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尚杰, 武浩文, 劉 志, 王 海, 付 超, 孫 勝, 馬 克
(1.沈陽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遼寧沈陽110034;2.日本體育大學大學院,日本東京2270033;3.首都體育學院運動訓練系,北京100191)
日本《體育基本法》對我國政府體育管理職能轉變的啟示
南尚杰1, 武浩文2, 劉 志2, 王 海1, 付 超1, 孫 勝1, 馬 克3
(1.沈陽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遼寧沈陽110034;2.日本體育大學大學院,日本東京2270033;3.首都體育學院運動訓練系,北京100191)
2011年日本頒布的《體育基本法》對其體育事業(yè)發(fā)展的諸多事項進行重新規(guī)定。對日本《體育基本法》進行解讀,認為:目前我國政府體育管理職能的轉變應借鑒日本經驗,強化政府“掌舵”職能,扶持體育社團與社區(qū)體育發(fā)展,促進“普及”和“提高”的均衡發(fā)展。
日本《體育基本法》;政府體育管理職能;經驗;啟示
Author’s address1.School of Sport Science,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Shenyang 110034,Liaoning,China;2.Japanese Sport University;Tokyo 2270033,Japan;3.Department of Physical Training,Capital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由于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政治、經濟、文化背景的改變要求我國政府對自身在體育事業(yè)發(fā)展中所承擔的管理職能進行調整。另外,我國政府體育管理職能本身存在諸多缺陷,如政府包辦、政府壟斷、限制民間力量介入、側重競技體育、體育公共服務供給嚴重不足等[1];因此,如何科學、合理地對政府體育管理職能進行調整,使其日臻完善并釋放出更大的“能量”,是目前我國體育界亟待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
政府職能又稱行政職能,是指“行政機關在管理活動中的基本職責和功能作用,主要涉及政府管什么、管到什么程度、發(fā)揮什么作用等”[2]。基于此,本文認為,政府體育管理職能是政府在對體育事務進行依法管理過程中具有的職責與功能。要對政府體育管理職能進行調整,不僅需要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同時也需要借鑒國外的經驗和教訓,這樣可以使我國的體育事業(yè)少走彎路??v觀目前國內關于政府體育管理職能的研究成果,其不足之處主要體現(xiàn)在缺乏國際經驗借鑒上。
2011年6月24日,日本頒布的《體育基本法》取代了1961年6月16日起施行的《體育振興法》,對日本體育事業(yè)的諸多事項進行了重新規(guī)定[3]。由于日本《體育基本法》是在充分總結近50年來日本體育事業(yè)經驗教訓基礎上制定的,且中日兩國在文化方面存在著諸多相似之處,該法規(guī)對于目前我國政府體育管理職能的轉變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鑒于此,本文以日本《體育基本法》為研究對象,對其內容及其特征進行剖析,從中探尋日本政府在管理體育事業(yè)方面的經驗教訓,為目前我國政府體育管理職能的轉變提供參考。
日本《體育基本法》的主體內容早在2009年5月已制定完成,并于同年7月被提交到國會。但由于眾議院的解散而未能獲得審議[4]。2010年受日本文部科學省審議制定日本《體育立國戰(zhàn)略》(同年8月頒布)的影響,不斷有議員提出,應再次向國會提交日本《體育基本法》[4]。在此背景下,由多名議員組成的“體育議員聯(lián)盟”在2010年5月成立,該組織經多方努力,修改后的日本《體育基本法》最終在2011年6月17日的第177回國會上獲得全票通過[4]。日本《體育基本法》的內容概要如表1所示。
表1 日本《體育基本法》的內容概要[5]Table 1 Main Contents of Japan Fundamental Law of Sport
2.1 強調“體育是一項人權” 體育權是一項日益受到廣泛認可的國際性人權。在本次出臺的日本《體育基本法》中也涉及了體育權的相關規(guī)定,如:“通過體育經營幸福美滿生活,是所有人的權利”。這是在日本的法律條文中首次出現(xiàn)關于體育權的規(guī)定[4],對于促進日本體育事業(yè)發(fā)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這不僅標志著體育作為一項人權獲得了日本政府的認可,更意味著日本政府對體育功能和價值的認識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僅從日本《體育基本法》關于體育權的規(guī)定可以推測,日本政府將要給予體育事業(yè)更多的關注和保障。
