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愁·智慧女性》語匯新解——潮公益時代
如果你對公益活動比較留意,就會注意到近兩年,公益圈里出現(xiàn)的兩個熱詞。
一個熱詞是“草根公益”。公益事業(yè)正從傳統(tǒng)的企業(yè)型公益、事業(yè)型公益向平民公益轉移。公益成了普通人也能隨時隨地參與的事業(yè)。
另一個熱詞是“創(chuàng)新公益”。公益事業(yè)正從傳統(tǒng)的捐贈幫扶,變?yōu)閮热荻鄻?、形式活潑,拓展了人們的包容性、想象力—?/p>
“50公里挺長,如果我走下來,你就捐點雞蛋吧!”名為“一個雞蛋的暴走”的活動氣勢蔚為壯觀。參加暴走的人,有的為挑戰(zhàn)自我,有的為強身健體,有的為治愈失戀,但都有一個共同目標——讓貧困地區(qū)的孩子每天都能吃到一個雞蛋。
借助微博平臺,短短三天,便有25萬網(wǎng)友為白血病女孩“魯若晴”募款100萬元;人們“隨手送書下鄉(xiāng)”為貧困地區(qū)孩子設立圖書館;“聚蕉行動”團購香蕉以解決蕉農的困境……
草根們的力量,雖然微小,卻來勢強勁、星火燎原,一點一滴改變著另一些人的世界。
這一切,讓人感覺到新時代的公益更富“潮”味。不僅形式上有創(chuàng)意、有樂趣,不乏高科技;理念上也跨越了一大步——尊重,傾聽,幫助弱勢群體獲得內心力量,給予心靈支持。
正如一位資深公益人士所說:首先考慮的,是我們要改變什么。
公益不是單純捐贈物資,不是灌輸自以為是的價值觀。公益是我們看見“人”, 和對方建立起溫情的互動關系,給予對方適當?shù)墓ぞ?,深入了解他們的需求興趣,用細微、獨特卻足夠有深度、足夠有滲透力的改變,推動他們的人生展開更多彩的畫卷。
本文將用大大小小的故事,為讀者呈現(xiàn)潮公益時代的美好——
公益,一張照片的分量
邊走邊拍,最美的照片給最需要的人
初次見到焦冬子,她剛從西部回來,曬傷的臉上難掩疲倦。這個80后女孩,目前身份是“我們在一起”項目創(chuàng)始人。2012年7月,這個項目獲得了首屆中國公益慈善項目創(chuàng)意項目獎金獎。
談到發(fā)起這個項目的初衷,焦冬子說:“人老了,特別想在這個世界上留下些什么,就像我們年輕人總想為這個世界去創(chuàng)造些什么,所以,我有義務幫助他們?!?/p>
2009年春節(jié)前后,還在某校攝影專業(yè)上學的焦冬子來到西海固拍照。一路走一路就住在沿途的農家。每到一家,熱情的寧夏人都會把最好的食物拿來招待客人,但每家都很清貧,一般都是這樣的陳設:一口窯洞、一個炕、兩口缸、一個小柜子。大部分農家都沒有全家福,有的人一生甚至只是在辦身份證時拍過一次照片。
于是,面對鄉(xiāng)親們的友好款待,焦冬子選擇用照片作為回報。她邊走邊拍,希望能為更多人留下珍貴的紀念。
在寧夏彭陽,焦冬子曾給一戶人家的孩子拍過一張殘疾照,為的是辦一張殘疾證。等到焦冬子第二次來到彭陽,這戶人家特意把她請回了家。傍晚,這家人悄悄把自家養(yǎng)的雞宰了,焦冬子知道,在一個需要養(yǎng)活三個孩子的農村家庭,只有過年才有機會吃到雞肉。焦冬子又感動又難過,無法下箸:“我只是給他們拍了幾張照片,他們就這么款待我?!?/p>
她第一次感受到一張照片的價值,在廣闊的西部地區(qū),還有太多人渴望擁有一張屬于自己的照片啊。
2010年9月,焦冬子去青海澤庫縣草原攝影。一位媽媽看見手拿相機的她,興奮地將兒子拽到小牦牛上合影。拍完以后,母子倆很期待地想要看到照片,但焦冬子用的是膠片相機,沒辦法直接看,她只好讓母子倆留下地址,以方便寄照片給他們。但牧民說他們很快就要換草場了,沒有固定地址。焦冬子非常遺憾,如果隨身帶著相紙和打印設備該多好。
