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居成都時,時不時要在女兒的書櫥中尋點喜歡的書來讀。這不,手中正讀的這本加拿大作家阿特伍德的小說《盲刺客》,就是從她書櫥中得到的。
女兒書櫥中,最多的當數(shù)小說散文。張愛玲、村上春樹、三島由紀夫、川端康成、余光中、朱天文、林清玄、白先勇、博爾赫斯、伍爾芙……這些中外名家的作品,都能在她的書櫥中找到蹤影。
乍看這些藏書,會以為她是學中文的,從事與文化有關的工作。其實不然,在書櫥中,還有大量的這么一類書:《負建筑》《中國小品建筑10例》《中國美術(shù)史》《西方藝術(shù)論》《西方哲學史》《故宮退食錄》……也許你就有些迷茫,弄不明白她究竟是學建筑的,學哲學的,或者是學歷史的?
其實,書櫥中這些書:《量子物理學》《薄膜材料技術(shù)》《半導體制造工藝》……才告訴你,她從事的專業(yè)。是的,女兒在大學讀的是材料專業(yè);在研究生階段,攻讀的是醫(yī)用納米材料;目前,又在一家世界500強企業(yè)當工程師,從事微電子工作。
閑暇時,問及一個理工科背景的人,為什么買這么多文學、建筑、哲學、歷史類書籍。女兒淡淡一句:開卷有益。再問,又只一句,人類文明總是相通的。然后就埋頭讀書不理人了。
“開卷有益”、“人類文明總是相通的”,仔細琢磨,好像挺對。記得著名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物理學家李政道先生就積極倡導科學和藝術(shù)結(jié)合。他說,“進一步思考,就會發(fā)現(xiàn)兩者是有聯(lián)系的:它們都是人類的創(chuàng)造,都在尋求真理的普遍性,而且都是跨時間、跨空間的。所以,我把藝術(shù)和科學看作是一枚硬幣的兩面??茖W可以從藝術(shù)中尋求創(chuàng)新思路?!?/p>
或許,女兒就是從這教誨中得到了啟示,才這么廣泛涉獵各類書籍,來充實自己,以達到開闊視野、觸類旁通的作用吧。
證明就是:女兒現(xiàn)在的工作,與所學的專業(yè)并不完全對得上號。但她在短短兩年多時間里,就成了這家公司的業(yè)務骨干,還獲得了一項國外專利,并成為大陸工程師中唯一獲得“留任”獎的人。這,恐怕和她知識面寬有密切關系吧。
想到此,不禁為女兒感到高興。從此,也不認為她讀建筑、歷史、哲學類書籍是不務正業(yè)了,自然也對她每個月花費許多錢購書的事不加責怪了。這不,正讀書的我,又聽到了敲門聲,知道那是快遞公司給女兒送書來了,我趕緊一溜小跑去開門。
(編輯 趙瑩 zhaoyingno.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