2.2 將體育相關政策措施的實施作為國家戰(zhàn)略 日本文部科學省在2010年8月26日頒布了《體育立國戰(zhàn)略》,對未來10年日本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進行了規(guī)劃,并明確提出了“體育立國論”[6]?!扼w育基本法》則是以實現(xiàn)體育立國為目標,以法律的形式將體育相關政策措施的實施納入國家戰(zhàn)略。如在日本《體育基本法》中將立法原因規(guī)定為:“在此,以實現(xiàn)體育立國為目標,為綜合且有計劃地推行作為國家戰(zhàn)略的體育相關政策措施的實施,制定本法?!?/p>
關于日本提出“體育立國論”的原因,歸納起來主要為以下幾方面:第一,日本自1970年步入老齡化社會(2010年65歲以上人口比例為23.1%)[7],由此產生的醫(yī)療、看護等問題日益成為社會的沉重負擔,而通過普及體育可以改善此類問題。如據測算,通過促進民眾參加體育活動每年可以減少2.6兆日元(約合2 040億元)的醫(yī)療費支出,占2008年度日本全國醫(yī)療費總支出的7.6%[3]。第二,日本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問題日益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如對日本全國各級學校(幼兒園至高中)的調查結果顯示,在學校管理下發(fā)生的骨折事故連續(xù)40年呈上升趨勢,其發(fā)生率在2010年達1.62%,為1970年的2.4倍[8]。第三,從近年日本積極申辦奧運會、足球世界杯賽、橄欖球世界杯賽等重大國際體育賽事可以看出,由體育賽事引發(fā)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日益獲得日本政府的重視。第四,受經濟長期低迷、人口高齡化及低出生率等因素影響,日本社會整體出現(xiàn)了活力下降的跡象。這一客觀現(xiàn)實也要求日本政府較以往更加重視體育。
2.3 整合政府體育管理職能 目前,統(tǒng)轄日本體育事業(yè)的核心機構為下屬于文部科學省的“青少年體育局”及地方教育委員會的體育行政部門。受教育行政機構職能的限制,日本部分體育事業(yè)的監(jiān)管又委托于其他行政機構,如:殘疾人體育及健康增進事業(yè)由厚生勞動省管轄;公共體育設施的建設與運營由國土交通省管轄;體育產業(yè)則主要由經濟產業(yè)省管轄[9]。由于日本政府體育管理職能分散于各行政機構,導致日本體育事業(yè)存在以下短板。
第一,不利于獲得更多的政府扶持。由于日本經濟長期低迷,使得從社會籌措體育發(fā)展資金愈發(fā)困難;因此,政府體育財政撥款在日本體育事業(yè)發(fā)展中的作用愈發(fā)重要。雖然近年日本中央財政對體育的投入逐年增加,到2011年達到歷史最高的227.9億日元(約合17.52億元),但體育財政撥款占GDP的比例遠低于英、法等國。另外,日本地方財政對體育的投入已連續(xù)10余年呈逐年遞減趨勢,金額由1995年的1兆84億日元(約合775.4億元)減至2008年的4 821億日元(約合370.7億元),在地方政府財政總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也由1.02%降至0.54%[3]。日本體育難以獲得更多政府扶持的主要原因,就是統(tǒng)轄日本體育事業(yè)的體育行政部門分散于各行政機構,導致日本體育界在政府決策體制中處于“人微言輕”的地位。
第二,難以形成合力。由于日本的體育行政部門從屬于各行政機構,既增加了行政成本,也易產生行政屏障,使日本體育界缺乏全局指揮和整體配合能力。
第三,不利于重點項目的實施。由于體育財政撥款流向各行政機構,導致日本體育界難以集中有效資金對重點項目進行重點扶持。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促使日本政府意識到只有對政府體育管理職能進行整合,才能使體育事業(yè)再上一個新臺階。為此,在日本《體育基本法》中對籌建體育廳(下屬文部科學?。┑南嚓P事宜進行了規(guī)定,旨在整合日本政府體育管理職能,并且日本文部科學省現(xiàn)已根據該法展開籌備工作,預定于2013年正式成立體育廳[10]。通過解讀日本《體育基本法》關于籌建體育廳的規(guī)定可以看出,日本政府正在對自身承擔的體育事業(yè)發(fā)展職能進行整合。