幾年的行走讓焦冬子感受到:青海、寧夏邊遠地區(qū)的人極少拍照,有的老人甚至沒有一張照片留作今后的遺像。焦冬子雖不斷地給遇到的家庭和老人拍照,回到城市沖洗后寄回去,但有的老人等不到照片就已經去世。
這些經歷讓焦冬子產生了一個想法——帶上全套設備走進鄉(xiāng)村,為那些還沒拍過照的人送去一張照片。2012年,她辭掉了工作,著手籌備這件事,她給這個項目取了一個溫情的名字——“我們在一起”。
在影像垃圾遍地的時代,找回攝影的意義
焦冬子的計劃,是在寧夏西海固的同心縣、西吉縣、隆德縣、涇源縣、彭陽縣、海原縣六地農村,進行為期兩個月的拍攝,給300個家庭送照片。西海固,七個國家級貧困縣的統(tǒng)稱,1972年被聯(lián)合國確定為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區(qū)之一,被焦冬子列為公益行動第一站。
焦冬子算了一下,購置設備的費用,加上路費等大概需要幾萬元。她把設想發(fā)布在眾邦網(wǎng)、點名時間等網(wǎng)站上,為項目籌款。
2012年6月,焦冬子認識了一個熱衷公益的杭州人。他在寧夏隆德資助的一個女孩剛考上了大學,他決定不再資助她,但這么多年一直沒有見過面,總是個遺憾,于是委托焦冬子替這個女孩拍張照。
焦冬子帶著這位熱心人士資助的1000元錢出發(fā)了。女孩叫妮妮,妮妮家住在一個類似盆地的山谷里。下午五點半,在聯(lián)材鎮(zhèn),焦冬子見到了趕來接她的妮妮,因為天色已晚,回村的公共汽車已經收班,她們不得不在路邊攔車。
夜色漸濃,她們好不容易攔下一輛車,對方要價40元。妮妮覺得太貴,建議步行回家。焦冬子拖著三十來公斤重的大箱子、各種外掛,在盤山路上走了二十分鐘,終于到達山頂。妮妮告訴她,下山就到家了,30分鐘就行。卻沒想到下山的路程全是彎彎曲曲的羊腸小道。走下山來,放眼望去,依然是茫茫的田地,忍住疲勞又負重前行了一段路程,這才到達妮妮家。
對妮妮來說,從山那邊的聯(lián)材鎮(zhèn)走到家的距離很近,因為她習慣了,她也想為焦冬子省錢。但對初來乍到的焦冬子來說,很是不易。
妮妮的媽媽很高興家里來客人,她一個人拉扯三個孩子,耕了8畝地,凌晨四點起床犁地,割麥子時不吃不睡,為了給妮妮湊學費通宵打蠶豆,喝著水就睡著了……她走路像陣風,總是開懷地笑,因為感激有人拉了他們一把。她說,等孩子找到工作就算熬出頭了。
臨走,焦冬子把別人捐的善款留了3000元給妮妮,資助她上大學。因為焦冬子知道,被資助過的孩子更懂回饋,更會把愛心傳遞。
妮妮家的探訪并不是焦冬子第一次隆德之行,離開妮妮家,焦冬子再次走村串戶為村民拍照。上次到一些鄉(xiāng)村時,很多人并不信任這個陌生女子。這次在來之前,焦冬子就做了很多前期準備,她聯(lián)系了一切可以聯(lián)系的人,幫助她去說服當?shù)厝?,接受免費拍照。
這一次來,焦冬子很受歡迎,村民們紛紛給她拿饃饃吃,圍著她興高采烈地說話。焦冬子把大家聚集在打麥場上,準備給大家伙兒拍照,瘦男人張大武(化名)正忙著篩胡麻,滿臉大胡子,頭發(fā)長長的,聽說要照相馬上躲到一邊去?!昂9忠粯诱σ娙??”鄰居居然變魔術一般,掏出理發(fā)的家伙什兒,就在場上開工,刮臉理發(fā),還帶整理服裝培養(yǎng)情緒。一袋煙工夫,清清清爽的大男人就上鏡了,打麥場上一片嬉笑聲,比過節(jié)還熱鬧。
