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小興
(河南省開封縣朱仙鎮(zhèn)衛(wèi)生院 河南 開封 475131)
老年高脂血癥指的是由于機體脂類的代謝出現失調,導致了血液中血脂的含量超過了正常的水平,也是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原因,能夠導致心腦血管等嚴重疾病,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均造成了嚴重影響[1-2]。在臨床治療中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但是單一的藥物容易增加不良反應,治療達不到理想的臨床療效[3]?,F在對我院在2010年12月到2013年01月收治的100例老年高血脂血癥患者分別使用阿昔莫司聯合普伐他汀進行治療以及單獨使用普伐他汀進行治療的臨床療效進行對比觀察,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我院在2010年12月到2013年01月收治100例老年高血脂血癥患者,其中男性患者占68例,女性患者占32例,患者的平均年齡為(69.6±5.7)歲。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入選標準:甘油三酯的濃度≥1.81mmol/L;血清總膽固醇≥5.98mmol/L;低密度脂蛋白≥3.64mmol/L;高密度脂蛋白≤1.04mmol/L。對于感染類疾病、肝腎功能不全、惡性腫瘤、對他汀類藥物過敏等患者進行排除。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各占50例,治療組的患者使用阿昔莫司聯合普伐他汀進行治療,對照組的患者單獨使用普伐他汀進行治療。兩組患者在年齡和性別等基本資料上沒有明顯差異性,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兩組治療方法的臨床療效進行對比觀察。
1.2 方法
1.2.1 對照組的患者單獨給予普伐他汀治療,使用40mg普伐他汀進行治療,每天一次,治療療效為6個月;治療組的患者給予阿昔莫司聯合普伐他汀進行治療,使用250mg阿昔莫司膠囊進行治療,每天兩次。聯合40mg普伐他汀進行治療,每天一次,治療療效為6個月。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期間在飲食方面多食用低膽固醇和低脂肪類的飲食,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總膽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進行檢測,并做好記錄。
1.2.2 對兩組治療方法的臨床療效進行判定,主要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顯效指患者經過治療血清總膽固醇下降20%以上,甘油三酯下降到40%以上,高密度脂蛋白濃度升高到0.26mmol/L以上;有效指血清總膽固醇下降10~20%,甘油三酯下降20~40%,高密度脂蛋白濃度升高0.10~40.26mmol/L;無效指患者的所有的指標都沒有得到改善。
1.2.3 選用軟件SPSS18.0對觀察的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使用X2對計數資料進行檢驗,食用t對計量資料進行檢驗,P<0.05則說明存在的差異性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組患者臨床療效的總有效率為96%,對照組患者臨床療效的總有效率為88%,治療組的臨床療效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如下表1所示;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血脂的水平沒有顯著變化,如下表2所示;兩組患者都沒有出現較嚴重的不良反應。
表1 兩組治療方法的臨床效果對比
表2 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血脂水平的變化情況
普伐他汀作為新合成的一種HMG-CoA還原酶抑制劑,能夠對肝臟HMG-Co A還原酶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使膽固醇的合成受到限制,對老年高血脂血癥患者的血脂水平能夠進行有效調節(jié)。阿昔莫司作為一種新型的抗脂化降脂藥物,主要適用在各種繼發(fā)性以及原發(fā)性的高脂血癥中,能夠對血漿TC、LDL、TG等水平進行有效降低,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療效穩(wěn)定持久,和其他的降脂類藥物聯合能夠顯著提高臨床療效。阿昔莫司聯合普伐他汀應用于治療老年高血脂血癥中起到的臨床療效明顯優(yōu)于單獨的藥物治療,能夠有效降低血清總膽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含量[4-5]。通過上述結果顯示:治療組患者臨床療效的總有效率為96%,對照組患者臨床療效的總有效率為88%,治療組的臨床療效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血脂的水平沒有顯著變化;兩組患者都沒有出現較嚴重的不良反應。阿昔莫司聯合普伐他汀應用于治療老年高血脂血癥取得的臨床療效顯著,減少了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值得在臨床上廣泛使用和推廣。
[1] 許麗娃,崔曉紅.普伐他汀聯合阿昔莫斯治療中老年高脂血癥的臨床研究[期刊論文] -山東醫(yī)藥,2009,07(04):94-95
[2] 賀范龍,錢瑾瑜.辛伐他汀聯合諾貝特治療混合性高脂血癥62例臨床觀察[期刊論文] -中國基層醫(yī)藥,2009,10(06):138-139
[3] 張新戰(zhàn).普伐他汀用于老年高脂血癥伴AS斑塊患者效果觀察[期刊論文] -山東醫(yī)藥,2009,32(39):296-297
[4] 楊專青,雷華,孫少平,等.普伐他汀聯合非諾貝特治療混合型高血脂癥[期刊論文] -中國現代醫(yī)生,2012,09(06):182-183
[5] 田文華.楊禹娟.張小蘭.國產普伐他汀鈉治療高脂血癥的療效觀察[期刊論文] -中國醫(yī)藥,2011,14(11):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