2.4 擴展政府體育管理職能范圍 由于將體育相關政策措施的實施納入國家戰(zhàn)略,日本政府在發(fā)展體育事業(yè)中所承擔的職能必然會出現(xiàn)擴大的趨勢,這在日本《體育基本法》中也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與1961年出臺的日本《體育振興法》相比,日本《體育基本法》明顯增多了關于國家的職責和任務的規(guī)定,如在迅速且公正地解決體育紛爭、發(fā)展學校體育、增進與體育產業(yè)經營者的合作、培養(yǎng)優(yōu)秀運動員、支持爭辦和承辦國際重要體育賽事、爭取企業(yè)及大學對體育的支持等方面均作出了新的規(guī)定,要求國家務必采取必要的政策和措施[4]。由此可見,日本政府為實施新的體育振興政策和措施,確保體育立國戰(zhàn)略的順利實施,已在法規(guī)上作好了準備。
2.5 強化體育社團作用 日本現(xiàn)有的體育管理體制根據1961年出臺的日本《體育振興法》構建而成,其組成部分除處于核心地位的體育行政部門以外,其余均為以民間性、公益性等為主要特征的體育社團(圖1)。由此可見,長期以來體育社團在日本體育事業(yè)發(fā)展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雖然為了確保體育立國戰(zhàn)略的順利實施,日本政府將承擔更多的職能,但這并不意味著弱化體育社團的作用。日本《體育基本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對體育社團的任務進行了規(guī)定,要求其在3個方面(承擔發(fā)展體育的主體任務、增強運營的透明度、迅速且妥當?shù)亟鉀Q體育紛爭)作出必要的努力[11]。日本為了發(fā)展體育,在強化政府管理職能的同時,也將強化體育社團的作用。
圖1 日本主要體育組織關系Figure 1. Relation of Sports Organizations of Japan
3.1 保持政府的“掌舵”職能 由圖1可以看出,長期以來日本政府在體育事業(yè)發(fā)展中所承擔的職能主要為“掌舵”,即日本政府體育管理職能主要為制定政策、監(jiān)管、資金扶持等;而且,這一職能定位在今后仍將得到延續(xù),這是因為日本《體育基本法》延續(xù)了以往關于政府體育管理職能的規(guī)定。關于這一點,日本《體育基本法》如此規(guī)定:“國家有責任遵照前文的基本理念,綜合地制定和實施體育相關政策措施。”
近年日本體育事業(yè)在政府財政撥款并不算多的情況下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如20歲以上成年人每周參加1次以上體育活動的比例,由1991年的27.9%上升至2009年的45.3%(圖2);在夏季奧運會上的獎牌獲得數(shù),也由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的14枚增至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38枚(有史以來最好成績)[12]。這些成績的取得是日本政府不斷總結和借鑒國內外經驗教訓的結果,與長期采用的“政府‘掌舵’、民間‘劃槳’”管理模式息息相關。另外,“政府”一詞的詞根源于希臘文,原意為“操舵”,且歷史實踐也證明:政府的能力是有限的,政府擅長之處是“掌舵”(制定政策),而不是“劃槳”(提供服務)[13]。由此可以看出,日本政府對自身在發(fā)展體育事業(yè)中的職能定位有其合理之處。
圖2 1976—2009年日本成年人(20歲以上)參加體育活動的人數(shù)比例[14-15]Figure 2. Proportion of Japanese Adults Participating in Sports Activities in 1976—2009
3.2 強化政府對體育社團的扶持職能 “增強運營的透明度”是日本《體育基本法》對體育社團提出的3大要求之一。這一要求有2個含義:一是督促體育社團通過公益性認定,確保其在2013年11月30日以后能夠享受到新稅法的稅收優(yōu)惠;二是由于《體育立國戰(zhàn)略》的實施將有更多的政府資金投入體育社團,需要公開該資金的用途及其所獲得的成果,以便于民眾和政府監(jiān)督[4]。由此可以看出,日本將要強化政府對體育社團的扶持職能。另外,從日本奧委會(主要負責競技體育)和日本體育協(xié)會(主要負責生涯體育)所獲得的政府扶持資金也可以看出,近年日本政府明顯增強了對體育社團的扶持(表2)。
表2 2005—2010年日本奧委會及日本體育協(xié)會所獲政府扶持資金[16-17] 百萬日元Table 2 Government’Support Funds of Japan Olympic Comm ittee and Japan Sports Association in 2005—2010
日本政府之所以強化對體育社團的扶持,主要是由于經過長年經驗積累日本體育社團已具備一定的“劃槳”功能。調查結果顯示,2010年日本各項目協(xié)會在籍注冊會員的人數(shù)已超600萬,約占日本總人口的1/20[18]。而且,這一成績是在政府援助并不算多的情況下取得的。如2010年對72個項目協(xié)會的調查結果顯示,政府的扶持資金僅占這些體育社團收入的11.6%,其運營主要依靠自籌資金——舉辦賽事收入、會員及團體的注冊費收入、廣告收入等[18]。由此可以看出,日本的體育社團不僅承擔著振興體育的主要職責,而且其經費主要是依靠社會資源。正是基于上述原因,促使日本政府強化了扶持體育社團的職能。
