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國權
摘 要:公共圖書館是進行社會教育,傳播精神文明的重要場所。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重要組成部分的公共圖書館,其價值是通過服務體現(xiàn)的。以紹興圖書館為例,闡述了圖書館創(chuàng)新服務,提升品位的做法,并對如何提升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品位提出了自己的思路。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服務;品位
中圖分類號:G25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13-0165-02
公共圖書館是進行社會教育,傳播精神文明的重要場所。公共圖書館的社會價值,是通過服務來體現(xiàn)的。近幾年來,紹興圖書館通過創(chuàng)新館藏文獻資源建設、創(chuàng)造大眾閱讀文化氛圍、加強社區(qū)文化建設、關注特殊群體閱讀需求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嘗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從而提升了圖書館的服務品位,獲得了廣大市民的贊同。
一、以創(chuàng)新讀者服務為依托,提升圖書館服務品位
讀者服務是圖書館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幾年來,紹興圖書館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切實做好圖書館的讀者服務工作。
(一)創(chuàng)新館藏文獻資源建設
文獻資源是圖書館服務的基礎和保障,館藏文獻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圖書館讀者服務的質量。為進一步提高館藏文獻資源的質量,優(yōu)化館藏結構,提升館藏文獻資源與紹興的社會、經濟、文化的對應性,紹興圖書館成立了“紹興圖書館文獻建設指導委員會”,委員會由本市經濟、社會、文化、科技界中有一定影響的專家和熱心讀者組成,對圖書館圖書、報刊、數(shù)據(jù)庫等資源建設提出指導性意見;對相關領域的學術動態(tài)、出版物等信息,及時與采訪人員溝通。
為滿足讀者多元化的閱讀需求,紹興圖書館還開展了讀者推薦、訂購文獻等服務,普通讀者通過圖書館網(wǎng)站、流通部門或者直接到文獻采訪部門,向圖書館推薦、訂購文獻。
(二)開展館外流通服務
本著“讀者第一”的服務理念,為充分發(fā)揮公共圖書館在傳播文化知識、提高市民素質中的作用。紹興圖書館大力拓展館外圖書流通站,以設立分館、社區(qū)圖書室、汽車圖書館等方式,把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推向社區(qū)街道和農村。至今已建立1個分館,44個館外圖書流通站,極大地方便了讀者借閱圖書。借助這些館外流通點,圖書館還適時推出其他服務。
開展圖片巡展活動,根據(jù)紹興圖書館實際情況,制作了以“抗戰(zhàn)英烈”和“時代先鋒”等為主題的圖片展板,在社區(qū)圖書室巡回展出,極大地豐富了社區(qū)居民的文化生活;不定期為社區(qū)提供專題信息服務,幫助、指導社區(qū)工作;講座進社區(qū)服務,借助“越州講壇”這一品牌,有針對性地將“學習型城市系列講座”送到基層社區(qū),使得廣大市民在家門口就能聽到知名專家的講演,截至2012年,已在社區(qū)舉辦講座100多場,對提升市民素質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三)注重外來務工人員閱讀需求
外來務工人員為紹興城市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由于體制、生活環(huán)境及職業(yè)技能等方面的原因,和城市居民相比,外來務工人員在物質生活條件、工作環(huán)境、社會身份、福利待遇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均處于弱勢,在城市經濟和文體生活中,是一個相對貧困的弱勢群體[1]。為豐富外來務工人員的社會文化生活,滿足他們的求知欲望,紹興圖書館針對外來務工人員成立了“五湖四海讀書聯(lián)誼會”,通過聯(lián)誼會,不定期舉辦各種活動,組織、推動外來務工人員通過圖書館看書學習知識,了解社會。另外,為使外來務工人員更快更好地融入紹興,還舉辦了“外地來紹者學說紹興方言”培訓班,通過培訓班,使得他們能了解紹興方言,了解紹興文化,更好地融入到紹興的社會生活中去。
(四)關愛青少年成長
青少年是祖國未來的希望,是實現(xiàn)國家繁榮昌盛、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重要基礎。紹興圖書館少兒館,以組織和引導廣大青少年多讀書、讀好書,培養(yǎng)和造就四有人才為目的,通過不定期舉辦各種讀書活動,來培養(yǎng)、引導青少年的閱讀興趣,指導他們讀好書。此外,紹興圖書館還關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安全知識教育等,通過青少年喜聞樂見的方式,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引導他們健康、安全成長。
另外考慮到農村青少年的閱讀需求,已在斗門小學等5所農村中小學成立少兒圖書流通站,免費把圖書送到學校并定期更換,使圖書館的服務延伸到農村校園中去,體現(xiàn)了公共圖書館服務的均等化。
(五)關注特殊群體
