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穎,趙必華
(安徽師范大學 教育科學學院,安徽 蕪湖241000)
被看重感(perceived mattering)的概念最早是由Morris Rosenberg和 McCullough(1981)提出的。他們認為,被看重感反映了個體在多大程度上被別人關(guān)注,是否有人待他像對待自己一樣,是否有人需要他的幫助[1]。Elliott在此基礎(chǔ)上,將被看重感定義為我們對周圍世界的重要程度的感知。也就是說,被看重感反映了我們對其他人的生活的影響程度[2]。
與Maslow需要層次理論的歸屬感類似,被看重感對個體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Rosenberg和McCullough研究發(fā)現(xiàn),被看重感與自尊、社會適應(yīng)呈正相關(guān),與抑郁、焦慮、身心失調(diào)呈負相關(guān)。他們還發(fā)現(xiàn)了社會和文化對被看重感的影響。他們認為,高的社會經(jīng)濟地位會帶來更高的被看重感;在家庭環(huán)境中,獨生子女的被看重感可能更高[1]。Elliott則認為,青少年的反社會行為以及少女早孕現(xiàn)象很可能與被看重感的缺失有關(guān)[2]。我國臺灣研究者汪敏慧研究發(fā)現(xiàn),被看重感對復(fù)原力(resilience)有顯著的正向影響[3]。
被看重感的結(jié)構(gòu),Rosenberg和McCullough起初認為含有3個成分,注意(attention)、重要(importance)、依靠(dependence)?!白⒁狻笔潜豢粗馗兄凶钪匾某煞郑傅氖莻€體需要別人的關(guān)注。“重要”表達了個體需要被他人關(guān)心的感覺,需要別人關(guān)心自己的所想所為,關(guān)心自己的命運;“自我延伸”(ego-extension)是“重要”的一個方面,表示有人將自己看作他的一部分,會把我們的事情當作他們自己的事情來對待?!耙揽俊笔侵競€體的行為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他人的行為。然而,Rosenberg在1985年提出,“自我延伸”可能是獨立于“重要”的單獨維度。
2004年,Elliott首次運用量化方法研究了被看重感。他通過編制被看重感指數(shù)(Mattering Index),驗證了被看重感的3成分結(jié)構(gòu)。Elliott將3個成分命名為覺察(awareness)、重要(importance)、依賴(reliance)。
在被看重感指數(shù)的基礎(chǔ)上,Megan K.France和Sara J.Finney于2010年發(fā)表了大學生被看重感量表(University Mattering Scale)。與被看重感量表不同,該量表分為4個維度:覺察、重要、自我延伸、依賴,自我延伸成為獨立于重要的單獨維度。該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4個分量表的內(nèi)部一致性分別為0.86、0.81、0.71、0.87[4]。
本研究擬對大學生被看重感量表進行翻譯和修訂,并檢驗中文版的信效度。
通過方便取樣,在蕪湖市兩所高校的自習室共發(fā)放問卷670份,回收656份,剔除無效問卷,保留有效問卷612份,回收率91.3%。其中女生330人,占被試人數(shù)53.9%,男生265人,占43.3%,17人未提供性別信息;年級方面,大一80人,大二179人,大三41人,大四303人,9人未提供年級信息;生源地方面,城市122人,縣城125人,農(nóng)村354人,1人未提供生源地信息。隨機抽取樣本的近50%作為樣本1,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另50%作為復(fù)核樣本。樣本1包括314人,其中女生176人,男生133人;樣本2包括298人,其中女生154人,男生132人。
2.2.1 返回翻譯
由2名心理學專業(yè)研究生和2名英語專業(yè)本科生對英文版University Mattering Scale的24個條目進行嚴格的返回翻譯。將翻譯后的問卷交由一名英語筆譯專業(yè)的研究生進行逐條比對,形成測量量表。
2.2.2 正式施測
利用晚自習的時間在自習室發(fā)放問卷,問題在20分鐘之內(nèi)回答完畢,所有問卷當場回收。
2.3.1 大學生被看重感量表(UMS)
該量表包含24個條目,其中覺察8個條目,重要7個條目,自我延伸3個條目,依賴6個條目。采用里克特5點計分,1~5分別表示從很不符合到非常符合。