3.3 保持政府對“普及”與“提高”的均衡扶持 二戰(zhàn)后日本體育發(fā)展方針的演變可概括為:從側重“提高”,到側重“普及”,再到“普及與提高并重”[15]。在日本《體育基本法》中,也充分體現(xiàn)了“普及與提高并重”這一方針,將競技體育和生涯體育列為發(fā)展重點(表1)。另外,從日本奧委會和日本體育協(xié)會所獲得的政府扶持資金也可以看出,日本政府對競技體育和生涯體育基本給予了同等扶持(表2)。
從20世紀60年代初期至80年代末期,日本體育的發(fā)展方針側重于“普及”[15]。由圖2可以看出,日本的體育普及率在該時期并未獲得顯著提升,反而在發(fā)展方針轉變?yōu)椤捌占芭c提高并重”以后呈現(xiàn)出持續(xù)增長的趨勢。日本學者研究表明,日本初高中生體育價值觀的形成途徑,依次為體育俱樂部、電視等新聞媒體、友人、體育課[19]。日韓學者研究2002年足球世界杯賽對日韓兩國中學生的影響,指出:振興“觀賞體育”是促進體育普及的重要方法之一[20]。由此可見,發(fā)展競技體育是促進體育普及不可欠缺的手段之一。正是基于這個原因,促使日本政府意識到,為了更好地發(fā)展體育,需要政府發(fā)揮調控職能,促進競技體育和生涯體育的均衡發(fā)展。
3.4 強化政府對社區(qū)體育的扶持職能 日本《體育基本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體育權,鼓勵民眾積極參加體育活動。日本政府為了提高體育普及率將會為民眾提供更多的體育公共服務。為此,日本《體育基本法》第21條規(guī)定國家和地方政府在指導者、設施等方面務必給予社區(qū)體育俱樂部(在日本稱為地域體育俱樂部)必要的援助。由此可見,日本政府在促進社區(qū)體育發(fā)展方面將要發(fā)揮更多的職能。
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以前,日本曾將“職場體育”作為發(fā)展社會體育的重點[21]。時至今日,職場體育的境遇卻每況愈下,甚至在日本《體育基本法》中未能出現(xiàn)與職場體育有關的條文。另外,由日本職場體育設施的相關統(tǒng)計也可以看出,越來越多的企業(yè)和政府部門減少了對職場體育的投入。這主要是由于在20世紀90年代初泡沫經濟破滅后,降低員工的福利待遇成為眾多企業(yè)和政府部門的必然選擇。為此,日本文部科學省自1995年開始創(chuàng)辦了“無論男女老少,隨時隨地都可以參加”的“綜合型社區(qū)體育俱樂部”,旨在填補由職場體育衰退產生的空白[22]。2011年調查結果顯示,目前有1 318個市區(qū)町村(日本最低一級行政區(qū))設有綜合型社區(qū)體育俱樂部,覆蓋率為75.4%,而俱樂部數(shù)和會員人數(shù)分別達到了3 241個、132萬9 799人[23]。由此可見,社區(qū)已取代職場,成為日本振興社會體育的重要基地?;诖嗽颍毡菊诖龠M社區(qū)體育發(fā)展方面將發(fā)揮更多的職能。
4.1 強化政府“掌舵”職能 在我國體育事業(yè)發(fā)展過程中,政府幾乎承擔了全部責任,既要“掌舵”又要“劃槳”。這一“大包大攬”的管理體制雖然在我國體育事業(yè)的起步階段發(fā)揮了巨大作用,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其弊端也日益凸顯。這些弊端正如美國社會學家默頓批判官僚管理體制時所指出的那樣:容易產生官僚主義,形成一種特殊的利益集團,導致官員與公眾的沖突[24]。
針對上述弊端,我國曾數(shù)次對體育管理體制作出調整,如對全國性單項運動協(xié)會實行實體化改革,個別項目走職業(yè)化道路,部分地方政府成立“社會體育指導中心”分擔體育行政部門職能等。由此可以看出,我國政府體育管理職能的轉變趨勢是政府盡量多“掌舵”少“劃槳”。可以說,這一轉變趨勢符合國家對體育事業(yè)改革提出的要求。雖然在政府體育管理職能轉變過程中難免會出現(xiàn)“陣痛”,但從日本的經驗可以看出,我國所作出的這些調整在為政府減負的同時,也必然會對我國體育事業(yè)的整體發(fā)展起到積極促進作用。與日本相比,我國政府在發(fā)展體育事業(yè)中所承擔的“劃槳”職能明顯過多。我們應堅信“政府‘掌舵’、民間‘劃槳’”這一管理模式能更好地促進我國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將政府體育管理職能的轉變貫徹到各個領域,并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強化自身的“掌舵”職能。
4.2 強化政府扶持體育社團的職能 在我國,由于長期以來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幾乎全部依賴于政府,導致政府壟斷了絕大部分體育資源。這一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有其歷史必然性,但從長遠和全局的角度看,不利于我國體育事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皦艛喑3J堑托实模彩菍е鹿膊块T官僚主義日益嚴重的一個主要根源”[24]。有研究結果表明,行政部門提供服務的成本,平均要比民營企業(yè)高出35%~95%[13]。