腰巴莊是西海固西吉的一個莊子,人稱“老人村”,在這里,留守或孤寡老人占了大部分。這里貧瘠又與世隔絕,網(wǎng)絡電話都不通。老人們窮困孤獨,許多人逢人便問見到他兒子沒,邊說邊老淚縱橫。
好多村民家的被子已經看不出來原來的顏色,因為沒水清洗,用的時間長,硬得像石頭。焦冬子決定做點實事,就拉人一起去西吉買了二十床棉被,找了個小車拉進村。棉被送到了老人們的手上,嶄新的棉被卻與他們破敗的家格格不入。再想想當?shù)厝祟D頓吃的土豆加饃饃,焦冬子不由一陣心酸。
莊子上,還有一批八十多歲的裹腳老人,她們腿腳不便,整天跪坐在家門口,眺望著遠方,好像在等待希望。凋敝的村落、無助的老人……焦冬子用相機將這些一一記錄下來。
我們在一起,釋放生命獨有的暖意
從寧夏回來,焦冬子又去了青海澤庫縣草原,當?shù)匾晃煌趵蠞h聽說有城里來的年輕人為大家拍照,殷勤地將焦冬子迎到家里。那天是王老漢夫婦最開心的一天,他們穿著他們認為最得體的衣服,好像在舉行什么儀式。老兩口正坐在堂屋門口,表情略微拘束,這是他們此生第二張合影。
看著這么溫馨幸福的時刻,焦冬子隨即寫了一句話,發(fā)到了微博上:“為贏得別人對你的好感、承認、報償而去做的事,如果得不到別人的承認,便等于零。而為自己的良心、才能、生命去做的事,即使沒有一個人承認,也絲毫無損?!?/p>
焦冬子說:“給他們照合影的時候歡樂多多,都是老夫老妻甚至要抱孫子的人了,要他們在鏡頭前站近一點都難為情,更別說牽手摟肩了。男人們還比較主動,老婆們可不干了,面對丈夫的親密動作幾乎要打起來,那樣子像是回到了18歲?!?/p>
在姬文淵老人和他的老伴身上,焦冬子格外感受到了那份久違的羞澀與感動。
在孫陽村,姬文淵夫婦面帶微笑地出現(xiàn)在了鏡頭里,常年生病的他們今天顯得格外精神。他們還有一個殘疾的兒子,幾乎全家都沒有勞動能力。盡管被貧窮、疾病和苦難困擾,但在面對焦冬子的鏡頭時,他們的眼睛里卻看不到一絲退縮。
焦冬子拍下的只是一張張人像,卻為外面世界的人們展示了一個他們不知道的西部。“有不少朋友也想到這邊看看,我會把這里的生活狀況告訴他們:這里的人一般不吃早飯,午飯晚飯是饃饃和面條;睡土炕可能會癢癢,因為缺水,每天洗腳都有困難,洗澡則需要到縣城去。手機信號不好,聯(lián)絡不暢,上網(wǎng)要到鎮(zhèn)上,至少要走一個小時山路。條件好的家庭會有摩托車或者三輪車可乘,條件不好只能步行。我一般去條件不好的家庭,所以多數(shù)要步行。”
快門一閃的善舉,不僅給當?shù)厝藥砭裎拷?,也為更多人提供了行善機會。好多人看到焦冬子的照片中,孩子們連一件像樣的衣服都沒有,就紛紛往那些地區(qū)寄衣服。這確實給那里的孩子帶去了驚喜。
最后,焦冬子向筆者展示了一張照片,照片上是一個沒有爸爸的孩子,他穿著一身整整齊齊的校服,笑容滿面。焦冬子說,這是他最好的衣服。
隨著照片素材不斷增加,“我們在一起”項目又有了新計劃?!拔艺谝陨洗挝骱9膛臄z的片子作為主題,制做明信片、筆記本和畫冊,一部分是給好心朋友的回報,一部分是希望這些衍生產品的出售,可以幫助我籌到下次出行的資金,讓項目可持續(xù)地運轉下去。我的下一站是云南?!?/p>
末了,焦冬子說:“我還要感謝每一位幫助‘我們在一起’項目的人,每當我要絕望的時候,是你們拉我走向陽光的方向。通往夢想的路總是困難重重,有這么多同樣有夢有愛的朋友支持,才能使腳步繼續(xù)。剛開始,還有朋友勸我現(xiàn)實點,去做商業(yè)攝影,這讓我難過。因為一個人擁有此生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一個詩意的世界。”
公益,我們到底要改變什么?