2.3.2 學業(yè)效能量表[5](ASES)
學習自我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感在學習領(lǐng)域內(nèi)的表現(xiàn),是學習者對自己能否利用所擁有的能力或技能去完成學習任務(wù)的自信程度的評價,是個體對控制自己學習行為和學習成績能力的一種主觀判斷[6]。本研究采用的學業(yè)效能量表選自中文版適應(yīng)性學習模式 量 表 (Patterns of Adaptive Learning Scale,PALS)。適應(yīng)性學習模式量表由Martin.L.Maehr等人開發(fā),中文版由趙軍秋修訂。學業(yè)效能分量表5個條目,采用里克特5點計分,1~5分別表示從完全不符合到非常符合。該量表的內(nèi)部一致性為0.75,在本研究中,該量表內(nèi)部一致性為0.85。
2.3.3 社交適當擔憂量表[7](Social Adequacy Concern Subscale,SACS)
社交適當擔憂指的是對自己的社交行為是否恰當?shù)膿鷳n。該量表5個條目,選自學生焦慮問卷-30(SWQ-30)。SWQ-30由 Augustine Osman等人開發(fā),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量表采用里克特5點計分,0~4表示從不到總是。SACS的內(nèi)部一致性為0.91,在本研究中,該量表的內(nèi)部一致性為0.71。
2.3.4 中文版學校歸屬感量表[8](Psychological Sense of School Membership,PSSM-CR)
學校歸屬感是學生對所屬學校在情感、認知和行為上的認同和投入,作為學校的一員能獲得尊重,體現(xiàn)價值。該量表18個條目,由潘發(fā)達等人修訂。量表采用里克特5點計分,1~5表示從完全不符合到非常符合[9]。PSSM-CR包括歸屬感、認同和依戀3個分量表,內(nèi)部一致性分別為0.82、0.82和0.67,在本研究中,3個分量表的內(nèi)部一致性分別為0.79,0.76,0.61。
用SPSS18.0和LISREL8.7作統(tǒng)計分析,采用的統(tǒng)計方法包括項目分析、驗證性因素分析和信效度檢驗。
對樣本1分維度進行項目分析,以決斷值≥3、題項與總分相關(guān)≥0.400、題項刪除后的α值≤量表信度值、共同性≥0.2、因素負荷量≥0.45作為標準[10],題項10、19、21、23刪除后的α值>量表信度值,因此刪除。
用LISREL軟件對剩余20個條目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表1)。擬合指數(shù)反映模型擬合不佳。進一步觀察發(fā)現(xiàn),題項11在“重要”因子上的 MI值為47.01,提示題項11應(yīng)該歸屬于“重要”因子。
表1 修正前后模型的擬合指數(shù)比較
考慮到“自我延伸”因子去掉題項11后只剩2個題項,不宜成為一個維度,因此,本研究決定將“重要”與“自我延伸”合并為一個“重要”因子。重新對合并的“重要”因子進行項目分析,發(fā)現(xiàn)題項6、19、20、23刪除后的α值>量表信度值,因此刪除。
再次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模型仍不能擬合。觀察發(fā)現(xiàn),題項1在“依賴”和“重要”兩個因子上的MI值分別為23.71和15.44,提示題項1是一個跨維度的題目;題項4在“重要”因子上的MI值為20.37,提示題項4應(yīng)該歸屬于“重要”因子。
刪除題項1,并將題項4移到“重要”因子,再次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模型與數(shù)據(jù)合理擬合。用樣本2進行復(fù)核,擬合指數(shù)同樣達到理想標準。
3.3.1 構(gòu)念效度
通過驗證性因素分析,中文版大學生被看重感量表是一個3因素的結(jié)構(gòu),3個因素分別命名為覺察(awareness)、重要(importance)、依賴(reliance)。題項在因素上的參數(shù)估計值見表2。
3.3.2 效標效度
中文版大學生被看重感量表的各分量表與學業(yè)自我效能感均呈正相關(guān);與學校歸屬感各分量表均呈正相關(guān);“覺察”因子和“重要”因子與社會適當擔憂呈負相關(guān),“依賴”因子與社會適當擔憂相關(guān)不顯著(表3)。
表2 非標準(標準)參數(shù)估計值
表3 各變量相關(guān)系數(shù)矩陣