雖然我國曾數(shù)次對體育管理體制進行改革,但由于多種原因,政府壟斷絕大部分體育資源這一現(xiàn)象并未得到明顯改善。日本的經驗告訴我們,通過政府扶持民間體育社團,不僅可以更好地促進體育事業(yè)發(fā)展,還可以吸引到豐富的社會資源,避免政府壟斷。我國要改善政府壟斷絕大部分體育資源這一現(xiàn)象,必須加強體育社團的建設,使其發(fā)揮更多、更大的作用。我國政府應發(fā)揮更多的職能扶持體育社團,不斷提高其在發(fā)展體育事業(yè)中的“劃槳”作用,以促進我國體育事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4.3 促進“普及”和“提高”的均衡發(fā)展 我國政府在體育投入方面主要側重于競技體育。這些投入不僅換來了全民歡騰、舉國同慶,也換來了眾多體育項目在我國的推廣。雖然“提高”是促進“普及”不可欠缺的手段,但其促進作用是有局限性的。據2010年3月30日的《健康報》報道,目前我國20歲以上人群的糖尿病患者已達9 200萬人,患病率達9.7%,另外還有1.48億人為糖尿病高危人群。眾多權威機構和學者的研究結果表明,合理體育鍛煉是預防和治療糖尿病的主要方法之一。調查結果顯示,在2007年我國16歲以上參加過體育活動的人數(shù)約為3.4億(不含在校生),所占比例僅為31.7%[25]。僅從上述實例便可以看出,提高體育普及率已成為我國當前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另外,由于“向體育強國邁進”已成為我國體育事業(yè)的既定戰(zhàn)略目標,這也客觀地要求我國政府在提高體育普及率方面發(fā)揮更多的職能作用。由日本的經驗可以看出,為了提高體育普及率,不能只側重“普及”或“提高”,而要對兩者采取并重的方針。我國政府應改變長期以來側重“提高”的做法,通過政府調控職能的發(fā)揮,使“普及”和“提高”得到均衡發(fā)展,以提高我國的體育普及率。
4.4 強化政府扶持社區(qū)體育的職能 由于長期受計劃經濟體制和“金牌至上”思想的影響,我國尚未建立完整的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其中最為薄弱的領域是社會體育公共服務。無論是民眾給予的關注,還是所獲得的政府扶持,社會體育均少于其他領域。由日本的經驗可以看出,通過社區(qū)為民眾提供體育公共服務是振興社會體育及提高成年人體育普及率最為主要的方法。另外,歐美諸多國家的經驗也給予了同樣的啟示,即創(chuàng)辦社區(qū)體育俱樂部為民眾提供體育公共服務是促進社會體育發(fā)展最基本的辦法[26]。鑒于此,我國應借鑒國外的經驗,發(fā)揮更多的政府體育管理職能,重點培育和扶持社區(qū)體育,為民眾提供更多、更好的體育公共服務,以此促進社會體育的發(fā)展。
[1] 呂樹庭,商執(zhí)娜.北京奧運會后中國體育管理體制改革的思考[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0,44(7):10
[2] 席巧娟,吳鐵榜,王武嶺.中國行政學[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4:35
[3] 日本文部科學省.文部科學白書[M].大分:佐伯印刷株式會社,2011:38-45
[4] 日本スポーツ法學會.詳解スポーツ基本法[M].東京:成文堂株式會社,2011:4-161
[5] 日本文部科學省.スポーツ基本法のぬらまし[EB/ OL].[2012-05-28].http:∥www.mext.go.jp/a_ menu/sports/Kihonhou/attach/1307836.htm
[6] 後藤雅貴.スポーツ基本法の制定[J].立法と調査,2011,320:51
[7] 日本內閣府.高齢社會白書[M].東京:大藏省印刷局,2011:2
[8] 日本スポーツ振興セン夕ー.學校の管理下の災害[M].東京:勝美印刷株式會社,2012:18
[9] 澤田大祐.スポーツ政策の現(xiàn)狀と課題:「スポーツ基本法」の成立をめぐつて[J].調査と情報,2011,722:11
[10] 日本產経新聞.スポーツ庁創(chuàng)設へ:來年度概算要求、文科省が調査費[EB/OL].[2012-10-17].ttp:∥sankei.jpmsn.com/life/news/110916/trd11091602010001 -n1.htm
[11] 日本オリンピツク委員會.スポーツ立國化検討プロジエクトレポート[M].東京:ホクエツ印刷株式會社,2008:12
[12] 日本オリンピツク委員會.オリンピツク閉幕、日本は史上最多38個のメダル[EB/OL].[2012-09-02].http:∥www.joc.or.jp/games/olympic/london/photo/photo_ detail.html?vol_id=2347&photo_no=photo1_2
