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琴
每到當堂作文課,不少學生就提筆托腮,愁眉苦臉。詢其原因,都說覺得沒什么東西可寫。作文教學究其實質(zhì)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運用已有的生活素材進行綜合思考和書面表達的一種教學,生活是作文的源泉?,F(xiàn)在的農(nóng)村小學生,父母大都外出務工,長年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很少有出外游玩的機會,盡管大自然奧妙無窮,社會生活色彩斑斕,但他們很少有機會去觀察,去發(fā)現(xiàn),更少親歷實境,生活積累很少。葉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話》中說:“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也就活潑地流個不歇?!彪y怪,學生覺得無話可寫了。
生活處處皆文章。校園生活、家庭生活、自然生活、社會生活,看似平淡無奇,但只要用心去捕捉、品味,處處有精彩。因此,要引導學生放眼廣闊的生活,去觀察,去感知,去體味,時時處處做生活的有心人,豐富積累和體驗,為習作開渠導源。
1、走進自然,感受絢麗多彩的自然風光
大自然是豐富的,日月星辰,風霜雨雪,花草樹木,江河湖海,鳥獸蟲魚,四季更迭……所有這些,我們不能熟視無睹,充耳不聞。作為老師,我們要經(jīng)常帶學生到大自然中去,指導學生細心觀察,欣賞高山、河流,探尋田野、樹林里的奧秘。春天,讓學生在草地上打滾,在花叢中捉迷藏,看一看桃紅柳綠,聽一聽鳥歌蟲鳴,聞一聞泥土芬芳,感受生機勃勃的春華。夏天,讓學生在池塘里潑水,在柳陰下嬉戲,在田地問奔走,感受郁郁蔥蔥的夏景。秋天,讓學生看一看天高云淡,聞一聞碩果清香,在樹林里飽覽,在農(nóng)田里幫忙,感受成熟豐碩的秋實。冬天,讓學生在雪地里打雪仗,堆雪人,感受雪花帶來的特有快樂。一年四季,有計劃地組織學生走進大自然,讓學生帶著觀察的目光去發(fā)現(xiàn)、去尋覓,去探索,去參與,就一定能擷取充實的寫作材料,使學生張開靈動的心扉,抒寫大自然的神奇。一次,我組織學生春游后,以“春在——”為題,讓學生自由抒寫自己所見所聞所思所感。不到20分鐘,孩子們洋洋灑灑幾百字有血有肉的作文便誕生了,有的直接描寫田野美麗的春色,抒發(fā)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有的再現(xiàn)了愉快的活動場面,展示了童心童趣;有的刻畫了同學的一言一行,表達了對美好的向往之情。這一篇篇習作,不能不歸功于學生因充分地與大自然交往在大腦中積累大量的感性表象有關(guān)。
2、留心觀察,感受喜怒哀樂的家庭生活
每個學生都有他自己獨特的家庭生活環(huán)境,日日月月,歲歲年年,這些學生的家里會發(fā)生很多的人和事,有歡欣的,有難過的,有幸福的,有煩惱的……這些喜怒哀樂的家庭生活,又會給學生帶來豐富的感受。作為老師,我們要指導學生留心攝取,用筆及時錄下家里發(fā)生的一切,抒寫自己當時的感受。筆者從教以來,就一直堅持讓學生從一年級起寫日記,敘述家里發(fā)生的一切,哪天家里來了什么人,哪天家里添置什么物件,哪天家里有什么喜事,哪天父母吵架了……人,事,物,大小不分,瑣細不論;抒寫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高興,難過,煩惱,憂愁,積極也好,消極也罷,酸甜苦辣,真真切切。每個學生的日記對于他本人來說既是一本成長記錄檔案,又是豐富的作文素材庫,同時寫日記的過程,本身就是提高學生習作水平的過程。
3、親歷實踐,感受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
學生在校園里,不僅僅是上課、寫作業(yè)。作為教師,要創(chuàng)設大語文教育環(huán)境,組織學生參與各種各樣的活動,讓學生在課上課下、班內(nèi)班外等各種情境中經(jīng)歷、觀察、體驗,用童心去感受生活,從而用童言去描繪生活。課上,我們在實施教學過程中,可以組織形式多樣的活動,如表演、游戲、比賽、辯論等;課下,我們解放學生,讓學生自由地游戲,如跳繩、打球、丟沙包等;班級內(nèi),我們可以開展各種各樣的主題活動,如感恩父母、學習雷鋒、愛護環(huán)境、珍愛生命、誦讀經(jīng)典等;班級外,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學校舉行的各類大型活動,如運動會、“六一”“國慶”“元旦”文藝匯演等,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親歷、體驗,豐富情感,豐厚積累。學生有了生活積累,有了真實體驗,就不會無話可寫、無情可抒了。
葉圣陶先生說:“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作出什么樣的文字。否則就會陷入不切實際的唯技巧論?!弊鳛榻處煟覀円蚜曌髋c生活鏈接起來,千方百計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關(guān)注生活,留心生活,將學生引入課堂內(nèi)外、校園內(nèi)外觀察、體驗和感受,幫助孩子開拓生活內(nèi)容,拓展視野,拓展心胸,豐富學生的素材儲備,學生寫起作文來,就會有話可說,有事可敘,有人可傳,有景可寫,有情可抒,有感可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