早在上世紀80年代,作為紹興圖書館前身的紹興魯迅圖書館,就在紹興勞教所設立了圖書流通站并延續(xù)至今,通過流通站,為勞教人員送去豐富的精神食糧,也同時送去了社會對他們的溫暖和關愛。同時,通過在勞教人員中開展“讀好書,做知書達理好學員”系列讀書活動,幫助勞教人員樹立凈化心靈、積極改造、終身學習的信念,指引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針對市區(qū)內的殘障人員,通過殘聯(lián)和街道等相關部門介紹和圖書館工作人員走訪,選擇了20多位熱愛讀書的殘障人員,根據(jù)他們的閱讀愛好和身體狀況,有針對性地為他們提供送書上門服務,讓他們也能享受圖書館提供的服務。2007年5月,紹興圖書館開設了省內第一家視障閱覽室,通過盲文圖書,有聲讀物,為視障讀者提供服務。
二、提升公共圖書館服務品位的思考
(一)堅持以讀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
為讀者提供高效、優(yōu)質的服務是圖書館努力追求的目標。讀者是圖書館的真正主人,圖書館的一切活動應該緊緊圍繞“讀者第一”這一中心來開展。
館藏文獻資源建設是讀者服務的基礎,公共圖書館因其讀者對象的廣泛性,讀者需求的多樣性,要想最大限度地滿足各類型讀者的需求,在文獻資源建設的過程中讀者的參與必不可少[2]。讓讀者參與圖書館館藏文獻資源建設,根據(jù)讀者的需求來購買文獻,這樣,才能真正實現(xiàn)印度著名圖書館學家阮岡納贊提出的“每個讀者有其書”和“每本書有其讀者”。
讀者為中心還要求公共圖書館做到服務均等、惠及全民。作為公益性單位的公共圖書館,其豐富的館藏文獻資源和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為人民群眾享受最基本的文化教育提供堅實的文化保障,不論任何身份,任何文化層次,都可享受圖書館提供的服務。然而,由于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還不夠完善,城鄉(xiāng)文化發(fā)展還不平衡,因此,除了加強對到館讀者服務外,通過社區(qū)圖書館、圖書大吧等,讓圖書館的服務能伸到城鄉(xiāng)各個角落,讓盡可能多的讀者能享受到圖書館提供的服務,在一定區(qū)域內,能起到減少城鄉(xiāng)文化差距、填補信息鴻溝的作用;對于那些因多種原因而不能參加社會活動人員,同樣有利用圖書館、享受圖書館服務的權利,所以圖書館更要考慮這些特殊的人群,為他們提供利用圖書館的機會,讓他們也能享受到普通人都能享受到的圖書館服務[3]。
(二)創(chuàng)新服務方式,拓展服務領域
創(chuàng)新服務是新形勢下對圖書館服務的要求。圖書館應當充分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不斷創(chuàng)新服務方式,深化服務內容,以達到服務社會的目的,從而提升圖書館在社會公眾中的地位。
要更加廣泛、深入、持久地開展圖書館講座。講座注重策劃選題、挑選專家、要和本地社會、經濟、文化密切結合;要充分利用國家圖書館舉辦的“文津講壇”、上海圖書館舉辦的“上圖講座”等已成名講座,實現(xiàn)講座在圖書館界的共享。
要積極開展系列活動,如舉辦讀書活動,組織讀書聯(lián)合會,開展知識競賽等,通過活動不斷增強圖書館吸引力和感染力,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讀者對圖書館的認可度。
(三)依托文化共享工程、互聯(lián)網(wǎng)延伸圖書館服務
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文化共享工程)作為國家一項重點工程,它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通過數(shù)字化把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及其他各類文化信息資源進行有機整合,以擴大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利用及保存。公共圖書館作為此項工程的實施主體,要借共享工程推進這一契機,抓緊開展圖書館自動化、網(wǎng)絡化、數(shù)字圖書館建設;借文化共享工程這一東風,每個縣級公共圖書館都要盡快建立支中心、電子閱覽室,為圖書館拓展服務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持。同時,依托文化共享工程的推廣,各級圖書館要積極整合數(shù)字資源,大力開展面向農村、面向基層、面向廣大群眾的服務,提升廣大農村、基層的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同時,各級公共圖書館要積極開展基于互聯(lián)網(wǎng)的各類參考咨詢服務,通過優(yōu)化硬件環(huán)境及培養(yǎng)一批優(yōu)秀的參考咨詢人員,來提高圖書館參考咨詢服務的水平。
加強圖書館的讀者服務工作,是新形勢下圖書館事業(yè)發(fā)展的必然要求。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圖書館應從自身出發(fā),拓展服務方式、擴大服務受眾、提升服務水平,才能最大限度發(fā)揮圖書館的社會效益,從而提升圖書館在廣大群眾中的知名度。
參考文獻:
[1]吳慰慈,李富玲.區(qū)域性信息資源共建共享保障體系建設研究[J].圖書館論壇,2005,(12).
[2]石文瑤.提升公共圖書館服務品質的思考[J].貴圖學刊,2010,(4).
[3]那艷.當代公共圖書館服務品位提升探略[J].藝術百家,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