提高。
【關鍵詞】作文教學 語文閱讀 感受生活
古人云:“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币獙懞米魑?,語言材料和生活感悟的積累是基礎。教師要善于以放為主,以扶為輔,認真評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讓學生在欣賞中提高作文水平。
一 感受生活
想方設法提高學生認識生活、反映生活的水平,讓學生學會用自己獨特的、敏銳的觸角去感受世界,在感悟中去發(fā)現(xiàn)美,進而去表現(xiàn)美,讓作文回歸生活,讓個性回歸作文。
1.注意觀察
教會學生觀察的方法,提高觀察興趣,訓練觀察能力,形成初步的探索大自然的能力,并且學會用語言總結自己觀察、探索的內容。學會在自然界中觀察動物,觀察大自然,在課上觀察科學實驗,在美術課上學生寫生、臨摹、制作各種小物品,設計喜歡的東西,既學會認識形、色的方法,提高描繪物體形態(tài)、色彩的能力,積累寫作素材,在體育課上學會觀察描繪把握動作,增強動作的協(xié)調性。
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中學生必須熱愛生活,對生活有敏銳的感悟力。熱愛生活,心中的話才會淌出源源清流。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惡丑,積累生活,思考生活,才能擁有自己的思想,對周圍的點點滴滴形成自己的看法或獨到的見解。對生活觀察得越細致,描寫的事物才能越生動形象。有的同學提筆作文左右逢源信手拈來一氣呵成,大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之勢,究其原因,便是在積累上下過工夫,材料儲備豐富。因此,要說作文先講觀察,這是一個不可缺少的過程。
2.善于積累
積累是個比較寬泛的概念,它包括思想、經(jīng)驗、知識、語言技能,等等。只有有了一定的積累才能在寫文章時把這種積累化為優(yōu)美的文字。因此,有積累才能表達,才能有感而發(fā)。那么,怎樣積累呢?
第一,充實生活,豐富生活內容。作文離不開生活,生活是五彩繽紛的,作文要不斷地生活化、平凡化,不要概念化、模式化。對此,義務教育的教學大綱指出:“指導學生作文,要從內容入手,教師要引導學生接觸大自然,接觸社會,指導學生細心觀察和分析周圍的事物,養(yǎng)成觀察和思考的習慣”。同時還指出“課內和課外閱讀,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領域,豐富學生的作文內容,其他學科中的觀察、參觀、操作、實踐等實踐活動,有的可以作為作文的內容”。因此,有意識地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活動,閱讀有益書籍是有效地積累材料的方法。”語文教師要不斷地創(chuàng)設情境指導學生觀察生活,喜愛生活。
第二,教給學生積累的方法。有了充實的生活,豐富的活動內容,并不等于學生就有了積累。首先,在平時要求學生準備積累本,指導學生多進行課外閱讀,搞搞摘抄,積累詞語;讀讀文章,找到“寫作的模樣”。更重要的是指導學生觀察生活中引人深思的現(xiàn)象,抓住細微的“小事”,抓住那些稍縱即逝的美好的一瞬,動腦筋思考寫成日記。經(jīng)常練筆寫日記,不僅可以增養(yǎng)學生觀察的興趣和習慣,而且可以幫助學生了解生活,積累作文素材,豐富寫作內容。其次,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注重對學生的積累感悟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種指導寫作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名言名句,積累課文中的優(yōu)美詞語和精彩片段,積累課內外、國內外的優(yōu)美詩文,積累文學知識等,并且經(jīng)常在課上交流,不定期地對學生積累的內容進行檢查,了解學生積累、掌握的情況。經(jīng)過一段時間循序漸進的閱讀、摘記、背誦,學生的語感有了明顯提高,而且閱讀能力大大提高,表達能力也有較快的增強,學生的寫作也得心應手了。
二 多種感官綜合利用
1.會說作文
有些學生說話滔滔不絕,口若懸河,而在作文時卻絞盡腦汁,無從下筆。原因何在?究其根源,是因為“說”在實際生活中實踐較多,而“寫”卻較少。要培養(yǎng)學生寫的能力,首先要強調說的能力,這是寫話的基礎,有話可說才有話可寫,說得精彩才會寫得繪聲繪色。培養(yǎng)學生說的能力得從早抓起,讓孩子們說熟悉的詞語,用喜歡的詞語說一段完整的話,要求一句話不但完整,而且要能表達一定的意思。或者說自己的一件小事,讓學生充分體會說的樂趣。
葉圣陶先生說過:“在作文教學中,首先要求學生說老實話,絕不允許口是心非,弄虛作假。”學生作文是否有發(fā)自內心的真情,是衡量創(chuàng)作的一個重要尺度。作文創(chuàng)作應以敞開心靈,表現(xiàn)個性,真實坦白地抒寫自己為創(chuàng)作原則。真誠是一切文學之本,尤其是初學寫作者所必須遵從的。
2.由說到寫,寫好日記
如果“說”是手段,“寫”才是目的。積累素材,由易到難,寫日記是提高作文的必經(jīng)之路。要使學生能夠掌握、運用日記,學生形成寫日記的習慣,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幫助學生學好語文,陶冶情操,還必須遵循以下幾點。
第一,持之以恒。要使學生真正掌握、運用日記這一文體,還需要老師連續(xù)不斷持之以恒地進行日記的訓練指導,使學生形成記日記的習慣,幫助學生鞏固運用所學語文基礎知識,提高學生認識事物及記敘描寫的能力并為作文積累豐富的素材。
第二,循序漸進。日記作為學生學習語文及其他方面都有極大幫助的一種文體要使學生終身享用,在教學訓練中,按照規(guī)定的訓練要求做到循序漸進。一是在訓練中對學生記日記的數(shù)量要求達到循序漸進。對學生來說,只要求在一定時間內記記日記,可規(guī)定每周每人至少寫三篇,老師要定期在一定時間收閱,形成慣例。二是在訓練記日記的內容上要循序漸進。
第三,讀寫結合、以讀助寫。閱讀能力的提高必定有助于作文能力的提高。在教學中可以通過繪聲繪色的朗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通過輕聲讀和默讀領會理解課文內容,或者通過教材中的“語文園地”“口語交際”等內容學習其中的寫作知識,在學習的基礎上將教材中零散的、片斷的寫作知識系統(tǒng)化成整體知識,這樣有利于在作文過程中將知識轉化為能力。
三 結語
學生寫作的過程是觀察、記憶、想象、邏輯、整合等能力的集中的表現(xiàn)。教師應指導學生扎根在社會生活這個“大課堂”,讓學生運用自己的生活體驗來理解所學知識,將所學知識去實際應用,寫出自己的生活感受。教師要善于利用各種手段開闊學生視野,拓寬學生思路,指導學生習作,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