購物方式微改變——網(wǎng)上“淘”公益寶貝
一邊享受購物的樂趣,一邊獻愛心,這是人人在淘善網(wǎng)都可以做的事情。捐贈閑置物品、購買各類公益商品,資助指定的公益項目,鼠標輕輕一點便可完成。
除了出售實物“寶貝”,淘善網(wǎng)還為24個公益機構提供了富有特色的籌款幫助。其中,燕京打工子弟小學排練了一出名為《喜羊羊和灰太狼》的英語劇,選擇通過善淘網(wǎng)進行門票網(wǎng)絡預售,每張票30元,最后收入1710元。雖然錢不多,但這是善淘網(wǎng)第一次嘗試非實體貨品的售賣。
如今,善淘網(wǎng)不僅有公益項目,還接受捐贈品銷售分賬的籌款,同時,另有7個項目的直接籌款捐贈渠道、10家公平貿易產品、3家環(huán)保設計產品在此銷售。
休閑方式微改變——指尖上的善地圖
除了指示方向,地圖還有什么功能?順德職業(yè)技術學院社工教師吳耀健說:“好地圖讓你找對方向,善地圖(Good Map)給你正能量?!痹撛簬熒邪l(fā)的善地圖,是一個提供公益機構地理定位的手機應用程序??梢酝ㄟ^地圖,查看周圍有哪些公益機構;可以搜搜附近有什么活動,來一場與公益的美麗偶遇;還可以創(chuàng)建自己的活動圈,公益說做就做。
2012年剛到順德工作,吳耀健人生地不熟,利用App軟件搜索美食時,他靈光一閃:既然美食、游玩可以用手機軟件查閱,為什么公益活動不能有一個軟件去搜索?我們可以學習國外一些經驗,讓公益走進生活。
他說: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做公益的態(tài)度也該如此,保持平淡的心態(tài),不急躁也不氣餒。
旅行意義微改變——背上一公斤的樂觀和想象
在風光秀美的云南元陽多依樹村,一百多戶人家的孩子,除了課本,沒有其他兒童讀物,不少學生連橡皮、卷筆刀都沒有。網(wǎng)友“安豬”由此想到:能不能利用數(shù)量龐大的旅游者的力量,去幫助這些貧困落后地區(qū)的小朋友?
隨后,他發(fā)起了“多背一公斤”活動,倡導旅游者準備少量書籍和文具,帶給沿途的貧困學校和孩子。此外,還要“背”去信息和觀念,在和孩子們的交流中,開拓視野,傳播知識,激發(fā)孩子們的信心和想象力。最后,大家通過1KG網(wǎng)站分享活動信息、經驗。
如今,“安豬”還設計了內含教學材料、使用指南、活動卡片的“一公斤盒子”。一只盒子就能為36個學生展開一節(jié)有趣的主題課。
“安豬”說:“多背一公斤”是旅途中的舉手之勞,能做固然有收獲,不做亦無傷大雅。與其想著怎樣資助孩子,不如面對面、深入平等的交流更能積極影響孩子的成長。
信息鴻溝微改變——散播科學的快樂松鼠會
這是一群“科學松鼠”,他們要打開科學堅硬的外殼,剝出營養(yǎng)的果仁,要讓科學像電影、音樂一樣流行起來。這個叫科學松鼠會的科學傳播公益團體,最初發(fā)起人是幾位科普作家,如今,已有一百多名身為科學傳播者的會員,分布在全球各地。
看片會、觀賞植物、征文、在線問答、現(xiàn)場實驗、戶外觀測……松鼠會豐富的活動形式,讓科普成了一個有趣時髦的東西。
傳統(tǒng)公益更多聚焦在扶貧、救災、艾滋病等方面,對于縮小數(shù)字鴻溝、科學教育鴻溝等,他們覺得沒那么重要。而松鼠會的目的就是補這個缺,把高高在上的科技知識帶給普通百姓。
當年,汶川地震發(fā)生后三個小時,松鼠會就趕寫出一篇高水準文章《動物預報地震,靠譜嗎?》,隨后又策劃了“地震專輯”,內容涵蓋地震預報、心理救助、自救方法、救援技術、防疫等??陀^、嚴謹?shù)奈恼录m正了許多常識性錯誤。隨后的奶粉事件,“松鼠們”更是全民出動,解答關于食品安全、三聚氰胺技術的所有問題。近日,松鼠會成員發(fā)表文章《警惕洋騙子對我國惡性腫瘤病人的欺詐》,更是將“美國抗衰老醫(yī)學科學院中國代表處”推上風口浪尖。
(編輯 趙瑩 zhaoyingno.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