經(jīng)過驗證性因素分析,中文版大學生被看重感量表共有17個條目,其中覺察分量表5個條目,內(nèi)部一致性系數(shù)為0.73;重要分量表7個條目,內(nèi)部一致性系數(shù)為0.83;依賴分量表5個條目,內(nèi)部一致性系數(shù)為0.70。
中文版大學生被看重感量表由17個條目組成,11個為反向題。覺察、重要、依賴3個分量表內(nèi)部一致性分別為0.73、0.83、0.70,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與原量表相比,中文版大學生被看重感量表中題項4的歸屬發(fā)生變化,筆者認為這是中西方語義理解上的差異造成的。中國人對“無關(guān)緊要”的理解不僅是他人沒有注意到自己的存在,更重要的是自己不被他人關(guān)心。
本研究首先驗證了Rosenberg和McCullough提出的三因素結(jié)構(gòu),但是原量表四因素結(jié)構(gòu)并沒有得到驗證。其次,雖然中文版大學生被看重感量表3個維度之間相關(guān)較高(0.703,0.447,0.442),但是當模型只有3個因子時,二階模型在數(shù)學上等同于一階因子模型,也就談不上哪個更好,因此本研究沒有繼續(xù)深入探討中文版大學生被看重感量表的高階模型[11]。最后,“重要”因子全部是反向題,“覺察”因子也以反向題居多,可能存在潛在的方法學效應(yīng)的影響。
[1]Rosenberg,M.,& McCullough,B.C..Mattering:Inferred Significance and Mental Health among Adolescents[J].Research in Community and Mental Health,1981,(2):163-182.
[2]Elliott,G.,Kao,S.,&Grant,A.M..Mattering:Empirical Validation of a Social-psychological Concept[J].Self and Identity,2004,3(4):339-354.
[3]汪敏慧.被看重知覺與復(fù)原力啟動之研究——以高中課業(yè)壓力與身心健康關(guān)系為例[D].臺北:臺灣政治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7.
[4]France,M.K.,& Finney,S.J..Conceptualization and Utility of University Mattering:A Construct Validity Study[J].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in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2010,43(1):48-65.
[5]趙軍秋.適應(yīng)性學習模式量表的修訂與應(yīng)用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
[6]邊玉芳.學習自我效能感量表的編制[J].心理科學,2004,27(5):1218-1222.
[7]Osman,A.,Gutierrez,P.M.,et al.Development and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Student Worry Questionnaire-30[J].Psychological Reports,2001,88 (1):277-290.
[8]Rostosky,S.S.,Owens,G.P.,Zimmerman,R.S.,et al.Associations among Sexual Attraction Status,School Belonging,and Alcohol and Marijuana Use in Rural High School students[J].Journal of Adolescence,2003,26(6):741-751.
[9]潘發(fā)達,王琴,宋麗麗,等.中文版學校歸屬感量表的信效度檢驗[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1,19(2):200-202.
[10]吳明隆.問卷統(tǒng)計分析實務(wù):SPSS操作與應(yīng)用[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0.
[11]侯杰泰,溫忠麟,成子娟.結(jié)構(gòu)方程模型及其應(yīng)用[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