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海濤
目前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方法較多[1-2],主要包括髓內固定系統(tǒng)與釘板固定系統(tǒng),前者以防旋轉型股骨近端髓內釘(PFNA)為代表,后者以動力髖螺釘(DHS)為代表[3]。2012年8月-2013年8月,江西省全南縣人民醫(yī)院對比觀察了PFNA與DHS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臨床效果,以期探討出最佳固定方法,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以2012年8月-2013年8月診治的124例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并依據入院號隨機分為PFNA組與DHS組,各62 例。PFNA組中男21 例,女41 例;年齡34~75 歲,平均(62.3±12.3)歲;其中左側股骨骨折29 例,右側股骨骨折33 例;其中車禍所致17 例,跌倒所致23 例,墜落等所致22 例。DHS組中男19 例,女43 例;年齡42~75 歲,平均(61.9±12.5)歲;其中左側股骨骨折30 例,右側股骨骨折32 例;其中車禍所致19 例,跌倒所致22 例,墜落等所致21 例。兩組以上資料經統(tǒng)計學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完善各項術前檢查并進行患肢牽引,確定患者各項指標均符合手術標準后進行手術。術后兩組患者均給予抗凝、抗生素等藥物預防感染及深靜脈血栓形成,同時積極治療合并癥及進行康復訓練,如術后第1 天始指導患者進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訓練,第2 天始于坐位下行下肢被動訓練,3~7 d內逐步訓練不負重站立,8~14 d內開始不負重行走訓練,術后1~3 個月內根據患者骨折愈合情況逐步進行負重訓練。
1.2.1 PFNA組 患者均于連續(xù)硬膜外麻醉下進行PFNA手術。閉合復位后于股骨粗隆頂端做一縱行切口,約5 cm長。術中逐層分離并充分暴露出股骨粗隆,隨后將導針打入并適當擴髓,擴髓成功后打入PFNA主釘并于C型臂透視下調整位置,同時在側向瞄準桿輔助下導入螺紋導針、打入螺旋刀片并鎖定遠端螺釘。
1.2.2 DHS組 DHS組麻醉方法與PFNA組相同,閉合復位后于患者患肢股骨粗隆處向遠端做一直切口。術中充分暴露粗隆后將角度為135°的定位器放置于粗隆下2~3 cm處,同時將導針以前傾0~10°打入,隨后于C型臂透視下將其調整于髓腔內并進行擴髓。擴髓后選取適應動力螺紋釘擰入并給予側方套筒鋼板加以固定。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后隨訪觀察患者骨折愈合情況并比較兩組平均骨折愈合時間。骨折愈合判定標準[4]:骨折局部無壓痛、縱向叩擊痛及異?;顒?;X線檢查可見骨折線模糊,且有連續(xù)骨痂形成;患者不借助外力可正常行走3 min且超過30 m。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運用SPSS 17.0 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手術時間、骨折愈合時間比較如表1所示。PFNA組平均手術時間、平均骨折愈合時間均較DHS組明顯縮短(t=7.15,P<0.05;t=5.81,P<0.05)。
表1 兩組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手術時間、骨折愈合時間比較(±s)
表1 兩組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手術時間、骨折愈合時間比較(±s)
注:與DHS組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min) 骨折愈合時間(周)PFNA組 62 65.8±10.2 a 11.8±2.6 a DHS組 62 82.5±15.3 15.2±3.8
股骨粗隆間骨折以老年女性患者多見,由于該類患者多數合并骨質疏松,骨折愈合相對較慢,術后也更易出現并發(fā)癥如墜積性肺炎、壓瘡等[5]而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嚴重者甚至導致患者死亡。因此,對股骨粗隆間骨折老年患者進行手術治療時應積極、慎重,遵循簡單、有效、微創(chuàng)等原則選擇手術方式,以盡可能使患者恢復骨折前生活狀態(tài)。
目前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手術方法較多,如傳統(tǒng)的多枚斯氏針內固定、加壓螺紋釘內固定、角狀鋼板內固定等。但近些年隨著內固定醫(yī)療器械的快速發(fā)展,這些內固定手術方法逐步被淘汰或替代,目前最常見的手術方法主要包括髓內固定系統(tǒng)、釘板內固定系統(tǒng)及人工關節(jié)置換等,其中PFNA是髓內固定系統(tǒng)的典型代表,DHS是釘板內固定系統(tǒng)的典型代表。DHS的主要特點是設計更貼近股骨粗隆解剖結構,其除了能通過拉力螺釘將骨折近端牢固固定外,其鋼板結構也能有效固定骨折遠端,從而使股骨粗隆骨折處盡力接觸、促進骨折更快愈合,但受老年患者骨皮質薄、骨質疏松等影響,鋼板所承受壓力往往較大,術后易發(fā)生螺釘滑出或釘板折斷等并發(fā)癥[6]。同時DHS手術切口往往較長,增加術中出血量,對身體狀況較差患者而言,增加手術的風險。PFNA手術主要從PFN基礎發(fā)展而來,與DHS方法比較,其屬于微創(chuàng)手術,對骨折端血運影響相對較小,從而更有利術后康復[7]。
本研究結果表明,采取PFNA手術組患者平均手術時間較DHS組縮短,患者術后骨折愈合時間也明顯縮短。這提示出髓內固定系統(tǒng)較釘板固定系統(tǒng)更能有效促進股骨粗隆骨折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骨折愈合,是更有效的治療股骨粗隆骨折的手術方法。
[1]盧水生,嚴勝軍,黃夏雨,等.兩種內固定術式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研究[J].當代醫(yī)學,2013,19(30):112-113.
[2]劉寧.動力髖釘和鎖定鋼板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臨床對比分析[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3,19(18):207-208.
[3]姚紅民.PFNA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35 例療效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6):187-188.
[4]Saifuddin A,Noordeen H,Taylor BA,et al.The role of imaging i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s:c urrent concept and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Skeletal Radiol,1996,25(7):603-613.
[5]陸明,潘福根,金冬泉.老年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問骨折兩種髓內固定方法的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0,16(7):59,61.
[6]楊飛.髓內固定系統(tǒng)和釘板固定系統(tǒng)在股骨粗隆間骨折中的療效對比[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1,13(36):87-88.
[7]Simmermacher RK,Ljungqvist J,Bail H,et al.The new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 in dailypractice:results of a multi centre clinical study[J].Injury,2008,39(8):93.