[13] 奧斯本,蓋布勒.改革政府[M].周敦仁,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1-47
[14] 日本文部科學省.文部科學白書[M].大分:佐伯印刷株式會社,2010:254
[15] 崔穎波.日本戰(zhàn)后體育方針的演變[J].體育文化導刊,2004(5):58-60
[16] 日本オリンピツク委員會.業(yè)務?財務[EB/OL].[2012 -06-20].http:∥www.joc.or.jp/about/data/
[17] 日本體育協(xié)會.業(yè)務?財務に関する資料[EB/OL].[2012-06-20].http:∥www.japan-sports.or.jp/ about/tabid/140/Default.aspx#06
[18] 日本文部科學省.中央競技団體現(xiàn)狀調査:2010年度調査報告書[M].東京:笹川スポーツ財団,2011:11-31
[19] 中島憲子,海野勇三,鐘伊江淳一.中?高女子生徒にとつての體育の今[J].たのしい體育?スポーツ,2007(6):14
[20] 林直也,原田宗彥,Lee Tea Jo,等.W杯の観戦が日本と韓國における中學生のサツヵー行動へ與ぇる影響に関する研究:「みる」スポーツと「する」スポーツの関連に著目して[J].大阪體育大學紀要,2004(35):12
[21] 佐藤臣彥,周愛光,陸作生.日本社會體育的新進展[J].體育學刊,2007,14(9):22
[22] 八木隆一郎.総合型地域スポーツクラブと指定管理者制度[J].大阪府立大學経濟研究,2010,56(3):94
[23] 日本文部科學省.平成23年度総合型地域スポーツクラブに関する実態(tài)調査結果概要[M].東京:スポーツ?青少年局,2012:5
[24] 李鵬.新公共管理及應用[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44-50
[25] 江崇民,張彥峰,蔡睿,等.2007年中國城鄉(xiāng)居民參加體育鍛煉現(xiàn)狀分析[J].體育科學,2009,29(3):12-13
[26] 川西正志,野川春夫.ヨーロツパ諸國のスポーツクラブ[M].東京:市村出版有限會社,2010:235
The Enlightenment of Japan Fundamental Law of Sport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Sport Management Function for Chinese Government
∥NAN Shangjie1,WU Haowen2,LIU Zhi2,WANG Hai1,F(xiàn)U Chao1,SUN Sheng1,MA Ke3
The Fundamental Law of Sport issued in 2011 in Japan has new regulations in many aspects of sport development.This paper interprets the law and holds that,China should learn experience from Japan in term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sport management function for Chinese government,that is,it should strengthen the steering function,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 associations as well as community sport,and reach a balance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popularity”and“improvement”.
Japan Fundamental Law of Sport;government sport management function;experience;enlightenment
1000 -5498(2013)02 -0013 -06
2012 -09 -18;
2012 -11 -23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社會科學研究項目(1713SS12106);沈陽師范大學博士引進人才科研啟動基金資助項目
南尚杰(1975 -),男,吉林集安人,沈陽師范大學講師,博士;Tel:(024)85678814,E- mail:shangjie1128 @yahoo.com.cn
G80- 0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