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興偉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基礎工具學科,更是一門情感學科;從某種意義上講,又是一門德育教育學科。要提高語文學科的教學質量,讓學生在學習、掌握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閱讀教學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
1.課堂閱讀教學要充分形成師生互動
課堂的閱讀教學應當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雙向活動,是兩者共同參與、協(xié)調完成溝通交流的信息傳遞過程。教師只有充分發(fā)揚教學民主,才能增強學生的課堂“主人翁”意識,鍛煉他們積極思維的能力和勇于質疑的膽量,讓他們嘗到“跳一跳就能夠得到”的甜頭,讓學生不僅主動參與學,也參與教。如果教師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訴學生標準答案,那就難以把教學任務落到實處,也很難影響到學生的心理意識的接受,更何況學生對老師的依賴思想也會一如既往,因此,學生的主體意識就不會被激發(fā)出來,他們就永遠是臣服于知識的“奴隸”,是知識的“記事本”。在閱讀教學中,必須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和方法,努力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嘗試著讓學生參與教學,體現(xiàn)真正的學習民主。
2.教給學生閱讀方法,指導學生有效閱讀
興趣雖然是人類從事活動的內驅力,但是只有興趣卻毫無目的,這樣是絕對行不通的。當學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之后,教師應該把握時機,趕緊把重點放在學生的閱讀方法的指導和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上。讀書,是說話、寫作的基礎。為了適應現(xiàn)代教育的形式,喚醒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學生強烈的創(chuàng)新能力,教師可以把美國著名作家納博科夫的閱讀方法介紹給學生。即閱讀時,一要有想象力、二要有記憶、三要有一本字典、四要有一定的藝術感。任何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最初提供的只是一個毛本,只有經過讀者的多次閱讀、反復參與、共同創(chuàng)作才能成為一部完整的作品。整個過程如果沒有讀者想象力的介入,那么這部作品將會沒有生命力。
3.活躍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閱讀能力
要采取激勵性的評價機制,讓全體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來。閱讀活動中,我們要經常鼓勵學生,甚至肯定學生合理地閱讀,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要對學生的學習結果多給予肯定,多肯定少否定,多鼓勵不批評,因為課堂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學生“犯錯誤”的地方,寬容他們的錯誤,對于他們的哪怕是細小的發(fā)現(xiàn),都要及時加以表揚,以保護他們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同時,多為學生提供表現(xiàn)的機會,讓他們在展現(xiàn)自我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樂趣。實踐證明,學生每體驗一次成功的喜悅,自信心就會提高一步,體驗的成功越多,自信心就越強。
4.引導想象,張開閱讀“翅膀”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閱讀離不開想象,想象是創(chuàng)造的源泉,沒有想象就沒有創(chuàng)造。同理,沒有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也就不可能有創(chuàng)造性閱讀。因此,在閱讀教學中,必須鼓勵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在課文及材料所提供的廣闊天地中自由的翱翔。正如余秋雨所說的那樣,只有閱讀,才能把遼闊的空間和漫長的時間澆灌給你,能把一切高貴生命早已飄散的信號傳遞給你,能把無數(shù)的智慧和美好對比著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現(xiàn)給你。只有閱讀讓我們從中發(fā)現(xiàn)自己,認識自己,體驗自己,豐富自己,超越自己,從而體驗到做人的快樂,并進而樹立一種最充盈的幸福和最寬廣的精神自由。
總之,閱讀教學直接關系到各科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提高,學生必須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才能逐漸領會、理解課文及其他閱讀材料的意義,進而去學習寫作技能及加深對其他課程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初中階段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過程中,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通過必要的語文閱讀訓練,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